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婷
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農戶增收致富、促進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從而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宏偉大業是我們共同的目標。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變化,曾經普通的勞動致富已經難以跟上創新創業時代的腳步。所以,在農戶用雙手勞動的同時更需要自身的金融素養來引導做出合理的金融決策,從而實現家庭增收。然而,大部分農戶的金融素養并不高,缺乏基礎的金融知識,甚至形成錯誤的消費價值觀,這對促進縮小城鄉收入差距顯然是不利的。因此,研究金融素養促進農戶家庭經濟行為的機理并分析其難點及對策是十分必要的。
國外對于金融素養的研究較早。關于金融素養的內涵方面,國外學者從不同角度給出了解釋:有學者認為金融素養是居民使用金融知識、金融技能進行資金管理、高效配置資源、實現終生財富保障的能力;還有學者認為居民金融素養是制定投資決策、為未來做計劃的能力等等。不僅如此,Sekar 和Gowri(2015)通過研究發現不同的人口和社會經濟因素,受訪者的金融知識水平存在顯著差異。研究結果表明,金融知識水平受性別、教育程度、收入、婚姻狀況和受撫養人數的影響,而不受年齡的影響。
國內對于金融素養的研究較晚,對于金融素養的內涵方面研究較淺,國內學者對于金融素養的研究主要基于對居民金融知識水平的研究。有學者認為居民金融素養是一種重要的人力資本,有學者認為居民金融能力是具有一定的金融知識形成一定的金融素養,還有學者認為用基礎金融知識和高級金融知識的相關題目來衡量居民金融素養。在關于金融素養的測度方面,國內學者研究較多且方法較全面。每個學者的研究角度不同,得出的測度方法也不同,例如,楊帆(2015)將金融素養分為金融知識、金融能力、金融態度、金融意識四個指標,并賦予了權重,先分別計算各指標的得分,然后將得分在總分的占比進行匯總,將金融素養水平的等級劃為很高、較高、中等、較差、很差五個等級。張歡歡,熊學萍(2017)對金融素養測評框架本土化處理后的指標進行歸納、綜合,從基本金融知識認知、金融知識理解和應用、風險和回報、金融規劃、金融背景信息分析和金融責任認知6 個方面選取12 個指標構建中國農村居民金融素養水平測評。蘇芳,殷婭娟(2020)建立了包含金融知識和金融技能兩方面的金融素養測度指標體系,并運用因子法分析認為我國居民金融素養水平整體較低。蔡洋萍、曾磾璇、肖勇光(2020)認為金融素養應該是居民金融知識、金融能力、金融意識的結合,并運用因子法計算居民金融素養指數。
通過整合國內外相關文獻可得,對于金融素養的內涵以及測度方式進行了深入研究,但對于金融素養促進農戶家庭經濟行為的研究較少。因此,本文從金融素養促進農戶家庭金融行為、農戶家庭創業行為、農戶家庭消費行為三方面來闡述金融素養促進農戶家庭經濟行為的機理,在此基礎上發掘出農戶金融素養低、金融機構的產品不太適合、政府不夠重視農戶家庭經濟行為的問題,并提出提高農戶金融素養、金融機構創新合適的金融產品、政府加強重視農戶家庭經濟行為。
金融素養促進農戶家庭經濟行為的影響機理主要是通過金融素養促進農戶家庭金融行為、金融素養促進農戶家庭創業、金融素養促進農戶家庭消費等方面來體現。
金融素養促進農戶家庭金融行為主要體現在金融素養促進農戶進行家庭資產投資、家庭借貸等。根據湖南省255 戶農戶的實地調研數據可知:進行房產投資的農戶有63 戶,占24.71%;進行生產性投資的農戶有46 戶,占18.04%;有175 戶農戶進行金融資產投資,其中擁有現金或活期存款的農戶有145 戶、89 戶農戶有銀行定期存款、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農戶有6 戶、購買股票有1 戶、購買基金有2 戶,沒有農戶購買過債券。因此,農戶進行家庭資產投資的情況并不樂觀,大部分農戶選擇把家庭資產放置在自己手中或是在銀行存活期,不讓資產流動起來。同樣根據調研數據可知:在三年內有借款需求的119 戶農戶中,有44 戶農戶會向非正規金融機構借款,占有借款需求農戶中的37%。
