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 林
在小學教學階段,英語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部分小學在進行英語教學過程中沒有全面體現課堂管理的有效性,這和目前小學英語課堂的管理模式有著直接的關聯。為了進一步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管理,整體提升課堂管理的有效性,需要小學英語教師努力探索。課堂管理是小學教育改革的重要工作內容,提高課堂管理的效率,是廣大小學教師重點研究的課題。
課堂是課堂管理存在的前提和基礎,人們通常認為課堂存在于教室之中,認為教室中的教學活動是課堂,其實真正的課堂泛指的是教學活動的各種場所。在英文中,“classroom”通常指的是進行課堂教學的地方;“management”一詞源于意大利語,原意是處置方式,后來又被認為是控制和指使,使人服從、小心處理來實現各種不同的目標。classroom management,指的是在一定的學習環境中對課堂教學組織和運行的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課堂管理。狹義的課堂管理指的是對課堂的紀律管理的技巧。近年來,學術界則把該術語與合適的課堂環境和學習方法結合了起來。主要通過行為矯正懲罰和鼓勵自控來組織課堂教學活動,進而實現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文章所研究的課堂管理,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學中為了維護良好的教學秩序、提升教學效率、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實施的管理過程。良好的課堂管理可以在師生之間展開良性的互動,把融洽的師生關系建立起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好的課堂管理不僅可以向學生有效地講解傳授知識,同時教師還要具備協調和組織課堂活動的能力。課堂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管理體系,需要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教學內容、課堂氛圍等諸多方面進行統籌管理,并在此過程中與學生形成密切良性的互動,最大化地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在新課標教學改革的背景之下,需要創新課堂管理觀念,那么怎樣在教學實踐中更新課堂管理觀念,實行有效的課堂管理模式,就需要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堂管理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思考、探索。部分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學生的發展,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越來越低。具體來說,目前小學英語教師課堂管理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小學生學校生活中80%的時間是在課堂中度過的,因此課堂環境會對課堂管理的效率產生決定性的影響,而現階段小學英語教學課堂環境在如下兩方面有待改善:①課堂規模不合適。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在英語教學中發揮了突出的作用,因此小學英語課堂更適合小班教學,但傳統小學英語課堂學生規模普遍超過每班五六十人,這種“超負荷”的現狀與英語教學規律背道而馳,例如,有的英語課堂中有角色和情景劇的表演,而物理空間過于擁擠就會對表演的教學效果產生較大的限制;②心理環境氛圍不夠濃厚。傳統的小學英語課堂對傳輸知識比較重視,并不注重教學環境的創設,這會加大教師和學生間的心理距離,部分學生因為沒有合適的教學環境,無法激發自己的學習熱情。
新《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英語課堂管理模式的創新,但是目前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管理中還存在著教師利用權威實施中規中矩的課堂管理模式,這種模式因為比較枯燥、乏味,使得學生與教師無法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特別是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無法長時間的集中自己的精力,因此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學生會越學越吃力,參與英語課堂學習的思想處于消極狀態,教學理念的滯后不利于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長此以往會在師生之間產生隔閡,教師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由于學生在課堂上的不良表現,教師的教學創造性或靈感也無法發揮出來,不利于教師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嚴重影響了英語課堂教學效果。
調查研究表明,在目前小學英語課堂管理過程中,部分教師將自己看作“代言人”的角色,認為課堂管理是教師對學生單方面的“管理”,以個人的標準要求學生,忽視學生是一個發展中的個體,習慣以命令式方式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造成師生間不能建立融洽的關系。當師生對話失衡時,學生一走進課堂就充滿了心理壓力,一切問題都不得不服從教師,不斷改變自己來適應教師的管理,如此一來,所謂的學生的自我管理和組織就形同虛設,起不到應有的效果。
在小學英語課堂管理的過程中,部分小學英語教師對課堂紀律管理、控制學生的問題行為極為重視,這種片面的認識異化了小學英語課堂管理的功能,使教師認為只有當學生出現了擾亂課堂秩序、開小差等不當的課堂行為時候,課堂管理才可以進行。這種對課堂管理功能異化的做法,使得課堂充滿了壓抑的氣氛,小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受到了較大的限制,使他們無法在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中學習英語知識,也不利于培養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
目前,部分英語教師依舊沿用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即用整堂課的時間給學生灌輸英語單詞和語法知識,然后進行課文的翻譯,對學生英語綜合素養的培養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這對學生學習思路造成了嚴重的制約,使得他們的英語學科素養無法提升,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不能夠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學習,開小差、上課睡覺、作業應付了事以及違紀行為的情況不斷出現,不利于實現英語課堂管理的目標。
近些年來,隨著新課標課堂管理理論的深入發展,各種課堂管理理念層出不窮,教師在英語課堂上采用的課堂管理方式也逐漸增多,但是小學生在課堂上存在的問題仍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歸根結底,主要是因為小學階段英語教學任務比較艱巨,教師分身乏術,不能給予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課堂管理上,只注重教材內容的講解,在一定程度上就會忽視課堂管理。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堂管理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從小學教師的角度來看,不僅有主觀原因還有客觀原因,主觀原因包括:小學英語教師的管理方法比較單一,管理能力有限,缺乏課堂管理的經驗。客觀原因包括:小學英語教師的教學負擔重,很難在教學過程中一邊注重課堂管理,一邊進行良好的教學。
根據有關調查分析,有35%的小學英語教師會在自我身上找原因,77%的小學教師會認為是由于“缺乏管理經驗從而導致課堂管理出現問題”;74%的小學教師認為“由于管理方法較少導致課堂管理出現問題”;也有74%的小學英語教師是因為自身沒有一定的威嚴,導致課堂上學生出現調皮搗蛋的狀況;還有69%的小學英語教師會認為缺少管理理論知識,導致課堂管理有效性較低。課堂管理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表現在方方面面,不僅從課堂氛圍的布置、班級制度的制定、課堂學習情況、學生擾亂課堂秩序的處理方面,而且從小學英語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能直接或者間接地反映出班級的管理情況。大部分的小學英語課堂都會存在個別學生異常活躍,擾亂課堂的良好秩序,耽誤教學進度,另外再加上少部分英語教師缺少相關的管理經驗,在課堂管理過程中就會存在較大的問題。
