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杰 汪志成
東華理工大學,江西 南昌 330013
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及人才的培養對于社會發展及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支撐作用。各國基于區域文化與社會形態的不同需求,構建了不同的教育體系,如英國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呈現出機會導向性、實踐應用性、內容多樣性的特點;日本的創新創業教育更注重依托專業課程再結合創業實踐共同開發,通過高校和企業聯合建立學術和產業中心,共同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素養和企業家精神[1]。國內對于創新創業教育也進行了諸多探索與實踐,如“1+3+10”創新創業課程教學體系[2]、“雙平臺、雙層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模式[3]、“兩融四合”創新創業實踐課程體系[4]、創新創業教育與工科教育融合的“一平臺、雙保障、三體系”的理論和實踐體系[5],并結合課程思政元素和高校辦學特色,從以人的價值論為指引,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價值引領[6]。本研究結合國內外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的研究成果,以專創融合、思創融合為基礎,探索貫穿本科生培養全流程的創新能力培養、教學方法的改革路徑,解決應用型本科現行教學體系中重教學輕實踐、系統化工程思維訓練不足、基于項目全生命周期的創新性能力訓練缺失等問題。
遵循“辦學特色與社會需求相融合、素質教育與核心價值觀相融合、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個性化培養與質量標準相融合、實踐教育與協同育人相結合”的基本原則進行人才培養機制的構建。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滿足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的要求,推行多元化課程體系,根據科技創新類、專業學術類、創業就業類、個性化培養類、國際化教育類等不同類型人才培養需求,制訂平行培養課程模塊,覆蓋在校大學生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建設覆蓋本科教學全過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首先將《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課程納入全校性公共基礎必修課程,設置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基礎(理論和實踐)必修課程,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以實踐訓練為主、課堂講授為輔的科技創新類課程,設置的課外科技創新活動課程,并將思政教育融入課程章節教學,完成創新創業基礎理論教學及思創融合教學目標;其次,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課程模塊納入本科多元化培養環節,設置課程模塊,在第三學年面向全校學生開設,《涵蓋企業管理》《市場運營》《企業法務》《財稅基礎》等專業課程,完成個性化培養模塊的專創融合教學目標;最后,基于精英化教育理念,在畢業班開設《創業實踐培訓(SYB培訓)》等高級課程,實現學生創新創業理論與創業實踐的有效銜接,完成精英化創業人才培養與初創項目孵化。
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均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項目研討、項目體驗、項目路演等交互手段,將理論知識與創業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和創新的能力:線上學習(課前),學生基于慕課平臺學習,完整記錄網上學習、討論、交流、提問、在線作業測試、答疑等活動,自動生成學習成績并做統計分析;線下課程(課中),完成線上學習,具有基本知識儲備后,進行線下課堂教學,混合采用理論講解,案例分析、項目體驗等多種教學方式;項目路演(課后),課程以項目為導向,引導團隊自由探索討論創業項目,并擇優挑選項目完成創業計劃書撰寫及班級項目路演,并遴選出優秀項目進入全校路演比賽,為相關競賽儲備優秀項目;課程實踐(第二課堂),在課程實踐環節,依托創客匯、創新創業教育論壇、創業社團、創新創業大賽(“互聯網+”、挑戰杯、創青春等)、創業孵化園及創業基地、大學生雙創課題等進行課程實踐教學,開拓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
樹立“學生中心”的教育理念,滿足不同規格類型人才培養目標需要,針對不同專業、年級,分類別設計各具特色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堅持創新創業教育“四年不斷線”,把“實踐育人”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落實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在滿足專業畢業基本規定要求的前提下,實施個性化、多元化人才培養課程模塊,包括科技創新類、創業就業類、個性化培養類等課程模塊。
1.科技創新類:該課程模塊著重對學生創新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的培養。一是“專業+”創新教育課程,各專業結合自身特點設置相關課程(方式方法多樣,以實踐訓練為主、課堂講授為輔)等;二是課外科技活動,主要包含參加創新創業活動、學科競賽、科研立項、教師科研項目等科技活動,發表科研論文,獲得專利、相關獎勵或技能證書等,跨學科選修創新性實驗項目等。
2.創業就業類課程模塊:該課程模塊搭建統一規劃和持續發展的創新創業教育理論課程知識體系和完整的創業實訓、創業能力實踐教學體系,通過了解創業、培養能力、體驗創業、經營實訓等步驟,開展創業實踐活動,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創業基本能力,達到創業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3.個性化培養類課程模塊:該課程模塊培養跨學科復合交叉型人才或在某一方面(領域)具有特長的專門人才,通過全校選拔,參與完成實驗班、特長班、基地班等相應課程的學習,獲得該模塊計劃內學分。
