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萍 劉國強
摘要:工藝盆景是清代宮廷文化的一個縮影,主要陳設于宮廷的各殿內部,體現清代宮廷的奢華繁麗。文章主要從社會學的角度,分析工藝盆景在清代宮廷的理政空間、居住生活空間中的不同題材,分析不同題材的工藝盆景在不同空間內對使用者社會身份的表達。
關鍵詞:社會身份;工藝盆景;清代宮廷
清宮所在的北京城,冬季氣候較為寒冷,受氣候的影響,天然盆景不能得到有效的長久養護。在冬季,長期陳設自然盆景,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此時,一種主要使用各種貴金屬制成、惟妙惟肖地模仿自然盆景形態的人工盆景得到了皇宮貴族的青睞,就是工藝盆景。不同題材的工藝盆景往往代表著不同的寓意,例如,故宮博物院藏菊花工藝盆景,菊花為主要花材,輔以山石、小草、靈芝點綴。山石的粗獷與菊花的嬌艷相結合,使造景完整、豐滿,寓意“壽比南山”;再搭配有“如意”“仙草”之稱的靈芝,“靈仙祝壽”之意盡顯。且工藝盆景可以一年四季保持原貌,也不會有自然盆景的落葉、蟲害或者氣味方面的問題,深受清代宮廷的喜愛。
一、工藝盆景的陳設應用
清代,工藝盆景在日常宮廷生活中隨處可見,僅作日常活動的點綴,擺放在各寢殿內的窗戶、炕桌、桌案、櫥柜、憑欄上,足以說明工藝盆景在清代宮廷陳設應用中的普遍。工藝盆景的陳設方式也受盆的樣式影響:由于長方形盆(圖一)、橢圓形盆、菱花形盆的長和寬不一致,所以盆內的景觀也有主次之分,在擺放時要注意將主要的一面向外,可以考慮靠墻擺放;而桶形(圖二)、六角形、圓形等盆較為規整,因此,其內所陳之景無正背之分,從各個方向都可以觀賞,所以無擺放限制。
吉祥寓意常常在工藝盆景營造的氣氛之中借助多種形式表達出來,常見的手法有文字諧音、抽象變形等,巧妙地傳遞設計者寓于設計中的祈福之意。常見的如用蝙蝠紋表示“福”、用流云紋刻繪祥云寓意“瑞兆”等。工藝盆景在清代宮廷中往往賞心悅目,簡單的設計,卻從生活細節上體現清代宮中皇室貴族成員所追求的一種精神滿足。
本文主要對以下兩種空間中不同題材的工藝盆景進行分析,但不論是哪種空間,宮廷陳設往往是陪襯和點綴,所以工藝盆景的題材與擺放都能代表居住者尊貴的身份地位與個性。
(一)理政空間
清代皇帝作為一國之君和清政府的首腦,扮演著宵衣旰食的君主形象。作為君主召開御前會議、接待大臣、批閱奏折等政治活動的理政空間,如乾清宮、養心殿以及圓明園的勤政殿等,其空間內部陳設要符合使用者的身份地位,注重實際的功用。養心殿作為清朝理政中心之一,其內部陳設最能體現宗法社會下君王的身份標志與政治理想。
筆者查閱《乾清宮陳設檔》和《乾清宮珠石檔案》發現,金甌永固杯、如意和工藝盆景會在“明窗開筆”儀式結束后繼續作為陳設器,擺放在乾清宮西暖閣以及養心殿內。養心殿內的工藝盆景能與金甌永固杯同列,足以說明清代統治者對工藝盆景的喜愛程度,工藝盆景和金甌永固杯二者同陳于養心殿內,表達了清代帝王對權力的追求和對國運的寄愿。例如,原陳設于養心殿西梢間的畫琺瑯委角長方盆水仙盆景(圖三),模仿的是自然盆景中的水仙植物盆景。由此可以看出,工藝盆景同工匠們制作的玉器、瓷器等其他擺件一樣,均符合日常經驗。不同的是,工藝盆景創造了一種立體的景觀空間,自然野趣更多。李漁《閑情偶寄》有言:“幽帝磊石,原非得已。不能致身巖下,與木石居,故以一卷代山,一勺代水,所謂無聊之極思也。”對于宮中之人而言,哪怕貴如君王,心中都有難以排遣的寂寞,有“無聊之極思”,更有生活遠離外部自然的缺憾。在養心殿內擺放水仙題材的工藝盆景,表達了一種對自然活力的贊頌。
工藝盆景作為室內裝飾的一種陳設,在宮廷生活中無處不在。它將外界山水景物以珍貴珠寶制作成供日常生活中觀賞的微縮景觀,將外界山水放在勞心者的案頭。相對于遠方的大山大水,小小的工藝盆景更能令人感到目不暇接。
