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進華
(廣東省東莞市東華高級中學 廣東東莞 523000)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當前高中歷史教學工作步入了新階段。教師的教學手段、教學理念都會調整和優化,高中歷史是新課程改革的科目之一,受到了教師和社會各界的重視。在當前新課程改革下,歷史教學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依然存在不足,而這就需要我們始終具備勇于創新的思想,不斷在實踐中進步,給學生們提供更加專業的教學。還要融入學生群體中,加強和其溝通交流,依據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來設計學習內容,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融入學習過程中,獲得良好學習體驗,推動高中歷史教學工作的改革和學生的全面發展[1]。
教師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落實優化創新高中歷史教學工作,讓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國歷史文化文明,避免被一些不良的文化思想所侵蝕。歷史教學工作的改革和創新會讓學生們深刻了解我國優秀的民族歷史文化,在這一潛移默化過程中具備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形成正確審美觀念,自覺抵制不良文化思想,實現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與此同時,還會讓學生形成正確的社會價值觀、人生觀。高中時期的學生其社會價值和辨別能力還處于發展階段,如果學生缺乏正確的思想作為引領,那么其社會價值觀、人生觀也會受到消極影響,而歷史教學工作的開展會讓學生們具備良好人生觀和社會價值觀[2]。
在當前高中歷史教學工作中依然存在著各種問題,主要體現在教師未能形成正確的授課態度。教師的教學態度以及自身知識儲備將直接影響到最終的教學效果、改革成效,一些教師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的影響深遠,一時間很難接受新的教學理念,所以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授課,在教學工作中未能關注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加強交流溝通,以至于學生逐漸失去學習欲望,甚至對歷史學習有著抵觸心理。因此,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態度。即使是自己有多年的教學經驗,或者是已經琢磨出一套屬于自身的教學手段,也要善于學習當前新型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并進行對比,分析自己所采用的教學手段是否滿足當前新課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如果教師不主動更新,那么就有可能跟不上歷史改革的腳步[3]。
在以往傳統的歷史教學工作中,教師會按部就班地授課,在一節課開始之前都先制定明確的教學任務,實現在課堂上按照順序講解,那么難免導致課堂變成教師教、學生單純學的狀態,教學工作缺乏活力,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機械聽講。教師也是按照自身節奏講解課重點,導致教學過程枯燥,缺乏吸引力。還有一些教師未重視教學設計就直接講解,以至于教學工作缺乏條理性,學生對一些知識點似懂非懂,究其原因就是教師缺乏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勇氣,在開展教學設計時也沒有關注學科和學科間的綜合,換一句話說,就是學科內未關注縱向和橫向之間的聯系,其中主要包括經濟史、外交史、文化史以及前后知識點所具備的廣泛關系,在這一教學背景下,很難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學生有可能會跟不上教師授課節奏,容易存在學習上的問題,而當學生存在問題不能及時處理時,會影響其學習效率的提升。
在新課改政策下提倡開展拓展教學,讓學生掌握教材中知識重點的同時,還要搜集其他具有價值的學習資源。而且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采用網絡技術收集網絡中和教材內容相關的知識點。總體來說,新課改是反對機械化教學的。而一些教師在開展教學設計時,未能深入挖掘教材、合理整理教材中的知識點,深刻領會新課改的教育理念,依然采用傳統教學手段。例如,在整合教科書內容時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是要堅持圍繞一個中心來構建教學內容體系,應當舍棄的內容要及時舍棄,但是一些教師卻不敢進行大整合,對教材中所提供的一些史料或者圖片沒有綜合研究和分析,那么在教學設計時導致“枝干”較多,教學工作缺乏聯系性。即使是一些教師會主動挖掘各種資料,但是卻缺乏歸納梳理挖掘材料的知識主線。因為歷史學科具有廣泛性特點,單純依靠教材中的內容教學是很難達到理想教學效果的,只有善于拓展教學資料,才能讓學生們真正內化吸收知識重點,并善于把在課堂中掌握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提升應用能力。
課后反思工作的開展是至關重要,通過課后反思能夠讓教師了解自身在教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落實在后續改進教學策略。而且如果學生進行課后反思也會掌握自身在課堂學習中存在哪些不足,更加具有針對性地復習鞏固。但是一些歷史教師卻未能夠及時開展課后反思,也沒有對在課堂中各位學生的實際表現、所講解的知識點總結。如何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展現自我的機會;在面對班級中的學困生時,如何幫助其縮小和優秀學生之間的差距;例如,如何和其他學科教師加強溝通協作;如何合理地控制教學節奏。上述較為宏觀的問題都是需要教師進行反思總結的,也正是由于教師未能關注課后反思,導致歷史教學工作中的問題依然存在,不能在根本上得到解決。
為了促進高中歷史教學工作的開展,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態度。高中歷史教學改革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逐漸形成新的課程理念。所以,在歷史教學工作中要針對實際教學情況來反思,從而屏蔽傳統的教學觀念,確定教學觀念能夠體現出素質教育精神。如果不轉變教學觀念,就很難落實教學改革。而實現教學觀念的轉變,各種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依據當前實際高中歷史教學工作來說,該學科和其他學科有著本質的不同,對教師提出要求較為廣泛,教師應具備充足的知識理論作為基礎,還要善于學習、更新教學手段,融入學生群體,采用學生較為喜愛的教學模式,從而將各教學重點形象展現出來,但是部分教師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較為深遠,并未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教學效果并不顯著,這就要求教師勇于改革創新,要大膽優化各教學環節,加深認識,開展基于教育觀念的啟蒙運動,落實把教師的教育觀念統一到素質教育的各項要求、新課程方向上[4]。
