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錄容,羅先欽,楊軍宣,黎祖敏
(重慶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重慶 401331)
習近平總書記在建黨100周年活動上指出,“初心易得,始終難守。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我們要用歷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從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中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從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牢記初心使命、開創美好未來[1]。”中醫藥學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與疾病抗爭、長期勞動與實踐中所獲得的智慧結晶,它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振興和發展中醫藥事業這一使命光榮而責任重大。這種責任必將落在廣大青年學生的身上,如何讓廣大青年學生接受習近平總書記“七一”講話偉大精神的洗禮,如何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將這一偉大精神轉化為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已成為當前最重要的任務。
中藥學是我國文化瑰寶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我國的傳統醫學,在我國中醫藥學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中藥學專業核心課程是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十分理想的載體,以專業技能知識為載體進行大學生思政教育具有強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專業技能知識是“隱形”的思政教育,是解決思政教育和專業教育“兩張皮”問題的有效途徑。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鮮明地提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精神、民族責任感和使命感精神以及民族團結精神,本文主要就這些“七一”講話偉大精神如何融入中藥學專業核心課程建設進行初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是崇尚正義、不畏強暴的人民,中華民族是具有強烈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民族。”這種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中醫藥學上體現得尤為突出。
中藥學專業的核心課程是中藥炮制學,原藥材炮制以后才能入藥是中醫治病用藥所獨有的特色,中藥成分復雜,常常是一種飲片有多種療效,但臨床用藥并不需要利用藥材的所有功效,而是要根據不同病人的不同病情辯證地進行選擇,這個選擇就是要通過對藥材的炮制,一方面使原藥材保留某些功效,而另一方面使某些作用減弱甚至消失等,最終使藥材達到發揮其在此處方中的療效,力求符合醫生遣方治病的本意。“炮制不明,藥性不確,則湯方無準,而病癥不驗也”,這一理論顯著強調了中醫臨床用藥的注意事項:在炮制中藥時,須了解并注意藥材飲片在炮制后藥材藥性的變化。并且在選擇不同炮制品時,只有對癥選用適當的炮制飲片,才能取得預期的臨床療效。中藥炮制是我國中醫藥學具有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技術是我國所獨有的,完全區別于西方國家應用植物藥的方法。在此部分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情懷教學,積極引導學生并使其領悟到中華民族的偉大以及中華兒女的偉大智慧,學習到祖國古老燦爛的科學文化,進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2-3]。
我們還可以把這種“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精神融入中藥學專業核心課程的發展歷史中,如中藥汗牛充棟的文獻資料,中藥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為中華民族健康保駕護航的事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我們在教授學生專業知識的時候就要讓學生明白自己肩上的民族責任和偉大使命。中醫藥學是中國人民歷經幾千年所積累的智慧,發展中醫藥事業責任重大,我們的青年學生要積極承擔起中醫藥與世界的接軌、與其他現代自然科學的互通、實現中醫藥國際化并造福全世界人民的重任。
中藥學專業的另一門核心課程是中藥藥理學,中藥及其復方于機體作用后,其相關中藥成分是否透過腦屏障具有不確定性,特別是在血腦屏障的滲透中。而在經腦脊液藥理學方法中,以中藥及復方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效應作為導向,從而確定其有效成分,為增加中藥及復方的藥效物質基礎和作用于中樞神經機制研究的科學性、真實性和可行性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但當前中藥腦脊液藥理學作為一種新興藥理學實驗方法學,還只是在起步階段,這就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中藥學人的努力和付出。現代新技術和新方法在中藥藥理學研究中的應用,如圓二色譜技術、微透析技術、血糖鉗夾技術、轉基因技術等,在這些章節的學習過程中,老師要激發學生振興中醫藥的戰斗精神和科學使命感與民族責任感,激勵學生努力學好中醫藥專業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教導學生在中醫藥科研道路上要不畏艱險、勇攀高峰,擔負起把中醫藥偉大事業發揚光大的偉大使命和責任,為穩固中醫藥在國際上的地位而奮斗終身。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加強中華兒女大團結。”我們學習和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就要把這種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的精神運用到中醫藥中來,推進祖國中醫藥的發展。
