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婕萍
(山西大同大學,山西大同 037000)
工商管理專業是綜合類專業,是文理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專業,其中綜合了多個領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包括市場管理、金融企業管理、國際企業管理、財務管理等。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漸發展,市場越來越需要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但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高校培養人才與企業需求人才之間的銜接出現了問題,學生作為中間銜接的關鍵,其就業趨勢越來越嚴峻。因此,學校在培養人才方面要緊抓社會發展的趨勢,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實用型人才,讓學生成為企業與社會需要的優秀管理人才。
世界現代工商管理起源于賓夕法尼亞大學,經過一戰二戰而逐漸發展成熟,我國工商管理專業教育則由19世紀南洋高等商業學堂的成立,開設了中國工商管理教育課程。盡管我國工商管理專業與國際上工商管理學科的起源時間大致相同,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工商管理專業在20世紀時幾乎停滯,直到改革開放之后,工商管理專業才逐漸恢復,由于當時工商管理專業受到西方的影響,很多專業理論知識并不適合我國市場環境,再加上社會經濟體制的改革,我國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必須進行教育改革,才能擺脫工商管理專業對西方的依賴,才能讓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與創新。工商管理專業的開設旨在為我國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創新應用型人才,具有較強的實踐應用性。工商管理專業將經濟與管理相關的知識理論結合起來,再根據現代管理模式來強化教學,幫助教師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掌握更加科學專業的經營策略,促進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工商管理專業要求從業人員必須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與相應的實踐水平,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必須要創新教學模式,才能培養出更多符合社會實際需求的創新型人才[1]。
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各個高校都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了明確定位,并對課程教學進行了優化與完善,從以往的只重視理論知識教學、忽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逐漸轉變為理論教學與實際操作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學生可以將學到的理論知識靈活運用到實踐過程中。但是,由于工商管理專業教學中原有的教學理念根深蒂固,導致工商管理專業教學理念的轉變并不明顯,實踐操作在教學過程中并未得到真正落實,部分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學依然更為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
注重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是高校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工商管理專業屬于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專業,但是在當下的教育體系中,理論知識課程的占比明顯高出實踐課程。越來越多的高校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也采取了多種措施提升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但是我們還是發現實踐類課程與理論教學對接并不充分。多數學校更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與考察,忽略了學生在工作中溝通能力、實踐能力、表達能力等方面的培養,在企業越來越重視應用技能人才的今天,學生無法滿足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從而逐漸失去自身競爭優勢。雖然多數高校設立了實踐課程,但往往難以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一方面是因為學生實踐學習時間有限,難以對操作知識深入理解與內化,在課程體系中,實踐教學大多安排在第四學年,且只集中安排一次,學生在前三年進行實踐的機會較少。實踐課程涉及較多教學環節,學生親手實踐環節占比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仍有欠缺[2]。另一方面是有些高校合作的實習單位質量參差不齊。學校對于企業也不存在管理關系,無法對企業進行有效約束,也就無法保證多數學生的實踐操作?,F如今企業為了控制人力成本,越來越傾向進入高校招聘實習生,但在學生進入企業后,很難被分配到一些對技術有要求的崗位中去,對技術要求不高的崗位對學生的吸引力不足,也與學校最初引進“校企合作”以增強學生實踐技能的目標相悖。
目前多數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課程已經出現了與社會脫軌的現象,學校的理論教學課程、實踐教學部分與學生就業后的實際情況不相符,導致很多學生畢業后難以進入崗位、適應崗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課程教學內容與企業實際情況存在時間差。學?;疽呀浗⑵鹨惶鬃陨愍氂械恼n程體系,課程內容著眼知識的傳承比較多,卻對行業及學科的最新發展成果吸納不及時,難以保障學生能夠全面了解現代化企業的動態信息、掌握相關學科的前沿理論知識,無法建立起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與培訓模式,導致學校的教學內容無法與時俱進,更別說讓學生能跟上行業的步伐了。
很多國外高校的工商管理教師在課堂之外兼任企業顧問等職務,對工商管理的實際情況有著相對全面的了解,也更加重視實際問題的分析和解決對策,高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也為學生提供了很多實踐的機會。但是在我國工商管理專業中,更加注重對工商管理的理論研究,對實際運用能力的重視程度不足,工商管理教師更加注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偶爾對國外工商管理實踐結果進行講解,對我國工商管理面對的實際問題并不了解,教師本身欠缺實踐經驗,也就很難給學生進行實踐知識的提升教育。
案例教學作為一種情景化的教學方法,已經逐漸受到了重視和應用。多數工商管理專業將“案例分析”作為對學生進行期末考核的題目設置,有不少的教師將教材中出現的案例當作是教學內容的一部分來進行講述,但卻忽視了這些案例真正的應用性作用。案例教學以其客觀真實性、具體可感性、直觀生動性的特點吸引學生,是課堂上學生們較為喜愛的一種教學方式。但是案例教學占用課堂時間較長,并且要求教師具備較大的知識儲存,所以目前很多教師對許多教學案例的講解僅停留在表層分析,大多不會進行深入的師生、生生探討甚至是辯論,特別是將行業內的最新動態、學術研究中的最新成果等作為教學案例引入課程的力度不大、速度不快。這導致無法發揮案例教學真正的效用,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不大。
