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玨,趙婷婷,陳美艷,陳麗霞,韓 飛,劉小莉,張 蕾,李大衛
(1.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果樹茶葉研究所,武漢 430064;2.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武漢 430174;3.重慶金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重慶 408400)
中國是全球水果第一種植和消費大國,2019年種植面積已超過1 227.67萬hm2,年產量為1.90億t,分別比2015年增長9.5%、17.5%[1]。目前,受水果適生環境以及用地面積有限等因素影響,中國水果種植面積增速放緩,發展“綠色、健康、天然”果品,提高果實品質成為果業發展的重要趨勢。獼猴桃作為一種營養健康水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全國獼猴桃種植面積已達29萬hm2,總產量達300萬t,成為中國第九大水果[2]。然而,中國獼猴桃的品質和標準仍落后于新西蘭等產業發達國家。長期以來,中國獼猴桃以果實大小作為定價標準,將中等果和小果作為次果或劣質果處理,導致細胞分裂素[CPPU,N-(2-氯-4-吡啶基)-N苯基脲][3]等催進果實增大的激素無序施用,影響了中國獼猴桃健康發展[2,3]。研究不同獼猴桃果實大小與品質特征相互關系,對獼猴桃果實質量的判定及標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科學指導意義[4]。
近年來,中國獼猴桃品質評測取得了顯著進展,劉磊等[5]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評價了30個獼猴桃品種綜合果實品質,發現不同獼猴桃品種(單株)果實品質性狀差異明顯,變異系數為10.95%~53.89%,其中維生素C含量變異程度最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變異程度最小。陳璐等[6]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21個黃肉獼猴桃的果實品質綜合評價體系,發現供試的品種(系)維生素C含量變異最大,果形指數的變異系數最小。陳美艷等[7]通過主成分分析法對四川省蒲江地區53家‘金艷’獼猴桃果實品質進行了綜合評價,發現果實品質相差較大,而且存在相對硬度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且不集中的情況。
‘東紅’獼猴桃(A.chinensisvar.chinensis)是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選育的紅心獼猴桃新品種,具有較強的軟腐病抗性及耐貯性,在中國四川、貴州等省種植面積已超2萬hm2,已成為世界主栽的紅心獼猴桃新品種。本研究以‘東紅’獼猴桃為試驗材料,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縣成熟商業化果園大規模采樣,通過評測不同果園平均果重以及果品9項品質性狀,分析果實重量和品質相關性,為果園的科學種植及市場理性消費提供科學參考。
試驗地區包含四川省蒲江縣31家‘東紅’獼猴桃果園。每個果園面積為2.0~3.3 hm2,樹齡5~8年,株行距2 m×4 m。2017年9月3日達到成熟標準時(干物質含量>1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統一采集果實樣品。每個果園按照東、南、西、北、中不同方位隨機采樣,評測不同果園果實平均果重。選取大小一致健康果不少于50 kg,用于后期果實品質測評。此外,對31家果園共計1.5 t商品果開展品質和商品性綜合評測,主要指標包括軟熟時色彩角、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總糖含量、總酸含量、糖酸比、軟熟率、腐爛率。
單果質量:使用梅特勒電子天平稱量。色彩角:采用CR-400色差儀C光源測定。硬度:用刮皮刀削去果實中部兩側相對位置約2 mm果皮,然后將探頭(直徑7.9 mm)壓入果肉至探頭環圈處,采用GY-4型數顯臺式果實硬度計測定果實硬度??扇苄怨绦挝锖浚号c距果柄端、果喙端2 cm處橫切,將兩端汁液滴于ATAGO(PR-32α)折光儀,輕搖使果汁充分混勻后測定??偺呛浚喝?0個大小一致、健康的軟熟果,每果于固定部位稱取2 g果肉,加入等質量的水,充分打漿,稱取5 g果漿,加蒽酮試劑,于沸水浴中煮沸10 min,冷卻后用分光光度計測得波長為625 mm的吸光度,然后由標準曲線計算總糖含量??偹岷浚翰捎肗aOH中和滴定法測定果實可滴定酸含量(GB/T 12456—2008)。糖酸比:總糖含量與總酸含量的比值。軟熟率=每次觀察時軟熟果數/貯藏前總果數×100%;腐爛率=每次觀察時積累的腐爛果數/貯藏前總果數×100%。
數據統計采用Excel 2019和SPSS 21.0軟件。為消除各指標單位、度量間差異,對數據進行主成分分析,在標準化矩陣的基礎上求取特征性狀的相關系數(Correlation coefficient),由相關系數計算特征值(Eigenvalue)及特征向量(Eigenvector),在決定需要選取主成分數量時,一般用特征根大于1作為納入的標準。
‘東紅’獼猴桃的采樣集地點位于蒲江縣大興、甘溪和復興鄉等7個村落,果園位于四川盆地的平原及小山崗,地理及氣候趨同(圖1)。31個果園平均果重102.56 g,高于平均值的果園有15個;按照果實重量等級劃分,平均果重100~110 g范圍內所占比例高達45%,平均果重80~90 g的果園僅占10%,測定結果證實蒲江地區‘東紅’獼猴桃平均果重及產量遠優于全國其他產區。

