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娟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第五幼兒園)
2012年,教育部頒布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作為新時期規范和指導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它對學前兒童學習品質做了著重的強調。
學習品質對兒童的終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也有許多影響兒童學習品質形成的因素,如;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年齡特點以及兒童所處的環境(家庭、幼兒園、社會等)。有研究表明,與父母關系親密的兒童表現出更高的學習動機和投入程度,因此,教師應積極調動家庭力量參與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當中來。接下來,我將就如何調動家庭力量培養幼兒積極學習品質提出具體的策略。
良好的家園關系是教師與家長合作的必要前提,它可以有效地幫助家庭支持幼兒良好學習品質的培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因此,良好的家園關系應該是相互平等的,是以相互尊重和交流教育理念為特征的,同時要建立并保持與每個兒童家長的合作關系。
要建立良好的家園關系,教師應通過尊重、關懷、贊賞家庭的優點以及彼此欣賞來與家長建立友好的關系。
教師應快速地記住每位幼兒家庭中重要的成員(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等),同時進一步了解每位幼兒家庭成員的特點和興趣,這樣便于教師在與家長的交流中建立友好、親密的關系。
教師應每天關注每位幼兒,并記錄其在園里的活動情況,如;和同伴交往、游戲、閱讀、喝水、入廁等。小班的孩子以生活情況為主,中大班孩子則以交往、學習、游戲情況為主。每天利用家長接送孩子的時間給家長一個簡短的反饋,讓家長感受到教師是非常喜歡并關注他們的孩子的,這樣家長很快就會和教師熟悉起來。
充分調動家長參與幼兒園管理的積極性,體現民主管理。可以推薦幾名關心班級工作、熱心為班級服務、教育理念好的家長,組成家長委員會。家長委員會成員可以給其他家長創設一些非正式的交流機會,以便家長們可以更加了解教師、班級和其他家庭,如;家庭聚會、踏青等,通過平等的交往,讓家長們感受到他們歸屬于一個互相支持的集體,在這個集體中,他們可以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隨著尊重和對等關系基礎的建立,教師更方便與家長討論兒童學習品質的話題。
關于兒童學習品質的談話幾乎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如;家長接送孩子時、家長會、家訪等。通過與家長的交流,教師可以進一步了解幼兒在家中的興趣和學習行為,以及家長對于培養兒童學習品質的教育理念。教師可以通過社交主動性、社會關系、創造性表現、音樂和運動、語言和讀寫、邏輯和數學六個方面對幼兒的行為和活動進行評估,使用這些評價信息追蹤幼兒不同時間段的進步、優勢和需求,并設計教學方案,與家長進行交流,幫助家長發現并欣賞幼兒表現出來的好奇心、計劃能力、對學習的熱情和專注度。同時,這些談話能促進家庭和教師互相學習。
首先,教師應表現出對家庭和幼兒濃厚的興趣,問家長一些開放式的問題。例如;“我很想知道浩浩為何會對繪畫如此感興趣,家長在家里做了什么嗎?”或者分享一些教師自己的故事,比如;“你知道嗎?我像浩浩這么大的時候,我也總是畫畫,每次畫完,老師和父母總是夸獎我,現在我仍然喜歡畫畫。”在談話前,教師應設計好每個家庭個性化的交流方法,并對家長所處文化中的溝通習慣進行回應。如;你感覺到妍妍媽媽不喜歡當著別的家長的面談論她的女兒,你可以說;“不知您是否想到辦公室和我談一談?關于如何幫助妍妍將她的閱讀興趣應用到其他學習領域,我很想聽聽您的想法。”
學習品質的所有組成要素都有可能成為教師與家庭談話的主題,例如,當孩子在建構區玩耍時,教師可以評價孩子的動機和堅持性,并幫助家長了解孩子是如何嘗試將積木搭高,當積木倒下來時,孩子又是如何堅持繼續嘗試的。當家長每天固定時間陪孩子一起閱讀,教師需要這樣評價;父母坐在孩子旁邊并指著某一張圖片親子共讀時,孩子的注意力非常集中。當孩子在父親離開之后表現出非常難過,但他會讓自己冷靜下來并停止哭泣,教師可以告訴這位父親,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上述例子都反映了積極的學習品質,這些學習品質將有助于幼兒的情感、社會性和學業成績的發展。關于學習品質的談話會帶來家長觀念的更新,會使家長對孩子的關注點發生變化。通過談話,要讓家長了解,學習品質包含了決定學習質量的關鍵要素,如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等。學習品質的內涵并不強調幼兒能夠學到具體知識或獲取經驗,而注重幼兒是如何學習的,如主動學習還是被動學習、合作學習還是獨自學習、記憶學習還是創造性學習等。
