呂新玲
(浙江海洋大學,浙江 舟山 316022)
近年來,黨和政府將目光鎖定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高質量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主要理念就是為了在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和發揮農民特長及聰明才智的基礎上,再次把農民組織起來。中國農民只有通過組織才能具有現代意識和現代性能。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農村的一種新型經濟組織方式,被賦予非常重要的使命,同時也在新建設中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
2021年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開局之年,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參與和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織載體,黨和政府一直以來都予以高度關注。2021年“中央1號文件”指出必須突出抓好農民合作社這一經營主體及其質量提升;扶持力度轉向規范運行。黨和國家認為,要把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一項重大戰略;通過合作社等形式來發展現代農業是大勢所趨。但在由數量增長向質量提升的過程中,農民專業合作社還存在運行不夠規范、社會化服務領域拓展不寬、與成員聯結不夠緊密的現狀。這就要求我們要多途徑、深層次地不斷推動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同時,農民是全面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的主體,而鄉村發展滯后和農民組織方式密切相關。農民專業合作社有利于組織帶動農戶增收致富、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有利于培育農業農村新動能、實現共同富裕。因此,農民專業合作社高質量發展對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大國小農”的國情由來已久,小農生產是主要的農業經營方式,也是主要的農業組織資源。對于小農戶來說,他們融入現代農業具有困難、不具備優勢;在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持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上也感到吃力。而農民專業合作社一直是聯系和組織廣大農民群體的直接力量。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高質量發展,能夠大大調動農民自覺性,充分發揮農民特長及聰明才智,共同享受收益。能夠組織廣大小農戶,增強他們的現代意識和現代技能,將農業產業做大做強。近年來,隨著黨和國家眾多扶持政策的出臺,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不僅緩解了“三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也激發了“三農”的潛力和后勁,是落實及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
實現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五大目標之一,也是鄉村振興的首要工作。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產業振興必不可少的依托載體,對于激發農業農村資源、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構建鄉村產業體系具有鮮活和深遠的影響。我國農業農村產業基礎薄弱、農村空心化、資源活力不足、資金人才欠缺等突出問題依然存在,極大地影響了潛力后勁的發揮。若是沒有持久生命力的鄉村產業,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脫貧,也就不能實現真正的鄉村振興。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組織帶動眾多小農戶參與現代農業體系中抱團發展,共享利益。并在自己家鄉這塊土地上,梳理再開發稟賦資源,創新培育發展新動能。隨著國家在財政項目、金融保險、用地用電、人才支撐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農民專業合作社逐漸擴展新服務類型,合作領域更加緊密融合,將繼續在組織農民綠色集約化經營、激活鄉村資源新業態及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這也是持續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再上新臺階的中堅力量。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推動全面鄉村振興,最終是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我國城鄉差距仍然較大、農業農村發展滯后于城市,是長期存在的老問題。目前,要素非農化形式扭轉較慢、農村空心化及老齡化嚴重等問題不容忽視。牢牢抓住農民專業合作社這根主心骨,緊緊把住高質量發展這條紅線,就能夠密切聯系農民群體,形成命運共同體,做大做強鄉村產業,共同享受產業收入,為經濟發展積蓄基本力量。同時,能夠更多地將生產資源留在農村,將人才留在農村。讓廣大農民群眾在組織及聯合中推動全面鄉村振興,又在其中實現共同富裕。
促進全面鄉村振興,主力軍是廣大農民群眾。我國正在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促進傳統農民向現代職業農民轉變。2020年,我國新型職業農民數量已達2000萬,但是傳統小農戶仍占很大比重。在“大國小農”基本國情長期存在的前提下,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通過就地培養、定期培訓、吸引提升的方式,培育農業農村現代化帶頭人,向傳統農民教授現代農業知識,在實際勞作中傳授現代農業技術,在合作社管理中培養經營能力,帶動鄉村人口綜合素質的提升。使廣大農民具有現代意識和現代技能,最終促使廣大農民融入現代化的浪潮中,推動全面鄉村振興的實現。