除此之外,養心殿還陳設更有特點的萬年青盆景(圖四)。萬年青工藝盆景之所以如此受清朝君主喜愛,是因為它與平常工藝盆景不同,萬年青代表了清朝君主對海晏河清、四海清平的期盼,也是希望此生此世的一切榮華能延伸至來生。它采用桶式盆,“一統(桶)萬年”概念的表達,既是對統治愿望的迎合,也是對來生的期許。因此,工藝盆景中的“景”與自然之景只需神似,不必完全寫實,多夾帶了人的主觀思考,也是一種貪圖永恒的景致,是二者的和諧統一。
養心殿陳設的兩件花卉題材工藝盆景,主體物是水仙和萬年青,均為冬季花卉,這類花卉的特點就是不畏嚴寒,傲然盛開,理政空間陳設這類題材的工藝盆景,也是君王品格的體現。
(二)生活居住空間
居住空間相較于理政空間,更個性化,私密性更強,帝王和妃子的個人喜好也影響陳設類型。下文陳述主要以后妃們居住的寢宮為研究對象。
以儲秀宮為例,儲秀宮東次間有一件玉珊瑚盆景,該珊瑚色澤純正,溫潤怡人,枝干分布均勻,栽植于金海棠式盆內。盆缽通體圖案為纏枝蓮花,盆內放置有石榴、各色花卉等,有“多子多福”的寓意。儲秀宮是后宮嬪妃居所,正好體現了后宮妃嬪們求子的迫切心情。為了體現吉祥寓意,許多的珊瑚盆景通常以珊瑚為樹,再搭配其他寶石組合成綜合景觀。
除儲秀宮外,原陳設于紫禁城樂壽堂后殿銀累絲海棠花式盆珊瑚桃樹盆景(圖五),以珊瑚擬作一株桃樹,而樹上紅、粉、黃、藍、綠、白各色之間,還掛滿了由蜜蠟、翡翠、獸璽、珍珠鑲嵌而成的桃果,碩果累累,將盆景裝扮得五彩繽紛。樂壽堂乃慈禧太后所居住的地方,且盆底近足處所鏨銅鍍金蝠(諧音“福”)壽紋與桃樹、桃果,所以該盆景還有幸福、長壽之意,體現了慈禧太后追求幸福享樂的人生態度。此外,還有一種題材也很常見,就是“仙人祝壽”,這類題材多以珊瑚或者白玉為材料雕刻仙人模樣,在仙人旁擬仙山、童子、仙鶴等,表達長壽的愿望。
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一件“歲寒三友”題材工藝盆景,以珊瑚模擬松樹,以各色寶石和珍珠交替制成梅花,以珊瑚珠制成的天竹擬作竹子,全部堆砌于一個長方形的、四面鑲嵌各類珠寶、刻繪寓意“子孫萬代”圖案的容器中,可謂惟妙惟肖,將皇家富貴與自然美景完美結合。
二、結語
清代工藝盆景在清代宮廷的不同功能空間中的陳設,能明顯展現出空間使用者的身份、地位,體現出宮廷生活的奢華富麗,能更直接地突出等級制度的差別,反映宮廷中人對吉祥寓意的世俗追求,是清代上流社會的時尚表征。工藝盆景永遠燦爛、朝氣蓬勃的造型姿態,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深受清宮的喜愛與追捧。
清代宮廷里的工藝盆景,集合了東西珍奇,還憑借高超的仿生手段與各式工藝,將盆景之美永久定格。它們既是吉祥寓意的載體和裝飾藝術的再現形式,也彰顯了清代皇室的雄厚財力和豐富收藏。雖然它們是人工的“自然”,卻宛如天成、巧奪天工,點綴、裝飾著清代宮廷的不同功能空間,盡顯富麗堂皇。
參考文獻
[1]尤景林.清宮舊藏寶石盆景的工藝解析[J].上海工藝美術,2011(3):34-36.
[2]揚州盆景研究所.精扎細剪一寸三彎揚派盆景技藝在傳統基礎上創新[J].中國花卉園藝,2010(15):15-17.
[3]王曉帆.盆上乾坤:頤和園內的工藝盆景[J].藝術市場,2018(6):70-73.
[4]李蒼彥.中國民間工藝史話[M].北京:輕工業出版社,1987.
[5]林珍香.當代惠安石雕藝術造型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3.
[6]施愛芹,陳天然.清代宮廷包裝的藝術特征與設計思想探微[J].民族藝術研究,2014(5):118-127.
[7]宮浩欽,周嵐.清代宮廷朝寢空間室內陳設的設計社會學解讀[J].創意與設計,2011(1):8-12.
[8]劉思桐.如意呈吉慶綴英勝天然清宮年節陳設中的如意與工藝盆景[J].紫禁城,2019(1):48-59.
[9]朱世陽.金華生態景觀公園山石景觀設計初探[J].華東森林經理,2009(1):59-62.
[10]天心.紫禁城里的珊瑚工藝盆景[J].東方收藏,2019(1):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