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凡 蔡建輝 成龍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 南昌 330200)
腦出血發病數分鐘或數小時內,患者會出現肢體麻木、說話困難、頭痛等癥狀,嚴重者會出現癱瘓、意識障礙等,威脅其生命安全[1]。腦出血為發病率較高的腦血管疾病,病情發展較快,很多患者會并發腦水腫,導致顱內壓快速升高,增加腦疝發生風險,損傷患者神經功能,須及早給予有效治療[2]。目前,臨床治療腦出血并腦水腫以降低顱內壓、止血、吸氧等為主,其中采用脫水劑來降低顱內壓是治療的關鍵[3]。甘露醇為常用脫水劑,可快速提高血漿滲透壓,發揮利尿、脫水作用,是治療腦水腫的常用藥物[4]。但有研究指出,長期使用大劑量的甘露醇會誘發水電解質紊亂等不良反應,影響療效[5]。甘油果糖具有高滲透性,其脫水效果顯著,也常用于腦水腫、顱內壓增高等疾病治療[6]。基于此,本研究旨在進一步探究甘油果糖聯合甘露醇治療腦出血并腦水腫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2 月至2022 年3 月南昌縣人民醫院收治的80 例腦出血并腦水腫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 例。對照組女18 例,男22 例;年齡46~77 歲,平均(61.68±5.61)歲;發病至就診時間 1~6 h,平均(3.52±0.36)h;腦出血量 10~37 ml,平均(25.68±2.61)ml;體質量指數 20.34~25.68 kg/m2,平均(22.57±1.35)kg/m2;病灶部位:小腦 10 例,腦干 8例,基底節13 例,腦葉9 例。觀察組女19 例,男21例;年齡 45~78 歲,平均(61.63±5.51)歲;發病至就診時間 1~6 h,平均(3.48±0.35)h;腦出血量 10~39 ml,平均(25.71±2.63)ml;體質量指數 20.29~25.71 kg/m2,平均(22.62±1.39)kg/m2;病灶部位:小腦 11例,腦干8 例,基底節12 例,腦葉9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家屬已簽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審批號:2020 審(025)號]。
1.2 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均符合腦出血診斷標準,經 CT 和 MRI 確診[7];均符合腦水腫診斷標準[8];腦出血量<50 ml;可耐受本研究所用藥物。(2)排除標準:心、肝、腎功能不全者;合并腦腫瘤者;合并其他部位惡性腫瘤者;精神障礙者;顱腦外傷史者;有腦梗死病史者;就診前已使用相關治療藥物者;合并內分泌系統疾病或免疫系統、血液系統疾病者。
1.3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密切監測各項生命體征,接受降壓、降血糖、止血、吸氧等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采取甘露醇治療:靜脈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國藥準字 H42022194)250 ml,滴注 1 h,每6~8 小時靜脈滴注1 次,治療5 d 后依據患者病情逐漸減少用量,持續治療2 周。觀察組采取甘油果糖聯合甘露醇治療,甘露醇用法、用量同對照組一致,同時靜脈滴注10%甘油果糖氯化鈉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54813)250 ml,滴注 1.5 h,2 次 /d,治療 5 d 后依據患者病情逐漸減少藥物用量,持續治療2 周。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相關臨床指標:包括起效時間、腦水腫完全消退時間、腦血腫量、顱內壓水平。其中腦血腫量采用西門子Sensation 64 CT 檢測;顱內壓采用無創顱內壓監測儀[企晟(上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MICP-KZ20A]檢測。(2)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評估[9],包括11 項條目,分值0~42 分,得分越高表示神經功能越差。(3)不良反應:比較兩組治療期間高鈉血癥、低鉀血癥、惡心嘔吐發生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以%表示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進行t檢驗,檢驗水準 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觀察組起效時間、腦水腫完全消退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 1。
表1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表1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組別 n 起時間(min) 腦水腫完全消退時間(d)觀察組對照組40 40 t P 8.82±0.81 12.04±1.22 13.907 0.000 8.58±0.83 10.33±1.04 8.318 0.000
2.2 兩組NIHSS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 周后,兩組NIHSS 評分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NIHSS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NIHSS 評分比較(分,)
