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可華
2022年4月頒布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學評價要貫穿于英語教學的全過程,在促進學生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促進教學評價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課程標準》進一步建議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要保持評價目標與課程目標的一致性,要發揮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作用,注重學生的持續發展和個體差異,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和手段進行評價。然而,目前初中英語教師教學評價素養較低,評價存在一定的難度,還存在評價用語過于簡單,評價標準沒有體現個體差異性,評價內容單一、缺乏系統性,評價缺乏主體性等問題。因此如何提高英語單元教學中整體性評價的有效性便成為本項研究的理論原點和實踐基點。
初中英語教學中,承載教學主題意義的基本單位就是單元教學。現行人教版Go for it教材將教學內容整合于各單元話題中,單元各板塊圍繞同一話題展開,它們各有側重,又有機結合,融為一體。因此,單元整體教學使學生對某一課題的學習活動產生整體感,促使其在培養文化意識、樹立國際視野、堅定文化自信的同時,通過各種語言學習活動,有效地構建與課題相關的語言知識體系,發展語言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所提倡的單元整體教學,就是要求我們教師從單元主題的視角出發,來確定單元育人目標和教學主線,建立單元內各語篇內容之間及語篇育人功能之間的聯系,深入解讀單元教學內容,并結合學生的既有生活經驗和認知邏輯路徑,整合單元主題內容,形成具有整合性、關聯性、發展性的單元育人藍圖,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達成。
因此,為了實現單元育人藍圖,教師應構建由“單元教學目標、課時教學目標組成的單元整體性目標系統”,各層級目標要遵循“操作性強、觀測度高、評價性易”的設計原則。同時,“教—學—評”的整體教學觀也強調教學目標、教學活動和評價內容的一致性。課堂教學評價應將教學活動與評價活動有機結合,教學評價在教學活動中自然生成。為了充分發揮評價在促進學生動機激發、認知發展中的正向引導作用,教師更應設計與單元整體目標體系相一致的單元整體教學評價系統。將單元整體教學與學生核心素養的達成相結合,圍繞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形成和提升,將課程內容選擇、評價標準的制定,一以貫之地落實到英語教學的全過程。對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進行階段性、多維度的考核,最終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真正落實。因此,單元整體性教學中的評價設計也主要是沿襲了以下路徑來展開實施(圖1)。

圖1 單元整體性教學的評價設計實施路徑
文章將從教學內容分析、教學目標設計以及教學評價活動設計等三個方面,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單元為例,探討單元整體教學評價活動的設計思路。
What: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這一單元指向“人與自我”主題語境,主要教學內容涉及“生活目標的樹立和相應計劃的制定”,包括Section A和Section B兩部分。在Section A部分,學生通過圖文和聽說活動談論自己的理想職業和實現理想的打算,對學生進行了職業啟蒙并了解了相關的職業精神。通過語法學習掌握be going to、want to be結構,以及what、where、when、how引導的特殊疑問句用法。Section B部分為新年計劃(New Year’s resolutions)的相關語篇,學生通過聽說活動復習談論自己將來的打算,并通過閱讀活動學習理解如何制定可執行的新年計劃,最后通過過程性寫作輸出完成自己的計劃書。
Why: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單元Section A部分以談論未來理想職業為開篇,學生可以通過本單元學習,并根據自己的興趣了解自己長大后想要從事的職業,達到自我認識;同時培養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能力,即學生根據職業理想規劃如何實現目標。Section B部分以新年計劃為切入點,幫助學生意識到制定切實可行計劃以及將計劃落實的重要性,樹立健康積極的生活目標,并通過多樣性活動描述未來計劃和實現步驟。
How: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單元Section A部分主要為談論未來職業理想,包括computer programmer、cook、doctor、engineer、teacher、violinist、pilot、pianist、scientist、bus driver等職業名詞。同時在這一話題的具體情境中引出相關語法結構,包括be going to結構表示將來,以及what、where、when、how引導的特殊疑問句用法。Section B部分以Section A部分為基礎,學生利用所學目標語言完成Section B部分有關新年計劃的文本閱讀,發展相應閱讀技能,增強閱讀能力,并以Be going to為載體完成計劃書的寫作,在聽說讀的基礎上,正確使用目標詞組和寫作中的語言結構,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基于對單元內容的深入解讀和分析,筆者對“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這一單元內的相關教學資源根據主題意義進行了整合,提煉出學生需要建構的單元學習框架:清楚理想職業和打算、制定新年計劃和實現步驟,最后完成職業規劃,引導學生逐步生成對單元主題的深層認知、態度和價值判斷,促進核心素養的形成(圖2)。

