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振雷 譚福憲 修艷艷
胃內容物反流刺激咽部引起的黏膜損傷是導致反流性咽喉炎(laryngo-pharyngeal reflux,LPR)的主要原因,其發病率較高,是危害我國居民耳鼻咽喉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以往,臨床治療LPR 常采用消炎抗菌類藥物以改善咽喉部炎癥,雖然具有一定療效,但由于LPR 與常規咽喉炎癥區別明顯,其病情進展與胃內容反流間關系密切,因此單純給予抗感染、抗炎治療療效并不理想[1]。隨著臨床對LPR 研究的不斷深入,抑酸治療已成為現階段臨床治療LPR 的主要方式,常用藥物中質子泵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埃索美拉唑抑酸效果良好,可有效促進LPR 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并提高患者預后水平;而鋁碳酸鎂可有效中和胃酸并保護胃黏膜,在LPR 臨床治療中取得了良好療效[2,3]。本研究探討埃索美拉唑聯合鋁碳酸鎂治療LPR 的療效,具體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3 月~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81 例LPR 患者,按隨機數表法分為研究組(41 例)與對照組(40 例)。其中,對照組:男22 例、女18 例;年齡26~67 歲,平均年齡(40.59±8.87)歲;病程1~6 年,平均病程(2.16±1.33)年;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19~29 kg/m2,平均BMI(22.26±3.51)kg/m2;臨床表現:咽喉異物感34 例、咳嗽25 例、聲嘶21 例、咽痛15 例。研究組:男22 例、女19 例;年齡25~68 歲,平均年齡(40.63±9.14)歲;病程2~7 年,平均病程(2.31±1.57)年;BMI 19~30 kg/m2,平均BMI(22.35±3.48)kg/m2;臨床表現:咽喉異物感35 例、咳嗽26 例、聲嘶20 例、咽痛16 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BMI、臨床表現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 ①符合《中國胃食管反流病多學科診療共識》[4]中LPR 診斷標準,經多通道腔內阻抗監測、嗓音學分析或喉鏡檢查證實;②年齡≥18 歲;③生命體征穩定,神志清醒;④同意簽署本研究知情書。
1.2.2排除標準 ①合并上呼吸道創傷性損傷或腫瘤;②合并臟器功能嚴重異常;③合并原發性血液、內分泌疾病;④對本研究任何藥物成分過敏;⑤妊娠、哺乳期婦女;⑥存在嚴重情感障礙或精神病史。
1.3方法 兩組治療期間均嚴格控制飲食,忌辛辣、高脂、刺激性食物,禁煙、酒以避免刺激咽喉及胃腸道,均給予常規消炎、抗感染治療。對照組給予PPI——埃索美拉唑(重慶萊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0095,規格:20 mg/片)治療,40 mg/d。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用鋁碳酸鎂(重慶華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0021189,規格:0.5 g/片)治療,1.0 g/次,3 次/片。兩組均治療4 周。
1.4觀察指標
1.4.1胃功能指標 治療前后采集患者肘正中靜脈空腹血樣3 ml,采用乳膠增強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栓烷素B2(thromboxane B2,TXB2),試劑由寧波美康生物科技公司生產。
1.4.2炎癥因子 治療前后采集患者肘正中靜脈空腹血樣3 ml,采用檢測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采用化學發光法檢測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試劑由青島漢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
1.4.3不良反應 對比兩組食欲減退、胃部不適、嗜睡、眩暈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治療前后的胃功能指標對比 治療前,兩組的PGⅠ、PGⅡ、TXB2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PGⅠ高于本組治療前,PGⅡ、TXB2低于本組治療前,且研究組的PGⅠ高于對照組,TXB2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治療后的PGⅡ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胃功能指標對比()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胃功能指標對比()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bP<0.05
2.2兩組治療前后的炎癥指標對比 治療前,兩組的CRP、TNF-α、PCT 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CRP、TNF-α、PCT 水平均低于本組治療前,且研究組的CRP、TNF-α、PCT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炎癥指標對比()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炎癥指標對比()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bP<0.05
2.3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n(%)]
LPR 會對患者呼吸系統造成持續損傷,若未采取積極治療可能導致患者因血管內皮損傷及血小板活化而出現呼吸衰竭、心律不齊、氣道阻塞性窒息等嚴重并發癥[5,6]。胃功能異常導致的胃內容物反流是導致LPR 的主要原因,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是一種主要由人體胃黏膜上皮細胞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質,具有促血管收縮及促血小板凝聚作用,當機體內發生炎癥時TXA2含量會上升,而TXB2是由TXA2穩定水解而來的產物,因此臨床可通過檢測TXB2含量來評估機體炎性癥狀及胃黏膜上皮細胞分泌情況;PGⅠ與PGⅡ是主要由人體胃底腺主細胞、黏液頸細胞分泌的酶原顆粒,二者作為胃蛋白酶的前體物質可反映人體胃黏膜狀態,當胃黏膜發生病變時二者在血液中的含量也會發生變化[7,8]。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PGⅠ、TXB2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對應了余英等[9]的研究,這可能是由于埃索美拉唑可與胃壁細胞的氫鉀交換體(H+-K+-ATP 酶)相結合進而抑制胃酸的合成分泌,調節患者胃液酸堿值并促進胃腸道功能的恢復。臨床常以血生化指標評估患者炎癥反應,本研究中TNF-α 是一種具有促炎性作用的細胞因子,其與機體免疫調節間關系密切,具有促進淋巴T 細胞對病原體的殺傷作用,當人體感染加劇時其在血液中的表達水平會升高;CRP 具有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其對人體初期炎癥反應靈敏度較高,感染初期其在血液中的表達水平會在短時間內大幅度升高;PCT 與TNF-α、CRP 相似,亦可作為評估人體感染程度的臨床指標,但其表達水平變化主要受外源性病原體入侵感染的影響[10,11]。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CRP、TNF-α、PCT 低于對照組,與李爽等[12]的研究基本一致。分析其原因,這或是因為鋁碳酸鎂可通過抑制LPR 患者胃痙攣、中和胃酸并于患者胃壁覆蓋以保護膜,從而有效減輕了患者胃黏膜的損傷,進而減輕了機體內炎癥反應,改善了炎癥因子的表達水平。
綜上所述,鋁碳酸鎂聯合PPI 治療LPR 的療效良好且安全性較高,可有效保護患者胃黏膜,改善咽喉及胃部炎癥,降低血清炎癥因子表達水平,具有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