學生是課堂中的主體,而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和輔助者,教師是否能夠對學生進行合理化的指導將決定著學生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升,所以教師應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善于走入學生群體,了解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形成和諧師生關系。教師也要在和學生交流溝通中掌握其更新化需求,創設良好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避免受到約束,自由思考、聯想,尊重、接受每一位學生,坦誠待人,要認識到教學工作其實并不是簡單把各教學重點一股腦全部都灌輸給學生。因為在歷史教學工作中一些知識點不僅包含著需要學生牢記的知識重點,同時還蘊含了各種情感,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促使學生能夠處于自身的思想情感以及感覺中,更加主動學習,吸收更多具有價值的內容。對于傳統的教學工作來說,是缺乏交流溝通的,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機械化跟隨著教師學習。
在新課程改革下,在高中歷史教師應及時優化教學手段,轉變單一教學形式,讓學生接受各種教學模式,主動學習。而教師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轉變以課本為中心的教學局面,在實際授課中體現出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堅持遵循以訓練為主線的基本原則,教師要讓每一位學生有表現自我的機會,將學生潛能無限激發,成為學生的幕后工作者,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當前在高中歷史教學工作中可供采用的教學手段主要有微課教學模式、情景教學模式、問題教學模式、小組討論教學模式。例如,當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古代西亞、非洲文化”這一內容時,就是可以采用微課教學手,要求教師提前提取本節課的教學側重點,為學生制作五分鐘左右的微課視頻,并在這一微課視頻中融入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先讓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視頻來了解學習主干內容,更加具有針對性地聽課。教師也可以在課后把微信視頻發送給學生,讓學生在課下復習鞏固[5]。
再例如,當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南亞、東亞與美洲的文化”這一內容時,應采用情景教學模式,因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是較為抽象、系統的,學生在學習時難免存在各種問題,而在這時,教師應為學生出示各種圖片以及這一內容相關的背景、真實視頻,讓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更加主動學習。或者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古代的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這一內容時,應為學生提出若干問題,讓學生研究討論,為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作為教師也可以把學生劃分成為若干個綜合學習能力相差不大的小組,讓學生在小組中互相交流,產生思維上的碰撞,共同處理問題。
教學反思工作的開展是至關重要的,只有通過反思才能不斷優化教學工作,而教學反思也可以認為是教師對教學工作的再認識、再思考,提升教學水平。教師也要對自身的教學工作有著正確認識,反觀自己教學工作中的得失。例如,反思自己在教學工作中哪一部分做得不夠好,還可以進一步改進所采用的教學模式嗎?拓展的教學內容是否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達到升華教學工作的目的?為學生分的小組是否恰當?能否達到合作學習的要求?從而尋找處理手段和新的教學思路,教師也可以在和學生交流溝通中鼓勵學生提出各種問題,并足夠重視學生提出的意見。因為高中時期的學生已經接受了專業化教育,知識面較為廣闊,對大多數的問題都有著自身獨特的見解,所以教師不應輕易否定學生,要珍惜學生的發言,認真回答學生的疑問,通過產生智慧的火花來啟發學生積極思考,開拓教師思維,促進高中歷史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6]。
在社會快速發展背景下,現代化技術在教學工作中的應用較為廣泛,教師也要正確認識和采用現代化教學技術,要求教師跟上社會發展的潮流,積極學習現代化技術。但需要注意的是,現代化技術的采用并不能完全代替教授授課,教師要合理把握現代化信息技術應用的“度”,采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為高中歷史教學工作注入新鮮血液。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工作要積極改革和創新,善于采取現代化教學手段。作為一名合格的高中歷史教師,要轉變教學思想,避免單純把教學活動當作是歷史重點內容的講解,而是要培養學生的各項學習能力,采用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來處理相關問題,同時還要對歷史事件進行公平、公正、公開的評價,把握歷史本質以及所存在的內在聯系,掌握歷史發展規律。但是不可否認,當前在高中歷史教學工作中依然存在問題,其中主要體現在教師的授課態度不專業、缺乏良好教學設計、教學材料不夠完善、缺乏課后反思。在面對各種問題時,需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構建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優化教學手段、積極反思歸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促進高中歷史教學工作的開展和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