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勛濟 邵 禹 曹開喜 汪 蘭
1.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醫院呼吸內科,江西九江 332000;2.江西省都昌縣中醫醫院呼吸內科,江西九江 332600;3.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醫院腔鏡科,江西九江 332000
近年來隨著吸煙人群的不斷擴大與空氣質量惡化,支氣管肺癌患者日益增多,其發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已成為各種癌癥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1]。隨著肺癌組織病理學的研究進展,李靈芝等[2]相關研究發現肺癌的病理學組織分布特點發生改變,腺癌比例增加且鱗癌比例減少。早期有效的肺癌檢查,盡早進行醫學手段干預治療可有效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提高患者生存質量[3]。支氣管肺癌早期發生于主支氣管-段支氣管,局限于支氣管壁無明顯轉移,早期病變自淺表毛細血管產生,傳統光鏡檢查難以發現其細微變化[4]。氣管鏡窄帶成像技術是新型的電子內鏡,可對內膜結構細微改變進行觀察的同時具備放大與染色的雙重作用,但氣管鏡窄帶成像技術對肺癌患者篩查暫處于臨床起步階段,對此技術相關研究較少[5-6]?;诖耍狙芯客ㄟ^對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醫院87 例氣道不完全阻塞中央型肺癌患者進行氣管鏡窄帶成像檢查,研究其對本病患者的臨床診斷價值。
回顧性選取九江市第三人民醫院呼吸內科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疑似合并氣道不完全阻塞中央型肺癌患者110 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7 例,女33 例;年齡37~67 歲,平均(45.23±5.06)歲;病程1~5年,平均(2.75±0.56)年;吸煙史87 例,無吸煙史23 例。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納入標準:①經影像檢查符合中央型肺癌相關標準[7],胸部CT 可見肺門不規則塊狀陰陽,伴葉性肺不張;②患者氣道不完全阻塞;③能耐受支氣管鏡檢查患者。排除標準:①心肺功能嚴重受損且存在嚴重呼吸困難患者;②合并嚴重高血壓及心律失?;颊?;③凝血機制異常及嚴重肺動脈高壓患者。
所有患者檢查均由同一名影像醫師進行,使用日本奧林巴斯電子支氣管鏡(Olympus CLV-290)支氣管鏡進行檢查?;颊哏R檢前常規血常規、凝血功能、血氧飽和度、心電圖測定,檢查前4 h 禁食、前2 h 禁水,檢查前給予少量阿托品肌內注射減少支氣管痙攣?;颊呷⊙雠P位后用軟墊墊高肩部及頭部,檢查前囑患者避免咳嗽,正常呼吸,經口置入支氣管鏡后按順序依次檢查主支氣管與左右支氣管樹,在光鏡檢查下確定病變部位后使用窄帶成像內鏡采集圖片并記錄病變部位血管、黏膜情況。
將肺癌患者組織異常形態分為輕度、中度、重度[8]。輕度異常:未見腫瘤特征性上皮內乳頭樣毛細血管袢或初步形成,形態僅出現不規則空心,病灶邊界清晰;中度異常:上皮內乳頭樣毛細血管袢形態多樣,可表現為扭曲條索狀、蚯蚓或蛇形;重度異常:上皮內乳頭樣毛細血管袢形態明顯甚至結構消失,出現新的腫瘤血管,腫瘤表面可見點狀、扭曲的線條狀血管,血管分布雜亂且不規則,疏密不均。對光鏡下可疑病灶使用活檢鉗靶向留取活體組織進行病理組織檢查,病理標本由同一名經驗豐富醫師進行伊紅染色法檢查。
以組織病理活檢為金標準,比較窄帶成像與光鏡檢查診斷支氣管肺癌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率、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及其與金標準的一致性。敏感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特異度=真陰性/(假陽性+真陰性)×100%; 準確度=(真陽性+真陰性)/總例數×100%;陽性預測值=真陽性/(真陽性+假陽性)×1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真陰性+假陰性)×100%。
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 22.00 軟件進行,計量資料(±s)表示,組間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進行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兩種不同診斷方法診斷支氣管肺癌與病理活檢結果一致性采用Kappa 檢驗,Kappa 值≥0.85 表示一致性很好,0.60≤Kappa 值<0.85 表 示 一 致 性 較 好,0.45 ≤Kappa 值<0.60 表示一致性一般,Kappa 值<0.45 表示一致性較差。
110 例疑似肺癌患者中,確診87 例肺癌,疾病類型:鱗癌44 例,腺癌25 例,小細胞癌15 例,未分化癌3 例。經窄帶成像技術檢查后確診肺癌83 例,光鏡檢查后確診肺癌患者77 例。窄帶成像技術對支氣管肺癌檢出靈敏度、準確度、陰性預測值均高于光鏡檢查結果(P<0.05),Kappa 值為0.742,與金標準一致性較好(表1~2)。