創新創業教育理論是基礎,創業實踐是關鍵,將課程教學跟實踐教學有機結合構建“培育—交流—體驗—實踐”全周期實踐體系:創新培育,主要基于課程項目案例庫,大學生創新基金項目、大學生雙創項目、校外工程實踐項目等完成對于初創項目的培育;創業交流,通過雙創論壇、創業社團、創客匯等形式加強學生相互之間、學生與校內外創業導師之間、學生與成功創業者之間的交流;創業體驗,通過項目路演,挑戰杯、創青春、“互聯網+”等各類競賽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打造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大學生科技園、校內外創新實踐中心及實踐基地協同教學平臺,通過對初創項目的孵化、跟蹤培育完成學生的創業實踐。
創新創業本質上是一種實踐性和操作性很強的活動,注重加大實踐課程和實踐活動的比例,可以有效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把理論武裝與實踐育人結合起來,切實改革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改善教學手段。
首先,打造一支具有自覺“育德意識”和較強“育德能力”的教學團隊,確保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同向同行、協同育人”的人才資源保障。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故事、道德規范等內涵分解為“理想信念”“愛國精神”“創新精神”“工匠精神”“社會責任”“誠實守信”等課程思政基因元素進行教學設計。
其次,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內容。創新創業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幫助和指導學生制定明確的創業目標,并把它們分解成具體易行的小目標和學習計劃。通過課程思政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有效的人生價值觀,培養學生自主創業的意識。將自身的創業熱情與不斷進步的社會發展方向聯系起來,把自己創業的目標和追求與社會共同的追求聯系起來。
再次,要抓好三大平臺。第一是固有教學平臺。即每個教師平常教學環節中固有的教學設計、簽到點名、知識講授,規章講解、教師提問、小組討論、小組發言、發言點評,等等。第二是潛在創業知識通道。即思政元素與教學要求存在聯系、與教學環節可以貫通,可以挖掘以往教學沒有顯現的那些“潛在”平臺,如創業政策與法治思維相關聯、創業要順應事物規律、創新創業能力提高和實踐出真知相關聯,等等。第三是創新教學環節。創造性地推出教學規章中沒有的新的育人載體和方法,如安排學生預習并準備答問、介紹校友創業案例和成長經歷、鼓勵學生對小組發言提出質疑、布置貫穿該門課程的大作業(如創業計劃書)、項目路演等,并進行點評。通過潤物細無聲、滴水穿石的方式,引導學生在教育性環境中,直接體現和潛移默化地獲取有益學生個體身心健康和個性全面發展的教育性經驗的活動方式及過程。
通過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實現灌輸與滲透相結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歷史與現實相結合、共性與個性相結合、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創新創業教育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發揮其正向的引導、轉化、規范作用,不斷激發學生的斗志,克服困難的勇氣,提升大學生在未來就業、創業、職業生涯中的個人核心競爭力。
結合上述創新創業教育規劃,構建貫穿本科教學全過程的以賽促學、以學促賽,以賽促創的多元化課程體系、全周期實踐體系及混合式教學體系。經過多年教學實踐與改革,逐步形成“一交互二融合三協同四保障”的教學體系。
(一)一交互:課程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PBGS(基于項目的團隊學習)交互教學方式,采用項目研討、項目體驗、項目路演等交互手段,將理論知識與創業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和創新的能力。
(二)二融合:逐步形成“專業教育+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實踐+企業孵化”的專創融合課程教學體系;同時將本校特有核軍工精神與思政教育融入教學中,形成具有鮮明文化特色的思創融合培養體系,培養學生樹立科學的創業觀。
(三)三協同:課內與課外教學協同,課程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協同教學,基于慕課平臺完成線上學習后進入線下混合式教學,同時通過SYB培訓、第二課堂、路演大賽等模式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創業訓練;教學與競賽實踐協同,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完成創業項目構思和設計,轉化為創新創業參賽項目,再通過比賽反哺創業項目,推動創業實踐及項目孵化,同時將優秀項目納入教學項目案例庫。校內與校外導師協同,積極開展校企合作。
(四)四保障:資源保障,課程擁有自編教材,課程慕課已在超星及學習強國平臺上線;平臺保障,建設了創業者沙盤模擬經營系統、創業模擬實驗室、項目路演遠程教室、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實踐平臺,及江西省創業孵化示范基園、省級大學生科技園、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共建人才培養孵化基地等實踐平臺,依托專業實驗室,建設了一批大學生創新活動中心等;師資保障,擁有校內外專兼職創業導師40余名,具有博士學位的專任教師15名;制度保障,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課程模塊納入學校多元化培養方案,制定包括創新創業實踐學分置換、創業休學管理辦法、創新創業大賽獎勵管理辦法等多項政策鼓勵學生修習創新創業課程,參與各類創新創業競賽及開展創業實踐。
創業教育已成為世界高等教育發展和改革的新趨勢,大學生創業教育是面向全體大學生的通識教育,體現的是創新人才培養的教育理念。本研究構建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結合地方特色、學校特色、專業特色,遵循“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創”的教學理念,形成“慕課、見面指導、實訓、撰寫創業計劃書、路演等”環節較為齊全的“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教學模式,并拓展第二課堂、開設SYB創業課程、打造專業融合的創業實踐平臺等,形成“一體兩翼”的創業教育格局和育人模式。本研究構建的教育體系可應用于同類院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遵守誠信原則、客觀性原則,懂得團結與協作,具備良好的從業素質和職業道德,形成正確的創業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