農戶的金融素養可以在金融知識、金融技能、金融意識三方面促進農戶進行家庭資產投資。在此條件下,農戶能清楚自身風險偏好,了解實時金融資訊,并對金融產品擁有一定的認知。這樣,農戶可以在放心大膽地去進行資產投資,增加家庭收入的同時減少不必要的支出和規避一些家庭經濟風險。金融素養同樣可以規范農戶借貸渠道,農戶的金融素養能幫助農戶計算基本的銀行利率和理解相關金融條款義務等。在此基礎上,農戶會更愿意選擇通過正規渠道借款并提高自身信用意識。
金融素養可以通過多方面促進農戶家庭創業行為。通過實地調研湖南省255 戶農戶可知:有83 戶農戶進行非農創業,占總人數的32.55%。由此可得,農戶的創業意識并不強。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金融素養可以讓農戶掌握日益創新的金融模式,并在此基礎上發掘創業機會。不僅如此,金融素養包括農戶對經濟金融概念和相關知識的理解認識,農戶能認識到通貨膨脹帶來的經濟影響,明白將家庭資產靜置在手中不是資產保值的好方法,在這樣的思想下,農戶會更愿意“用錢生錢”主動尋找創業方向,并進行合適的家庭創業,提高家庭收入。金融素養能夠提高農戶家庭創業的成功率,不管是在創業初期需要向金融機構貸款,金融知識和金融技能能夠提高農戶貸款成功率,還是在創業過程中,金融意識能及時對實事政策作出相應的業務創新,金融素養都能促進農戶家庭創業行為。
增強農戶家庭消費是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基礎,而農戶的消費理念與其自身的金融素養息息相關。實地調研湖南省255 戶農戶2020 年家庭總消費額發現:2 家庭年消費額在5 萬以下的有51 戶,占20%;家庭年消費額在5~15 萬的有174 戶,占68.24%;家庭年消費在15~25 萬的有27 戶,占10.59%;20 萬以上的有3 戶,占1.17%。農戶的家庭消費行為在一定程度上與其具備的資產配置能力和投資理財觀念有關,金融素養能提高農戶資產配置能力以及樹立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從而促進農戶家庭消費行為。同時,金融素養能夠改變農戶的家庭消費觀念和家庭消費結構,改變大多數農戶“舍不得花錢”的消費態度,降低農戶延遲消費的意愿,促進農戶家庭消費,帶動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并實現縮小城鄉差距。
農戶自身金融素養低是限制金融素養促進農戶家庭經濟行為的重點。根據湖南省255 戶農戶的實地調研數據可知:有122 戶農戶不知道相關利率知識的計算,占49.8%;有114 的農戶不懂通脹知識,占46.53%。不僅如此,有27.27%的農戶不知道如何閱讀及理解相關金融合同條款,22.32%的農戶不能明確其權利義務以及理解合同條款。若農戶不懂得基礎的金融知識,不會基礎的金融技能以及沒有簡單的金融意識,促進農戶的家庭經濟行為的任務將很難推動。農戶不會算相關利率會導致農戶不會對比不同金融機構推出的不同理財產品帶來的收益,導致農戶減小將資產用于購買金融產品的意愿;農戶不懂通脹知識,會認為將資產放在自己手中或是存在銀行才是最安全、最保值的,不愿意進行其他家庭經濟行為;而農戶不知道如何閱讀及理解相關金融合同條款、不能明確其權利和義務,會使農戶容易被無良機構欺騙,從而降低其對社會各個金融機構和金融產品的信任,最終導致農戶不敢再進行其他金融行為。不僅如此,農戶信用意識低也將影響整個農村地區的經濟行為受限制。
金融機構的產品不太適合也是限制促進農戶家庭經濟行為的原因之一。大部分農戶的風險意識和收益需求與城區居民不同,金融機構的研發的大部分產品也都是適合城區居民,而不能滿足農戶對風險以及收益的相應需求。不僅如此,金融機構向農村地區宣傳金融產品的渠道也不太適合大部分農戶。農村地區的文化水平普遍低于城市水平,金融機構推出的產品宣傳方式,如網頁宣傳、短信宣傳、海報宣傳等都不適合農戶對金融產品的認識與了解,這樣會降低農戶對金融產品的興趣和信任感。同樣,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的分布較少,農戶獲取金融產品的途徑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當農戶有意愿想要買金融產品,但考慮到地區因素和其他成本的情況下,農戶會降低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的意愿,甚至不愿意購買。