中藥學專業核心課程中藥藥劑學的教學中,在學習“麝香保心丸”時,麝香保心丸是經優化篩選蘇合香丸、人參蘇合丸、蘇冰滴丸、冠心蘇合丸的處方研制開發的純中藥制劑。在三十多年的研發歷程中,上海和黃藥業有限公司、海軍軍醫大學、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等高校、醫療機構和臨床單位團結協作,共同推動并完成了麝香保心丸的中藥現代化,使麝香保心丸成為現代中藥大品種之一,其具有以下特點:清晰的藥效物質、明確的作用機理、穩定均一的質量、安全有效的臨床、并且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其科技競爭力位于全國中藥大品種前列。麝香保心丸的創新研究成果榮獲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支持,經科技部重大新藥創制項目評估后評價其為“前沿科技驅動、科學價值牽引的代表性品種”。這些成績的獲得不是某個人或者某個單位單獨就能完成的,需要一大批中醫藥人和中醫藥單位以及其他相關科研機構人員的長期協作與努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白民族團結精神也要運用到科學研究中來這個道理,一切重大成果以及學科的進步,也是需要一大批人團結協作、共同努力才能實現。
首先,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人,但是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教師就要起主導作用,育人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師的教育者意識和自身教育能力決定的。任課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教育是“教育”和“教育者”的有機結合,教育者應該切實地擔當起這份責任,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其愿意投身中醫藥事業。其次,將習近平總書記“七一”講話精神融入中藥學專業核心課程中不等于直接的課程思政化,而是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將正確的講話精神傳授給學生,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德育觀,并將德育觀運用于專業知識的學習以及以后的工作和科研中。最后,我們在融入講話精神思政建設時,不是脫離基本的政治內容和課程的基本知識點,而是在講授中藥學專業知識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上的拉伸和接近,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觀。講話精神的融入如果太生硬,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和抵抗,教師需要做的應該是“潤物細無聲”式的自然融合[4]。當然,專業老師在專業課程中不斷挖掘講話精神教育資源的同時,也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素養,不斷深入學習講話精神,才能做好專業課的講話精神思政教育。
成為什么樣的人?為誰服務?學生是主體,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和精神需求,以學生為導向設計相應的思政教學內容,方可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學設計需要授課教師結合政治時事,領悟講話精神,并積極與學生進行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使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潤物細無聲地學習并領悟講話精神,學生才能得到有益的教育。專業課程知識是學生職業生涯中掌握本專業技能的必備知識,思想品德是學生職業生涯中做人的靈魂主旨,授課教師應立足課程專業本身,結合思政精神的基本內容,尋找專業課和思政課的適當結合點,精心準備和組織教學。教師只有在充分掌握學生在學習中藥學專業核心課程過程中的思想動態,并找到思政切入點,才能提升專業課程的內在價值和社會價值,才能夠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貫穿于中藥學專業核心課程教育的整個過程,將學生培養成社會需要的人[5-6]。
中醫藥不僅記錄著華夏兒女幾千年來同疾病做斗爭的悠久歷史和寶貴經驗,也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汲取了傳統文化的精華,形成了多種獨特的學術主張和學術思想,造就了獨特的中醫藥學體系和鮮明的中醫藥文化,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七一慶典上,共青團員和少先隊員代表集體致獻詞,向黨致以青春的禮贊,抒發“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錚錚誓言。在今天這個時代,傳承、弘揚和發展中醫藥文化顯得格外重要,教師要讓學生明白中醫藥文化對華夏兒女的貢獻和重要性,明白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讓學生真正愿意去從事中醫藥事業,真正承擔起中醫藥文化傳承者應盡的責任與義務。
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技術人員,承擔著培養為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需人才的重要使命,專業課教師更是需要有傳播專業知識和立德樹人的歷史情懷。在實現國家富強的過程中,中藥學專業核心課程教學過程中課程思政需要做的、能夠做的和必須做的工作就是:挖掘課程教學中的思政元素,增加學生對先進傳統文化的了解與認知,提高其愛國情懷與專業認同,通過課程教育教學把學生培養成為中醫藥發展、為人類健康做貢獻的主力軍。讓中藥專業的學生在畢業的時候也能喊出“請前輩和老師們放心,中醫藥有我”的鏗鏘話語。
近年來,中醫適宜技術的推廣深受廣大社區居民和農村百姓的歡迎,在基層醫療防病治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全民健康、人人享有健康做出了貢獻。中國的健康問題也是全球許多國家面臨的共同問題,因此,中醫藥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中的有效舉措能夠為全球衛生健康治理提供寶貴經驗。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既是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也是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中醫藥的根本遵循。中醫藥在疫情中的重要作用極大地鼓舞了中醫人的士氣,增強了中醫人的自信。中醫藥能有作為,當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