當前,實現全面鄉村振興中,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凸顯。從歷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來看:農民專業合作社經歷了培育-十分重視-成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重要部分-加強規范化建設-注重發揮主體帶動作用-支持發展鄉村新型服務-重點培育的過程,到近年要突出抓好并推進質量提升,對運行規范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大扶持力度??梢?,農民專業合作社正在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進發,這既是自身的發展要求又是當下戰略的需要。作為直接連接廣大農民主要載體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一方面,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對于相關項目給予財力、人力的政策扶持;另一方面,黨和國家嚴格要求,發布《關于開展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的若干意見》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高質量發展規劃(2020—2022)》。近年來,農民專業合作社浪頭有力,整體數量增長迅速,質量相對提升。截至2021年4月,全國有合作社社員6600萬人以上。縣級以上示范社近16萬家,國家示范社超過9000家。產業服務日趨多元,引領效果日漸顯著。有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領辦實體品牌,有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創新打造三產農業綜合體等,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同時還吸引了眾多返鄉創業人員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還持續連接小農戶,提升農產品質量,將相當部分貧困戶吸引進入合作社,通過利益連接與抱團合作,增加了農民收益,逐步將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格局中。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運行水平在提高,還要進一步提升農民合作社質量,推動全縣基本實現全覆蓋。
在推進全面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農民專業合作社發揮的巨大作用與顯著成效值得肯定,同時農民專業合作社自身高質量發展產生的效果也初步凸顯。但是要注意農民專業合作社起步較晚、時間較短、基礎仍然薄弱、面臨的短板還很突出等問題。首先,農民專業合作社自身的數量雖然在保持增長,但是經營規模不大,基礎設施落后,發展程度參差不齊,經濟實力還不是很強,作用的發揮受到大大制約。據相關學者對500家合作社的調查顯示,“空組織”合作社達到總數的50.4%。其次,隨著農村空心化加劇,農民綜合素質不高,農村人才流失,導致相當一部分合作社面臨運行不夠規范、與社員合作不夠緊密、經營管理不夠先進、功能發揮不充分等問題。盡管在項目、金融、人力等方面,黨和國家加大了扶持力度,但是受到不同客觀條件的制約,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難、風險高、高質量發展較緩等問題還很突出。第三,我國關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相關扶持政策體系不健全,精益性、層次性還不夠,傾斜力度還不平衡,各地農業農村部門相關的指導、服務、監督體系也有待健全。農民專業合作社既承擔重要使命,也面臨重大機遇。農民專業合作社要向高質量方向進發,否則難以滿足全面鄉村振興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要求。
堅持黨的領導是應有之義。首先,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是黨在農村的主要工作,也是黨領導鄉村基層治理的方式和抓手,黨組織一定要在農民專業合作社中建立支部,讓合作社在不知不覺中,完全依靠黨員的個人魅力,帶領農村群眾實現規范化高質量發展。其次,政府應出臺具有導向性、系統性的政策指導扶持措施,采用逐級分類方式,確保規范、壯大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都享有各自的扶持及引導。第三,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金融保險服務、用地用電、吸引人才等方面的傾斜力度,明確各部門責任,確保逐層逐級抓好組織落實工作,引入數字技術來強化監督管理力度。保證農民專業合作社始終堅持為農服務,實現規范化高質量發展。
農民專業合作社要做到持續高質量發展,最主要的還是塑造自身內生發展環境,激發自身覺悟、活力。1975年,瑞典Dag Hammar skjêld財團在“世界的未來”聯合國總會報告中提到:“若是把發展作為個人解放和人類的全面發展來看,這個發展只能從一個社會的內部來推動。”對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亦是如此,內生環境主要塑造農民群眾責任主體和經營管理制度。首先,應該廣泛開展農民素質培育和農業職業教育培訓,注重主體對組織機構思想理念的直觀把握,強化他們的合作精神,提升他們的經營管理能力,促進他們的現代化服務水平。這不僅可以調動廣大農民群體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聰明才智,提高他們的現代技能,還能大幅度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運行質量與發展活力。其次,陸續在章程制度、基本設施、財務管理、利益連接、安全監督、生產技術等方面做到高質量規范與完善。懸衡知平,設規知圓。將規章制度等內容盡可能地體系化,做到有規可遵、有據可依,才能物盡其用地實現規模壯大,實現充滿活力地高質量長久發展。
產業興旺,不僅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也是農民專業合作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首先,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完善服務帶動能力。在“大國小農”的國情基調下,農民專業合作社應該緊緊連接農民,陸續提升打造基礎設施、規模生產、質量安全、儲存運輸、加工延伸于一體的優勢特色產業綜合體。同時,有效創辦品牌實體,積極打造農產品安全標準體系,創建農民培育基地,提升產業現代化水平。其次,充分挖掘新業態、新模式,向生態農業經濟綜合體進發。廣泛激活鄉村資源稟賦,堅持共創、共享理念,構建農業、文旅、康養一體的現代形式的鄉村產業藍圖。持續推進合作與聯合,擴大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凝聚力。努力引導家庭農場、同業或產業密切關聯的農民加入專業合作社,或者積極組建聯合社,進行資源整合與合作,以更強大的新面貌參與到鄉村振興中,參與到國家、世界市場循環中。第三,充分挖掘農耕文化及資源,積極開發鄉村新動能、新產業。讓農業產業在鄉村做穩做實,讓人才在鄉村滿足滿意,實現可持續、充滿活力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