政府不夠重視農戶的家庭經濟行為會導致農戶自身也不重視家庭經濟行為。首先,政府在金融知識普及宣傳方面做得不夠到位,忽略了農戶對相關知識的接受能力,不采取新穎有趣的方式對農戶進行金融知識的教育,導致農戶難以從主要學習渠道獲取相關的金融知識。其次,政府對農村金融基礎設施的完善不夠積極,農村地區的征信體系薄弱、金融機構數量少、分布散、農村金融服務環境差等問題都是造成農戶不積極進行家庭經濟行為的原因。最后,政府對于促進農戶家庭經濟行為所制定的幫扶政策較少。政府對于促進農戶家庭創業的幫扶力度不夠大,以及對農戶家庭被金融詐騙采取的補救措施不夠及時等,不利于促進農戶進行家庭經濟行為。
提高農戶金融素養是促進農戶家庭經濟行為的重要部分,農戶金融素養的提高需要在金融知識、金融技能、金融意識三方面進行提升。農戶應與時俱進,主動學習金融相關知識、了解金融相關助農政策,認識到金融工具在生活中帶來的正向影響,敢于創新創業;農戶也應該積極參與政府和金融機構開展的金融基礎技能活動,學會計算簡單的利率、會閱讀相關金融合同、能明白自身的權利與義務,運用這些技能對家庭資產進行配置,實現增收致富;農戶更應該提升自身風險意識和信用意識等金融意識。農戶的風險意識能使其在投資理財的過程結合自身風險偏好和家庭資產狀況做出合適的決策,降低農戶盲目從眾或過于死板的概率,從而避免不必要的損失。農戶的信用意識的增強不僅能促進家庭經濟行為,提高銀行對農戶家庭放貸的成功率,還能對整個社會的征信系統有正面影響。
隨著農戶金融素養的不斷提升,金融機構也應積極發展農村地區的業務,進行產品和業務的創新。首先,金融機構應該在農村地區進行實地調研,明白農戶對金融產品的看法以及需求,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產品的創新,研發出適合大部分農戶的金融產品,這樣不僅能提高金融機構自身的業務廣度,也能促進農戶進行家庭資產投資;其次,金融機構應該創新金融產品的宣傳方式,減少使用枯燥的文字并用生動形象的宣傳方式介紹相關產品,讓農戶能在有限的知識水平下了解全面的產品信息,這樣才能增強農戶購買金融產品的意愿;最后,金融機構應該拓寬農戶購買金融產品的渠道,積極打造數字化線上服務,讓農戶能在家中完成復雜的購買程序,減少不必要的購買成本。所以通過金融機構的產品創新,農戶也會更愿意進行相應的家庭經濟行為。
政府加強重視農戶家庭經濟行為是推動農戶進行家庭經濟行為的重要因素。政府首先要重視起對農戶進行相關金融知識的普及和宣傳,在金融知識宣傳的方式上做出創新,例如在宣傳普及金融知識的活動中增加趣味性,用獎品的形式、短視頻的形式讓農戶在宣傳過程中增加自主學習的意愿。不僅如此,相關政府人員更應該在自身了解金融知識的基礎上,主動幫助身邊的其他農戶了解基本的金融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政府機構應該加快完善農村地區的金融基礎建設。政府機構應該在加快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同時積極打造金融服務點,從而進一步改善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環境,為促進農戶家庭經濟行為打好基礎;最后,政府機構應該制定更多相關幫扶政策,大力鼓勵農戶進行家庭創業。同時,加強政府的監督管理體系,當農戶進行相關經濟行為權益受到損害時,政府能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減少農戶的經濟損失以及心理傷害。只有政府從上至下的重視起農戶的家庭經濟行為,農戶自身才會全方面地主動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