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艷芳 岳春紅
2020年6月2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第十九次會議通過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下面簡稱“新《檔案法》”,并且規定于2021年1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從實際情況來看,新《檔案法》為新時代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法治保障。闡明新《檔案法》的修訂意義,解析主要修訂內容,并對新時代如何做好新《檔案法》的落地實施工作進行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而這也是本文的研究主旨所在。
新《檔案法》堅持政治導向、問題導向、開放導向,根據發展變化的新形勢來開展新任務,進一步完善了檔案管理體制,健全了檔案管理相關制度,推動了檔案開放與利用,讓檔案工作的政治定位得到進一步彰顯,讓檔案工作的體制機制、管理、監督以及法律責任等均得到優化,具有十分重要且深遠的意義。
其一,明確了檔案工作的集聚優勢。新《檔案法》中將“檔案行政管理部門”修改為“檔案主管部門”,這就充分表明了國家和地方各級檔案主管部門的行政管理職責,有利于檔案工作在黨和國家機關的共同作用下開展其有效的業務,讓檔案管理更加科學化、專業化、合理化。
其二,豐富了檔案出境的形式。在新《檔案法》中明確了檔案法的適用范圍,以及應該歸入檔案范圍的諸多材料,新《檔案法》特別增加了關于法律責任方面的規定,并將檔案出境的形式進一步擴展,比如包含了運送、郵寄、攜帶出境以及通過互聯網傳輸出境等,這就較之以前有了更多的出境途徑。
其三,提升了檔案服務的開放度。相較于舊的檔案法,新《檔案法》明確指出,一切社會主體均能夠依法享受到利用檔案的權利。這就意味著檔案館會在目錄、規則、服務形式以及法律法規制度方面更加進一步地增加檔案館的服務,也會接待更多的需要檔案服務的民眾,同時還鼓勵和支持其他檔案館也向社會開放檔案服務,在檔案服務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整套促進檔案開放的制度,為進一步的檔案管理提供了明確的方向。
其四,推動了檔案管理信息化。新時代電子信息技術已然成為了檔案管理的主要路徑之一。因此,在時代發展的要求下檔案管理對信息化的情況進行了詳細的明確和規定,確定了電子檔案的存放安全以及利用措施,規定了電子檔案的來源、程序、要素、以及有力的具體情況,讓檔案管理與信息化技術管理進行了有效的融合。
其五,凸顯了檔案監督檢查重要性。在新時代的檔案管理中,監督與檢查仍然是一個短板。因此,新檔案管理的列出應該高度關注檔案主管部門、檔案工作人員的監督檢查工作,應該高度關注檔案工作人員的工作細節,要求一切檔案管理均應該圍繞法律法規來進行及時的處理和調整。同時,在新《檔案法》中增加了與財產損失或者他人利益損害的相關法律責任的規定。
為加強新時代檔案管理工作,更好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檔案法》增設了“檔案信息化建設”和“監督檢查”兩章內容,法律條款由二十七條增加到五十三條,這說明新《檔案法》對檔案信息化建設與檔案監督檢查愈發重視。
此次《檔案法》修訂最大亮點就是對信息化建設的新規定,專門新增一章七條,涉及政府責任、電子檔案法律效力和推進傳統載體檔案數字化等多個方面的內容。新《檔案法》非常明確地規定了“檔案館負責檔案數字資源的收集、保存和提供利用”。電子檔案管理系統應當功能完善、適度前瞻,滿足電子檔案真實性、可靠性、完整性、可用性管理要求。建設數字檔案館,電子檔案移交進館將更加規范化,促進檔案館或檔案數字化加工企業開發相應質檢系統,達到移交進館的完整性。運用現代化技術(如RFID技術、物聯網、區塊鏈等),促進檔案管理在“收、管、存、用”整個生命周期生態化發展,促進檔案科技進步,具體看來:
一是解決電子檔案“收”中可靠性問題。新《檔案法》第三十七條規定:“電子檔案應當來源可靠、程序規范、要素合規。電子檔案與傳統載體檔案具有同等效力,可以以電子形式作為憑證使用”。實質上是確認了電子檔案的檔案地位。“來源可靠”是第一位的,形成者、時間、活動、系統來源要可信;“程序規范”,指電子檔案處理遵循一定的制度程序和法規標準,旨在通過流程規范保證電子檔案與形成時相一致;“要素合規”,指電子檔案構成要素符合規范管理要求。
二是解決電子檔案“管”中標準化問題。電子文件的類型主要可分為文本文件、圖形文件、圖像文件、音頻文件和視頻文件等五大類,各類文件又有不同的文件格式。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通過集成電子檔案文件格式轉換工具,盡可能地將各種檔案文件格式轉換為適合管理、能夠長期有效保存并且方便利用的格式,為電子文件的歸檔、電子檔案的管理和長期有效利用提供方便。
三是解決電子檔案“存”中風險性問題。目前,影響電子檔案長期保存的主要問題有自然災害、人為原因、系統故障、保存載體壽命等,開展電子檔案的離線備份、復制多套副本、進行異地保存可以有效減少以上問題所帶來的電子檔案損失。該工具的主要功能應包括物理組盤功能、備份制作功能、標簽打印功能、脫機瀏覽功能等四項功能。
