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玲

常規美術教學中的板書多是由教師創設課題情境,書寫或用課前準備好的美術字粘貼本節課課題和教學內容,這種規范與整潔的板書形式一直在美術教學中使用。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核心素養本位的常態化課程是“主題+單元”式,這種大概念下的美術教學設計,通常以思維導圖的形式表現教學構思。對于主題性研究型美術教學而言,一節課的板書設計相對復雜,從基本問題到若干個小問題的提出、分析、解決,教師應如何更好地呈現在板書設計上呢?對此,我與團隊成員共同對美術教學中的板書設計進行深入思考,探究思維導圖型板書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一、思維導圖型板書的應用過程
以課例“色彩的綜合練習”思維導圖型板書設計為例。2020年12月,我們走進鄭宏老師的八年級“色彩的綜合練習”美術課堂。這節課,鄭老師按照教學安排,根據學生已有的對色彩知識的了解,導出本節課教學色彩理論新知:對比色與互補色。
(一)確定板書設計重點
在課堂教學中,板書的呈現只是教師對本節課教學內容中教學重點的提煉,學生只記住了冷暖對比、黑白對比、色相對比、明度與純度對比等色彩理論知識。教師如何引領學生通過色環分析、實驗操作等方式懂得色彩的意蘊,如何聯系生活實際,運用色彩的知識解釋生活中遇到的色彩現象,解決色彩搭配問題并能感受到色彩的魅力,是我們亟需探索的課題。思維導圖型板書正是以此為出發點,通過師生間的深度學習,形成整個課堂教學的總體思維脈絡。
(二)重構教學設計與板書設計
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我們適時調整、拓展教材中的色彩常識,根據教學需要調整課時,整合教材中各學習領域里色彩的相關內容,包括色彩的情感聯想、色彩的綜合練習、調色練習、城市色彩等七至九年級教學內容,使學生了解繪畫藝術中的色彩,使用裝飾藝術色彩重新組織教學。根據“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目標要求,使學生形成感受色彩的基本能力和審美趣味,在實踐中運用色彩,進行色彩的綜合練習。
我們與教學經驗豐富的鄭老師合作探討教學設計與板書設計,在征求鄭老師的意見后,我們采用思維導圖型板書,呈現學生的色彩與生活綜合練習結果。板書效果圖見下頁圖1。
(三)預設要點卡片
為了保證思維導圖型板書整體框架清晰、明確,我們還需預設一些要點空白卡片,同時分發給學生,讓學生分組討論,將得出的問題要點書寫或是畫在空白卡上,直接補充粘貼到思維導圖中。此舉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體系。
二、思維導圖型板書設計的課堂效果
(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思維導圖型板書能清晰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教師的教學過程。這種形式具有無限拓展性,能拓寬學科專業知識領域,師生相互促進,培養發散性思維。教學中,學生通過對已有知識經驗和新知的學習,迅速將色相、冷暖、黑白、明度與純度對比鮮明的多幅名家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掌握色彩的應用與情感表達,通過對作品色彩的分析,熟悉線條、材質、空間等形式要素。
(二)有助于教師準確表達教學意圖
鄭老師將本節課的色彩綜合練習落在后印象主義先驅凡·高色彩絢爛與筆觸奔放的作品上,分析凡·高的繪畫過程,探索他如何以研究的態度使用色彩,并在畫面中大面積尋求對比色效果的意圖。教師請學生參看板書,思考如何構建對比色的知識構架。本節課的作業是完成《星空》與《向日葵》相結合的色彩對比作品——《致敬凡·高》。
將碎片化的知識要點和學生的智慧與個性統整成思維導圖型板書,能突出美術學科的專業特色,發揮美術學科的思維培養優勢。接下來,教師將根據教學所需,繼續對思維導圖型板書的設計進行探究,以打造高效美術課堂,體現學科育人的價值。
(責任編輯: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