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琍燕
低碳旅游的意義在于最大限度減少碳排放的基礎上進行旅游產業運作,相關部門按照低碳環保的原則指導游客入住低碳環保型酒店、選擇低碳的出行方式,展現出低碳旅游對生態保護的積極作用。
酒店是游客出游的必須場所,為游客提供日常住宿、休息功能,并且酒店需要盡可能在能力范圍內為游客提供盡可能舒適、便捷的環境,而伴隨著旅游規模的不斷壯大酒店規模也隨之增長。為了積極響應低碳環保的相應政策,酒店需要確保為用戶提供相應服務的基礎上構建低碳化管理模式,展現出酒店在發展低碳旅游背景下的重要作用。為了盡快構建低碳旅游,需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將低碳理念通過多種途徑滲透到廣大游客的意識當中,其中酒店低碳的管理模式對于推廣低碳理念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制定一系列對策、制度來確保低碳視角下全新酒店管理模式的可持續發展。
低碳出游即可以將“碳”排放量下降到盡可能低水平的旅游方式,在旅游的全過程中,人們使用綠色出行方式,避免不必要的“碳”排放、降低環境污染量。低碳理念背景下基礎環保旅游業應運而生,覆蓋了旅游者旅游全過程中的每個環節,確保旅行者使用低碳出行的方式。住宿酒店是出游必要設施,酒店可以為游客提供休息、整理的環境,酒店住宿的環境設施都與酒店的整體經營水平直接相關,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出酒店整體的服務質量。伴隨近些年的低碳出行的不斷增多,許多數景區周圍的酒店都改變了原本的管理模式,紛紛向低碳的方向靠攏。
酒店作為第三產業當中的支柱產業,長期以來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為居民出行提供許多的便利。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大力推行低碳理念以實現節能環保,國內酒店積極響應號召在確保服務質量的基礎上實現低能耗、低污染,使廣大用戶可以體驗到高質量的綠色服務。
低碳為國內酒店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思路,而酒店的性質決定了提供的一系列服務內容都需要建立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基礎上。因此,低碳視角下酒店需要構建全新的管理理念,在滿足廣大用戶需求的基礎上符合低碳發展理念,實現低碳管理模式的可持續發展。
1.服務水平與基礎設施的匹配程度。酒店作為服務行業,其服務水平直接決定了用戶的體驗度、滿意度,而酒店的服務水平需要通過人員與一系列基礎設施呈現給用戶。在低碳視角下酒店需要兼顧低碳環保與服務水平,這就要求酒店需要在滿足低碳發展理念的基礎上,通過完善相應的基礎設施,再通過構建相應的管理模式為用戶提供高質量低碳服務,因此,低碳視角下酒店要為用戶提供高質量服務,需要確保服務水平與基礎設施相匹配[1]。
2.國際化。全球一體化背景下我國旅游市場每年接待許多的海外游客,而作為WTO 成員需要展現出大國風采,我國高度認同國際上提出的低碳環保理念并通過實際行動積極踐行。旅游市場的國際化推動酒店行業需要與國際接軌,因此,低碳視角下酒店推出的一系列低碳服務需要達到國際標準,真正實現國際化酒店服務,相應地酒店在構建低碳管理模式的同時也需要符合國際化標準。酒店行業作為第三產業當中的主要產業只有真正實現國際化管理以后,才能在發展過程中找到真正的目標,也能夠確保構建的管理模式、提供的基礎服務是真正滿足國際市場需求的。
旅游是一種低消耗、高環保的娛樂方式長期以來受到人們的歡迎,而隨著社會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以及居民消費能力的不斷提升,人們經常會選擇“理想型”的出游方式,導致旅游時無形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隨處丟垃圾、做記號的現象也越來越常見。盡管傳統的旅游行業相比工業制造具有更低的污染與更好的經濟收益,但是這并不代表旅游造成的生態污染是可以視而不見的。據相關數據顯示僅旅游行業造成的碳排放就占據全年碳排放總量的5%,而低碳旅游理念的提出為實現綠色旅游提供了新思路,從整個旅游產業鏈出發轉變實現低碳旅游,在發展旅游產業的同時確保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
事實上許多國家在工業發展時期都忽略了生態環境問題,以英國為代表的歐洲各國工業革命先驅擁有雄厚的工業基礎,但是生態環境情況不容樂觀。因此,現階段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了一個嚴峻的國際問題。我國率先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因此,需要在低碳環保起到表率作用。
