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夕杰,付文燕
(赤峰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如今,課程改革正從“知識本位”時代進入“核心素養”時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落實核心素養,已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目標。課標對小學語文課程性質有明確定位: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1]。語言文字作為人類社會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小學語文中探索口語交際領域教學的有效路徑,對于落實學生核心素養有著重要作用。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口語交際內容分布在不同的單元中,這使學生難以形成清晰、系統的知識體系。為切實解決這一問題,筆者將單元整合的理念引入口語交際教學中,把每一冊的口語交際內容整合成一個單元,進行單元分析、創設單元情境、確定單元核心目標、制定單元實施方案,形成單元評價方法,使其成為教師進行口語交際教學的有效模式,幫助學生提升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領域的學習內容分布在不同的單元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僅僅形成表層的認識,不能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和連貫的訓練能力。為此需要教師立足學科本位,從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角度整體關照課程,統整學科課程相關知識,從口語交際領域的多種層次、多個側面、多維結構去認識這一領域的內涵,才能將口語交際的學習編織成一個包含了解交際知識、掌握交際策略、訓練交際能力、養成良好交際習慣、形成正確價值觀的學習網。
第一,分析課標。筆者在研究五年級上冊口語交際領域單元整合中,首先明確課標第二學段和第三學段關于表達與交流板塊的學段要求,即認真傾聽,樂于溝通、分享,并注意表達的形式,能根據對象和場合作簡單發言等。傾聽的要求由“學會認真傾聽”到“聽人說話能抓住要點”,表達的要求由“請教”“商討”到“表達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說清自己的觀點”。由此可知,五年級上冊口語交際領域的學習,既是第一、二學段的發展,又是第三學段的開始,因此這一階段口語交際的教學應繼續注重培養學生交際的“主動性、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第二,分析表達與交流板塊學習要求和閱讀與鑒賞板塊學習要求的關系??v觀第三學段各板塊學習要求,課標在第三學段關于閱讀與鑒賞板塊學習要求的第4 點指出:“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愛、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2]。這就要求教師在組織閱讀與鑒賞板塊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對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和細節談自己的感受。要達成這一目標的前提條件是學生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而學生要樂于與人交流,就應該達到表達與交流板塊學習要求中所描述的這四點“樂于表達,與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對方;樂于參與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聽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表達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由此看出,表達與交流板塊學習要求的達成會在閱讀領域中得以鞏固。
第三,分析教材。從內容層面看,五年級上冊安排了四次口語交際。交際話題各有側重,既有側重于發展口語表達能力特別是當眾表達能力的獨白類話題,如“講民間故事”;也有側重于培養交流討論能力的對話類話題,如“父母之愛”。教材編寫與呈現特點是成系統的,有著典型的結構特點,充分關照各種類型的交際話題,從不同角度推動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的發展,交流的內容都來源于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有話可說,學生要在這些交際情境中完成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對他們的日常生活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意義。從目標要點層面看,部編版教材五年級在口語交際領域共安排了16 個教學目標,這些口語交際目標共同突出了三個重點:一是“有條理地表達”;二是“認真傾聽,能抓住重點”;三是“尊重別人的觀點,積極回應”。其中“有條理地表達,傾聽時能抓住重點”包括如下要素:“適當豐富故事情節講故事”“配上適當的表情和動作講故事”“選擇恰當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觀點”“分條講述,把理由說清楚”“聽人說話能抓住重點”。這五個要素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共同指向整合單元的核心目標“有條理地表達,傾聽時能抓住重點”。
