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琨,李佩佩,楊紅,彭文武
(1.湖南交通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1;2.衡陽技師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0;3.湖南交通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南 衡陽421001)
在地方高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基層黨組織干部隊伍建設得到了強化。近年來,在學生黨員干部隊伍壯大的同時,也暴露出許多管理問題,這與地方高校培養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辦學宗旨不相符合。客觀而言,黨員質量尤其是黨員干部質量關乎基層黨組織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發揮。對于地方高校而言,學生黨員不僅僅是基層黨組織的組成要素,同時也是學校的組成要素,與整個學校的發展息息相關。因此,在這一背景下,為確保黨員的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并實現黨員與學校的同步發展,必須要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質量保障機制[1]。在完善地方高校黨員質量保障機制的過程中,由于缺乏客觀評價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的科學依據,許多與學生黨員干部有關的工作都不能進行量化評價,這必定會對地方高校發展產生不利影響。通過構建一套科學可行的學生黨員干部評價指標體系,可為優化地方高校學生黨員干部質量保障體系提供理論指導。
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的選拔必須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之上。因此,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綜合評價體系必須能夠客觀評價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的各個要素,并確保能夠簡潔明了地全面反映學生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現狀,從而能夠更好地指導后續的完善工作,使黨員干部隊伍建設不管是外部形象還是隊伍內涵都得到質的飛躍。
目前,中國大部分高校學生黨員評價工作主要包括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質、理論學習和專業學習、組織紀律和群眾基礎三個方面。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考核一般采用黨員自評、群眾性考核(含教師)和支部考核相結合的方式,但這三種考核方式存在主觀性強、缺乏橫向可比性等問題,不能滿足學生黨員考核量化改革的需要。具體來說,學生黨員考核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片面注重考核結果,卻忽視考核過程。目前,對地方高校學生黨員的素質評價大多以過去一年的工作表現為依據,在年終進行一次性集中考核,卻忽視了對學生黨員日常工作的績效考核,導致大量與黨員活動有關的工作沒有在考核中得到反映,影響了學生黨員工作的積極性。第二,評估結果的反饋和應用不足,一些高校僅將學生黨員的評價結果作為內部文件上報。大多數黨員不知道或不關心自己的評價結果,也不知道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這不利于學生黨員素質的提高[2]。學生黨員質量評價的關鍵是質量綜合指標體系的構建。由于學生黨員的特殊性,對學生黨員的質量評價大多是定性的。那么,如何將定性指標轉化為量化指標,則是深化高校學生黨員質量評價改革的關鍵。因此,本文結合地方高校的發展特點、發展方向和人才培養目標,設計了有利于學生黨員素質提高的質量評價體系,力求公正、客觀地比較不同學生黨員的個人表現,這既能為年終考核提供科學依據,又可以實現學校與學生黨員的雙贏,使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選拔工作更加公開、透明、科學、合理,對地方高校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3]。
地方高校的重要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因此,在構建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時,應加入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即學生黨員的行為與能力素質)。可從以下四個標準構建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綜合評價體系:政治思想與道德素質標準,科學文化素質標準,身體心理素質標準,行為與能力素質標準[4]。只有全面系統地考察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的各方面素質,才能夠真正為地方高校選拔人才。同時,科學嚴謹的考察體系也能夠提高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選拔工作的公平性、合理性及透明性,從而更加規范系統地推進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的干部隊伍建設,推進地方高校的“雙一流”建設駛向“快車道”。
對于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評價體系而言,需通過獨特的角度對評價內容進行合理的選擇,然后基于整體的設計安排,從整體上確定框架[5]。在全面了解實際情況以后,需對評價體系進行構建,同時對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的行為和素質進行客觀、公正評價[6]。
大學生黨員是年輕一代,同時也是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地方高校的黨員學生在黨組織中具有無可取代的作用。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隊伍素質評價的目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符合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發展的實際需求。客觀而言,在地方高校內部,黨員的發展與成長源于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黨員的發展不僅得益于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也源于科學機制的引導。應通過建立完善的黨員質量保障機制,更加全面地監督身份、專業不同的黨員,促進黨員自身能力的提升,使其揚長避短,不斷充實自我。同時,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更加容易受到各種社會思潮的影響,因此必須提出能夠科學反映年輕一代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質量的評價體系,以此引導學生黨員干部隊伍全面提高素質。
