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曉華
(廣西桂平市第五中學 廣西桂平 537200)
高中生若想要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就需要閱讀大量的文章和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但高中生的學業壓力比較大,需要掌握的知識內容比較多,沒有大量的時間來閱讀課外的文章,從而導致了高中生無法有效地從課外閱讀中積累寫作技巧和作文素材。所以,語文教師需要引導高中生在教材中挖掘寫作素材,并有效地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大部分高中生覺得語文課本在作文寫作中沒有太大的應用價值,對提升自己的學習成績沒有什么重要的作用。但實際上,高中語文課本上的文章,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可以協助提升高中生的學習質量。寫作對于高中生來說,一直都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寫出一篇文章,若平時沒有大量地積累寫作素材和寫作技巧,就會出現沒有思路寫不出來作文的情況發生。這不但會影響高中生寫作的情緒,也會影響高中生的作文質量。所以,高中生需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通過課本上的知識積累寫作的素材和掌握文章作者的寫作技巧。
高中語文知識學習難度較高,尤其是寫作難度也在大幅度提升。在實際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當前情況科學合理地制定教育方案,以便于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重點知識,在平時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讓學生積累作文的素材,為之后寫作文章提供支撐的論點,提升高中生寫作的基礎能力。
學生在積累語文寫作素材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教師在引導高中生精讀文章內容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作者的歷史背景以及生平,不僅開拓學生的眼界,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高中生在寫作的過程中,不是將文章的內容進行照抄,是需要根據自己對文章素材的理解提煉并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才會讓自己的作文更加有知識蘊含。由此可見,高中生具有一定的變通能力,能夠將自己積累的素材進行加工并提煉。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沒有直接閱讀的課程,每周的語文課程都是用作于傳授重點的語文知識,沒有更多的時間展開課外閱讀。學生將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于學習數理化科目,課外也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大量閱讀文章。但閱讀文章是提升寫作能力的重要基礎,想要更好地寫作需要高中生具有大量的文學積累,提升了閱讀量,那么寫作的素材就增加了;若沒有閱讀大量的文章,就不能開拓自己的視野,寫作過程中沒有思路,從而無法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培養高中生的寫作能力是需要一個較長時期的。而高中時期的學習時間比較緊張,學生往往急于求成,非常希望能夠快速地提升學習成績,但是不想花費更多的時間用于閱讀大量的文章來提高提升見效較慢的寫作能力上。高中生這種急于求成的心態也是導致他們在寫作的過程中出現困難的原因。
培養高中生的寫作能力,不但需要掌握寫作的技巧,也需要有效練習。高中生雖然掌握了寫作技巧,但是沒有有效地將掌握的技巧運用到作文中,這主要的原因是高中生缺乏練習寫作時間,寫作的次數也很少。想要提高寫作能力,就需要反復地鍛煉寫作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提升寫作質量[1]。
高中語文教材中包含了很多選修內容和必修內容。高中生能夠在必修的內容中掌握到大量的名人經典事例和其中蘊含的重要意義。比如,愛迪生努力的精神、魯迅的文人精神等。在選修內容中,高中生通過閱讀散文,不但能提升文學素養和寫作能力,還能從文章中感受到寫作的魅力,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在名人的經典事例中,往往蘊含著讓人值得敬佩的精神,這些事例對高中生未來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也給高中生在寫作中提供了素材。
高中語文教材中會有很多名言警句。高中生可以通過這些警句運用到寫作中,不但提高了作文的質量,同時也提升了高中生的寫作技巧。
高中生在進行學習語文課程的過程中,需要分析文章中作者的寫作手法。不同類型的文章,寫作手法不同。比如,《紀念劉和珍君》中就運用了插敘和倒敘的描寫手法,記錄了劉和珍的英雄事跡。再比如,《包身工》文章中運用了借喻的寫作技巧,講述了國民黨時期的黑暗等。高中生可以運用這些寫作手法來豐富自己的寫作內容,提升作文的寫作質量。
由于高中生面臨高考的壓力,很少教師能有時間閱讀課外文章。通過將學生精讀教材文章,讓高中生得到寫作的靈感,教材上的內容都是經過專家反復研究過的,充分地考慮了高中生的學情和年齡特點。語文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可以教授高中生如何形成自己的審美和閱讀技巧,讓高中生能夠感受教材文章中作者豐富的情感,致使他們能夠對閱讀文章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且可以深入挖掘教材文章,從而獲取寫作的靈感。
深刻地挖掘教材中的寫作素材是非常重要的,高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接觸最多的就是語文教材,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語文教師的傳授,讓學生對文章中必要的內容進行背誦,從而能夠對文章的內容加強理解,這便是高中生積累寫作素材的流程。高中生想要在語文教材中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就需要讓高中生在學習完文章中的內容之后,寫出自己對文章中的理解和感悟,并抄寫文章中有利用價值的素材[2]。
