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桂盛 張 瑞 曲懷仁
桂林理工大學,廣西 桂林 541004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1]。”前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曾在全國學校安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其中對高校的安全穩定工作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和重要的指示[2],要求各地高校要高度重視學校的安全穩定工作,時刻保持警惕狀態,一旦發現安全問題要及時解決,扎扎實實開展好安全教育工作,確保學校的安全穩定。同時還要不斷地強化紅線意識,做好應對學校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風險及挑戰的充足準備,嚴格落實安全責任制,堅持把各項安全穩定工作任務落到實處。習近平總書記以及陳寶生部長對于安全工作做出了重要的指示和明確的要求,強調了安全對國家發展以及高校發展的重要性,并且對我們如何開展好高校安全工作指明了正確方向。因此,我們應當貫徹落實好總體國家安全觀,秉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切實做好新時代高校大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目前,大部分的高校都屬于開放式辦學,大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社會,大學生也作為社會的一分子,有責任和義務去維護好社會的和諧穩定,為營造和諧穩定社會做出應有的一些貢獻。隨著國家安全治理體系的健全及能力的不斷提升,我國整體的社會治安較為穩定,但也存在一些影響社會安全穩定的安全事件,在這些安全事件中時有一些大學生的身影,如散布謠言、制造混亂、結伙斗毆、尋釁滋事、酗酒鬧事、違反交通規則等。這些行為都給社會的治安管理帶來不良的影響,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發展。大學生為什么會牽扯到社會的安全事件,究其原因是大學生的安全意識淡薄,因此高校要加大對大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力度,通過多種方式來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以及安全意識。只有盡快提高大學生的安全意識和法律意識,才能更好地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
目前,高等學校的管理模式相對于以前有一些明顯的變化,現在的模式逐漸趨向于社會化。與此同時,高校的辦學形式也變得多樣化,校園和社會在一些方面存在著相互交叉相互融合,使得校園的治安管理工作變得越來越復雜。一些社會人員通過各種方式不斷涌入校園,為校園的安全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加之部分高校多校區辦學,無形之中增加了交通安全隱患,并且校園周邊的環境及人員較為復雜,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加強學生的日常管理以及安全教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減少或避免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對校園的和諧穩定工作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同時也為高校的安全穩定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大學期間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以及生命觀還處于培養期,還未形成較為明確的“三觀”和生命觀。高校除了對大學生開展專業知識和文化的教育之外,還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以及生命觀,因此高??梢酝ㄟ^組織開展各項的安全教育和體驗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深入感受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并且通過課堂上老師的不斷引導和教育,引導學生認知生命、感知生命、珍惜生命,不斷增強和提升個人安全意識,提升生命的意志力,從而實現生命的價值,為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奠定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一些高校的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敲醒了高校安全教育的警鐘[3],安全事故的發生對于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在對高校中發生的安全事故進行統計后發現,目前主要以為情跳樓自殺、心理抑郁、游泳溺亡、宿舍火災、電信詐騙、交通意外、酗酒鬧事等為主,這些事情嚴重地影響了大學生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對此,可通過現實的一些案例來開展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及警示,以提升大學生對安全事故的處理能力,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安全意識,使學生在面對危險時能夠更加從容有效地保護自己。
高校開展各項工作,安全是底線,如果安全底線失守了,那么其他工作做得再好也沒有辦法錦上添花。因此,每到學期初、學期末、假期以及舉辦大型活動等關鍵時間節點,一定都在不斷強調安全問題,時刻緊繃安全這根弦;每次班主任開班會,安全也是班主任必講的內容。盡管學校老師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安全問題依然存在。這是由于很多時候我們只把安全教育掛在了嘴邊,并未落到實處,未從根本上關心和了解學生的接受情況以及實際效果。雖然我們經常說,但也許是說得太多了,學生煩了,往往都是老師講的時候學生認真聽,過后仍然我行我素。