第二,促進地方高校基層黨組織戰斗力的提升。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黨員素質保障機制,不僅能夠更好地履行地方高校黨員的職責,同時也有利于從整體上提升黨組織的戰斗力。因此,需要通過構建客觀、公正、規范的評價體系,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促進學生黨員的成長與發展,更好地塑造基層黨組織的形象,使地方高校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得到不斷提升。但是,由于過去技術水平相對較低,能夠選擇的方法也較為有限,以致地方高校的學生黨員質量評價機制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導致在學生黨員干部選拔上可能存在片面性。顯然,要建立公平、公正的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選拔機制,就必須建立一個全面系統的大學生黨員干部質量評價體系。
1.政治思想與道德素質評價
政治思想與道德素質能夠直接影響個體的長期發展。從整體上來看,在對社會政治文明發展情況進行評估時,需要考慮的一個因素是群眾的道德素質水平以及政治思想情況。因此,為了使學生黨員干部隊伍的道德素質水平得到切實提升,必須要準確了解道德素質和政治思想的本質和內涵。道德素質是學生黨員干部的素質內核,是一個人的“準先天性”素質。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政治素質主要涵蓋了其在參與社會政治活動過程中的個人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觀念、政治態度、政治信仰、政治技能等表現。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政治素質評價不僅可以提高大學生黨員干部政治素質,也可以提高大學生黨員干部政治思想覺悟,端正大學生黨員干部在重大政治事件上的態度。為了準確掌握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道德修養水平,必須要對其道德素質進行判斷,得出基本結論。
2.科學文化素質評價
科學文化素質往往體現在群眾是否能夠科學判斷科學文化相關的問題,并在這一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文化品質。在地方高校中,對于學生黨員干部而言,知識素質主要指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應該具備的基礎知識,包括政治歷史知識、法律法規知識、科學文化知識和公共管理知識等。由此可見,這些黨員干部必須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知識能力,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政策方針,從而更好地為地方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帶來新鮮空氣和活力。
3.身體心理素質評價
身心健康包括身體和心理兩個層面的內容。目前來看,一種普遍的認知是國內大學生群體的身體心理素質仍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網絡的快速發展為大學生群體提供了一個養成各種壞習慣的溫床,還有一部分學生僅專注于學習,卻對自身的身心健康不夠重視。從近年來的報道來看,國內一些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疾病,大學生因心理問題自殺的現象仍偶爾出現。因此,在這一背景下,重視大學生黨員干部的身體心理健康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4.行為與能力素質評價
學生黨員干部應當具備良好的行為與能力素質,這種素質主要體現在自身的能力及行為上,一般可以通過學生黨員干部在改造客觀世界方面所采取的舉措和作出的成績進行衡量。此外,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只有在實踐中具備了政治行為能力、學習行為能力和專業行為能力等綜合能力,才能更好地履行黨員干部的職責和使命,才能更好地發揮自身才能。因此,應把出色的工作能力、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優秀的表達能力這三個方面作為衡量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能力的重要標準,建立必要的學生黨員干部能力素質評價制度,按照標準和程序嚴格把關、注重質量。
通常情況下,需基于一些原則建立能夠綜合反映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政治思想與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行為與能力素質等的評價指標體系,這些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幾項。
1.系統性與整體性原則
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評價內容應該包括政治思想與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行為與能力素質等,評價結果應該能夠真實體現出學生黨員干部的素質和能力。
2.科學性原則
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應當基于科學性原則,指標體系必須能夠客觀反映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的政治思想水平、道德法律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和行為能力。同時,還要確保指標體系能夠同時具備全面、簡潔、精細的特征。
3.動態性與前瞻性原則
在構建指標體系的過程中,還應當從整體上了解事物的發展動態以及目前的發展狀況,需要具備一定的預判能力,也就是必須要以前瞻性的目光看待問題。
4.可測量性與可比性原則
在對指標體系進行衡量時,需要參考的一項重要指標為指標體系是否具有可測量性與可比性。因此,所創建的指標體系需要能夠在不同地方高校的學生黨員干部之間進行比較,還要量化專業領域中符合量化條件的學生黨員干部評價屬性,并能對這些評價屬性展開全面的對比分析。但是在量化的過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項,主要是必須要全面地查找資料,并確保資料簡潔準確。
第二,要關注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的行為與能力素質培養。對于地方高校而言,行為與能力素質是培養和選拔學生黨員干部需要注重的四大基本素質之一,而行為與能力素質的培養與對黨員干部科學合理的政治安排和職務安排是相輔相成的,后者是推動地方高校服務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政治安排指的是委任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中那些愿意為學生服務且德才兼備的人去團委擔任領導職務。職務安排是指推薦一些具有才干的學生黨員去學生會承擔相應的工作。選派的學生黨員必須專業知識基礎扎實,可起到帶頭作用。專業知識水平是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評價的重點。
第三,要科學分析評價結果。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評價涉及影響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的各個因素,評價結果很難從整體上直接體現黨員干部的實際情況。為了更好地加強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并充分發揮評價反饋的作用,需要從整體上分析評價結果,同時對這種結果進行分解,并確立關鍵指標,從而更好地了解結果形成的過程,進而進一步進行全面分析,為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的改進提供參考。
1.指標體系框架
基于上述幾項原則,將政治思想與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行為與能力素質等4個基本因素、11個次因素、34項因子作為評價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的指標體系(見表1)。