第四,分析學情。在學情分析時,發現試驗班中能用普通話與人進行交流并且吐字清晰的學生占總數的94%;能主動、清楚地表達自己想法的學生占總數的36.7%;與人交流過程中,能清楚有序地表達自己想法的學生占總數的8.5%;能使用“首先……其次……然后”等表示順序的詞語進行有序表達的學生占總數的6.7%。根據學情,制定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方案,對于交際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定位是“提升交際能力,指導、帶領和幫助組員學會交際”,對于交際能力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的學生,定位是“提升交際能力,配合組長幫助組員學會交際”,對于交際能力需要引導和幫助的學生,定位是“積極進行個體交際能力訓練,在同伴幫助下提高交際能力”。
單元整合是打破傳統小學語文一課一教的教學模式,從單元思想出發,將學習內容圍繞主題進行優化,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將口語交際內容進行單元整合,可以使師生目標明確,學習過程可操作,學習結果能檢測,語文學習變得簡單而易行,這樣整合性、系統性的學習,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都會得到提高[3]。在這個過程中要強化單元整體功能,根據學生的發展需要和語文學習規律,對教科書呈現的教學內容進行再加工,或調整,或補充,或刪除,或拓展,或開發……使分散的內容有機聯系起來,產生“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整體效應。通過整合單元文本結構、內容分析與目標分析可以發現,五年級上冊《講民間故事》一課中“適當豐富故事情節、配上適當的表情和動作講故事”這一目標比較容易達成;而《我最喜歡的人物形象》一課中“分條講述,把理由說清楚”這一目標是在“適當豐富故事情節、配上適當的表情和動作講故事”基礎上進的學習和練習;“發言控制時間,討論后作小結,既總結大家的共同意見,也說明不同意見”這一目標的達成是在“聽人說話能抓住重點”這一目標達成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習和練習;“選擇恰當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觀點,尊重別人觀點、積極回應”這一目標的達成相對來說是比較難的,所以應該放在單元實施的最后。
基于以上分析,本冊口語交際單元行動研究基于目標進行內容重構,將教材口語交際的課時順序由原來的“制定班級公約”——“民間故事”——“父母之愛”——“我最喜歡的人物形象”調整為“民間故事”——“我最喜歡的人物形象”——“制定班級公約”——“父母之愛”,這樣更有利于由易到難引導學生在口語交際中達成交際目標,培養口語交際能力。
交際這個詞,本身就帶有很強的社會性,重在交際各方的參與,重在過程中的信息交互。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材的四個交際話題編寫內容與呈現特點是成系統的,有著典型的結構特點,充分關照各種類型的交際話題,從不同角度來推動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的發展。結合學校德育活動,為學生口語交際訓練創設真實的活動情境,將單元主題確定為“我是小主持人”,確定小主持人招聘條件,面向五年級招聘小主持人,學生通過課程學習、模擬演練、實際操作等方式,完成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提升交際能力。
單元活動前,對學生實施口語表達能力情況的前期測查,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口語交際能力水平。單元活動伊始,創設情境,以“紅山郡小學招聘活動小主持人”海報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口語交際單元的學習。接著開展“民間故事會”“名人匯”“班級公約研討”“有愛大聲說出來” 一系列活動,在活動中,通過“自主練習——對子練習——小組交流——全班展示”環節進行傾聽、表達及應對的能力練習,在練習中以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話語信息流”為交際訓練點,在交流中模仿,在模仿中練習,在練習中提升能力?;顒幼詈螅M行小主持人招募活動,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喜歡的欄目主持人,進行應聘,考核教師根據學生表現進行打分,評選出“初級小主持人”和“預備級小主持人”,初級小主持人要主持學校大型活動的主持,預備級小主持人主持班級各項活動。其實這是將口語交際從“課堂四方天空”向“課外廣袤時空”拓展,實現課內外聯通,實現教學和校園活動接軌,更好地為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服務。
其實,語文課程不僅是綜合性課程,也是應用性課程,語文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運用語言文字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因此,口語交際學習必須從功利的語言文字的訓練和狹隘的學科視角中解放出來,將學習內容進行整體規劃、綜合編排,將言語實踐一一落實到教學中,融通學科知識,革新學習方式,鏈接豐富生活,從學科本位的思維定式大膽突圍,致力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