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延云

南京師范大學虞永平教授的在《生活化的幼兒園課程》一書中指出:“幼兒園應關注生活化的課程,讓幼兒園的課程回歸生活,并與自然融合?!苯鹎锸?,家鄉千畝荷田迎來了大豐收,每到淘藕季節,上百名淘藕工身穿皮叉,徜徉在綠色蓮葉中,收獲著果實。借此契機,我巧妙利用身邊資源,抓住中班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從幼兒的生活出發,探尋“藕”的秘密,生成了課程故事《“藕”再愛上你》。
1.蓮藕大調查
“你們知道藕生長在哪里嗎?藕是什么樣子的?藕可以怎么吃?”……我將這些問題設計成調查表,并讓幼兒與家長共同完成此表。
2.提出新問題
初步調查后,幼兒又提出了一系列新問題:“藕是長在泥里,還是長在水里的?”“藕被清洗后,它的顏色為什么是雪白的?”“藕的內部有很多小洞,所有藕的內部是否有同樣多的小洞?”……
帶著一系列問題,師幼走進藕塘,參觀藕加工廠,進行了“藕之再探密”。
1.走進藕塘
為了讓幼兒了解藕,我帶幼兒來到豐收的藕田。看著幾位爺爺穿上皮叉,進入荷塘“踩藕”“淘藕”,幼兒興奮不已,感受到了豐收的喜悅和勞作的不易。
2.參觀荷藕加工廠
藕被幾位爺爺“踩”上來了。一擔擔藕被放在葦埂邊。藕有哪些用途?藕最終去向何方?帶著這些疑問,師幼來到了當地有名的藕制品廠。在這里,幼兒看到了戴著手套、帽子、口罩的工作人員。她們用自來水把洗凈所有藕。不一會兒,這些藕變成了藕片、藕絲,藕段……
3.豐富多彩的活動
我為了滿足幼兒對藕的探究欲,開展了一些主題教育活動,如科學活動“數藕洞”、社會活動“藕的作用大”、健康活動“好吃的藕”等,引導幼兒通過猜測討論、觀察比較、實驗操作、交流分享等方法,讓幼兒進一步豐富對藕的認識。
隨著深入課程,班級的環境和區域也發生了變化。益智區擺放著幼兒帶來的藕,幼兒比較大小、輕重,練習數數、統計等;在美工區,幼兒用撿來的藕節、切開的藕片進行拓印畫、泥塑蓮藕等,這些作品豐富了班級的主題墻;在生活區,幼兒利用各種制作藕粉的工具,學習磨、擦、揉、擠,等技能;在戶外游戲“小小運輸員”中,幼兒用小推車運起了藕……豐富多彩的區域游戲,激發了幼兒的探究樂趣。幼兒在活動中自由探索,充分表達,在游戲中獲得有效經驗。
1.參觀藕特產超市
藕可以被做成哪些美食?為了豐富幼兒的經驗,我帶著幼兒參觀特產超市。貨架上陳列著一袋袋包裝完好藕粉圓、錘藕、糯米藕、蓮藕汁……這么多藕產品,令人垂涎欲滴。
2.美食大討論
晨間接待時,然然告訴我:“昨天回家,奶奶給我做了糯米桂花藕,甜甜香香的?!睗崫嵳f:“老師,我媽媽會做藕夾子?!毖嘌嗾f:“我奶奶會做藕粉?!薄腋鶕變旱挠懻?,統計出幾種家常小吃,如藕絲、藕夾、藕餅、糯米藕等,并邀請家長和幼兒一起用藕制作這些美食。
3.美食小達人
家長積極參與活動,從家里帶來藕、糯米、冰糖、肉餡等,指導幼兒洗、切、擦、灌……忙得不亦樂乎。
4.美食共享時光
香噴噴的藕夾、藕餅、糯米藕……做好了,幼兒迫不及待地品嘗起來,都覺得它們十分美味。
本次主題活動在藕成熟后開展,幼兒對藕的生長過程,非常感興趣,如荷葉有多大、荷花有多美,教師還會繼續引導幼兒,對藕繼續進行探究。
一名幼教專家曾說過:“世界上沒有比大自然更好的老師,大自然將萬事萬物都毫無保留地展現在幼兒面前,讓幼兒去看、去聽、去摸、去發現、去探索。”在《“藕”再愛上你》課程中,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發現藕的奧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體驗動手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樂;感受勞作的辛苦和豐收的喜悅;增進熱愛家鄉的情感。
幼兒從感興趣到積極探索,自主學習,自由表達,獲得了自身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讓課程“活”起來。
虞永平教授指出:“幼兒園課程是生活化、游戲化的,教師要有發現課程的意識和能力?!?/p>
本次班本課程源于教師的發現,在活動實施中,教師始終從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興趣需要出發。教師追隨幼兒的意愿,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珍視游戲和生活在幼兒學習中的獨特價值,讓課程融于生活。
幼兒園課程生活化需要“生活精神”“生活態度”和“生活實踐”。我園坐落在荷香四溢的葦蕩邊,豐富的鄉土材料為幼兒提供了寶貴的教育資源。
教師將本地區的荷文化滲透進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既展現了教師與幼兒、家庭與幼兒園、社區與幼兒園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又凸顯了本地區荷文化的獨特魅力,讓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增長知識,增強能力,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