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保平
農村不同于城市,兩者存在很大差距,主要體現在城鄉收入、就業機會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這使得農村勞動力流向城市,造成了農村人口在年齡結構上的不合理分布,導致農村地區特別是中小村落“空心化”加劇,客群年齡偏大,因此其金融產品的需求也集中在存取款、結算等基礎服務上。在人們借貸渠道選擇行為中,信任特征及其維度的影響應考慮到“社會的變遷”以及“轉型對信任的功能化社會機制產生的強烈沖擊”,因此,隨著市場化進程的推進,社會由傳統向現代轉變,信任的形成與演進模式逐漸擴散到依靠合約和公平的制度環境。面對這一社會信任發展規律,銀行需要通過轉變服務視角,提升服務水平,從而發揮“催化劑”的作用,以有效的手段加強客戶教育,加快借款渠道的市場化進程。
針對農村地區小微企業和農戶,銀行提供的貸款產品主要有“卡貸通”、個人經營貸款、個人消費貸款、扶貧小額信貸和小額農戶信用貸款。但農村經濟主體具有天然弱質性,農戶主要收入來源于務工、生產經營,或者依靠低保金等國家補助維持日常生活。地域限制造成本地金融機構難以有效為其提供各項金融服務,即使能在年末返鄉季進行客戶營銷,后續工作開展難度也較大,特別是貸款業務,難以時刻跟蹤貸款主體生活及經營情況,及時管控貸后風險。
同時,農業相比工業、第三產業,產業基礎相對薄弱,受自然因素影響大,人力成本較高,抗風險能力差,投資回報率低,“三農”信貸一直風險較高。地區金融機構由于對新產業不夠熟悉,難以及時制定針對性措施,信貸管理和風險防控工作面臨巨大挑戰。
農村地區農戶、小微企業及合作社在進行貸款時,缺少有效的抵押物是主要制約因素之一,落實抵押物任重而道遠。抵押物的確定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從地域經濟看,西部農村地區經濟發展不及東部,而土地經營權能否作為抵押物,又主要取決于農村的發展程度;從政府視角看,監管部門出臺的政策偏宏觀,落實到具體操作層面存在諸多困難;從農業主體視角看,農村地區種養殖業經營風險較高且現金流不穩定,資產多為設備、種養殖對象,難以提供受認可的抵質押物;從銀行角度看,出于自身風險和管理成本考慮,對農村地區農戶、小微企業及合作社的支持往往是有心無力的。
1.由于內部組織架構分割,科技整合能力不足,信息多呈現碎片化特征,因此在制定政策、開展營銷活動時并未得到充分利用,造成極大的客戶和信息資源浪費。另外,存量數據在初步獲取階段也呈現出不完整、不充分的情況,這阻礙了各項業務活動的開展,同時也不利于進行反洗錢等相關監管工作。
2.雖然在政策上,銀行已經提出深入開展農村信用體系三項評定(信用鄉鎮、信用村、信用戶),但基層網點實際執行效果并不理想,目前農村地區客戶基本信息仍然存在缺失。在相關資料分析中發現,目前,銀行客戶信息缺失情況均較嚴重,因此對信用風險評估體系和CRM 系統的建設也形成了阻礙。其原因一是頂層設計細化程度不夠,未對信息搜集、信用評定的具體方法、方式制定統一標準;二是相應的工作成果還未體現在考核之中,導致基層員工重視程度不足。
目前來看,我國金融機構發展還不完全成熟,因此,在農村金融機構發展當中,應保證金融機構能夠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結合,滿足發展需求,能夠積極主動地服務農業發展,實現普惠金融服務創新,更好地推進農村經濟發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農業技術水平不斷提升,農業產業鏈也日漸成熟。一般來講,農業產業鏈涉及環節較多,主要由生產、加工、倉儲等構成。在整個產業鏈當中,涉及到的運作主體也很多,比如,農戶、農產品收購、加工等工廠、企業等,各方相互協作,可以共同構建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實現物流、資金流雙向循環流通,對于金融服務需求而言,農業產業鏈當中的每一個主體都有著不同的特點和需求點,因此,存在很大不同之處,為此,想要共同發揮各個主體的優勢作用,共同促進農業經濟發展,需要實現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創新,實現金融產品創新,在現代農業生產各個環節注入金融資源,進而實現金融需求多樣化的目的。
比如說,在金融模式創新當中,可以依托供應鏈當中的龍頭企業,通過其核心地位的影響力和作用,為其相關的上下游企業提供擔保服務,增加誠信度,并幫助銀行做好貸后管理與服務工作,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銀行貸款的風險。目前來看,在農業金融模式創新中,常見的金融創新模式有種植貸、養殖貸等等??梢愿鶕煌枨?,制定不同的貸款方案,從而達到精準施貸的目的,在滿足貸款人需求的同時,最大限度降低貸款風險。