四是解決電子檔案“用”中局限性問題。為了降低電子檔案對特定格式瀏覽器的依賴,利用電子檔案通用瀏覽器實現支持多種文件格式瀏覽的功能,將有效緩解電子檔案利用難問題。電子檔案通用瀏覽器的實質是針對每一種電子檔案文件格式開發相應的瀏覽插件。當用戶利用電子檔案通用瀏覽器訪問電子檔案文件時,瀏覽器自動調用對應的文件瀏覽插件進行瀏覽。通過集成電子檔案通用瀏覽器,有效避免了瀏覽多格式電子檔案時需要保存多種支撐軟件的困擾,并在文件瀏覽時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監督檢查包括四種監督方式,即檔案主管部門監督、檔案利用監督、社會監督和業務監督,四者共同構成了立體的監督體系,增強了對檔案管理工作的監督力度,確保檔案完整與安全,具體看來:
一是檔案主管部門的檔案監督。“檔案主管部門”是新《檔案法》出現的表述用語。檔案主管部門的監督是檔案行政監督,也就是說檔案行政監督的主體是縣級以上檔案主管部門。檔案行政監督主要指檔案行政管理機關依法定職權和法律授權對檔案管理行政相對人遵守檔案法律、法規和規章的情況進行監督的行政執法行為。這種監督是行政機關對具體行政相對人的監督,監督主體和被監督者地位是不平等的。
二是檔案利用監督。檔案利用過程中發生的監督,有兩種情形:一是檔案提供者對利用者的監督,二是檔案利用者對檔案提供者的監督。新《檔案法》第五條規定了有權利利用檔案的主體,包括國家機關、政黨、團體、單位和個人。這些單位和個人在利用檔案時應遵守有關檔案管理的法律、法規、規章等。檔案提供單位,如各級檔案館、事業單位的檔案機構等,對利用者有監督的權利,對利用者的利用過程進行監督,以保證檔案安全。
三是檔案社會監督。社會監督的主體廣泛,新《檔案法》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是有權監督的主體,發現檔案違法行為時,有向檔案主管部門和有關機關舉報的權利,對檔案社會監督,接到舉報的檔案主管部門或有關機關,應當根據舉報者舉報的內容或提供的線索,進行核實調查。
四是檔案業務監督。業務監督是對執行業務規章制度情況進行監測、檢查、督促的活動。業務監督的主要目的在于,促進規章制度執行,確保各項業務依法合規運行。新《檔案法》第四十二條是檔案行政監督內容的規定。其第六種情形中,檔案館、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對所屬單位的檔案工作監督和指導,屬于檔案業務監督。
新《檔案法》更適應時代的發展,也更能夠體現出檔案服務為人民的精神。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新《檔案法》的生命力不僅在于科學制定,更在于在經濟社會中的方方面面得到全面貫徹落實。為此,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落實新《檔案法》進行了探究。
實踐證明,法律要得到有效的實施,其前提是廣大人民群眾要知法、懂法,這樣才能夠為法律的有效落實打下基礎。新《檔案法》雖然已經出臺,其內容非常詳實,但是要讓其在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發展中得到有效的運用首先還需要做好相應的宣講工作,也就是說國家相關部門應該積極開展關于新《檔案法》的宣講工作,讓廣大民眾對新《檔案法》有更為全方位的了解。其一,可以和社區進行有效的合作,以社區為單位,對廣大民眾進行新《檔案法》的宣講;其二,可以和學校、企事業單位進行合作,以多姿多彩的宣講活動讓更多的民眾對新《檔案法》的具體內容有詳細的了解,并能夠在了解的情況下進行理解,在理解的情況下獲得提升;其三,可以在社會廣泛開展征文、繪畫、故事、案例等征集活動,讓廣大民眾能夠在積極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中加強對新《檔案法》的認知。
新《檔案法》要得到進一步的落實,并在廣大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得較強的作用,關鍵在于新法的徹底貫徹和執行。針對當前新《檔案法》還處在試行初期階段的情況,國家相關部門應該積極采取措施來監督各地方、各部門積極啟動配套法規制度,以便于立改廢工作的有效進行,這樣才能夠確保新的檔案法在試行的過程中得到有效的銜接。
在新《檔案法》中明確規定了檔案工作的監督和檢查,檔案管理工作中執法和監督檢查工作需常態化、長期化開展下去。在未來的檔案管理過程中,各級檔案部門應該在黨和國家的具體要求下,落實責任人,依法履行法律法規賦予的關于檔案管理與服務的職責,積極加強執法監督工作在法律法規的作用下得到全面有效的處理,讓檔案法律制度向檔案治理效能方面進行全面的改進。
從新《檔案法》的具體增加內容來看,其與信息化聯系日趨密切,加強新時代下現代化檔案管理人才工作勢在必行。信息化技術下的檔案管理面臨著高度的檔案風險管理,一旦中間有某一個環節未處理好,就會導致整個數據系統的連鎖反應。面對這種情況,打造一支現代化檔案管理人才隊伍便成為了檔案管理得以有效進行的關鍵之所在。因此,應該積極向高等院校、社會以及其他行業中引進高素質、高情商、高執行力的檔案管理人才,或是對現有檔案管理專職人員進行檔案知識的培訓,讓他們能夠在新時代的檔案管理工作中起到積極主動的作用,讓現代檔案管理工作得到全面有效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