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越峰
2003 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途徑重慶市九龍坡區龍泉村,熊德明反映其丈夫2000 余元工資被拖欠。至此,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成為了媒體報道的焦點并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近年來,隨著我國各級人民政府強有力地開展“根治欠薪行動”,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每到年底,拖欠農民工工資現象高發,建筑領域拖欠農民工工資仍是一個頑疾。
農民工是時代大發展背景下誕生的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農民工是推進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的主力軍,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農民工就業主要集中在建筑施工、制造業、生活服務業,而建筑施工領域則是吸納農民工就業的主要渠道。
從筆者的工作實踐來看,建筑領域拖欠農民工工資與經濟發展等情況有關。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影響,建筑施工行業資金鏈呈現一定的緊張,涉農民工工資信訪案件呈現一定增長。以山西省左權縣為例,2017 年—2019 年3 年時間該縣通過大力度治理建筑領域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實現了農民工欠薪案件數、人數、金額的三下降,降幅分別達54.20%、51.53%、58.07%,但在2020 年涉農民工欠薪案件則出現了大幅增長。總體而言,近年來我國各級人民政府以12333、12345、微信小程序等多種平臺暢通了農民工的維權渠道,2011 年惡意拖欠工資納入了刑法,2020 年專門就解決農民工工資問題出臺了《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等等,一些成年舊案得到處理,一批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的企業和負責人受到懲治,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在全國上下形成了一張網。
1.建筑領域工程層層轉包現象普遍。在建筑工程領域有個長期禁而不止的問題,就是項目施工工程層層轉包、分包的問題。“包工頭”應由而生,同時也成為了一種特有的名詞。正是由于建筑施工領域過程產生的”“大包“小包”“清包”等大大小小的組織和個人,再加上這種用工的組織形式有的不規范,成為了建筑領域產生拖欠工資問題的重要原因。
2.建筑領域工程款不能及時到位。從筆者的工作實踐中發現,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主要根源之一在于建設方項目資金不到位,不能按施工工程進度撥付工程款,引發了上下游資金鏈的緊張,在當下工程項目層層轉包的現實下,資金的周轉困難,致使了拖欠農民工工資成為了常態。
3.建筑施工企業內部管理失范。一是未依法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由于層層轉包、分包問題的存在,建筑施工企業往往不與農民工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或工資協議。通常形式是施工企業與“包工頭”之間有工程承包協議,農民工與“包工頭”有口頭工資約定。這樣的管理形式,極易造成拖欠農民工工資及因工資約定標準等產生勞務糾紛。二是工資支付方式、標準不規范。建筑施工企業常常將工程款支付于包工頭,包工頭再根據一定比例支付農民工基本生活費或每月給予借支,余款在“包工頭”承攬工程施工結束或年底進行結算,由于工資支付的延后性發生因拖欠農民工工資的信訪居高不下,常常位于各級政府的信訪前列。
1.政府相關部門執法不力。在維護農民工權益方面,國家先后出臺了《勞動法》《勞動合同法》《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等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為治理欠薪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但是由于農民工反映欠薪問題常態化,且農民工討薪心切等原因,執法部門目前僅僅限于把拖欠的農民工工資協調解決即可,造成了建筑領域企業違法成本低,助長了個別建筑施工項目拖欠農民工工資的信訪事件層出不窮。
2.綜合協調機制不完善。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需要各級人民政府的人社、住建、交通、公安、法院等部門齊抓共管。目前的情況是人社部門在處理難度較大的農民工欠薪事件上力不從心,由于綜合協調機制紙面化、形式化、空心化,行業主管部門不能積極配合處置,推諉扯皮現象時有發生,造成綜合處理力度弱,農民工合法權益不能得到及時維護。
