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傳超
(南京市臨江高級中學,江蘇南京 211102)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涉及的概念知識有很多,并且有的核心概念會統領章節進行。很多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時,會感覺概念十分抽象難懂,學習主動性不強,同時有的教師在教學中采取的教學方法不科學,沒有對概念進行適度延伸,概念教學局限在教材中,這也造成了學生概念學習熱情不高。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突破高中生物教學難點是每一個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從當前高中生物概念教學實際看,還存在一些問題,這就會對學生的良好發展帶來一定負面影響,其主要表現在:
1.學生不太容易掌握生物概念。生物概念是對生物界的生物現象、屬性進行抽象概述,其具有高度抽象、概括性強等特點,這也導致學生在學習中會感覺概念知識很無聊,學習熱情不高,不利于學生后續學習。
2.教師教學方法創新力度不夠。就目前而言,受高考因素的影響,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依舊會采取傳統的說教式、灌輸式教育手段。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處于知識學習的被動接受地位,在課堂上缺乏參與感,影響學生生物思維發展,而學生在記憶生物概念知識時,也是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難以對概念知識有深層次的理解感知,不利于學生學習水平提升。
3.與實際關聯不緊密。在當前的高中生物概念教學中,教師大多是引導學生通過背誦記憶的方式來學習生物概念知識,很少將生物概念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學生死記硬背下來的概念經常會出現過一段時間就會忘記的情況,這必然會影響學生學習情況。同時在新時期下,隨著教學改革的全面推進,信息化教學已經深入高中教育中,有的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并沒有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充分考慮,隨意的在網上下載課件,概念教學缺乏針對性,學生在課堂上忙于記筆記,不利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
4.學生對概念理解不深入。隨著生命科學的發展,高中階段生物概念的描述也不斷豐富拓展,如反病毒、蛋白質病毒、病毒的概念改進了“中心法則”的概念,科學家對藍藻、光合細菌的檢測也拓展了光合作用的概念。但是有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概念認識不清楚,會對概念教學帶來一定影響。同時很多高中生物概念屬于抽象內容,學生在理解這些概念時本身就會感覺比較困難,如關于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知識中,強調細胞間基因表達形式的差異,有的學生會認為細胞是不同的,或者是不均勻的。
新時期隨著生物科學的持續發展,很多生物學概念都較之過去有了延伸拓展,如光和細菌、藍藻的發現使得光合作用的概念得到了延伸;病毒的發現引起了細胞學說的改變,尤其是RNA復制、逆轉錄等發現后,科學家逐漸完善了“中心法則”。在實踐中,很多初中生對生物概念的延伸發展缺乏良好認知,他們只看重教材中寫的概念,但是教材中收錄的知識本身比較滯后,有的概念已經發生了變化,但是教材中的內容卻沒有發生改變,教師在教學中也沒有適當進行補充拓展,這就會造成學生學到的概念知識與學科研究脫節,影響健全知識體系的形成。概念教學是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基礎,如果學生難以理解生物概念,那么后續的學習必然會寸步難行,在這種情況下高中生物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突破生物概念教學難點。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概念知識具有抽象難懂的特性,學生在學習中很難憑借自身的經驗來理解。對此在生物概念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更加形象的方式,將抽象的概念知識形象地呈現出來,促使學生能更加深層次地理解生物概念。高中生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的聲畫一體功能,將與概念相關的動畫、模型、圖片展現出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學習生物概念知識。例如,在“基因表達”教學中,高中生物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將基因轉錄、翻譯的過程展現出來,并借助多媒體的局部放大、重復播放、慢放等功能,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基因轉錄及翻譯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對相關概念進行講解,以此深化學生對概念知識的理解。
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學中,經常可以看到學生對概念學習沒有興趣的情況,特別是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一些難以理解的概念,有的學生甚至會放棄學習。鑒于此,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對學生的科學態度、不懼艱難、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質進行培養。在課堂上,高中生物教師可以通過科學史實現生物概念教學,教師通過生動有趣的科學探究故事,激活學生學習概念知識的欲望,強化學生的探究精神。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光合作用”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將實驗看作課程講解的主線,將光合作用的具體發現過程看作課堂教學的主要環節,為學生講解光合作用的發現、探索過程,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還原科學家的實驗思路、實驗方法,促使學生能更深入地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還需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善于挖掘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概念資源,從而強化生物與學生實際生活的關聯,充分調動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可以借助生活理解抽象的生物概念知識。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受精作用與基因重組”的相關概念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諺語“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引導學生理解概念知識。又如教師在講解“細胞壁”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將人體皮膚比作細胞壁;對于細胞壁與細胞膜之間的關系,可以比作雞蛋殼與雞蛋內膜,通過這樣生活化的闡述,能讓學生更好地記憶細胞壁的作用、細胞壁與細胞膜之間的關系,有助于學習效果提升。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還會涉及一些生物概念比較相似,如果學生在學習中沒有理解透徹概念,很容易出現知識混淆、誤用的情況,這會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造成不利影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相似概念進行整理對比,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應用概念知識。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穩態與環境”的知識時,很多概念都存在相似之處,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等,學生在學習中極容易出現概念混淆的現象,對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引學生對這些概念進行聯系、區別,還可以指導學生對其開展討論,便于學生對概念知識的深入理解。
