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晶
自閉癥又稱孤獨癥或孤獨癥譜系障礙(ASD),是以行為定義的一種復雜的神經發育障礙譜系,發生在個體發育早期并終生致殘無法根治。其主要行為特征為社交障礙、興趣狹隘、行為刻板及運動障礙等[1]。職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由美國人帕森斯(Parsons.F)最早提出,基本要素一是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興趣、性格、職業目標等,二是對當今社會各種職業利弊、報酬以及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條件等必要的基本情況有所了解,結合自身條件對自己的就業前景進行預測。成年后的自閉癥群體,即使康復良好也會因為缺乏職業培訓和職業指導而陷入就業困境,這不僅為自閉癥群體的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也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對于有音樂天賦的高功能自閉癥群體來說,有規劃的音樂職業指導有助于他們破壁,值得嘗試。
美國兒童精神科醫生 Leo Kanner博士在第一份有關ASD的論文中,就描述了11名ASD兒童中有6名使用音樂來撫慰自己、與他人互動,并表現出增強的音樂記憶的案例。研究指出,音樂刺激對ASD兒童具有獨特的吸引力 (Emanuele et al,2010),ASD 個體每周聽音樂的時間和同齡NT一樣長,(Bhatara,2013)甚至更長。目前多項強有力的行為研究表明約40%的ASD對音樂表現出特殊的興趣(Heaton,2003)。
大量的研究表明音樂可以促進大腦的生長,處理信息的神經元變得靈敏,使得人的反應能力增強。而幼兒時期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因此,利用音樂活動來促進自閉癥兒童的腦功能發展是非常積極有效的康復治療手段[2]。江蘇師范大學的張煦涵在為期三個月的音樂治療結束后,對自閉癥兒童的語言能力、語言理解能力和發育商進行了統計,見表1[3]。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發育商比較
由表1的數據可以看出參與治療的自閉癥患兒的語言能力和語言理解及發育商都明顯比對照組高,可以看出音樂對自閉癥患者有積極的影響。
在自閉癥群體中有5%-10%的人有與生俱來的音樂天賦,被稱為“高功能自閉癥”(high functioning autism, HFA),高功能自閉癥患者自閉程度較輕,智商正常或邊緣智商,具有較好的認知能力或潛能[4]。《少年心,中國夢》的作者李儒賢是一名對音樂有獨特天賦的自閉癥患者,已經創作了50余首歌曲[5]。自閉癥患者劉明康因為出色的鋼琴演奏被著名作曲家、《梁祝》曲作者陳鋼收為弟子[6]。日本的天才自閉癥患者米津玄師(Yonezu Kenshi),作詞、作曲、編曲、演唱、演奏、混音到宣傳動畫和專輯設計皆可自行完成[7]。從他們的經歷可知具有音樂天賦的高功能自閉癥患者通過學習音樂和職業生涯規劃從事音樂職業是可行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明確了公共圖書館是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收集、整理、保存文獻信息并提供查詢、借閱及相關服務,開展社會教育的公共文化設施[8]。作為學校和家庭之外的第三個重要的學習場所和公益社會機構,圖書館的教育有著全面性、自主性、多樣性、持久性、公益性的特點,是自閉癥群體最理想的接受教育、實現“殘健融合”、得到職業指導的社會場所。
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對自閉癥群體有著重要的意義。首先,很難考入高中或大學的自閉癥群體在義務教育階段結束后面臨著無處可去的困境,亟需社會教育場所,而適合他們的繼續教育的機構非常少。其次,自閉癥患者需要終生的康復訓練,常年不菲的康復費用給自閉癥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大多數家庭無力承擔額外的教育、職業培訓和職業指導的支出,而公益性的文化服務可以減輕他們的經濟壓力。而且,公共圖書館豐富的閱讀推廣活動有利于自閉癥群體與社會人士交際交流,有助于他們實現社會融合。
蔡培炎和于鴻雁以“職業指導+圖書館”和“生涯教育+圖書館”分別作為檢索式在知網上只檢索到10多篇相關文獻,主要從兩個方向進行研究,第一,高校圖書館開展職業指導和就業服務的現狀、模式、途徑和國外經驗。第二,中學、中職圖書館開展職業指導服務的必要性、對策等[9]。由此可見,公共圖書館開展職業指導存在的問題一是提供職業指導的公共圖書館數量少;二是圖書館對職業指導的重要性敏感度不高;三是圖書館雖然有大量的理論性較強的人力資源管理和職業道德修養等方面的書籍,但是圖書館沒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職業指導信息的收集與整理[10];四是缺乏與政府相關部門、社會服務機構、用人企業溝通和對接的專職部門。
音樂圖書館是指在圖書館原有的基礎上,對音樂學科的文獻信息資源進行分類收藏,并在資源收藏、元數據編目、數據存儲和對外服務上自成體系,為有特定需要的讀者群提供服務的圖書館[11]。以天津圖書館音樂圖書館為例,開發了音樂培訓教學區、音樂普及體驗欣賞區、專業欣賞和深度體驗區、影視資料欣賞區和專業錄音室特色服務區,打造了音樂大講堂、藍光精品音樂賞析、陽光音樂課堂、聽樂有道、中小學音樂教師培訓、書香與旋律主題音樂活動等活動品牌,不局限于音樂愛好者和音樂社團,有音樂需求的各類群體都在音樂圖書館的服務對象之內,尤其是針對特殊人群開展特殊的音樂服務,可以讓他們感受到圖書館帶給他們的精神力量[12]。
