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鳳,李俊嬌,權海平,盧克
(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南京 210049)
2020年,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任務。高職教育的專業課程如何進行有效的課程思政建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提升人才的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法治意識、職業修養等,已成為當前高職院校教育的熱點問題之一[1]。
目前國內學者對“創客教育”的普遍定義,是指通過培養學生在區域性(或學校)的創客空間內,通過自己動手制作創意作品而進行的一種實踐性學習活動。我院通過創客校園建設,總結的創客教育是指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和好奇心,系統開展體驗學習和項目學習的創新實踐活動,是一種“學中玩、玩中學、學中創”的教育[2]。
創客教育模式課程教學改革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以創客活動為中心”。通過課程改革活動實踐創客教育,把“教室、實訓室”變成氛圍自主、開放的“創客空間”,把“授課內容”變成“創客活動”,把“教師”變成“學習環境的創建者、學習資源的提供者以及學生學習活動的合作者和促進者”,把“學生”變成“創意者、設計者、行動者和分享者”。創客教育模式課程教學改革的核心內涵是“創新、實踐、分享、成長”,是一種結合人才培養目標,主動創設適合、開放的學習情境,激發興趣和好奇心,有計劃、有目標地開展體驗學習和項目學習的新型教育模式,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新理念、新方法、新范式。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圍繞學院“創客校園建設”戰略,探索和實施創客教育與職業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即創客式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客式人才培養模式以創客理念為導向,融合創新創業教育,實現創新性技術技能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結合學院發展定位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確定了以“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的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兩級課程思政目標[3]。課程思政一級目標包括家國情懷、科學精神、職業素養和協作意識四個方面,與國家對大學生培養的思政素養要求相統一,統領課程思政目標。結合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發展定位和專業特色,制訂了14個二級思政目標用以指導專業課程思政建設。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課程思政目標如表1所示。

表1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課程思政目標

表1(續)
依據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思政目標,探索“基于創客式教學模式改革的課程思政設計”,并以專業基礎課單片機技術與應用為例開展試點實施?!皠摽褪浇虒W模式改革”是指把創客教育模式與課程教學改革關聯起來,課程實施以創客活動任務實施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通過進行簡單任務模仿實踐、故障的分析與排查、拓展任務創新實踐及分享任務實施的問題解決方法與收獲來展開課程學習,教師為學生創建學習環境、提供學習資源、指導推進任務實施。
以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課程思政目標為基礎,創新教學方式、方法,進行了“基于創客式教學模式改革的課程思政設計”,課程思政設計框架如圖1所示。

圖1 基于創客式教學模式改革的課程思政設計框架
以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思政目標為基礎,根據課程特點,科學合理地設計課程目標,堅持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其中思政目標的設計要以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為出發點,教導學生以正確做人、做事和做學問為原則,同時要充分融入學生自身發展需求、社會發展需求和科學技術發展需求。以單片機技術與應用課程為例,依據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思政目標,圍繞“勇于創新、樂于分享”的課程思政主線,在專業一級思政目標家國情懷、科學精神、職業素養、團隊協作中,對應選擇二級思政目標1.2、1.3、2.3、3.3、4.1和4.2作為本課程的思政目標。
課程內容是專業教學內容和思政元素的有機融合。采用主題化的方法進行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同時圍繞“勇于創新、樂于分享”的課程思政主線,把愛國精神、創新精神、協作精神、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與教學主題有機融合。具體設計方法為:從課程的教學目標出發選定主題,圍繞主題從易到難設計課程創客活動任務,并在與主題相關的課程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增加與主題相關的難度較大的教學內容,形成拓展任務,實現創新能力培養[4]。以單片機技術與應用課程為例,其教學主題與承載的思政教育內容如表2所示。

表2 單片機技術與應用課程教學主題與承載的思政教育內容
課程實施是融合思政元素的創客活動的實施。課程實施主要采用“SCS(分散(Separation)→集中(Centralization)→再分散(Again separation))”教學法,在不同的方法實施過程中對應融入不同的思政元素,如Story情懷故事引入(融入實際應用、代表人物或里程碑事件介紹等思政元素)、Copy簡單任務模仿(理實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State知識要點講解、Copy Extend擴展任務模仿(鼓勵學生進行改進創新)、Stimulate創新激發引導(引導學生打破思維定式、挖掘創新潛力、勇于創新實踐)、Cooperation協同任務完成(引導學生組建團隊、積極開展團隊協作、發揮合力、完成創新任務)、Share成功作品分享(鼓勵學生積極進行作品展示、分享創新過程中的失敗、成功、經驗、體會等)。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激發創新意識、勇于創新實踐,同時培養學生規范、嚴謹的工匠精神。
單片機技術與應用課程評價體系在學院“學業成績+綜合素質+心理健康+創客活動”4維綜合評價總體指標要求下,建立創客化的多維度、多方式和多元化的教學考核方法,體現出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塑造的考核,考核由過程性評價60%+終結性評價20%+增值評價20%構成,側重于過程性考核[5]。教學評價主體由團隊互評、組員互評和教師評價三部分組成,注重項目任務的實施過程評價,注重對學生重點知識、關鍵技術掌握情況的評價,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評價。同時將線上平臺形成的系統評價融入整體課程評價過程中。通過創客活動實施把創意新穎程度、專利申報情況、備戰技能競賽情況、項目匯報情況等元素作為增值評價的內容,不以某個項目知識和技能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學業成績的唯一標準,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多元化發展。
研究與實踐“基于創客式教學模式改革的課程思政設計”,在課程目標確定、課程內容設計、課程實施全過程和課程評價四個方面有機融入課程思政內容,為學生的知識學習和能力養成厚植了“又紅又?!钡乃枷氲滋N,增進了知識學習、技能訓練與“育德育人”的內在融合。
依據專業培養目標和課程思政目標,明確了“勇于創新、樂于分享”的課程思政主線,圍繞課程思政主線深入挖掘“樹立創新信心、激發創新潛力、介紹創新應用、講述創新人物故事、鍛造創新精神、分享創新成果”等方面的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建設的“主戰場”。
建立創客化的多維度、多方式和多元化的教學考核方法,通過分別在團隊互評、組員互評和教師評價三個部分融入理想信念、創新意識、團隊協作等考核指標,實現對課程思政育人成效的動態監測,進而反思、調整課程思政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