圖2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單元主題內容框架圖
基于單元主題和教學內容,筆者設計了“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單元整體教學目標(表1)。王薔等指出:“單元目標要在具體單元學習中細化育人的長遠目標,聚焦學生在學完單元主題后所形成和表現出來的學科核心素養,同時目標要做到可操作、可檢測。”

表1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單元教學目標
教學評價能幫助學生更全面地認識自我,發現自我,保持對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在學習中體會英語學習的進步和成功;同時還可以幫助教師及時獲取教學信息反饋、隨之可進行教學反思,最大限度地優化教學;此外,學校和教育部門還可以從中了解到具體的課程實施情況、課程目標達成情況等信息。單元整體教學目標通過各課時目標的累積和互補來體現,各課時也要設計相應的教學評價活動,下面以聽說課(Section A 1a—2d)、語法課(Section A 3a—3c)、閱讀課(Section B 2a—2e)、單元項目為例,就教學評價活動在具體的課時教學中如何設計、如何達到教學目標來進行討論。
1. 聽說課(Section A 1a—2d)
(1)課時目標分析
該課時教學內容為Section A 1a—2d部分,圍繞未來的理想職業展開。教學目標為學生能掌握computer programmer、cook、doctor、engineer等職業名詞;通過聽前預判、聽中注釋、聽后復述等方式,提高聽力和口語水平,提高聽說技能;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決定理想職業;學生能運用What、Where、When、How引導的特殊疑問句,以及be going to、want to be結構,詢問(同伴)和闡述(自己)將來想從事的職業以及對應的計劃;堅定努力奮斗的決心和信心,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2)評價活動設計
本課時設計的評價活動是理想職業和相應打算的談論。學生以pairwork活動形式就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Where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When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四個問題以及be going to、want to be結構展開對話,在活動中分享自己的理想職業、選擇該職業的原因,以及為實現理想采取的行動、將來工作地點和工作時間等相應計劃。評價方式采取同伴互評、教師評閱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價要點及準則見表2。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進行評價時,應借此機會鼓勵學生樹立為實現人生理想而努力的決心和信心。

2. 語法課(Section A 3a—3c)
(1)課時目標分析
該課時教學內容為Section A 3a—3c部分,主要是進一步復習鞏固Section A部分所學的生詞和詞組,達到熟練運用的目的。并總結掌握一般將來時態在不同句式中的結構,學生能夠熟練地運用一般將來時態句子來表達自己未來打算和做法等情況。通過學習本課時的內容來促使學生更加有理想,并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斷努力。
(2)評價活動設計
本課時設計的第一個評價活動是學生根據記憶、看大屏幕來完成填空練習。在完成填空練習后,以生生互評的形式來檢查答案正確與否,對錯誤的句子再單獨進行強化記憶。通過這種活動設計,在學生完成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觀察評價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行為表現,逐步達成教學目標。本節課的最后一個評價活動是小組活動Groupwork,讓學生根據表格中的四個特殊疑問詞(What,Where,How,When),與自己的小組成員一起來討論自己的理想、實現理想的做法、工作地點及開始時間等問題。根據表格的提示用英語進行討論,最后讓學生用小組匯報的形式復述上述四個問題。該活動通過整合單元學習內容,突出句型結構,教師通過設計生生互動的形式來提煉學生的語言知識和思維活動能力,最終指向學科核心素養,評價標準見表3。