高校應跟隨時代的發展及時更新教學理念,讓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更具特色,為教師指明新的教學方向。高等院校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工作需要將學生作為主體,加強對學生實訓活動的重視。高??梢詮奶岣呓虒W品質入手,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專業人才綜合素養的培養,讓學生能完美融入社會,進而有更好的發展。教師也應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彼此尊重,學生可以給教師提出一些教學、管理方面的建議,教師也能以此多多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態以及教學期望等,制訂出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教師還可以實行以學生為主體的自我管理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出學生干部的積極引導作用,讓每一個學生實現自我管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高校在教學中要創新教學思維、明確教學目標,要結合當下社會的就業環境、學生需求、社會環境等調整教學內容,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從而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以企業人才需求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目標,科學規劃學生的教學課程與內容。自身能力對學生今后的就業非常重要,在教學中要重視能力的培養,如學生的學習能力、業務能力等[3]。從學習能力方面分析,學習能力是學生今后工作發展的推動力,可以使學生在崗位與行業中得到進一步提升,可以幫助學生對工作進行合理規劃、周密策劃,全面提升自身職業能力。從業務能力方面分析,業務能力可以幫助學生適應崗位、有序安排工作,讓學生能夠對工作內容進行設置計劃、有序組織、合理控制、積極協調,以此為支撐提升自身工作效率。上述能力是每個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在今后崗位中所必須具備的,可以幫助學生在崗位中有更好、更長遠的發展,幫助學生提升工作質量。
課程教材在教學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因此要想創新教學、改革教學,首先要優化教學課程,要根據當下社會與經濟的發展情況,結合學生的特點與情況進行針對性、創新性教學,要將沒有太大用處的課程適當摒棄,對重疊內容的課程進行整合,讓學生能夠從教材中真正獲得有用的知識。
首先分析每節課程對學生就業與未來發展的意義,考核課程對學生的職業能力發展是否有利,課程內容是否符合未來發展等。接著淘汰水課打造金課,有些課程已經明顯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對學生的發展沒多大作用,此類課程對學生沒有太大幫助,長期學習是對教育資源的浪費,因此要及時對此類課程進行精簡調整;有些課程出現了與其他學科內容重疊,此情況下相當于教師重復講解、學生重復聽,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鞏固知識,但對學生的發展造成一定限制,因此可以結合課程內容上下銜接情況進行適當調整;有些課程在社會中已經加入了很多新的內容,這就表明該學科在社會的大潮出現了新的發展方向,因此教師要及時根據社會趨勢調整內容,結合社會發展進行適當修改;有些課程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類型,但教材中實踐的占比較少,教師在教學中要及時進行調整,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在其中加入一些實踐內容,擴展學生的視野與能力。這些調整方式要本著“培養專業人才”的原則,結合時代發展與學科情況進行調整,讓學生始終保持合理、前沿、專業地學習。
教師是開展教育工作、傳播專業知識的重要角色,只有好的教師才能對學生進行好的教育,為了工商管理專業改革能達到預期效果,必須要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培養眾多優秀的專業教師來做好教育工作。高校應為教師團隊提供專業的培訓課程來提升教師專業素質,鼓勵教師多多參與培訓課程、專業講座等活動,努力實現自我能力的提升。學校還應為教師提供走出校園的機會,多多參與各個高校、企業之間的交流活動,加強各高校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也加強教師與企業之間的聯系,讓教師能更加了解工商管理的實際情況,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高校也應注重“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不僅要關注教師理論知識水平,還要重視教師的實踐能力,加強對教師“雙師型”的培養,也可以從相關企業邀請專業的人才對學生進行專業教學,將豐富的實踐經驗傳授給學生,豐富學生對工商管理專業知識的積累,提高綜合水平。
在社會對實踐能力與專業技能逐漸重視的環境下,校企合作已成為高校培養人才的必然趨勢。校企合作模式可以促進“三贏”。對企業來說,學校是培養人才的主要場所,通過合作可以更準確、快捷地把握住人才,促進企業的發展;對學校來說,可以增加學生實踐的機會,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提高學校就業率與影響力;對學生來說,可以提前適應崗位,提高自身專業技能,提升行業競爭優勢。校企合作可以在教學中的多個方面滲透。
例如,在基礎技能教學方面,學生所學的專業技能都是為今后的崗位實操打下基礎,學生要明確自己努力學習的目標與方向,避免出現所學知識與崗位需求脫節的情況。通過校企合作,企業可以為學校指引就業方向,使學校培養出適合崗位要求的人才,促進學校與動態變化下的市場接軌。在專業技能方面,工商管理專業的很多課程與企業的運營與發展有重要的關系,如經營學、市場預測與決策、經濟管理學等,企業提供真實的企業數據,讓學生在實際的數據中模擬,從而逐漸提升知識運用的熟練程度。最重要的環節還是實踐方面,為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在校內,學??梢越ⅰ靶F蠛献鳌睂嵺`基地,讓學生在這里進行模擬實踐課程、模擬實習、模擬項目等,在校園內鍛煉學生操作能力,還可向學生傳授企業文化精神,提升學生對企業的興趣,讓學生還沒走出校園就開始培養企業黏性;在校外,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讓學生真真切切感受崗位、了解企業,需要注意的是在企業實習中要避免全權由企業主導,要發揮學校的參與管理作用,讓相關管理人員參與到學生實習管理工作中,讓學生較為熟悉的指導教師作為主要管理人員,從而緩解學生在企業的陌生感與無助感。校企合作模式可以讓學生運用專業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深刻認識到所學知識的重要性,從而提升學生在未來工作中的自信心與成就感。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社會對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作為培養社會人才的主要教育陣地,尤其是對于經濟類的專業來說,要及時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進行適時、適當的調整,更加適應整個市場經濟形勢與趨勢。針對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學校要正確分析當下工商管理市場情況,明確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目標,找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根據時代發展進行針對性調整,從而讓畢業生更加符合市場的需求,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為社會經濟的發展貢獻高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