鄉村振興背景下,在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發展當中,仍存在很多問題,尤其是借款人是否存有貸款抵(質)押物。為了滿足貸款需求,降低貸款風險,需求借款人提供一定的貸款抵(質)押物,比如,土地附屬建筑物、大型農機具等,只要能夠滿足抵押品特點的動產、不動產等。在抵(質)押新模式創新當中,常見的創新點多在于存貨、倉單、經營收益權等等,或者說,對于多家農戶、企業來講,還可以實行多戶聯保等方式。甚至一些地區,在政府的引導作用下,通過財政出資等方法,提供擔保服務,減少融資難、貸款難。
21 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農業發展也要緊隨時代的步伐,將先進的信息化技術積極融入到農業經濟發展當中,積極構建現代農業金融服務平臺,要求充分發揮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的優勢作用,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優質服務,同時通過完善的資金服務平臺為農業發展提供支持。比如說,對于一些大型農業企業,尤其是符合上市標準的企業,要為其上市提供支持,積極研發更多先進、科學、合理的金融產品,為農業投融資模式創新和投融資渠道拓寬提供一定保障。對于那些品質良好的農企,要提供短期融資券等服務,也就是說,要提供更優質的債務融資渠道,提升融資能力。同時,還要根據地方政策和農業發展需求,提供一些金融租賃服務。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近年來,國家針對農業經濟發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尤其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推進了農村金融發展創新,進一步拓寬了農村融資渠道。在其中政府始終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因此,在農村金融發展創新當中,需要凸顯政府的職能,需要政府的經濟支持,要求在政府財政的支持下不斷地發展農業經濟。我們要利用好政府財政功能,積極完善農村金融建設。
在農村金融事業發展當中,人才培養是重中之重。應積極培養懂得農業和金融知識的人才, 為創意提供支撐。鼓勵掌握金融和農業的人才加入到農村農業金融建設之中,注重物質、精神激勵,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以鼓勵更多人才加入到農業金融體系中。為了更好地發揮農業金融服務能力,需要保證相關人員專業過硬、素質良好。因此,必須注重人才培育,招賢納士,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在農業金融體系當中,保證工作人員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
相比城市的繁華與喧囂,農村更注重清幽、綠色,因此,在環境方面,農村始終占據著優勢地位。在鄉村振興戰略當中,同樣十分重視農村環境工作。因此,為了將綠色還于農村,需要我們從思想層面上,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做好生態保護和宣傳工作,將青山綠水的發展理念融入到農村經濟發展當中,要將金融服務普及到農村環境改善當中,要求積極打造金融業態,發展生態鄉村金融新路徑。
綜上所述,現代農業發展需要金融支持,這是一個必然選擇。當前,我國正面臨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期,這對金融服務提出了新的需求。但從當前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的情況來看,我國對于現代農業發展十分重視,尤其是在金融服務方面,具有多元化的需求,但整體而言,目前很難達到這一要求,主要原因在于農村金融供給仍不充分,且存在不均衡現象?;诖?,要求我們必須從問題出發,找出本質原因,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金融機構必須主動出擊,結合地區與農業發展實際,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創新金融產品,及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完善農業保險體系,構建多層次、可持續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強化農村金融服務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