公共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中,音樂文化活動類型多樣,不僅有音樂會、音樂作品推廣、音樂輔助活動等,還有面向特殊群體的音樂教育、音樂治療及音樂欣賞等多維度的公共服務形式。公共圖書館可以充分發揮音樂教育職能,為自閉癥群體免費提供音樂課程,例如聲樂、舞蹈、樂器演奏等。在他們參與音樂文化活動和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既可以起到療愈康復的作用,也可以培養音樂興趣,為今后從事音樂職業奠定基礎。
云南省圖書館對視障者的職業培訓和職業指導走在了前列。他們以“盲人信息無障礙”為核心,從成立至今已陸續組織開展了40余期計算機、手機、公文寫作、通用盲文、按摩等培訓班,惠及盲人讀者2000余人次[13]。不僅提供了公共文化服務,也提供社會化服務,為視障群體搭建了學習平臺,使他們實現了體面就業和穩定就業。云南省圖書館為視障群體服務的案例珠玉在前,可以為圖書館對自閉癥群體音樂職業指導提供借鑒和參考。
開展音樂職業指導,一是要做好自我評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了解自閉癥群體的性格特點、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和受教育的程度以及家庭環境和周邊環境。二是要制定詳細的音樂活動計劃。以古箏學習為例,制定包含活動主題、目標、內容、主持人、參與對象、志愿者、時間和地點的活動計劃。以兩年為一個周期,每個月活動四次,在活動過程中詳盡地記錄各項數據,包括情緒狀態、興趣、注意力、學習能力、學習反饋等。三是要制定評估標準、評估方式并根據評估反饋及時修正調整。評估標準的制定可以在自閉癥家長的輔助下根據自閉癥群體的性格特點,對于當前目標的可行性、可控性、可界定性、明確性、促進成長性、可量化性、動態性等方面為標準建立檔案以及可視化評估,確保評估結果的準確詳實。評估方式可以按月評估,每月一次,每月結束后的一周內完成前一月份的評估。最后可以根據評估的結果設定音樂職業目標。職業目標的設定是職業指導的核心所在,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優性格、最大興趣、最有利的環境等信息為依據的。通過對比分析長達數年的活動數據,根據評估反饋,最終確定職業目標。
針對自閉癥群體的職業指導必須了解自閉癥群體的特點,從其興趣點出發。興趣狹隘和行為刻板是自閉癥群體的核心障礙,他們對感興趣的事物會“無師自通”,對不感興趣的事物會“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因此,基于音樂的職業指導是在其興趣范圍內,并且個體有明確意愿參與,以期對自閉癥群體的教育、就業起到作用,改善他們及其家庭的生活質量、獨立性和生產力,同時降低終生護理成本。
在缺乏專業人才的情況下,在公共圖書館開展音樂職業指導,需依托特殊教育專家、職業指導專家、音樂行業的資深人士以及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共同合作,為自閉癥群體提供有效且符合ASD譜系障礙特點的職業指導及需求,不僅為個體提供教學和職業指導,同時也提升陪護家長及其家庭對于相關職業的指導培訓及思想教育。幫助自閉癥家庭以家為單位,進行全面培訓及服務,適度解決自閉癥群體在社會中的就業及教育問題。
自閉癥群體因為其自身的病癥特點,容易出現情緒問題導致突發事件的發生。無論是開展音樂教育還是組織音樂活動,和為普通讀者服務相比,工作人員會花費更多的氣力才能獲得職業滿足感和成就感。因此對待自閉癥群體需要極大的耐心、細心和愛心,滿懷信心和責任心,長期堅持不懈怠。
習近平總書記說:“讓廣大殘疾人安居樂業、衣食無憂,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體現,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充分發揮圖書館的優勢,建立長效服務機制為自閉癥群體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是公共圖書館的職責所在。
注釋:
[1]五彩鹿自閉癥研究院:《中國自閉癥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華夏出版社,2017年版。
[2]劉世音:《音樂活動在自閉癥兒童融合教育中的意義與作用研究》,《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年第4期,第179-186頁。
[3]張煦涵:《試論音樂教育對孤獨癥兒童的舒緩 治 療 作 用》,《黃 河 之 聲》2019年 第 14期,第140-141頁。
[4]張焱:《音樂治療干預高功能孤獨癥兒童行為訓練的個案研究》,《中國特殊教育》2005年第8期,第38-43頁。
[5]http://gongyi.china.com.cn/2017-08/17/content_39087669.htm.
[6]http://news.sina.com.cn/o/2018-04-03/docifyswxnq1786290.shtml.
[7]https://baike.so.com/doc/7089974-7312887.html.
[8]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報》2017年11月20日。
[9]蔡培炎、于鴻雁:《俄羅斯公共圖書館兒童職業指導:模式、特點及啟示》,《圖書館建設》2021年第4期,第78頁。
[10]耿艷杰:《吉林省高等職業院校職業指導現狀及對策研究》,吉林農業大學2007年碩士論文。
[11]李丹:《公共音樂圖書館建設探析》,《河北科技圖苑》2013年第2期,第32-33頁。
[12]郝天曉:《公共“音樂圖書館”建設初探——以吉林省圖書館新館為例》,《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4年第21期,第5-7頁。
[13]周寧馨、馬夢丹:《公共圖書館開展視障服務的實踐與思考——以云南省圖書館盲人閱覽室為例》《圖書情報工作》2018年第S1期,第72-7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