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裴紹志
傳統文化和美德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彰顯我們文化自信的需要。教育作為傳承文化的主渠道,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有著當然的責任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小學是學校教育基礎教育階段的基礎,是教育工作者在一張“白紙”上為學生發展描畫藍圖的開始,可為其建立愛黨、愛國、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對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建立文化自信至關重要。所以在小學階段的各學科課程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中,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光大。體育學科也應如此,本文將探索如何將優秀傳統文化糅進課程小學階段體育學科,從而促進改革走向深化。
我國第八次課程改革一個重要的舉措就是構建了完整的課程目標體系,并明確提出課程的落實是目標引領內容,并且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評價方法標準的制定都要服務目標的完成。所以促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工作開展,第一步就是要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任務融入到課程學習目標之中。
1.分析文化內涵,讓傳承“不走樣”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比較豐富,需要一定的認知能力才能理解,傳承不能是形式主義,一定要將思想的本意進行理解消化,才能達到弘揚的目的。
2.文化傳播要匹配學生的水平學段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核心思想、傳統美德、人文精神中各個要素的含義和深度各有不同,不可能在小學初始階段就將其全面鋪開,要注重學生的接受能力。小學生認知水平和心理活動的隨意性和目的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變化,其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往往在水平二階段才開始展現,而智力的快速發展一般是在水平三階段。也就是說,將教育內容有序地放進不同的學段,傳播效果才會達到最佳。
小學體育學習目標體系構建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它包括學生學習時每個學期目標的具體內容,同時還有與目標對應的學習內容和評價標準。當下小學體育的學習目標體系主要是根據《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制定的,其中本身就蘊含著對不同學段學生的優秀文化的培養要求,不過不是以文化傳承的形式提出的,且缺乏系統性。
以水平一為例,分析目標就會發現文化傳承部分相對較少。為了達到弘揚和傳承的目標,就要將水平一學生能夠認識和理解思想、道德、精神放進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目標發展之中,使教師按照這個目標創造性地去完成。改革后目標如下:
1.能夠克服一般困難,有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活動的態度。
2.在體育活動中能夠表現出積極進取的行為。
3.在活動中能基本控制自己的情緒,有交往合作的意愿。
4.在游戲中有責任心,有講仁愛、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儉約自守的行為表現,有勝不驕、敗不餒的態度。
5.在體育活動中能夠做到文明禮貌、遵守規則,具有初步的公平競爭意識和行為。
文化的傳播不能是虛化的,一定要找到傳播的具體載體,讓教師在推動中有抓手,讓學生在獲得時有具體的依托。這需要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去打造適合小學生健康發展的特色課程,只有這樣,傳承工作才有可能落實。
分析現行教材可發現,具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印記的教材一般包括水平一的武術基本功、武術操、民族民間簡單游戲,水平二的武術基本動作和民族民間體育中相對復雜的游戲,水平三的武術套路少年拳一套等,這些載體文化內涵比較單薄,達不到深刻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要求。因此就需要強化深化改革意識,自主引進一些蘊含豐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項目,系統而完整地開發成學校特色校本課程。因為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強調“三級課程管理”,不對中小學課程和教材進行統一的管理和硬性規定。各小學完全可以依據國家頒布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精神,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本地和本校實際的體育課程實施方案和教學計劃。在這一重要依據指導下,可以大膽引進一些優秀的項目,開發成學校特色課程。具體如何操作,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依據學校所在的區域引入社會普遍認可的、熟知的、流傳的又蘊含豐富優秀文化內涵的一些項目,比如民族民間傳統武術、養生術、圍棋、象棋、民族民間特色項目等。
如天津市濱海新區一所小學將太極拳引進了學校,并將其開發形成了特色。為了能夠更好地達到弘揚并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這所學校進行了細致的方案設計。其方案包括:指導思想、開設背景及目的、設置的依據、具體學習目標、課程的設置框架(分學段)、教材編寫、課程保障、評價標準與方法等。在具體學習目標上將優秀傳統文化需要發展的要素很好地融在其中,這為教材的開發和學習內容確定、學習方法和評價標準、方法的制定找到了具體依據。特色課程的開發為以弘揚民族文化為特色,以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的課程改革與深化找到了核心抓手。