圖1 采樣地分布
根據地理位置劃分,西來鎮鐵牛村和大興鎮爐坪村采樣點獼猴桃具有最高的平均果重,分別達到110.00 g和108.07 g;然而大興鎮場果園的平均果重僅95.94 g,7個采樣區域的果園平均果重呈現顯著差異(表1)。綜合分析不同區域果實品質可知,所有果園果實在軟熟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大于17%,具有較好的風味品質,但不同果園果實的平均色彩角、硬度、糖酸比和總酸含量存在差異,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總糖含量、軟熟率、腐爛率等指標差異不顯著。蒲江區域范圍內東紅的品質整體較好,但不同果園種植水平存在差異。

表1 不同‘東紅’獼猴桃果園的平均果重與品質差異分析
按照每10 g一個等級劃分,采集的31個果園獼猴桃可分為4個等級(圖2、表2)。分析不同重量等級獼猴桃的品質發現,等級1(110~120 g)果實可溶性物含量(18.16%)最高,而等級4(80~9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17%)最低。等級1獼猴桃的總糖和糖酸比同樣最高,證實平均果重較高的‘東紅’獼猴桃具有更高的甜度,可能更受喜好甜食的消費者追捧。此外,重量等級不同的果實色彩角、硬度、總酸含量、軟熟率和腐爛率不存在顯著區別,表明蒲江地區‘東紅’獼猴桃具有較大果重同時,其硬度、軟熟后的腐爛率均控制較好水平,商品性較強。進一步分析平均果重和品質相關性發現,蒲江地區‘東紅’獼猴桃的平均果重主要與軟熟期可溶性固形物和總糖具有正相關性、與色彩角具有負相關性(圖3),表明平均果重較大的果實具有更好的可溶性固形物和總糖含量,且紅色果心外層果肉顏色更黃,整體商品性更為突出。

圖2 不同等級的’東紅’獼猴桃

圖3 ‘東紅’獼猴桃的平均果重與其他果實性狀相關性分析

表2 不同重量等級‘東紅’獼猴桃的品質差異分析
對31家‘東紅’獼猴桃果園的果實品質檢測結果如表3所示。采收時的單果質量及軟熟時果實的色彩角、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總糖含量、總酸含量、糖酸比、軟熟率、腐爛率平均值分別為102.560 g、98.290H、0.551 Kg·F、17.972%、11.906 g/100 g、0.850 g/100 g、16.03%、5.56%和2.61%,各項指標均達到了商品果的要求,其中色彩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總糖含量變異系數較低,分別為0.63%、3.67%和5.46%,表明‘東紅’獼猴桃具有較好的品質。然而,軟熟率和腐爛率變異系數分別為110.24%、84.35%,說明不同栽培管理條件下‘東紅’獼猴桃果實在儲藏性方面存在差異。

表3 31個‘東紅’獼猴桃商品果園的果品性狀
通過對蒲江31家‘東紅’獼猴桃果園9個果實品質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個主成分的特征根(特征值>1.0)的累積貢獻率達到81.738%。第一主成分(PC1)方差貢獻率為33.456%,載荷值較大的品質指標是色彩角、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總糖、總酸、糖酸比;PC2貢獻率為23.135%,起主要作用的品質指標是單果質量、可溶性固形物、總糖、總酸、糖酸比;PC3方差貢獻率為13.635%,主要代表單軟熟率、腐爛率;PC4方差貢獻率為11.512%(表4)。
根據主成分特征向量分別計算各果園各主成分的得分,以PC1分值為橫坐標,分別以PC2和PC3分值為縱坐標做成散點圖(圖4),直觀地展示不同‘東紅’獼猴桃果園的果實品質狀況,即在散點圖上,果園的橫坐標與縱坐標值越大,其相應的果實品質性狀越好。以各主成分對應的貢獻率為權重,計算各果園前5個主成分的分值與相應權重之積的累加和,得出果園綜合評價分值Dn。綜合評價分值(Dn>1.0)排名前6位的果園分別為DXZ-3、XLZ-1、LPC-4、FXZ-2、FXZ-3和OTC-1。其中,在多個主成分分析中均較好的果園為DXZ-3(平均果重101.60 g,可溶性固形物20.097%)、XLZ-1(平均果重119.617 g,可溶性固形物18.488%)和LPC-4(平均果重114.883 g,可溶性固形物18.819%),說明在氣候環境較為相近的條件下,果園水肥等栽培管理措施較為到位。