大部分高中生都感覺到,在寫出的作文中,存在針對自己的論述的觀點時缺少一定的素材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情況。基于此,語文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注重對閱讀文章之后的感悟的積累,特別是在閱讀文章中將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部分進行摘抄。根據自己摘抄的形式,能夠保證高中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獲得知識,并能夠有效地積累寫作素材。另外,教師要求高中生根據自己摘抄的素材進行點評,點評的具體方向是通過摘抄的句子中的特點及結構,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和手法并有效模仿,運用摘抄的方式,讓學生能夠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最終形成自己的寫作方式。與此同時,語文教師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經歷來豐富自己的作文內容,從而提高高中生的文學素養和思維能力。
培養高中生的寫作能力是需要長期積累的。在積累的過程中,高中生要借鑒優秀的文學作品。教師在展開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或者是通過分析同學寫作的優秀的作品,來進行借鑒,從而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比如,在考試之后,教師可以將優秀的作文進行點評,讓學生探討這些作文中優秀的部分并有效借鑒,再結合自己的身上不足的地方進行改正,運用這樣的方式能夠激勵學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同時,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讓高中生互相閱讀自己書寫的作文,并探討其中突出之處,讓高中生能夠彼此之間相互借鑒,有效地實現了共同進步的目標[3]。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內容,閱讀文章有助于更好地寫出優秀的作文。寫作是閱讀的動力,也是閱讀文章的目的。因此,語文教師需要傳授閱讀方法,引導高中生能夠從教材中挖掘更多的資源和寫作方法運用到寫作中,現階段,在寫作教學效率低和高中生寫作困難的情況下,教師要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教材中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在過去的語文教學中,教師一直只是傳授教材上的內容和思想,而沒有更好地引導學生鑒賞文章以及更加深入地掌握文章中具體想要表達的觀念,也忽略了高中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及利用閱讀文章提高寫作能力。
在高中語文課程教學的過程中,仿寫課本是作文素材挖掘的重要方式,而且高中語文教學忽視了課本仿寫這一環節,導致學生無法了解更多的知識。有的學生不愿意嘗試仿寫,這會導致課程教學效果無法得到大幅度提升,所以,為了能夠有效提升教育有效性,教師需要鼓勵學生仿寫課本,這樣可以制定針對性教學方案,以便于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重點知識。例如,在實際教學《鄉土情結》這節課知識的過程中,為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重點知識,教師需要選取文中重點語句,并通過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對知識有著充足掌握。而且在探究課本內容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給予學生機會,讓學生進行重點知識的仿寫,這樣可以通過對仿寫內容和仿寫方向的確定,給予學生自主仿寫的空間與時間,使得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仿寫當中。針對不愿意仿寫的學生,教師必須要積極地與學生溝通,確保可以幫助學生轉變學習理念,使得學生能夠認識到仿寫的重要性[4]。
高中語文課本知識涉及的內容較多,教師在實際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課本作文中素材的挖掘,更加有效引導學生學會賞析課本,使得學生對閱讀興趣得到有效激發,并在賞析課本的過程中可以掌握更多重點知識,更好地完成教師所布置的重點內容,從而能夠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及價值[5]。例如,在實際教學《一個人的遭遇》這節課知識的過程中,主人公在衛國戰爭中被俘虜遭受虐待和折磨后,通過自己機制逃出戰俘營。但是,在平民生活中,發現自己親手建立的家園已經成為廢墟,而且自己的兒子也犧牲在戰爭當中。在引導學生賞析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站在主人公的角度去感受所遭遇的情境,使得學生能夠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這樣可以為后續作文寫作提供的保障。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真正了解文章表達的意思,并且在自己日后寫作的過程中能夠尋找到更多的靈感,更好地完成教師所布置的內容,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及價值,避免受一定因素影響,而導致學生無法完成重點知識的檢查,從而導致課程教學效果難以保證。
鼓勵學生借用課本主要就是讓學生在作文寫作的過程中,積極將課本知識融入到寫作當中,如合理地運用名言警句與課本故事,這樣可以提高寫作質量,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完成教師所布置的寫作任務。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對文章素材的整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文本內容,并通過設置符合當前形勢的教學方案,讓學生可以積極探索文本內容的利用方案。這樣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掌握重點知識,從而能夠將名言警句與典型故事融入到寫作當中。
在高中語文課程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能夠更好地挖掘作文素材,并引導學生學會對素材的利用。教師在實際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及時轉變教育理念,科學合理地對教育模式進行改進,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重點知識學習,使得學生可以充分了解作文素材借鑒的重要性,并給予學生充足的機會,讓學生能夠自主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教師通過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點評,以便于更加科學的拓展教育模式,為高中生對學習提供更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