3. 閱讀課(Section B 2a—2e)
(1)課時目標分析
該課時教學內容為Section B 2a—2e部分,圍繞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resolutions展開,以New Year’s resolutions為主線,課時閱讀語篇介紹了resolutions的定義、種類和特點等。通過這次課時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熟練掌握promise、improve、physical,以及be able to、at the beginning of、write down、have to do with、take up等生詞和短語;適當運用預測、略讀和尋讀等提高閱讀能力;辯證地看待“The best resolution is to have no resolutions.”的觀點;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不同種類的resolutions提綱,明確自己keep resolutions的方法,完成簡要報告;認識到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的重要性,并為之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
(2)評價活動設計
本課時設計的第一個評價活動是對“The best resolution is to have no resolutions.”觀點的分享。在授課后,學生思考問題: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The best resolution is to have no resolutions.在回答該問題時,學生首先需要鞏固并整合所學語言和內容,在小組內討論和分析對“The best resolution is to have no resolutions.”的理解,其次需要針對這一說法表明自己贊成或反對的態度,并用使用具體的理由和例子佐證自己的看法,最后在班級內分享自己的觀點。該活動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以同伴互評的方式進行評價,評價要點和準則見表4。

本課時設計的第二個評價活動是New Year’s resolutions的制定。首先學生在小組內分享過去一年里制定的resolutions,說明是否還在堅持,若沒在堅持反思原因。接著學生根據閱讀語篇提供的三種resolutions類型:physical health、self-improvement和better planning制定新一年的resolutions,明確keep resolutions的方法,完成簡要報告。該活動有利于學生從自身出發進一步體會閱讀文本所傳達的“People hardly ever keep resolutions!”內涵,進而為新的一年制定更切實有效的計劃,并持之以恒。學生完成任務后,自評和同伴互評按照表5的考核要點和準則進行,自評和互評分數同時達到6星及以上的學生,由老師邀請到班級進行匯報分享。

4. 單元項目
(1)課時目標分析
該課時教學內容為單元項目,即職業規劃書設計。教學目標為學生能運用本單元所學知識,設計個人職業規劃書,并參加班級優秀職業規劃書評選。
(2)評價活動設計
本課時設計的教學評價活動是優秀職業規劃書評比(圖3)。教師以“規劃成就理想”為主題創設優秀職業規劃書評比活動。學生在課堂中撰寫職業規劃書初稿,小組內根據評價要點和準則進行同伴互評并選出組內最佳職業規劃書。接著,學生結合小組評語修改規劃書初稿。隨后,教師展示小組內選出的最佳職業規劃書,結合評價要點和準則進行點評,邀請學生選出班級最優職業規劃書三份。最終,學生按照老師的評審意見,完成規劃書終稿。

圖3 單元項目“規劃成就理想”
實行課堂教學,達到教學目的,教材是一個重要的載體。在本單元案例中,教師通過對單元學習內容的整合、對核心素養要素的提煉、對學習活動的設計、對具體學時計劃的分配、對學生在過程中綜合運用語言的行為表現和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程度的觀察和評價,從第一課時談未來職業到第五課時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達到單元總體教學目標。因此,基于教材的單元整體學習和評價是對教材內容的拓展與延伸,一定程度上能夠培育學生的英語學習核心素養。在英語課堂上,教師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做到以評促教、以評促學,把評課活動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教師在設計單元整體教學評價活動中,要把評判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多樣性的自我評價和互評,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以學生在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學科核心素養方面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幫助學生在評價中不斷反思、不斷成長。
綜上,英語課堂評價活動以單元完整性和核心素養培養為基礎,通過口語交際、情境測評、活動任務、寫實記錄、自主評價等多種方式,打破筆試作為唯一評價手段的現狀,通過單元學習過程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發展過程的考查,采用開放性的定性評價方法和過程性評價方式,達到單元學習的結果性評價,有效促進了“教—學—評”三者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