圖4 ‘東紅’獼猴桃果園果實品質主成分二維排序圖
獼猴桃作為一種營養保健水果,長期受到消費者追捧,中國獼猴桃連續10年種植面積及年產量穩居世界第一,但同時中國又大量進口國外高品質獼猴桃產品,產業提質改造是中國獼猴桃面臨的重要議題[4]。長期以來,中國市場以果實大小作為獼猴桃價格的主要評定標準,消費者認為果實較大的獼猴桃具有更好的風味及品質,因此市場上銷售的綠肉獼猴桃平均果重大多在90 g以上,紅肉獼猴桃在60 g以上,果實大小已經構成了獼猴桃生產上最重要的經濟指標[8]。在此前的市場調查中發現,獼猴桃因為不合理使用細胞分裂素CPPU[N-(2-氯-4-吡啶基)-N苯基脲],部分產品的平均果重和品質呈現負相關。本研究針對獼猴桃產業最關注的產量和品質是否“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問題,以紅肉獼猴桃‘東紅’為例,對31個商業化果園系統開展了采樣、科學評測了超過1 500 kg‘東紅’商業化果品,研究結果證實‘東紅’獼猴桃的平均果重與可溶性固形物等關鍵品質性狀呈正相關,支撐了在科學合理種植條件下獼猴桃可以做到產量和品質雙豐收。
侯立群等[9]對山東泰安金冠蘋果開展研究發現,果實越大,總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越高,糖酸比越大。史星雲等[10]選取陜西省6個不同蘋果生產基地縣為試驗地點,分析了不同產地的“富士”“嘎啦”“秦冠”和“玉華早富”4個主栽品種的品質差異及其指標間的相關性,表明平均果重與蘋果果形指數正相關和硬度負相關。陳業淵等[11]對菠蘿果重與營養器官的相關性分析發現果重與裔芽數、裔芽重量、吸芽數、吸芽重和冠芽重等營養芽均呈正相關,其中果重與裔芽重關系最為密切,與裔芽數次之,都達極顯著水平。李儉等[12]以贛州市南康區種植的8種柚子果實為材料,探討不同品種間果實品質的相關性,研究發現柚子平均果重與果形指數呈極顯著正相關性。本研究中,在商業化‘東紅’獼猴桃果園中,在等級1(110~120 g)和等級2(100~110 g)區間內具有更好的風味,且其硬度及釆后損耗相對于100 g以下果實并沒有顯著降低,果園的果品品質較好,銷售價格往往較高。
為提高果實平均果重,國內外在部分品種的生產上通過施用CPPU促進果實增大,但產業中多次出現因過渡使用導致產業隱患。前期研究表明,CPPU處理‘海沃德’可以提升獼猴桃可溶性固形物(17.6%)和糖(9.85%),促進果實提前一周成熟,并且降低果實硬度[13-15]。郭葉等[16]研究CPPU濃度越大對果實的膨大效果越好,其中5 mg/L CPPU處理能保證糖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處于較好水平,而過高濃度(20 mg/L)的CPPU處理則使果實品質降低。李圓圓[17]發現采前CPPU處理能顯著提高‘秦美’和‘海沃德’獼猴桃果實的平均果重及產量,且增產幅度與處理濃度呈劑量效應關系,但隨處理濃度的升高果實畸形率增加,對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和總糖、維生素C含量等營養品質負面影響較大。錢巍等[18]研究結果同樣表明CPPU處理能有效增大果實單果質量,但CPPU處理濃度過高會影響果實外在和內在品質,濃度達到50 mg/L處理時負面影響最為嚴重。本研究中采用的‘東紅’獼猴桃果園數量多,且處于四川省蒲江地區同一大片生產區內,氣候條件和土壤基礎條件相近,CPPU處理濃度控制在科學合理范圍內(8~10 mg/L)。蒲江地區‘東紅’獼猴桃平均果重和品質的雙提升與果園的有機肥高投入、花果科學管理和病蟲害有效防控有關,值得其他產區借鑒。
本研究對31個商業化果園大規模開展采樣、評測,證實了‘東紅’獼猴桃的平均果重與可溶性固形物等關鍵品質性狀呈正相關,支撐了在科學合理種植條件下獼猴桃可以做到產量和品質雙豐收。此外,本研究面向產業最關注的核心問題,以商業化思維開展研究,證實了100~120 g之間果品具有更為優良品質,為未來‘東紅’獼猴桃果實重量管理和科學種植提供了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