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琴 趙旭春 方 慧 彭 怡 甘 強
江西省萍鄉市人民醫院口腔科,江西萍鄉 337055
近年來,人們對口腔美觀的關注度和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隨著口腔科矯治技術的不斷完善與發展,越來越多類型的矯治器被應用于口腔正畸的治療中[1]。目前,臨床用于口腔正畸常見的矯治器有直絲弓矯治器、無托槽隱形矯治器及自鎖托槽矯治器等,其中直絲弓矯治器作為傳統矯治器對患者牙周健康狀況的影響較大。而自鎖托槽矯治器與傳統托槽相比可縮短椅旁操作時間,提高矯治效果,無托槽隱形矯治器作為目前發展較為快速的矯治器,具有佩戴舒適,且美觀的作用[2-3]。但目前臨床關于不同類型矯治器的研究多與佩戴舒適度、外觀滿意度等方面有關,而對于牙周健康的研究報道較少,基于此,本研究探討不同類型矯治器在口腔正畸治療中對患者牙周健康的影響,以期為患者在矯治器的選擇方面提供指導。
選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萍鄉市人民醫院口腔科收治的75 例口腔正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 組(25 例)、B 組(25 例)及C組(25 例)。A 組中,男10 例,女15 例;年齡18~35歲,平均(25.33±2.41)歲;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19~25 kg/m2,平均(22.48±0.21)kg/m2;病程1~3年,平均(1.45±0.12)年。B 組中,男11 例,女14 例;年齡18~38 歲,平均(25.35±2.47)歲;BMI 19~26 kg/m2,平均(22.51±0.23)kg/m2;病程1~4年,平均(1.49±0.14)年。C 組中,男9 例,女16 例;年齡19~37 歲,平均(25.38±2.45)歲;BMI 19~25 kg/m2,平均(22.45±0.20)kg/m2;病程1~3年,平均(1.43±0.11)年。三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試驗設計經萍鄉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研究委員會審核批準,所選研究對象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納入標準:①臨床資料完整者;②口腔衛生習慣良好者。排除標準:①既往伴有正畸治療史及牙周炎病史者;②依從性較差者。
矯治前,所有患者均需行潔治術以徹底清理牙結石及牙菌斑,并由正畸醫師告知患者正確刷牙方法,而后行口腔正畸治療。A 組采用直絲弓矯治器進行治療,正畸醫生按常規操作黏接托槽,并囑咐患者定期復診;B 組采用自鎖托槽矯治器進行治療,指導患者試戴,并囑咐患者定期復診;C 組采用無托槽隱形矯治器進行治療,正畸醫生取硅橡膠印模,指導患者試戴,并囑咐患者定期復診。三組患者均持續治療6 個月。
①矯治效果:根據正畸醫生檢查結果評估三組治療后的矯治效果。其中牙齒排列整齊,牙齒覆蓋關系及牙列錯頜畸形糾正情況明顯改善為顯效;牙齒排列基本整齊,牙齒覆蓋關系及牙列錯頜畸形糾正情況有所改善為顯效;未達到上述情況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牙周指數:分別評估三組治療前后的牙齦指數(gum index,GI),0~3分,分值越高提示牙齦炎癥越嚴重;齦溝出血指數(sulcus bleeding index,SBI),0~5 分,分值越高提示齦溝出血越嚴重;菌斑指數(plaque index,PLI),0~5 分,分值越高提示范圍越大[4]。③血清炎癥因子水平:采集三組治療前后的靜脈血5 ml,3500 r/min 離心15 min (離心半徑8 cm),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測定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三組患者矯治效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三組患者矯治效果的比較[n(%)]
三組患者治療前的GI、SBI、PLI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患者治療后的GI、SBI、PLI評分均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C 組各評分均低于B 組和A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 組各評分均低于A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三組患者治療前后牙周指數的比較(分,±s)

表2 三組患者治療前后牙周指數的比較(分,±s)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A 組同期比較,bP<0.05;與B 組同期比較,cP<0.05