表1 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評價指標體系

續表
2.指標權重的確定
在確定指標權重的過程中,使用的方法為層次分析法(AHP法),需要分解識別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問題,使其轉變為涉及不同層次的小問題,然后聘請專家確定指標的重要程度,從而開展逐層評分工作。除此之外,在明確下層指標對上層指標作出的貢獻時,還需要對特征向量進行計算。由于專家對地方高校黨員干部質量的認識通常較為深入,能夠客觀地計算出相應的權重值,所以最終的評定結果具有可信度。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企業員工自主性和自我價值實現的訴求不斷增強,而企業利用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可以滿足員工發展的要求。員工可以通過e-HR平臺,很方便地獲得有關自己的考勤、薪資、培訓記錄等信息,了解自己的績效考核情況,并可以對考核結果進行申訴,提升管理的可信度和透明度。E-HR系統的使用使全體員工都能參與到企業的管理中來,改變了以往被動接受命令的工作狀態,形成了一種互動的工作模式,集團也可以及時掌握員工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培訓課程或提供相應的知識介紹,提升員工綜合滿意度。
假設評價目標為A,評價指標集為F={f1,f2,…,fn},判斷矩陣P(A-F)為:

fij代表的是因素相對重要性的數值(i=1,2,…,n;j=1,2,…,n),fij的取值可參考下表。

表2 A-F判斷矩陣及其含義[7]
基于地方高校的實際情況,選擇的總體目標(A)為學生黨員干部質量評價。在借助于專家評判矩陣進行判斷以后,與A相比較而言,四大要素(F)的相對重要性如下表所示。

表3 四大要素的相對重要性
其中,F1表示行為素質,F2表示政治素質,F3表示知識素質,F4表示道德素質。在計算以后可得,以上矩陣特征向量W(也就是因子排序權重 值)=[0.431,0.359,0.287,0.226]T,評 價因素F1、F2、F3、F4的權重值分別為0.431、0.359、0.287、0.226。
結合以上分析可知,矩陣特征根最大值λmax=4.183,CI=(λmax-n)/(n-1)=0.061,RI=0.90,CR=CI/RI=0.068<0.10,這表明以上矩陣一致性良好。通過使用同種方式,即可獲得不同單項因子對應的權重值(見表1)。
3.評價指標的量化與標準化
為確保對比結果更加客觀準確,比較分析了主要因素及次要因素。除此之外,通過應用專家評分法,量化處理了各評價指標,同時還對這些指標進行了標準化處理。當前,社會上存在一種公認的觀點,也就是客觀準確地評價學生黨員干部質量是加強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的基礎。因人們的文化層次、興趣愛好等存在差異,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在不同層面上受到的關注可能有所差異。因此,學生黨員干部實際上很難獲得公眾的一致好評。為了盡可能直觀體現出群眾的評價,實施問卷抽樣調查很有必要。在調查之前,需要基于實際情況制定指標評分問卷表,然后針對特定群體發放問卷。在公眾完成問卷中的題目以后,對不同指標進行評分,由調查者對指標整體平均值進行計算:

Di代表的是x個有效問卷對象對第i個指標評分的均值;Dij代表的是第j個公眾對第i個指標的評分值[8]。

表4 單項指標評分標準
借助于層次分析法確定相關指標體系權重以后,利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衡陽市GTE學院大學生黨員質量進行評估,詳細情況如表5所示[9]。

表5 評價測量等級標準[10]
組織5名湖南省人事組織系統專家與地方高校黨史專家,根據相關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結合衡陽市GTE學院的A、B、C、D四位學生黨員干部的實際情況,對GTE學院大學生黨員質量進行評分,對最終評分結果進行統計以后得出下列矩陣。