表1 光鏡檢查與窄帶成像技術診斷支氣管肺癌的效能比較(例)
87 例確診肺癌患者窄帶成像檢查中血管條索狀扭曲28 例,以鱗癌(21.84%)為主;血管點狀分布27 例,以腺癌(20.69%)為主;血管突然中斷32 例,以鱗癌(22.99%)和小細胞癌(9.20%)為主(表3)。

表3 窄帶成像內鏡支氣管檢查結果[n(%)]
近年來支氣管肺癌已成為各種癌癥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發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張芳等[9]研究發現支氣管肺癌等實質性腫瘤在癌變發展過程中由粘膜上層開始,發展過程中依靠血管的滋養,主要表現為病變組織表面血管的延伸、擴張、扭曲、異常中斷等改變,癌癥早期淺表毛細血管發生改變較小,傳統光鏡不易發現[10]。窄帶內鏡成像通過特殊光學濾鏡將藍、綠、紅三個波段過濾形成帶寬較小的窄波段,可更好的觀察黏膜微血管結構并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染色技術,避免常規染色不均等問題,是定位組織活檢的有效工具[11]。支氣管內鏡窄帶成像術其外形及常規操作與普通內鏡基本一致,在操作中隨時切換內鏡窄帶成像技術,對病灶的近距離放大觀察,能更清晰了解病灶表面黏膜凹窩形態及血管分布變化,同時有利于檢查時的病灶定性及靶向活檢。本研究中,窄帶成像技術對支氣管肺癌檢出靈敏度、準確度、陰性預測值均高于光鏡檢查結果(P<0.05),Kappa 值為0.742,與金標準一致性較好,與朱娟娟等[12-13]的研究發現成果相似。充分說明窄帶內鏡成像通過系統觀察黏膜表面變化,判斷腫瘤或肺腫瘤病變的發生情況,同時窄帶內鏡成像系統使用窄帶濾光器代替傳統技術,對不同光波進行限定; 支氣管肺癌患者黏膜內血液光學特性對藍、綠光吸收作用更強,因此其他難以擴散并能被血液吸收的光波可增加黏膜上皮及粘膜下血管的對比度、清晰度,具有一定黏膜染色作用,可有效辨別病變部位。

表2 光鏡檢查與窄帶成像技術診斷支氣管肺癌的效能比較[%(n/N)]
在窄帶成像內鏡模式下正常鱗狀上皮黏膜下層的毛細血管呈深綠色,黏膜下層血管分支出的樹枝狀血管網呈棕褐色,上皮乳頭內毛細血管袢位于上皮基底膜的下方,在正常情況下黏膜表面的上皮乳頭內毛細血管袢在普通內鏡幾乎不可見,當黏膜表面發生病變時其形態出現擴張、延長或扭曲[14]。廖冰潔等[15]研究發現在癌癥患者中病變部位血管的條索狀、點狀及迂回等異常狀態均與其疾病狀態存在較高的相關性,一定程度上區分病變部位疾病類型。本研究發現點狀分布主要存在于腺癌中,血管扭曲突然中斷以鱗癌為主,小細胞癌多見血管突然中斷。分析其原因為窄帶成像內鏡技術通過其近距離放大及電子染色特性,檢查可清晰反映支氣管黏膜毛細血管形態及其檢查組織黏膜形態結構變化,有效提高組織檢查效率。
綜上所述,支氣管鏡窄帶成像內鏡在支氣管肺癌檢查中具有良好的檢查效率,與光鏡檢查相比具備更高的敏感度與特異度,可有效定位病變區域并對其組織血管情況進行檢查,提高臨床診斷效率并為臨床治療措施制定提供方案導向,提高診療效率,值得臨床進一步探索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