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微旸
(江蘇省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常州 213164)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將思政教育作為高校開展專業教育的價值導向,同時以課程教學為基本載體,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這一渠道,促進各類專業課堂與思政教育之間的融合發展。高職院校藝術教育工作中靈活滲透思政教育理念,不僅可以使學生的專業技能與人格素養獲得雙重提升,同時對推動新時期教育教學改革以及構建完善的思政教育體系意義重大。
當前的時代背景對高職院校專業教學與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目標,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不再是刻板地講授教材內容,而是通過多樣化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渠道,擴大思政教育的影響力,最終實現“德智并行”的目的[1]。藝術教育過程中有效滲透思政教育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具有不可忽視的現實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滿足時代對思政教育的要求。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通過思想定義、政治觀念、道德規范等內容對學生進行積極、正面地引導,開展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高職院校藝術教育過程中思政教育理念的滲透,緊緊圍繞學生的學習基礎、身心發展特征,通過課程教學的合理調整,使藝術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課程均可以更好地滿足時代發展對現代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與此同時,思政教育與藝術教育的融合滲透,還可以使藝術教育課程變得更為豐富,在調動學生課堂積極性以及推動學生綜合發展等方面均發揮著積極作用。
第二,拓寬思政課程教育傳播途徑。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藝術教育存在輕文化、重實踐的問題。同時,思政教育課程與其他專業課程相比,往往不受教師和學生的重視,這一情況的出現,與思政教育教育途徑的局限有著直接聯系。對此,通過在藝術教育中滲透思政教育內容的方式,可以達到拓寬思政課程教育傳播途徑的目的。藝術教育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課程的融合滲透,有利于讓學生在專業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更容易讓學生接受思政教育,從根本上保證思政教育的效果。
第三,提高藝術專業思政教育水平。高職院校藝術專業的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承擔著收集、整理、保存、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中堅力量。而思政教育課程教學中,也涉及到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弘揚等內容,對此,高職院校在藝術教育過程中有效滲透思政教育,將藝術專業學生作為未來文化宣傳與交流的主體,重視對學生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培養的同時,應提高對思政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視程度。在高職藝術專業教學中全面推進立德樹人教育措施的落實,實現隱性的思政教育,需要教師加強思政教育與藝術專業教學課程的融合能力,從而全面迎合新時期教育教學改革發展,進一步為高職藝術專業課堂思政教育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礎[2]。
第四,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綜合發展。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當代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任務之一,提高對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重視十分關鍵。在藝術教育中有效滲透思政教育,有利于推進學生身心健康綜合發展。高職院校藝術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與專業素養培養一直是教育教學的核心,高職院校要想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需要切實加深對思政教育重要性的認識。考慮到藝術專業教學與思政教育兩者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基于此,教師在藝術專業教學中要靈活地滲透思政教育的內容,通過融合開展思政教育與藝術教學,保證專業教學與思政教育目標的高質量完成。
藝術教育與思政融合,旨在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和人格品行。但很多院校對兩種教育的融合認識不到位,缺乏融通理念,一些院校過于強調藝術教育,突出藝術的技能化、功利化,未能銜接思政教育,忽視對學生藝術修養、藝術品質的培養。
推進藝術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關鍵在于教師的專業化。很多從事藝術教育的教師,其藝術理論、知識、能力較強,但在思政方面,對思想政治工作認識不夠,缺乏相應的思政理論和思政教育實踐經驗,導致兩者融合不深。同樣,很多高職院校重藝術、輕德育的問題突出,一些教師在藝術教育中強調“技能本位”,忽視學生道德、修養、品行的規范[3]。此外,一些藝術教育工作者不具備思政教育的專業能力,在面對學生提出的思政問題時,難以應對。
很多院校將藝術教育與思政教育作為兩門課來開展,導致高職藝術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通呈現淺層化的特點,比如,在課程設計方面,藝術教育實踐活動與思政教育課程內容相互獨立,導致教學目標、教學計劃難以互通互融互促;在實踐活動組織方面,藝術教育多側重于學生藝術審美能力的提升,而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情感、品行相關的教育活動相對欠缺,一些院校在校園文藝活動組織上,多由宣傳部門、藝術學院各自獨立實施,導致思政教育碎片化,育人資源難以有效整合。
在教育教學改革的持續影響下,教師的教育觀念也在逐漸發生變化,這對高職院校思政課程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可以使他們擁有更加獨立的人格,同時也有利于幫助他們從多角度看待事物。對于高職藝術教育工作來說,在課程教學中有效滲透思政教育成為必然,同時也是推動新時期思政教育改革的主要渠道。綜合考慮高職院校藝術教育現狀和思政教育要求,建立長效可行的教育管理機制是前提條件,可以為后續教育工作的高效落實提供制度支持。