1.農民工跨地域流動性強。改革開放以來,農民工為城市繁榮、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是城市最底層的英雄。但是由于農民工打工干活大部分都是依靠“老鄉帶老鄉,親戚帶親戚”“工友帶工友”,工作流動性強、穩定性差,使得農民工常常被欠薪。
2.農民工法律意識仍薄弱。近年來,隨著國家、社會等宣傳力度的加強,農民工獲取維權的方式途徑很便捷,且能夠在欠薪后找到相關部門去解決。但是筆者發現農民工在討薪過程中,關鍵證據仍掌握不足,如工資約定標準、工資欠條等書面證據不能進行有效提供,僅僅是口述“包工頭”當時介紹來工作時的口頭承諾,這不僅增加了工資方面的糾紛,也對處理農民工欠薪工作帶來難度。
1.規范建筑領域市場發展模式。要想從根源上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高發現象,住建、交通、水利等行業主管部門就需要進一步加大對建筑領域違法轉包、分包行為的打擊力度,遏制建筑工程領域違法發包、轉包及掛靠等行為的多發勢頭。改革建設施工領域用工方式,要鼓勵施工企業培育自有工人隊伍,引導勞務班組向專業勞務企業發展,建筑領域企業逐步建立穩定的農民工隊伍。
2.加大工資支付執法檢查力度。人社部門要加強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查處力度,完善住建、交通、水利、信訪等部門的綜合協調機制,進一步優化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政府考核指標。健全行政與司法工作銜接機制,對惡意拖欠農民工工資的企業或個人要納入欠薪“黑名單”中,并及時推送到信用中國平臺,實施聯合懲戒。對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
3.完善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農民工工資保證金是針對拖欠農民工工資高發現象而制定的一種管理和工資支付方式。人社及行業主管部門要在房建、交通、水利施工領域征收工資保證金的基礎上,全面向各建設行業領域推進。在工程建設領域全面實行工資保證金制度,才能最大化地解決各行業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同時,各主管部門要逐步完善農民工工資保證金繳存制度,根據企業誠信程度和拖欠農民工工資情況,實行差異化繳費政策,鼓勵推進銀行保函的使用,確保農民工工資得到保障也要減輕企業負擔。
4.發揮司法法律援助體系作用。法院在受理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時,要切實對有經濟困難的農民工給予減免其訴訟費、執行費,同時要盡量適用簡易程序,堅持快立、快審、快結,依法高效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檢察機關要進一步發揮公益訴訟作用,加大對涉農民工欠薪案件的民事支持起訴工作力度,助力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法律援助中心應對拖欠工資的農民工提供相應的維權服務,借以通過援助等手段和途徑來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1.落實建筑領域企業勞動用工制度。建筑施工企業應與本項目的農民工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或工資約定協議,加強對招用到本項目的農民工日常管理,建立實名制臺賬,特別是勞動考勤、工資支付、工傷管理等,要在施工項目配備專職人員負責該事,建立起施工人員勞動合同制度和工資發放等管理臺賬,及時將招用的農民工情況報送當地人社部門。
2.全面實行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建設領域各企業應將人工成本與材料費等其他項目資金相分離,實行農民工工資分賬管理。首先,施工總承包企業要開設專門的農民工工資支付專用賬戶;其次,建設單位要按照施工總承包企業提供的人工工資數額,按月將工資款撥付到農民工工資支付專用賬戶。與此同時,銀行按照施工總承包單位提供的工資表,將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的資金支付給每個農民工。
3.建立施工地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建設方、建筑總承包及勞務分包企業要探索在項目施工場所建立勞動爭議調解組織,成立調解領導組,領導組成員要包括建設方、施工總承包方、勞務分包方及農民工代表。對涉及本項目農民工工資方面的爭議事項,優先自行實行調解,發揮企業調解力量,確保農民工的合法勞動報酬權。
農民工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農民工在招用到建筑項目工地工作時,要主動要求與施工單位簽訂書面的勞動合同或工資協議。當自身的合法權益受到非法侵害時,要及時求助政府部門或聯系法律援助機構給予法律支持,確保自身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
總之,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要切實從源頭上防堵制度漏洞,規范建筑市場發展模式,加大治理欠薪力度,推行農民工工資專戶分賬管理,切實提高農民工的法律意識,這樣農民工最基本的權益才能得到更好地維護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