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岫,石 立
(廣州華商學院,廣東 廣州 511300)
實驗活動課程也稱之為經驗課程,是學生通過動手“做”而獲得直接經驗的課程,理論基礎是20世紀初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的經驗主義課程理論①。經管類實驗課程讓學生自行組建團隊并主導課程走向,以參與度高、競爭性強的特點深受學生的喜愛②。團隊建立適當與否直接影響團隊管理成效,良好的績效必須依賴健全的團隊組織③。所以經管類實驗課程教學的效果及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構建的團隊是否合理。然而,現有文獻大多都還只是在探討經管類實驗課程的模式和實施方法,或者只是研究企業團隊構建或者是教師團隊構建的影響因素,靜態研究多,動態研究少;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④-⑦。鮮有研究將經管類實驗課程和學生團隊構建相結合,研究經管類實驗課程中學生團隊構建過程。本文的研究試圖彌合現有文獻的缺口,針對經管類實驗課程中學生團隊構建過程的學生團隊環境、學生團隊組織、學生團隊領導、學生團隊監督這四個影響因素進行實證調研,提出學生團隊構建的模型,分析及總結出經管類實驗課程中學生團隊構建過程中各因素的影響程度,并對此提出教師在經管類實驗課程中對學生團隊構建過程的指導建議。
本調查采用高等院校學生團隊領導調查問卷及訪談方式。調查問卷由兩個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為團隊情況部分,包括個人在團隊中的職位,經管類實驗課程內容,學生團隊績效;第二部分,共6個問題,主要了解學生團隊領導在團隊中的情況,調查內容包括與學生團隊相關的二級子系統。調查問卷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回收有效問卷529份。同時,對院校進行實地調研,對正在參加經管類實驗課程如手工沙盤、電子盤、企業經營模擬、綜合仿真實訓等的學生進行訪談,以期準確了解學生團隊情況。
在問卷中,問題“團隊成員數”和“團隊打分”的結果屬于數值型,可直接用于分析。問題“排名”的結果屬于順序數據,結果為1表示排名最高;結果越大,表示排名越靠后。問題用“五分制”進行量化,最高分5分,最低分1分,具體如表1所示。
以團隊打分作為因變量,Q1-Q20作為自變量。為分析各因素的關聯性以及各因素對團隊打分的影響,以下進一步分別建立因子分析模型分析因子的關聯性,建立回歸模型分析各因素對團隊打分的影響。

表1 經管類實驗課程中學生團隊構建問卷設計
本文對調查數據進行因子分析,使用SPSS軟件計算模型的總方差解釋表(Total Variance Explained)以確定因子的選取個數,具體結果如表2所示。
從總方差解釋表(Total Variance Explained)中可以看出,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4個,累計可解釋變異量的61.712%;4個變量因子共解釋了原有變量總方差61.712%,小于常用的80%,因此選取提取4個公共因子進行因子分析。
在表2的基礎上,對各營銷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建立矩陣(表3)。
由表3可知:“q3.對團隊領導者非常有信心;q10.與團隊領導溝通融洽,并能夠服從領導;q15.團隊領導充分與團隊成員協商后做出決策;q18.團隊領導為團隊成員完成工作提供有效幫助;q19.團隊遇到挫折時,團隊領導成員積極面對;q20.團隊領導在團隊內是有威望”的在第一個因子上有較高的載荷,因此第一個因子可解釋為領導因子,記為F1。
“q1.有共同的經營理念;q6.在團隊里自己的職責和任務非常明確;q7.必須與其他人一起努力才能完成任務;q8.團隊中,自己的職務是自己所擅長的;q9.團隊成員的技能是互補的;q11.與團隊成員溝通融洽,并能共同完成任務”在第二個因子上有較高的載荷,第二個因子可解釋為組織因子,記為F2。
“q2.受團隊成員的吸引;q4.團隊成員之間非常了解;q5.團隊有充足的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在第三個因子上有較高的載荷,可解釋為環境因子,記為F3。
“q12.團隊中,有時候私人感情比任務更重要;q13.團隊有懲罰和激勵機制;q14.團隊有監督檢查機制”在第四個因子上有較高的載荷,可解釋為監督因子,記為F4。
以團隊打分作為因變量,Q1—Q20作為自變量。由于以上因子分析的結果命名清晰,各因子包含了各因素的主要信息。因此,建立以團隊打分為因變量,因子分析的綜合因子得分作為自變量的回歸分析模型來分析團隊領導、團隊組織、團隊環境和團隊監督四個因素對團隊構建的影響大小。