室內溫度現場檢測在外窗處于關閉狀態,采暖空調系統正常運行,建筑物室內環境達到熱穩定后進行。采用溫濕度巡檢儀自動進行連續檢測。數據記錄時間間隔為30min,測試的總時間為6h。溫濕度測點設于室內活動區域,且距地面0.7~1.8m范圍內有代表性的位置,溫度傳感器不能受到室內熱源或太陽輻射的直接影響。每個房間的溫濕度測點數量應符合標準要求。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的旅游市場得到空前未有的發展機遇,而為了最大限度上避免由于旅游產業發展給生態環境帶來的破壞,我國在低碳環保理念的基礎上提出了低碳旅游的發展理念,低碳旅游理念下意在于實現低碳環保與旅游產業的有機結合。廣大游客作為旅游的直接消費者,首先需要以實際行動踐行低碳旅游,自覺選擇低碳出行方式、低碳生活用品,以此來最大限度上減少對環境造成的污染與破壞[2]。
雖然游客是旅游的直接消費者,但是消費者畢竟只是市場經濟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而要真正實現低碳旅游就要求整個旅游產業鏈都需要貫徹落實低碳理念,包括酒店在內的一系列與旅游相關的附屬產業都需要通過優化自身的經營管理模式滿足低碳需求,構建低碳管理模式不僅有助于本行業的發展,還有助于旅游產業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酒店在進行低碳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做好兩方面內容:
1.合作低碳。酒店在構建低碳背景下的管理模式時,需要實現旅游景區、游客、酒店三者之間的密切配合,通過促進三者合作度來進一步深化旅游產業低碳化。旅游區、游客需要樹立明確的低碳意識,并在實際行動當中踐行自身對低碳理念的認可,旅游區意識到低碳的重要性才能夠使酒店構建低碳管理模式得到支持,游客意識到低碳的重要性才能夠配合酒店進一步開展低碳運作模式。
2.明確職責。酒店構建低碳旅游管理模式需要以低碳作為主要分為的大環境,并且整個旅游產業鏈上的每個環節都需要明確自身的職責,旅游景區與酒店可以公布低碳旅游管理制度來規范游客的行為,工作人員需要以身作則為廣大游客樹立榜樣,并且通過專門的反饋機制為廣大游客提供意見反饋渠道,使旅游區、酒店可以意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予以及時改進。
酒店作為企業要實現長久發展需要擁有屬于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而健康、科學的發展模式對于酒店實現持續性發展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低碳旅游視角下酒店需要構建符合低碳旅游理念的文化,在此基礎上構建相應的管理模式、推出一系列服務。
不過現階段依然有一些景區酒店不能意識到低碳理念的重要性,在運營過程中仍然采用傳統的模式,并且這種運營模式其中一些內容與低碳理念是相悖的。一些酒店希望在酒店運營過程中融合低碳思維,但是因為本酒店的文化與低碳理念匹配度不足,最終造成低碳理念在酒店管理中淪為形式主義[4]。
酒店作為第三產業企業結合時代背景樹立正確的文化有助于酒店實現可持續發展,為廣大用戶帶來更加理想的體驗時也為酒店創造更大的綜合效益。現階段許多酒店并沒有以低碳理念作為背景構建相應的文化,這無論是對于酒店自身發展還是低碳旅游發展都是不利的,與此同時忽略了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并沒有從用戶的使用需求、工作人員的發展需求出發考慮企業的發展問題,而低碳理念本身就是以人為本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顯然在企業的這種運營方式與低碳理念是嚴重不符的。
我國不遺余力地始終持續推進社會經濟建設與發展,伴隨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居民生活質量與水平得到了質的提升,居民的生活需求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人們對于酒店的需求從起初能住宿的“招待所”到現今功能豐富高端的“星級”,由此可見居民生活需求的提升直接推動了酒店行業的發展。
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大力推行低碳環保,將生態環境保護視為主要工作。低碳旅游視角是對我國酒店行業提出新的時代發展需求,但是因為相關部門的管理缺失導致國內酒店踐行低碳理念并未實現大范圍普及,嚴重阻礙了低碳旅游的發展。