當家長明白他們孩子身上的學習品質是多么重要時,他們就會更注重孩子專注力的培養。這個時候就需要專業知識來幫助家長。家長需要知道孩子的一些行為是正常的,如;注意力會迅速轉移,堅持一件事情的時間沒有我們想象得那么長……可以推薦家長閱讀相關的書籍,如;《幼兒學習品質的發展及其培養》《捕捉兒童敏感期》《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等。對于家長來說,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特點。
對于一些更重要的學習品質發展問題,不論是教師還是家長觀察到的,都需要舉行家園會議,對問題進行討論,共同分析幼兒出現的行為以及引導策略。例如,當教師和一位媽媽討論孩子的學習品質時,教師首先要做到耐心傾聽,并問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我知道您很希望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在家里,孩子的哪些行為表現會讓您不滿意?”接著理解并重申家長的想法,這位媽媽認為自己的孩子非常好動且無法安靜下來專注做一件事,對閱讀不感興趣,教師可以這樣說;“所以您看到孩子不夠專注、不夠安靜,而且似乎并不努力。”然后承認家長的努力和優勢;“努力地想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而孩子總不能按照您的想法去做。您是一個非常盡責且耐心的母親,大家都能看到您為孩子的付出。”緊接著問這位媽媽想要的結果;“您希望孩子在閱讀動機方面達到什么要求?”并為家長提供專業信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發展表現是取得了成功后還想做得更好,因此,您得讓孩子感受到閱讀與成功的快樂,當他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時,才能堅持閱讀。”
家長都希望得到更為專業的家庭教育指導,為他們培養孩子的學習品質提供方法。家長會遇到很多問題,如;為了促進幼兒對學習的熱情和投入,對于家庭而言,做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為了提升幼兒的積極學習品質,最好的家庭活動是什么?家長如何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去?
家長首先要與孩子建立溫暖、安全的親子關系,同時明白通過外部獎勵機制來激發兒童的學習動機是錯誤的,因為外部獎勵會破壞兒童的學習動機。而正確的做法是家長應當關注孩子的學習目標及孩子努力的過程,而不僅僅關注結果。比如,當看到孩子正在專注地做一張生日賀卡,你可以這樣說;“我看到你在努力地為妹妹做生日賀卡,你已經堅持很長時間了!”
家長可以向幼兒表現出自己對一些事物感興趣,比如閱讀、手工、維修、運動等,家長可以向幼兒展示自己是如何堅持完成困難任務的,大聲談話自己正在做什么,為什么這么做。比如,你正在運動時;“這個動作讓我感覺腿特別酸、特別累,但我還是得再堅持10秒,這樣才能達到健身的目的。”
如果要發展幼兒的積極學習品質,那么就需要成人的支持與保護,但有時成人可以不給予幼兒支持,使其能克服困難并獨立解決學習任務。比如,孩子做拼圖游戲時遇到困難,成人可以適當地給孩子一些暗示,或者將一片關鍵的拼圖放置在顯眼的位置上,這是成人提供支持幫助幼兒學習的方式,讓幼兒保持參與性,讓幼兒自己獲得成功。
教師可以通過家訪、家長園地、家長會、家長學校、班級群等形式進行溝通,將交流的主題聚焦到幼兒的學習品質上來,幫助家長了解孩子對于學習的熱情和投入,并獲得更多關于培養幼兒積極學習品質的態度和行為的想法。教師和家長還可以通過嘗試完成成人拼圖和腦筋急轉彎,感受新事物和困難問題的挑戰,從而理解和分析幼兒的表現。家長還可以通過查看孩子的作品及活動照片、視頻等,一起探討幼兒作品中展現出的學習興趣、堅持性和主動性。
總之,幼兒的積極學習品質的培養需要家園相互配合,教師要積極并專業地引導家長充分了解培養學習品質的重要性以及培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