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珊
教師的成熟需要一個二次成長的過程。那么教師走向成熟的關鍵是什么呢?
讀書古人云:“博觀約取,厚積薄發。”讀書是教師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而以問題為導向的讀書是催熟教師的捷徑。以問題為導向的讀書要求教師自覺發現教學中的真實問題,并以這些問題為導向從書中找答案,讓讀書具有目的性、針對性和實用性。同時教師要有意識地讓自己的教學實踐與書中的觀點、立場和方法相互印證,立足于自己的教情、學情,獲得先進教育理念的引領和修正,不斷實踐,調整方向,完善策略,以求全功。
反思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教學的過程何嘗不是如此?沒有反思的教學無異于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不僅效率低下,更可能出現南轅北轍的方向性錯誤。教師的反思也有不同的層次,第一層次是基礎性反思,包括備課、上課、作業、考試等教學關鍵環節的思考;第二層次是深層次反思,也就是課后修正,通過對課堂教學實踐的回顧思考,在不斷比較、歸納和總結中實現對教學設計和實踐的更深入的完善;第三層次是更高層次的教學診斷級反思,包括記錄觀察、描述癥狀、分類匯總、病理分析、對癥治療等內容;第四層次是終極反思,即建立個性化的教學案例匯總,對這些教育資源進行分類、剖析、上升到理論并給出實用的指導意見。可以說,教學反思是教師走向成熟的關鍵。
研習古人云:“晝則研習理教,夜乃靜慮凝神。”沒有對于教學真實問題孜孜以求、集思廣益的研究探討,就不會有教師核心能力和價值的成長。對于教師成長來說,最實用、高效的成長途徑就是課例研習。課例研習分為三種形式。一是上課評課。上課評課的核心關注是教師。上課教師作為授課者,必須在課堂上磨煉上課的技能;聽課教師作為評課者,需要對教師授課情況作出全面分析,并以此為依據給出揚長避短的針對性解決方案。二是觀課評教。觀課評課的核心關注是教師、學生、教材之間的關系;觀課教師在觀察和評價中互動啟發,實現對更高教學技能的模仿和不良教學行為的修正,促使個人教學行為的完善提高。三是析課評理。析課評理的核心關注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之間的關系;教師作為評判分析者,在此過程中完成了教學理念與教法措施的互相印證、互相碰撞,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實現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實踐到理論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