表2 總方差解釋表 (單位:%)

表3 旋轉的因子載荷矩陣表
計算綜合因子得分。根據各因子的方差和總方差,結合各因子得分,計算綜合因子得分F。計算團隊打分對F的回歸模型,記團隊打分為Y,做Y對綜合因子得分F的回歸模型。模型結果為表4至表6。

表4 模型匯總

表5 Anovabs
從以上模型可以看出,各因子對受益程度都有顯著的影響。從系數可以看出,影響大小關系為“F1>F2>F3>F4”,即改變各因子的值的大小。領導因子的改變影響最顯著;組織因子的影響排第二;環境因子的影響位列第三;監督因子的影響居第四,由此得出具體回歸公式:

觀察模型的擬合優度R2=0.475,說明模型擬合程度一般。這主要是因為模型因變量的數據為五分制導致的,由于五分制的數據是不連續的數據,在實際模型中會大大降低模型的擬合效果。由于本項目主要測算各自變量對因變量的結構關系,擬合優度可以適當放寬條件,可以認為回歸模型的結果是可信的。
在對調查的對象進行調查問卷及訪談時,從學生團隊的領導、組織、環境和監督四個因素來評價經管類實驗課程中的學生團隊構建情況及團隊效能。從回歸分析模型得出在經管類實驗課程學生團隊構建中學生團隊領導因素排第一,屬于學生團隊構建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學生團隊組織因素排第二;學生團隊環境因素列第三;學生團隊監督居第四。綜合上分析及訪談結果,教師在經管類實驗課程中對學生團隊構建的指導應提出以下建議:

表6 系數a
為了在教學中構建好的學生團隊,首先要重視學生團隊中領導者的選拔和培養,這也是經管類實驗課程中學生團隊構建最重要的部分,是影響學生團隊學習行為和學習效能的最重要因素。在訪談中了解到,在經管類實驗課程中學生團隊學習行為和學習效能較好的學生團隊,都擁有一位優秀的學生團隊領導,該學生團隊領導能夠組建高效的團隊,即選擇合適的團隊成員,并能夠合理配置,而不以私人感情作為選拔成員標準。能夠帶領團隊在實踐實驗過程中,做到團隊自我管理,包括帶領團隊明確團隊目標、清晰職責及任務。體現出較好的學生團隊學習行為,能夠在實驗過程中做到尋求反饋、尋求幫助、討論失誤、敢于嘗試和反思經驗。所以此類型的學生團隊能夠得到較好的團隊效能,包括團隊效績排名前列,學生團隊中所有團隊成員滿足度較高,對團隊有著較高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但是在學校中的學生大多都沒有團隊管理經驗,所謂的管理知識也僅僅在理論知識層面,屬于“紙上談兵”階段,所以學生團隊構建中團隊領導者的選拔和培養離不開課程中的指導教師。雖然在經管類實驗課程中教師的地位從“主導”變成“輔導”,但是教師在學生團隊構建及管理中,對學生給予一定指導與幫助,能夠使學生團隊獲得好的效能,并能提高學生團隊領導的團隊管理能力。
其次,在學生團隊構建過程中加強團隊的組織管理也非常重要,有一個好的團隊領導,卻沒有一個好的團隊,就是浪費資源。在訪談中了解到,學生都認為團隊的組織管理過程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實際學生團隊構建過程中,很多學生團隊卻忽視了這個因素,體現在團隊構建的選擇過于簡單。基本上是選擇與關系較好的同學組建團隊,團隊構建更加注重私人感情,學生團隊領導者是根據團隊成員所學專業和成員意愿來安排職位,以及根據老師的硬性規定人數分配成員的職位,而學生團隊成員更多是看中團隊氛圍,即認為在團隊中得到愉悅感更重要。而團隊目標的制定能力對學生團隊領導者還是團隊成員都是欠缺的,團隊目標制定比較短淺,也沒有具體的目標實施計劃。團隊溝通也是團隊組織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大部分學生認為自身的溝通能力有待加強,而且都認為團隊領導者是團隊成員溝通的橋梁,如果團隊領導者的溝通工作做不好,隊員的能力再強再發揮不了作用。所以在經管類實驗課程中指導教師應該在學生構建團隊的時候,給予一定的團隊組織指導意見,讓學生明白團隊組織管理的重要性,應構建一個有共同的經營理念、明確團隊目標、團隊個人職責和任務、加強團隊間合作、注重發揮成員的特長、合理搭配團隊成員、加強和重視團隊成員間溝通的學生團隊。
團隊環境也是影響經管類實驗課程中團隊構建的其中一個因素,需要構建熟悉、和諧的團隊環境,并配備充足的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但是從訪談中了解到,在經管類實驗課程中實驗的規則以及環境,團隊人員數量、資源的配置都是固定的,是不能改變的,學生無法利用或創造更好的團隊物質環境,只能在構建團隊人員的時候更多選擇權。雖然在經管類實驗課程中學生團隊無法改變團隊的環境,但是這些外部環境也可以影響到實驗過程,所以學生團隊構建時可以做到了解實驗的要求及內容,充分熟悉及利用外部環境,如熟悉實驗的規則以及規律,在有限的外部環境和條件下組建團隊、合理安排職位、制定團隊目標等。
最后,團隊監督也是在經管類實驗課程中團隊構建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但在訪談中了解到,大部分的學生團隊在構建的時候都沒有制定相關的團隊監督管理機制,主要原因是團隊領導者認為自己雖然為團隊的領導者,但是在實驗中自己沒有過多權限去制定相關的懲罰機制、激勵機制和監督檢查機制,無法切實做到對團隊成員的懲罰、獎勵及監督;而團隊成員認為團隊監督管理機制是對他們的限制,所以也不會在團隊構建的時候提出建立相關監督管理機制。無規矩不成方圓,在沒有監督管理機制的團隊很容易出現“搭便車”的團隊組員,即共享其他組員的努力結果,而努力工作的組員又沒有其他的獎勵,所以造成團隊成員間的矛盾和沖突。所以在經管類實驗課程中學生團隊監督管理機制的設立是對團隊構建的保障,正確的監督管理機制便能約束和激勵團隊的每個人,讓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套規范的監督標準,激勵機制也能夠鼓勵團隊成員的積極性,有助于學生團隊的構建及成長。所以在經管類實驗課程中指導教師應該下放更多的權利給學生團隊領導者或其他監督者,如授予團隊領導者對團隊成員的打分權利,或有其他學生擔任監督管理部門,對每個學生團隊進行考核評價監督,這樣才能保證監督管理機制的制定及執行。
注釋:
①泰勒.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4.
②田景正.綜合實踐經管類實驗課程研究述評[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1).
③吳鐵鈞.大學生團隊學習:模型建構與團隊效能[d].蘇州大學,2011.
④閆仕宇,陽小華等.軟件實訓教師團隊構建策略探析[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11(33):104-108.
⑤周坤順,馬躍如.高校科研團隊包容性環境構建[j].中國高校科技,2019(04):28-31.
⑥陳光明.高管團隊構建及其決策模式對民營企業績效的影響[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5):86-92.
⑦方勤敏,劉海鳳.企業團隊生態系統的構建[j].生態經濟,2010(11):156-158+165.
⑧段桂江,徐世新.基于專業課程設計平臺提升學生團隊協作能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1):132-137.
⑨鄧育林,候汝軍.基于實踐創新項目的動畫專業學生團隊構建模式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8(02):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