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雪波
乒乓球正手攻球是乒乓球技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乒乓球比賽中運用最多的技術動作之一,利用正手攻球擊打出去的球具有速度快、力量大、旋轉強烈等特點。對于初學者來說,正手攻球常常由于身體姿勢、拍面角度、肘關節外翻、直臂擊球等原因導致動作錯誤。因此,掌握正確的正手攻球概念和技術動作顯得尤為重要。
乒乓球運動的特點是“快、準、狠、轉、變”,這就要求在正手攻球時要迅速、有力。初學者在學習正手攻球時常見的問題是身體重心過高,無法快速做出正手攻球的技術動作。這通常是因為膝關節沒有彎曲、上半身沒有前傾。
揮拍方向、拍面角度與落球點有著直接關系。在正手攻球時要求拍面稍前傾,拍面前傾或者后仰過多都會造成攻球動作錯誤。拍面過于前傾會導致擊球下網,過于后仰會導致回球過高或直接出界。例如,正手攻球向前發力的揮拍發力方向較多,并且以較大的拍面角度去接觸球,球在觸拍以后運行上升的弧線對球造成的摩擦力很小,球就很容易下網。
肘關節的位置在乒乓球正手攻球中十分重要,正確的正手攻球要求肘關節內收。肘關節的外翻會使拍面過于向下,擊打球時位于球的上方,容易擊球下網(圖1)。此動作不僅影響正手攻球的成功率,還會影響日后學習正手拉弧圈球技術。

圖1 肘關節外翻
在乒乓球正手攻球技術動作中,身體的發力由右腳蹬地開始傳遞到腰部至右肩,最后由大臂帶動小臂,小臂的快速收縮結束動作。小臂的收縮能夠將球拍擊球的力量達到最大化,在擊球完成后能夠快速回到準備姿勢。而直臂擊球看上去將手臂延長,力臂相應得到延長能夠加大擊球時的力量,但是長期直臂擊球不僅會造成肘部關節的損傷,而且在比賽中由于動作過大也不利于下一板的銜接(圖2)。

圖2 直臂擊球
從技術動作層面看,乒乓球正手攻球分為泛化、分化和自動化三個階段,在各個階段學習技術動作的過程中有不同重難點,教師在教學中要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方法,學生要遵循一定的訓練規律。同時,多媒體技術在體育運動中的應用日益普及,在現代乒乓球訓練中引入科學技術是大勢所趨。
針對乒乓球正手攻球常見的四種現象,教師在教學一開始即可向學生講明和演示清楚,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避免走彎路:一是要反復提醒學生降低重心,并要求學生在準備姿勢時就降低重心,養成良好的習慣;二是要求學生在準備姿勢時觀看自己拍面是否處于合適位置再進行擊球,直至熟練為止;三是借助鏡子或同伴之間相互觀察徒手揮拍練習的肘關節位置,檢查小臂是否主動收縮;四是注重采用定點多球練習,多次練習從而達到對動作的鞏固。
1.講解與示范法
教師對乒乓球正手攻球進行講解時,要把握動作的重點,語言精練。正手攻球可分為三個階段,包括擊球前的準備、擊球和擊球后的還原。擊球前的準備也叫準備姿勢,在對準備姿勢進行講解示范時,要做出正確準備姿勢,并對身體各個部位的姿勢進行講解,讓學生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擊球,是正手攻球中最重要的部分,由于攻球速度快,教師可放慢速度進行講解示范,主要從拍面、揮拍軌跡、擊球時機和擊球點進行講解,可由無球講解慢慢過渡到有球講解。擊球后的還原是作為一名合格乒乓球選手的基本素養,在一次擊球后,對手不一定被擊敗,要隨時做好下一拍的準備,還原姿勢與準備姿勢相同。需要強調的是,在運用講解示范法時,教師要把握精講多練這一原則,教師在進行示范的時候要注意示范面的選擇,主要從正面、背面和側面三個方位進行示范,讓學生有全方位的了解。同時,可以借助相關動作視頻和動作簡圖輔助學生有更直觀的了解和認識,并可為學生課后自行練習提供有效參照。
2.分解法與完整法
一個完整的乒乓球正手攻球技術動作分為準備姿勢、擊球和還原三個部分。將一個完整的技術動作分割進行練習,有利于把握從易到難的原則,對于技術動作中的細節以及重難點都方便掌握。進行完整法練習有利于把握動作的整體性和節奏性。因此,在學習新的技術動作時,要將分解法與完整法都融入到教學中去。乒乓球正手攻球可以分為準備姿勢、拉手引拍、揮拍擊球、隨勢揮拍、還原五個部分,每一部分對完成一個完整的正手攻球都十分重要。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應對每一部分都進行獨立的講解,在學生學習完五個部分后,教師要對動作進行整合,將五部分連貫成一個動作進行練習。
業精于勤,熟能生巧。無論教師講解演示再多,學生能力提升的關鍵還是在于自我訓練。對初學者來說,每一項基本功都很重要,而有效的訓練必須要遵循內在規律。
1.無球訓練
初學者在剛接觸乒乓球或者是剛學習正手攻球技術動作時,先進行無球訓練有助于動作技術的形成。無球訓練可分為原地無球訓練和移動無球訓練。原地無球訓練為徒手揮拍練習,要求初學者動作連貫,兩拍移動,可采用節拍器作為輔助器材進行訓練。有條件者可以對著鏡子觀察自己的動作,看自己動作是否標準(圖3)。移動無球訓練,主要鍛煉初學者的腳步以及移動后的揮拍連貫動作,乒乓球中常用的腳步有并步、墊步、交叉步、跨步等。訓練時主要分為左右兩個半臺進行移動練習,要注意移動后結合揮拍的連貫,動作保持一致性。