此外,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畫概念圖的方式學習概念知識。教師引導學生借助形象的概念圖理解抽象的概念知識,并且構建完善的概念知識體系。在課堂上生物教師既可以自己畫概念圖,也可以引導學生畫概念圖,從而檢驗學生對概念知識的理解程度。對學生來說,他們在繪制概念圖時,也會充分理清概念的關系,有助于學生完整知識體系的建立,這對學生的良好發展十分有利。
學生在學習生物概念時,是一個從感性認知轉變成理性認知的環節,在此階段教師要指導學生注重對之前學過的生物概念進行關聯,并且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情境,讓學生能從情境中突破概念重難點,深化對概念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概念遷移運用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師引導講解“物質跨膜運輸”的相關概念時,可以在課堂上先為學生提供一些生活情境:包餃子的時候將鹽放在白菜中會有水分滲出;放了一晚上的蔬菜變得萎蔫,泡入清水中,過一會兒蔬菜會恢復原來的形態。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及之前學過的細胞滲透作用知識,解釋這些生活現象,借助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學習狀態,實現對學生思維的激活。在學生活動完成后,教師可以結合情境內容給出學生具體的問題:滲透作用與動植物的什么結構有關?水分如何在進出細胞中對細胞形態造成影響?從結構上看,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有何差異?這兩類細胞出現失水、吸水情況時條件是否一樣?能否將植物細胞看作一個滲透系統,哪些結構和半透膜的功能一樣?在問題指引下學生能從結構、功能的角度分析細胞膜特點,更容易理解滲透作用的原理及發生條件。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對動植物細胞的結構進行對比,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細胞滲透作用的過程、條件。
生物概念的形成是一個從具象到抽象的發展過程,其發展需要從已知概念、客觀事實出發,推理出抽象的論據,然后由多個論據抽象出概念。高中生物概念會隨著生物學的不斷發展而持續延伸,這也要求在實踐教學中,高中生物教師必須采取多樣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促使學生可以更加靈活地掌握概念知識。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而學生思維發展也是從問題入手的。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問題的設置是很必要的,通過問題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學生也會在解決問題中推動自己學習進程的深入。高中生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講解概念知識時,可以結合學生具體情況,設置相應的問題串,引導學生深層次地進行概念學習。問題的設置要基于學生已有知識,根據教學目標及學生認知提出新的問題,保證學生能利用自己的知識儲備結合新素材來論證知識。同時問題串還可以為學生構建一個更加接近真實情境的環境,能讓學生在探索答案中促進自身思維發展。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細胞膜與細胞壁”的知識時,可以設置問題串: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細胞膜為什么具有流動性?細胞膜的選擇透性是如何實現的?教師引導學生將與問題相關的知識串聯起來,構建細胞膜流動鑲嵌模型概念,并通過概念解釋相關現象,促使學生能加深對概念知識的理解。
高中生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問題串教學方法,可以指引學生在已知的基礎上對未知進行探索,能逐步降低學生學習知識的難度,并且能實現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問題串教學方法應用范圍比較廣泛,可以適用于高中生物教學的所有內容,并且其便于教師掌握課堂教學,而學生也習慣于這種方式,接受程度比較高。但是問題串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學生的主動性,學生的學習活動對教師有比較多的依賴,因此在整體上,教師可以在教學前期采取問題串教學方式,隨后逐漸加大教學開放程度,讓學生可以更好地進行知識探索。
辯論主要是由意見不同、觀點不同的雙方從自己的立場闡述自己的觀點想法,在辯論中學生需要利用自己手中的資料、證據來論述自己觀點的正確性,同時還需要通過提問、反例等揭示對方觀點的錯誤、矛盾,從而達到反證自己觀點的目的。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學中,教師通過案例引起矛盾,讓學生開展辯論,能更好地加深學生對概念知識的理解,這對學習生物概念有很大幫助。
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在一節課上不能專門組織安排立論、自由辯論、結辯等過程,教師需要借助辯論這種方式,強化學生的概念思維活性,促使學生能形成正確的概念思維。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免疫系統的功能異常”知識時,教師可以針對艾滋病患者人數增加是醫學性問題還是社會性問題進行辯論,在學生辯論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對艾滋病的來源、病毒結構、傳播途徑、危害、防治等知識進行探索,不能過于強調辯論過程,要讓兩組學生通過自己的資料、科學依據用正當的理由說服對方接受己方觀點。同時在學生辯論過程中,還可以允許學生出現“換陣營”的情況,保證每個人的自由,從而更好地激活學生的辯證積極性。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辯論形式多以社會性議題為主,生活學科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很大關聯,而學生在生活中形成的經驗則會讓他們對生物結論有清楚的認知。在辯論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辯論中的思維敏捷度、新舊知識銜接性、語言邏輯性等,以此實現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綜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加強概念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實踐中,高中生物教師應該對概念教學現狀進行全面分析,結合當前概念教學的難點,采取科學的調整方案,優化概念教學方法,提高概念教學效果,促使學生可以在趣味、輕松的環境中理解概念知識,為學生后續學習生物知識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