t P 5.560 6.800 0.000 0.000 t P 0.092 0.927 22.758 0.000
2.3 兩組腦血腫量、顱內壓比較 治療前,兩組腦血腫量、顱內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 周后,兩組腦血腫量、顱內壓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腦血腫量、顱內壓比較()

表3 兩組腦血腫量、顱內壓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n 腦血腫量(ml) 顱內壓(mm H2O)治療前 觀察組對照組40 40 t P治療2周后 觀察組對照組40 40 t P 21.54±2.16 21.57±2.17 0.062 0.951 1.05±0.12*3.37±0.34*40.695 0.000 291.24±28.52 293.01±29.04 0.275 0.784 100.62±10.55*130.35±13.11*11.174 0.000
2.4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例(%)]
近年來,腦出血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該病的發生與腦血管畸形、高血壓等密切相關,具有較高的病殘率、病死率,預后較差,嚴重危害患者的健康。腦出血發生后血細胞會滲入腦組織,導致血管內外形成滲透壓梯度差,并發腦水腫[10]。腦出血并腦水腫的病情程度與腦組織血腫、水腫面積大小密切相關,腦血腫、水腫面積越大,患者病情越嚴重,病死率越高[11]。除常規的止血、降壓、降糖及減輕神經損傷外,及時控制腦水腫程度、降低顱內壓是治療腦出血并腦水腫的關鍵。脫水劑可有效緩解腦水腫,降低顱內壓[12]。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起效時間、腦水腫完全消退時間較對照組短,治療2 周后的腦血腫量、顱內壓較對照組低,說明甘油果糖聯合甘露醇可減輕腦出血并腦水腫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患者康復。與高麗[13]研究結果相似。甘露醇為小分子單糖,更容易進入腦組織病灶中,可快速提高血漿滲透壓,促使腦組織內部水分排出,發揮脫水效果,降低顱內壓[14]。且該藥可有效降低腦組織的血細胞比容,清除氧自由基,增加腦血容量,改善腦組織血供,降低顱內容積壓力,進而減少腦血腫和腦水腫量[15]。甘露醇對腦出血并腦水腫患者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但臨床應用甘露醇時需注意使用劑量,否則極易增加腎小球滲透壓,出現一系列不良反應。且治療時機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該藥的治療效果。甘油果糖有高滲透性、高選擇性,可快速升高患者血漿滲透壓,使腦組織水分快速進入腦血管,清除毛細血管周圍的水腫,改善腦部微循環,降低顱內壓[16]。甘油果糖與甘露醇聯用可強化脫水效果,有效減輕腦水腫癥狀,降低患者顱內壓水平,效果顯著。
神經功能缺損是腦出血并腦水腫患者的常見癥狀,腦血腫并腦水腫的發生不僅會影響患者腦部血供,還會導致顱內壓快速升高,嚴重損傷其神經功能。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2 周后的NIH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甘油果糖聯合甘露醇可減輕腦出血并腦水腫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與孫祺[17]的研究結果相似。甘露醇中單糖大分子物質不會穿過血腦屏障,在促使腦組織脫水的同時還可以增加腦血容量,緩解腦組織供血、供氧不足問題,減輕患者神經損傷[18]。甘油果糖可以清除氧自由基,降低血細胞比容,改善患者腦部微循環,減輕病灶周圍毛細血管浮腫狀況,改善腦組織供血、供氧狀況,加快腦組織新陳代謝,促使腦組織活力得以提高,進而減輕神經功能缺損癥狀[19]。甘油果糖聯合甘露醇可快速縮小腦水腫,減輕腦出血癥狀,有利于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
此外,兩組不良反應比較無明顯差異,說明在甘露醇基礎上加用甘油果糖治療腦出血并腦水腫不會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甘露醇對水分有較強的吸收作用,當患者病灶內的甘露醇濃度過高時,可能會導致逆向滲漏的發生,加重其局部水腫狀況,且長期用該藥可能會增加腎小管滲透壓,導致腎功能受損,影響預后[20~21]。與甘露醇相比,甘油果糖可以進入腦部以外的組織,并能被代謝利用,對患者腎功能影響較小,其與甘露醇合用可強化脫水效果,減少甘露醇的使用量,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安全性較高。綜上所述,甘油果糖聯合甘露醇可減輕腦出血并腦水腫患者的臨床癥狀,減輕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促進其康復,且不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但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樣本量偏少,可能會導致部分研究結果存在偏差,今后可增加相關研究投入、延長研究時間,擴大研究樣本量,進行進一步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