目前基本上所有的高校都有在開展安全教育,但是部分高校在開展安全教育方面的形式較為單一,未能夠通過形式多樣的方式對大學生開展安全教育,大多高校普遍采用理論講解式的安全教育模式[4],學生的學習活動只停留在理論層面,無法使安全教育入腦入心,只是一味地開會、上課對學生進行安全知識的灌輸,但學生并未聽進去,消化完。這種單一的方式不僅使受教育的學生覺得枯燥無味,多了反而會使學生反感,所以我們要豐富教育形式,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以及沉浸式體驗學習,使學生能真正聽進去,并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能夠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意識,確保自己的人身及財產安全。
由于學生上大學之前安全教育的缺失以及學生普遍缺乏生活閱歷,導致部分學生的安全意識不足。通過以往發生的安全事故能夠反映出學生的安全意識較為薄弱,主要表現在對外面社會存在的危險不能夠很好地進行辨別,同時警覺度也不夠,安全意識不高;對自身財務的保管和戒備心不強,防騙意識弱;對校外發生的交通事故、溺亡事故等不太在乎,覺得安全事故離自己很遠,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同時對老師上課所講的安全教育知識也并未放在心上,總是覺得安全事故離自己很遠,缺乏警惕意識和安全意識。
努力構建“互聯網+教育”的大學生安全教育模式。通過使用網絡的便捷性以及傳播速度快的特點,積極開辟線上安全教育主陣地,如易班、微信公眾號、抖音、微博等,形成自身的全媒體矩陣傳播體系。不斷提升安全知識的傳播覆蓋面,通過文字、圖片、動畫、視頻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向學生宣傳和教育,學生在哪里安全教育就做到哪里。通過建立高校保衛處官方微信公眾號,定期地向學生推送安全教育信息及案例,如防詐騙常識、防溺水知識、火災逃生知識、校園安全注意事項等,在特殊時間節點如開學、放假、節假日、雙十一等時間,積極向學生推送相關安全知識,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通過使用微信公眾平臺上的評論功能,增強安全教育的互動性,學生可以對所推送的信息進行評論,同時微信推文易轉發,使得整個傳播覆蓋面更廣,安全教育能夠傳遞給更多的學生。
學校保衛處應與各二級學院形成校院兩級聯動,各二級學院官方微信公眾號單獨開設一個平安校園的窗口,利用這個窗口做好二級學院的安全教育工作。同時建立學校官方抖音賬號,積極拍攝制作安全教育類短視頻,通過有趣生動的視頻形式對學生開展安全教育,且通過各平臺積極推送,使安全教育走進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讓學生所能夠接受。此外,還可積極構建線上心理咨詢平臺,幫助有需要的學生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為學生的生命及財產安全保駕護航。
高校應當建立一個符合時代要求的大學生安全教育基地,分類建設各方面的安全教育體驗觀看區,如國家安全、交通安全、治安知識、消防安全、禁毒知識、急救知識、應急逃生等教育區體驗區觀影區等;以情景模擬、實踐體驗、角色互換、多媒體情境創設等為手段,來開展火場逃生、滅火演練、模擬駕駛、震前逃生、網絡詐騙、心肺復蘇等活動。通過觀看、體驗、實踐等方式進行安全教育,使安全教育不再那么空洞乏味,讓學生親自感覺到遇險自救的重要性,保護自己,珍惜自己的生命。
通過理論結合豐富多彩的實踐教學方式,相比之前枯燥的講授式教學具有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也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們對于安全知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由原來的被動學變為主動學,并且在實踐中學,在實踐中樂,在實踐中獲。最終通過親身的感受和實際的了解學習,能夠切實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從而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識,并能把所學的知識用于實踐,增強防范意識,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隊伍主要由輔導員、班主任、班級安全信息員組成,三支隊伍形成上下聯動力量才能把學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做好。高校輔導員主要負責大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對于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強對于輔導員的管理和要求,要求輔導員時刻緊繃安全這根弦,提高政治站位,樹立較強的安全意識,通過成長成才課、年級會議、班長團支書會議、團日活動等積極開展安全教育,確保學生的安全不出問題;作為大學生的日常管理者之一,班主任的培訓工作也需加強,以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和安全意識和掌握常見的學生安全問題應對處置能力,能夠加強對學生的安全管理。
與此同時,每個班級設立一個“班級安全信息委員”尤為重要,合理發揮學生骨干信息員的作用,定期開展對學院的安全信息委員培訓,進一步提高安全信息委員的能力和素質。通過對信息員的培訓和管理,能夠及時地發現班級同學的異常情況以及安全問題,由信息員及時反饋相關安全問題,輔導員能夠及時介入解決,能有效預防并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率,更進一步確保了學生的安全。
大學生的安全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點之一,高校肩負著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重任[5],應不斷地加強對大學生的安全教育,通過加強線上線下平臺以及教育隊伍的建設,拓寬安全教育的渠道和方式方法,使安全教育能夠真正做到入腦入心,并把安全教育貫穿學生大學生涯的始終,為大學生的健康全面成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