低碳理念勢必將成為未來旅游行業的主流發展趨勢,酒店作為附屬產業也勢必要圍繞低碳理念展開一系列運營活動,而相關部門必須要予以嚴格的監督與指導確保酒店在發展過程中貫徹落實低碳理念。實質上相關部門參與到酒店構建低碳旅游視角下的管理模式是一種強制手段,這種強制手段可以保證酒店在日常運營活動中觀察落實低碳旅游的理念,為用戶提供低碳、高質量的服務,采用低碳綠色的辦公模式,真正意義上實現低碳運營管理。
監督機制作為一種強制手段在構建低碳視角下酒店管理模式的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完善的監督機制可以為構建酒店低碳管理模式所展開的一系列行為提供參考,并且實現對低碳旅游酒店管理模式全過程的監督與管控。鑒于此,構建低碳背景下酒店管理模式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打造完善的、科學的、實用的、高質量的監督機制。
酒店作為服務行業更多的內容體現在一些無形的服務當中,對于無形服務進行有效評判具有一定的難度,并且用戶的主觀意識很大程度上會對客觀評判酒店服務造成影響。而完善的監督機制可以有效化解這一難題,為了確保監督機制的公平性,監督機制由有關部門制定、頒布、實施,酒店按照監督機制當中規定的內容運營,這樣就可以客觀地對運營活動、服務內容進行評價而不會受到用戶主觀因素的影響。
酒店作為服務行業需要為用戶提供一系列符合消費者預期的服務內容,但是服務本身是綜合性很強的詞匯,包括許多方面的服務內容,可以將酒店服務內容大致分為物質層面與精神層面。低碳旅游背景下為用戶提供低碳服務可以同時表現在物質、精神方面,為用戶提供更加環保的用品是物質服務,向用戶宣傳低碳理念是精神服務,而這也符合國際上市場經濟發展的趨勢。
酒店要構建真正的低碳視角下的管理模式,首先需要打造低碳視角下的酒店文化。酒店分布地域不同,而每個地區的文化背景不同,尤其對于我國而言北方、南方存在巨大的文化差異,因此,酒店在構建低碳文化的同時需要注意符合地域文化[5]。酒店的企業文化是在不斷地實踐當中積累得到的,酒店文化涵蓋了前沿的知識信息,因此,需要酒店管理人員積極學習與生態低碳旅游相關的一系列知識與會議精神,并積極借鑒低碳酒店的成功案例結合本酒店的實際情況予以運用。
市場競爭終究是人才的競爭,尤其是對于以服務為主的第三產業而言,人才水平往往會決定最終的市場效益。低碳視角下酒店構建管理模式需要更加專業的人才團隊。專業的人才需要高度認可低碳理念并結合酒店實際情況、旅游時節的市場狀況運用所學知識構建管理基礎框架。
酒店為了引進更多的全能型人才需要予以人性化的工作條件以及豐厚的薪資待遇,并且為了確保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充分發揮自身能力,酒店可以構建符合低碳旅游理念的績效考核制度,并通過制定科學的激勵制度進一步激發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使低碳旅游視角下的酒店管理模式得到有效運行。
面對惡化的自然環境,全球各國在保護生態方面達成共識,低碳理念已經成為當今共同的國際話題。旅游業是我國的重要產業,為社會經濟增長做出卓越貢獻。酒店是重要的旅游附屬產業,在低碳旅游背景下酒店需要構建符合低碳理念的管理模式,在實際行動中踐行低碳理念,推進低碳旅游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低碳出游本質是提倡綠色環保,倡導消耗低、排放小的出行方式。低碳出游作為低碳生活的一種主要方式,同時對于支持我國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低碳出游的方式在我國實行的時間相對較短,低碳出游期初在知名景區被提出,具體內容為拒絕游客將自己隨行的車輛駛入景區內,同時進入景區后為游客安排適合游玩的車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汽車的尾氣排放。景區的環境、空氣質量因為尾氣減少得到了一定改善。
酒店作為服務型企業需要堅持以提供優質服務作為第一宗旨,并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優化服務質量。低碳出游理念的提出,對于酒店而言是新的機遇,相應的酒店管理模式需要結合低碳出行理念進行改變。酒店需要主動為游客創建安全、環保、舒適的綠色出行環境,同時權衡環境保護、酒店管理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酒店可以將綠色服務觀念作為本酒店形象的一部分元素;結合低碳理念進一步改進酒店服務品質,爭取最大限度上降低對生態環境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