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明風
2022年1月1日起,我國開始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從2010年“十二五”規劃建議首次提出“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到今年全國統籌正式實施,這個過程超過了10年。全國統籌制度雖然已經建立,但運行中還會出現各種新情況新問題,特別是當前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復雜、深刻、劇烈的變化,需要進一步解讀和詮釋全國統籌的意蘊,從而更好地推動制度調適、改進和完善。
第一,應對養老保險體系不可持續的困境,凸顯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制度建構來看,我國自下而上的養老保險制度建構模式,決定了養老保險基金運行的地域性和分散化,需要不斷提高統籌級次,才能保障基金的持續運行。從近些年運行情況來看,養老金地區收支不平衡的問題越來越突出,部分省份面臨巨大的當期支付壓力。在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養老金財務可持續問題客觀存在的大背景下,全國統籌制度的實行,在解決當期支付問題的同時,更為養老保險相關制度改革完善提供了機會窗口。下一步,要抓住機遇、抓緊時間,繼續優化長遠改革目標,理順政策、完善制度、積累財富,為將來全國人口老齡化和養老金支付高峰做好充足準備。
第二,服務于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凸顯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改革的關鍵性與樞紐性。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和內在要求,其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健全統一的勞動力市場,促進勞動力跨地區順暢流動。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實施,可在更大范圍內解決養老保險轉移接續困難、手續復雜等阻礙因素,而全國統籌后繳費率的統一,優化了區域間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為勞動力自由順暢流動提供了必要條件。因此,要以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改革為契機,加強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制度的設計和完善,建設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保體系,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做好關鍵性的配套制度安排。
第三,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凸顯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改革的示范效應和參考價值。全國統籌背后反映的是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統一制度規定,如統一全國養老保險政策和基金收支管理制度;協調權責關系,如建立央地責任分擔機制,壓實地方支出責任;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如新增結余繼續留存地方,建立省級政府工作考核機制;提升信息化管理服務水平,如完善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從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改革的進程來看,通過長期艱難的改革,最終實現了養老領域治理體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這對類似的、復雜的、全局性的改革具有積極的示范效應和參考價值。未來,應更加聚焦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進一步完善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制定相關配套措施,為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實現共同富裕創造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