圖3 對鏡徒手揮拍練習
2.有球訓練
有球訓練主要分多球訓練、單球訓練、自拋自打訓練。在進行了無球訓練后,初學者對正手攻球技術動作有了一定的基礎,這時候安排多球訓練有助于初學者鞏固動作形成動力定型。多球訓練的安排可分成小組進行練習,一人進行“喂球”,一人進行練習,其他小組成員進行撿球,依次輪換進行練習,有助于提高練習效率(圖4)。在進行多球練習時,主要有固定點練習和不定點練習,前者有助于練習者動作鞏固,后者可以鍛煉練習者的反應能力、臨場應變能力以及調整能力,兩個練習要交替進行才能保證訓練者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

圖4 多球訓練(教練“喂球”)
單球訓練指的是兩個練習者只用一個球進行練習,主要訓練方式有推攻練習和對攻練習。推攻練習指的是兩個練習者其中一人用推擋,另一人用正手攻球進行練習,正手攻球的人發力進攻,推擋者進行防守,雙方要注意球的落點,保證球落點的準確性。
相較于以上兩種方式,自拋自打練習方法有利于培養初學者正手攻球的球感,在剛學習正手攻球時初學者常常會出現打不到球這一現象,這是因為初學者不能掌握好擊球時機造成的,這也是通常所說的“球感”。自拋自打練習要求學員站在球臺中線附近,離球臺30厘米處,左腳在前右腳在后,左手持球右手持拍準備(以右手持拍為例)。左手拋球的同時右手向右后方引拍,待球彈起高于球網時揮拍擊球(圖5)。

圖5 自拋自打練習
除此之外,多媒體技術的利用對于初學者掌握正確的正手攻球技術動作有著較大的幫助。初學者在學習正手攻球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將自己的訓練用視頻形式記錄,通過觀看自己的訓練動作,找出其中的不足之處加以改進。
總而言之,小小的乒乓球,蘊含著大智慧。要想把球打好、打精必須要有扎實的基礎技術做支撐。練習乒乓球正手攻球技術時,初學者要注意動作的規范性、連續性,練習時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先無球定動作,再與有球訓練、單球和多球訓練相結合,規范每一個技術動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動作示范標準及語言表述規范是初學者正確掌握的前提。在泛化與分化階段,學生出現不規范動作甚至錯誤動作時,要及時指出糾正并規范,讓小球的智慧更好地為體育學科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