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曉芳 江平
胎兒窘迫屬于產婦妊娠期間的一種常見并發癥,出現胎兒窘迫后,宮內的胎兒會出現缺氧情況。臨床認為胎盤以及臍帶異常因素會引發胎兒窘迫。如果出現胎兒窘迫后,無法及時有效處理,會使胎兒出現宮內缺氧以及酸中毒等情況,進而使胎兒出現永久性的神經中樞后遺癥以及智力障礙等情況,更為嚴重時,會導致胎兒死亡。近些年來,產婦妊娠期并發癥的發生幾率正在不斷提升,其中妊娠高血壓疾病和糖尿病屬于常見并發癥,胎兒窘迫發病率也因此升高,對胎兒的身體健康以及日常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對此,臨床中,一般會通過剖宮產或者陰道助產進行分娩[1]。本次研究,作者以本院于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120 例足月妊娠臨產胎兒窘迫產婦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以對照研究為原則,比較陰道助產和剖宮產的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以本院于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120 例足月妊娠臨產胎兒窘迫產婦,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年齡22~37歲,平均年齡(27.51±3.17)歲;孕周38~40 周,平均孕周(39.16±0.39)周。對照組年齡21~39 歲,平均年齡(27.63±3.79)歲;孕周37~40 周,平均孕周(39.07±0.69)周。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胎心率<120 次/min,持續時間>10 min;②羊水污染在Ⅱ~Ⅲ度;③胎心監護顯示,胎心晚期減慢。排除標準:①不在同意書上簽字者;②精神疾病患者;③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④存在過敏史者。本研究得到院內倫理委員會的批準。胎兒窘迫診斷標準:早期缺氧,胎心率>160 次/min,此時胎心率為無宮縮狀態;對于嚴重缺氧,胎心率<120 次/min,根據胎心率情況作出進一步監測,如果胎心率降低,或者發生持續性降低,則為胎兒窘迫[2]。
1.2方法 持續監護胎心,對照組產婦宮口全開后,對其進行陰道助產,在分娩時,牽拉胎兒的頭部;觀察組成功麻醉后,通過剖宮產手術分娩,在產婦的腹部做一個橫向的切口,實施手術。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并發癥(新生兒頭部損傷、新生兒頭部水腫)發生率、窒息評分、胎兒窘迫原因。窒息評分:0~3 分則表示為重度窒息;4~7 分則表示輕度窒息;≥8 分則表示正常無窒息[3]。胎兒窘迫原因主要包括:臍帶纏繞、羊水糞染、胎膜早破、過期妊娠、產程延長。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6.7%(4/60),低于對照組的31.7%(19/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2.2兩組窒息評分比較 觀察組窒息評分≥8 分占比63.33%(38/60)、4~7 分占比33.33%(20/60)高于對照組的43.33%(26/60)、15.00%(9/60),0~3 分占比3.33%(2/60)低于對照組的41.67%(25/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窒息評分比較[n(%)]
2.3兩組胎兒窘迫原因比較 觀察組臍帶纏繞、胎膜早破占比分別為11.7%、15.0%,低于對照組的28.3%、31.7%;羊水糞染、過期妊娠占比分別為31.7%、31.7%,高于對照組的15.0%、1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產程延長占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胎兒窘迫原因比較[n(%)]
胎兒窘迫屬于妊娠期產婦的一種常見并發癥。臨床中,引發胎兒窘迫的原因較多,引發因素的種類也相對復雜。有關資料表明:產婦的胎盤早熟以及胎盤前置等情況會對母體和胎兒間的血液傳遞產生直接影響,進而引發宮內缺氧,最終導致發生胎兒窘迫等情況,如果胎兒的臍帶纏繞在胎兒脖頸處,則會使胎兒的呼吸困難,最終也會引發胎兒窘迫[4]。如于臨床檢查中,發現胎兒的心跳次序不一,比如:心跳異常加速或者異常降低等,則會引發胎兒出現窘迫,需要采用有效的針對性措施進行治療,如果產婦得不到有效及時干預,則會對產婦以及胎兒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一般來說,臨床中胎兒出現宮內窘迫后,首先,需要對胎兒窘迫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與產婦以及胎兒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通過合適的方法立刻終止妊娠。臨床中判斷胎兒窘迫的主要根據包括:①臨床早期發生缺氧,胎心率>160 次/min,此情況表示胎心率為無宮縮狀態;②出現嚴重缺氧,胎心率<120 次/min;③嚴密監測胎兒的胎心率,如果胎心率發生線性降低,或者出現持續性的減速,即表明存在胎兒窘迫。
目前,臨床對足月妊娠臨產胎兒宮內窘迫一般會行剖宮產以及陰道助產[5]。對于活躍期相對較長的產婦,可以通過陰道助產術,對于胎頭異常以及生產無力的產婦來說,可以通過剖宮產,對于胎頭異常不顯著的產婦來說,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催產素,進而使生產力度大大增強,通過陰道助產術分娩,如果產婦羊水早破,則需要根據醫院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分娩方式。剖宮產手術,主要是將產婦的腹壁以及子宮剖開,完整取出胎兒,在最短的時間內,減少因為胎兒窘迫引發的危險事件發生,最大程度保證母體以及胎兒的生命安全[6]。通過傳統的陰道助產術對產婦進行治療,需要在產婦宮口全部打開之后,使用產鉗助產,通過吸引胎頭,對臀位進行牽拉,切開會陰等,完成產婦自然分娩。剖宮產手術以及陰道分娩均各有優劣。剖宮產手術前,需要對產婦進行麻醉,切開腹壁以及子宮,取出胎兒,產婦的身體會產生較大損傷以及痛苦[7]。而傳統的陰道助產術幫助產婦分娩時,通過產鉗、切開會陰等方法,會損傷產婦的軟組織,導致其陰道發生撕裂以及各種因素引發出血等情況,新生兒很容易因此出現顱腦損傷,其中樞神經還會受到嚴重影響,如果嚴重,則會導致新生兒死亡[8]。但是,不論是剖宮產手術還是陰道助產術,均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總的來說,優勢大于劣勢[9]。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6.7%(4/60),低于對照組的31.7%(19/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窒息評分≥8 分占比63.33%(38/60)、4~7 分占比33.33%(20/60)高于對照組的43.33%(26/60)、15.00%(9/60),0~3 分占比3.33%(2/60)低于對照組的41.67%(25/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臍帶纏繞、胎膜早破占比分別為11.7%、15.0%,低于對照組的28.3%、31.7%;羊水糞染、過期妊娠占比分別為31.7%、31.7%,高于對照組的15.0%、1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足月妊娠臨產胎兒窘迫產婦通過剖宮產手術分娩,并發癥發生率低,減少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療效確切。王萬青[10]的研究結果表明:試驗組通過剖宮產手術,對照組通過陰道分娩術,試驗組新生兒分娩時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和本次研究結果大致相同,說明本次研究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對于足月妊娠臨產胎兒窘迫產婦來說,通過剖宮產分娩可以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新生兒窒息情況,應用價值較高,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