實踐過程中,高職院校應注重對領導班子和管理團隊的管理,從根本上保證思政教育與藝術教育的有效融合,積極落實日常管理任務,重點解決學生思想政治與專業教育過程中面臨的諸多問題。與此同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高職院校還應該成立對應的教育小組,以此來保證教師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可以滿足教育要求,比如:分析高職思政教育要求,合理設置藝術教育實踐與理論知識考核機制,適當增加藝術教育課程質量考核等內容,通過這種方式充分發揮思政教育工作的價值。校方應該為教師提供更多的校內外培訓機會,從而不斷提高教師專業業務能力和政治教育能力。
教學目標的設定是對教學工作計劃開展所能達到的效果做出合理預設,對于思政教育課程而言,明確思政教育目標同樣重要。藝術教育過程中思政教育理念的滲透,需要在引導學生掌握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提高學生對思政教育的重視程度,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進一步提高。一般情況下,思政教育目標可以分為認知目標和行為目標兩種,其中認知目標主要是指學生在接受藝術教育的同時,通過對相關歷史知識、人文文化、國情發展等的了解,深刻體會到藝術專業學習背后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對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發展產生深刻認知,感受到文化傳播與藝術創新的價值。行為目標主要是指教師通過藝術教育與思政教育實踐,引導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這對學生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4]。
深化藝術教育課程內容,不僅可以在理論知識教育中滲透思政教育,還可以在實踐性教學課程中滲透思政教育理念。教師要深入挖掘藝術教育內容,找到藝術專業內容與思政教育內容兩者之間存在的聯系,以此為契機促進藝術教學內容與思政教育理念的相互融合,比如:綜合分析藝術教育內容,明確藝術專業教學要求,通過靈活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引入思政教育元素,讓學生在學習藝術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自身的綜合素養與職業道德也能得到提升。
學生接受到的藝術教育以及人際交往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的思想,這些影響有的是正面的,有的則是負面的。因此,藝術教育和思政教育要想提高學生的品德素養,使學生逐漸形成健全的品格,就要在教學中給學生帶來正面的影響。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要根據不同的教育模式進行不同的場景創設,讓學生產生更為深刻直接的感受,并及時做出反饋。通過藝術教育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念,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在實踐過程中,教師具體可以從兩個角度來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念:第一,在藝術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以音樂藝術類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當地參觀烈士紀念館、革命紀念館等,讓學生在接受專業藝術教育的同時,強化思政教育效果,這有利于增加學生對愛國主題音樂作品的感悟與共鳴。第二,在藝術教學中滲透價值觀念的培養。為了發散學生的思維,同時保證思政教育的滲透效果,教師應該綜合分析藝術專業的教學特點,挖掘對應的核心價值觀念,在課程教學中滲透對學生價值觀念的培養,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的具體目標。
教育教學改革大環境下,為了更好地滿足思政教育的要求,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轉變教學方法,在最大程度上確保藝術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教學效果。目前,高職院校對思政教育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并且提出了在藝術教育中有效滲透思政教育的改革措施,對此,教師想要促進藝術教育專業水平的提高以及保證思政教育工作價值的有效發揮,就應該對教學方法做出合理調整。通常情況下,對于藝術教育課程的教學,教師可以從教學內容、教學形式以及教學方法等角度著手,實現藝術教育模式的實踐化與高效化發展。比如:教師可以根據藝術教育課程要求和高職院校辦學規模,合理增設校內實踐交流活動社團以及相關校企合作平臺,借此為思政教育管理模式的優化創新提供更多思路。教師要掌握社會主義的教學思想,多以社會典型的真人真事作為教學案例,讓課程教學求真務實,學生也能感同身受,積極參與課程話題討論活動。
高職院校在開展藝術教育過程中要想有效滲透思政教育,還可以通過校園文化建設這一形式來實現。實踐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共同參與到校園文化建設任務中來,通過積極參與圖書館、閱覽室、校報、校園廣播站、網站門戶設計以及展示櫥窗等建設活動,讓學生在發揮自身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能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從而達到強化思政教育的目的[5]。
校園文化創新建設期間,還應該注意拓展文化建設模式,確保校園文化的豐富,比如:根據實際情況構建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政教育互動平臺,在開展教育實踐工作時,通過多樣化的教育表現形式,讓學生可以多角度、多層次地認識校園文化、感受校園文化。可以開展創業就業活動來豐富校園文化活動,挖掘實踐過程中兩者的互動關系,并進行及時反饋。除此之外,還可以圍繞高職院校藝術教育辦學理念,全面搭建求實、奮進、創新的高校文化與思想政治建設理念相互融合的交流平臺。優化整合校園文化環境,堅持優秀的校園文化建設方針,落實思想政治教育良性活動戰略措施,從而突出具有人文關懷的、創新的校園文化管理理念。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是為科技發展培養高質量技術人才的地方,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為了在藝術教育中有效滲透思政教育,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建立長效可行教育管理機制、明確教育目標深化教學內容、通過藝術教育培養價值觀念、轉變教學方法發揮教育作用、靈活創新校園文化建設形式等措施來實現對思政教育的滲透。只有切實加深對思政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才能在保證專業教學水平的基礎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