組別 GI SBI PLI A 組(n=25)治療前治療后B 組(n=25)治療前治療后C 組(n=25)治療前治療后0.68±0.32 1.52±0.55a 0.87±0.35 1.78±0.69a 1.15±0.49 2.44±0.63a 0.71±0.30 1.17±0.26ab 0.85±0.33 1.25±0.31ab 1.11±0.43 1.55±0.36ab F 三組間治療前比較值P 三組間治療前比較值F 三組間治療后比較值P 三組間治療后比較值0.69±0.29 1.14±0.22abc 0.063 0.939 7.999<0.001 0.85±0.41 1.21±0.28abc 0.025 0.975 11.670<0.001 1.14±0.45 1.52±0.31abc 0.052 0.950 32.914<0.001
三組患者治療前的血清TNF-α、IL-1β、IL-6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患者患者治療后的血清TNF-α、IL-1β、IL-6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且C 組各指標水平均低于B 組和A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 組各指標水平均低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三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的比較(±s)

表3 三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的比較(±s)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A 組同期比較,bP<0.05;與B 組同期比較,cP<0.05
組別 TNF-α(mg/L) IL-1β(mg/L) IL-6(ng/L)A 組(n=25)治療前治療后B 組(n=25)治療前治療后C 組(n=25)治療前治療后3.28±0.55 2.23±0.34a 36.45±2.48 31.38±1.22a 173.82±15.57 163.35±7.49a 3.25±0.49 1.85±0.26ab 36.37±2.46 26.21±0.95ab 173.85±15.61 145.27±6.38ab F 三組間治療前比較值P 三組間治療前比較值F 三組間治療后比較值P 三組間治療后比較值3.27±0.51 1.50±0.13abc 0.022 0.978 49.963<0.001 36.38±2.44 22.18±0.87abc 0.008 0.992 506.742<0.001 173.88±15.49 140.21±5.33abc 0.001 0.999 88.644<0.001
目前,口腔正畸正處于飛速發展階段,其在口腔科中的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泛。口腔正畸中所使用的矯治器對牙周健康的影響將關系到正畸治療的近期及遠期治療效果,因此針對不同正畸患者選擇適宜的矯治器,以降低牙周炎風險、牙齒表面軟垢及菌斑的附著尤為關鍵[5-7]。
直絲弓矯治器作為傳統矯治器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口腔正畸的治療中,但直絲弓矯治器中的托槽及弓絲會對患者口腔清潔產生一定影響,易誘發牙周疾病,影響牙周健康[8-9]。自鎖托槽矯治器可通過自身的閉鎖結構將矯治弓絲限定在槽溝中,無需彈力圈結扎,其與傳統托槽相比可降低摩擦力,縮短椅旁操作時問,進而有利于加快牙齒移動速度,但自鎖托槽矯治器對牙周組織具有一定刺激性,且仍不能避免托槽周邊菌斑聚集[10-11]。而無托槽隱形矯治器是由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制作的一種彈性矯治器,具有美觀、便捷及有效的特點,且其在矯治過程中利用小范圍的牙移動進行治療,無需弓絲和托槽,可明顯降低口腔污染程度,進而可降低牙周疾病發生的風險,提高牙周組織健康水平[12-13]。本研究結果顯示,三組的矯治效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 組各評分均低于B 組和A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各評分均低于A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直絲弓矯治器、自鎖托槽矯治器及無托槽隱形矯治器均具有較好的正畸矯治效果,但無托槽隱形矯治器更有利于提高口腔正畸患者牙周組織健康水平,與既往研究[14-16]結果相符。本研究結果顯示,C組各指標水平均低于B 組和A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 組各指標水平均低于A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相比直絲弓矯治器、自鎖托槽矯治器,無托槽隱形矯治器更有利于減輕口腔正畸患者炎癥反應。分析其原因可能為,無托槽隱形矯治器無需弓絲和托槽,對口腔正畸患者的刺激性較小,且其對患者口內現有修復體無明顯損傷,從而有助于減輕炎癥反應[17],且陳欣媛等[18]研究學者發現,無托槽隱形矯治器可明顯減輕對牙周矯治患者的牙周健康的影響,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進而有助于促進患者病情恢復,減輕炎癥反應,與本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直絲弓矯治器、自鎖托槽矯治器及無托槽隱形矯治器均具有較好的正畸矯治效果,但無托槽隱形矯治器更有利于減輕口腔正畸患者炎癥反應,提高牙周組織健康水平,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