由于小學英語教師的課堂管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導致小學英語教師在課堂管理方面缺少一定的經驗,因此,面對課堂管理存在的問題,小學英語教師課堂管理有效性的提升可以從以下的管理措施進行開展。
對小學生來說,學習英語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在進行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興趣愛好開展良好的課堂教學管理。將英語教學和音樂相結合,大部分小學生對音樂還是比較感興趣的,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小學生播放一些英語歌曲,例如:《冰雪奇緣》《飛屋環游記》的主題歌曲等,這些都是小學生比較喜歡觀看的卡通影片,并且在學生之中廣泛流傳,所以,在小學英語課堂管理過程中,教師可以播放相關的英語音樂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更好地管理小學英語課堂。當小學生對這些英文歌曲耳熟能詳之后,教師再對其中的英語語法進行講解,讓小學生能夠清楚地了解其中的情感表達,對小學生日后英語學習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相比于傳統的課堂管理方式,將音樂融合英語教學過程中,能夠提升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英語教學上,因此才能更好地提升課堂管理的有效性。
首先,教師要科學合理的安排課堂規模。按照教育生態學原理,小學英語班級的規模必須控制在30人左右。如果現實情況不允許,則可以采用靈活方式,主動創造一定條件將班級規模過大這一不利條件轉化為有利條件,在大班教學中分組教學,把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以組為單位展開教學互動,通過小組成員之間團結和協作來實現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在課堂上積極主動探索更多的新知識,從而實現班級教學管理最優化的教學目標。分組教學的時候要使得各個小組的學習能力保持平衡,小組中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要做到適當搭配,即要實現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分配標準,這樣才可以實現小組互利合作的學習效果。其次,要把學生和諧的心理環境營造出來。不同學生因為生活環境和受教育背景的不同,其文化系統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要把文化背景存在差異的學生整合在一起,要尊重每一個學生個體,建立合適的課堂氛圍,在這種氛圍中,課堂管理才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多進行課堂管理的反思,及時總結在課堂管理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在小學英語課堂管理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根據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進一步提高小學英語課堂管理能力和水平。小學英語教師通過課堂管理自我反思,及時更新自身的課堂管理理念,深入了解英語課堂的全面情況,同時還要反思自己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的課堂管理風格,反思自身的責任意識。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設立相應的課堂管理教學目標,進一步提升小學英語課堂管理效率。
隨著素質教育不斷深入推進,以學生為根本的教學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但是,因為素質教育理念運行的時間比較短,可以提供的實踐價值也比較稀缺,因此,大部分的英語教師沒有具體掌握這種方法。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在課堂管理過程中要學會站在小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在課堂管理的實踐過程中,要學會尊重學生。由于小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較薄弱,對一些事物的理解和感悟也不夠,所以,小學英語教師在開展課堂管理過程中,要全面考慮這些問題,對小學生進行約束、規范,更好地控制小學生的課堂行為。另外,小學生的好奇心比較重,在小學生向英語教師請教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小學生的思考能力,積極地回應,不要用敷衍了事的語氣、態度去對待小學生,一定要用和藹、溫和的口氣對小學生進行教導。只有教師和小學生之間形成一種尊重的氛圍,才能更好地促進課堂管理的有效性得以提升。
小學英語課堂管理方面,運用言語說教、罰站、寫反思等各種方式處理課堂違紀問題的做法比較常見。從效果上來看,懲罰行為在短時間內是有效的,但從長遠來看,學生因為自己的錯誤行為接受懲罰,卻往往給學生帶來這樣的認識——學習是要接受懲罰的。這樣,學生為了避免懲罰就會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嚴重挫傷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課堂管理的關鍵在于鼓勵而非懲罰,這意味正向的鼓勵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內生動力,幫助他們在課堂學習中不斷超越自我。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對此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專門針對這一問題采取適當的激勵措施,讓教師掌握可操作性的正向激勵的課堂管理技巧。
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歷史重任,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針對學生展開有效的管理,而且要具備一定的自我管理意識和能力,這樣才更有助于課堂管理活動取得預期的效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自我管理的內涵也是非常豐富的,研究表明,小學英語教師自我管理的過程中應該做好以下2點:首先,對自己的情緒進行有效的管理。教師在課堂管理的過程中一定要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一旦產生不良情緒,要能夠及時進行自我心理調節。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對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在授課時要用自己的熱情感染學生,把正能量傳遞給他們,使學生充滿激情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進而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更好地學習英語和運用英語知識。其次,起到榜樣作用。教師在英語課堂上的自我管理,不僅包括了自我情緒的管理,而且教師自己的言行舉止也是自我管理的對象,這樣教師自己的行為也可以為學生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應該將學生作為課堂管理的主體,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英語課堂的學習過程中。總而言之,隨著新課標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小學英語教師要正確運用課堂管理方式,營造和諧、有趣的英語課堂氛圍。小學英語課堂管理看似比較簡單,但是實際上卻比較復雜,課堂管理會涉及很多問題。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在組織課堂管理活動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各種存在的問題,結合小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表現,制定一套符合小學生實際情況的管理措施,進一步提升課堂管理的有效性,從而促進小學生的英語能力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