利用矩陣模糊方式進行綜合評估,其中,Bi=ωi·Ri,ωi為 各 因 素 的 權 重 關 系,再 運 用MATLAB計算得到各一級指標綜合評價向量Bi[11],

為了更加直觀了解衡陽市GTE學院大學生黨員干部的質量狀況,依照百分制集V={90,80,70,60,50}來代表{優秀,良好,中,一般,差},最終量化評價結果,由Ti=BiVT分別進行計算,得T1=77.710 0,T2=75.327 0,T3=76.079 0,T4=79.080 8。再根據各二級指標的權重賦值,計算得出:

從表5的評價測量等級標準來看,GTE學院大學生黨員干部質量綜合評價值T總略高于75,說明GTE學院大學生黨員干部總體質量達到中上水平。
第一,要努力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盡可能把學生黨員干部都納入考評范圍。應該從各種渠道(如學生黨員干部的黨課培訓經歷、個人資料、獲獎情況等)取得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評價系統所需的實際指標值。但是,政治立場堅定程度和平時的工作能力、工作表現、工作作風這些需要長期數據,很難把三年或四年的大學生活通過量化的形式進行衡量。為了保證調研結果公平客觀,建議每個地方高校每年都安排一定的時間,組織相應的學生團隊,有目的有方向地對學生黨員進行質量調研,并將調查結果錄入學生黨員資料庫以備查詢。還可以參考社會兼職、個人素質、社會影響等方面的情況分別把相關調研結果輸入系統,通過考察社會服務、專業學習、校外科研創新等各方面的情況來考評學生黨員干部質量。
第二,建立行之有效、科學合理的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評價體系和科學動態的管理工作機制。地方高校當前在確定學生黨員干部方面主要采取兩種形式,一是教師推薦,二是面試。但這些選拔方式過于僵化,少數學生黨員工作能力不強,他們在開展各項工作的過程中未能起到示范作用,在學生群體中的威信不高,不利于工作的開展。如果只是以推薦、筆試、面試等方式挑選學生黨員,不能真實地對學生的素質與能力作出評價。可見,當前的學生黨員選拔標準存在問題,在進行調整的過程中要選擇一些有著突出實踐能力、強烈服務意識、優秀思想品質的學生黨員。只有這樣的學生黨員才能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從容面對挑戰,才能發揚吃苦耐勞的精神。在選拔學生黨員干部時,不能只是把目光鎖定于高年級學生,有些學生黨員素質比較高,雖然他們入學時間并不長,但也能充分勝任某些崗位,應該重點對這樣的學生黨員進行培養,讓他們的價值得到充分的發揮。這就需要構建一個方便實施的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工作評價指標體系。可以將體系的評價指標分為思想與道德、文化知識、身體與心理、能力與水平這四個方面。同時,要注意制定動態管理方案,加強對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的動態管理,進行有目的的分析調研。
第三,建立公平的學生黨員干部考核評價機制,以院校、專業為分類標準,分門別類地不斷完善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考察評估體系。在學生黨員干部的成長過程中,高校基層黨組織要結合評價與考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或了解到的情況對學生黨員干部進行激勵,讓他們能用實際行動感染更多同學。所以,學生黨員干部素質與能力的提升所需的前提就是形成公開、健全的考核機制,這也是增強整支學生黨員干部隊伍活力的先決條件。一方面,學校的每個職能部門都要參與到對學生黨員干部的培養與監督之中,要對此項工作設定合理的目標,在既定目標的引領之下開展工作。同時,也要為學生黨員干部評估設定合理的評價等級,不只是要關注學生黨員干部在崗位中取得了怎樣的成績,還要分析他們在工作過程中存在怎樣的問題。在評價中,要盡可能地使用量化指標,這樣才能讓考核結果令所有學生黨員干部心服口服。可視具體情況安排周會、月會,學生黨員干部在會議中要交流自己的工作情況,這樣不僅能避免敷衍塞責的情況出現在學生黨員干部身上,也能使他們進一步意識到自己應該向著怎樣的方向努力,增強工作熱情。另一方面,由于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的特點因院校不同、專業不同而不同,評價體系應當區分院校和專業。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成長時期的學習重點也應該有所不同。只有評價體系逐漸完善,評價指標全面、可靠,才能使評價活動充分體現出科學性、合理性,更加精準地選拔、培養、考察地方高校大學生黨員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