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育人是區分體育課堂和競技訓練的重要標志,因此,體育課一定要顯現育人環節。因為這個環節也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最重要時機,所以在改革中應規定并利用一些環節融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去熏染學生。但同時也要求這些環節的育人措施不能生搬硬套,而應適時而為,做到“潤物細無聲”。
體育課堂常規開始部分一般包括:班長整隊、班長與教師見禮、報告人數、師生問好、布置本課任務、安全教育、隊列練習等。在布置任務時,可以根據本課內容其蘊含的重點文化內涵進行提煉,將其作為任務去完成,這也是課堂傳承方面的主要任務。例如籃球傳球練習,可以將和諧、求大同的文化傳播作為任務進行要求。
教師要有傳播文化的情懷。在突發環節,教師要有意識地將講仁愛、守誠信、尚和合、求大同、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禮貌待人、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等文化潛移默化地傳播給學生,熏染學生。
教學組織是課堂中的常態事務,也是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措施。因此我們建議利用好教學組織,圍繞課時目標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目標進行組織設計,創造踐行場景。
課堂教學一般包括教學內容、組織、教法與要求,要求一般是服務學生更好完成任務的附加,但卻是育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建議在要求中,一定要有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部分。例如在籃球傳球練習組織并布置練習任容后,教師可以提出,在彼此研討時要用敬語,發生不同意見時要強調和諧溝通,高段學生要強調允許和而不同,鼓勵和而不同,不能人云亦云等。
教學模式是人們將自己的個性化教學方式進行方法化、格式化的一種教學模板,一般包括教師、學生和教材及教學方法等。在教學中,每一個教師在經過一定時間的積累后,一般都會形成自己的教學模式,模式中一定要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部分。鼓勵教師運用情境教學模式,將傳統文化設計進去,讓學生親身感受文化的魅力,為其建立民族自豪感服務。
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是促進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重要手段。學習評價以多元的內容、多樣的方法、多元的評價標準和評價主體,構成科學的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體系。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學習目標之中,就為弘揚和傳承優秀文化提供了保障基礎。達成度如何直接決定著弘揚的效果和改革的深化度。教師可利用評價功能,多方面收集評價信息,準確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充分發揮評價的診斷、反饋、激勵與發展功能,更有效地挖掘每一個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潛力,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與傳承更好地“學”和教師更好地“教”,最終達到讓學生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的目標。
1.了解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情況,以及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
2.判斷學生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以便改進方法和策略。
3.讓學生認同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服務學生健康發展。
4.培養與提高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能力。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
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內容基礎上,適當加入一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不同學段的學生掌握對應文化的內涵。
2.態度與參與
主要對學生在涉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過程中的課堂表現、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探究問題等行為表現進行評價。
3.行為與表現
依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建立具體可操作的行為特征要求標準,對學生在學習后的行為是否有文化要求的表現進行評價。
通過卷面、常態課堂行為表現記錄、學生相互觀察評價、明確目標自我評價的方式進行評價。特別要在隨堂記錄方面進行改革,要將每堂課學生學習、理解、踐行優秀傳統文化的要素提前進行設計,根據課堂實際表現進行記錄。
1.教師評價,教師記錄并在終結和第二節課時將其反饋給學生。
2.學生評價,學生評價的方式有自評、互評和小組內評價等。評價學生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下行為表現是否達到要求。
3.家長評價,對學生在家里是否有中華傳統美德等行為進行評價。
教師應及時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通過鼓勵等手段引導學生認同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通過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校園撬動小學體育進一步深化改革,這一改革的深化需要行政領導和學校管理者深刻認識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從而大膽改革,主動承擔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的任務,為學生增添內心深處的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