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佳俊
(吉林大學 古籍研究所,吉林 長春 130012)
《尚書·顧命》記載了周成王臨終遺囑及康王受顧命之戒后即位典禮過程中的禮節。其中一段內容如下:
二人雀弁,執惠,立于畢門之內。四人綦弁,執戈上刃,夾兩階戺。一人冕執劉,立于東堂。一人冕,執鉞,立于西堂。一人冕,執戣,立于東垂。一人冕,執瞿,立于西垂。一人冕,執銳,立于側階。[1]128
長期以來,學界對上文中“執戈上刃”的含義未有定論。根據對“上刃”含義的理解,諸家意見大致可分為以下兩大類。
沈融認為,《尚書》中與“執戈上刃”并列的兵器,都沒有專門說明刃的指向,戈不該例外。此處“上刃”應表示戈的一種形制,這種形制的戈是鉤戟。[2]20鉤戟形制如圖1-1、圖1-2。①

圖1-1 濬縣辛村 M42:108

圖1-2 濬縣辛村M42:102
井中偉認為,沈融的觀點“以偏概全”,“戈上刃”應指渾鑄戟[3]78-80。渾鑄戟如圖2-1至圖2-9。

圖2-1 濬縣辛村 M2:81

圖2-2 濬縣辛村M42:102

圖2-3 寧縣焦村西溝M1:5

圖2-4 寶雞竹園溝M8:14

圖2-5 寶雞峪泉M6:9

圖2-6 扶風北呂81M144:2

圖2-7 昌平白浮M2:33

圖2-8 濬縣辛村 M2:42

圖2-9 膠縣西菴車馬坑
沈、井二人認為“戈上刃”是上端有刃的戈的專稱,“上刃”是指戈的特殊形制。但西周初期以前的文獻并未記載戟有“戈上刃”的稱呼,且沈、井二人觀點的關鍵證據是: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燕國IM52[4]203、M1029[5]414和M1193[6]28墓地出土了自名為“匽侯舞戈”的戟,證明戟在當時可被稱為戈。結合戟在西周墓地的出土數量、使用對象、質地形制和組合規律不同于一般實用類兵器的情況,二人推斷:“戟”屬于非實用的儀仗類器物,它和《顧命》中“戈”的功用相同。[7]155-190筆者以為不然。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燕國墓地出現了自名為“戈”的戟,只能說明在西周初期戟被稱為“戈”,不能說明“戈上刃”就是當時的戟,因為自名并非“匽侯舞戈上刃”。西周時期戟表現出的儀仗類器物特點,也不能說明其和“戈上刃”有直接關系。所以,不應將“上刃”理解為戈的一種特殊形制。
多數學者認為,“刃”應為“刃之堅也”,但對“刃”的方向理解不同。學者們的觀點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1.刃向外
從考古資料看,所有出土的戈的援部上下和前鋒均有刃,刃向外一說實屬牽強。井中偉對這一觀點已有總結:
……南宋蔡沈《書集傳》云:“上刃,刃外向也。”屈萬里、江灝、錢宗武等先生從之,劉起釪先生對“刃外向”做了進一步闡釋,“那就是(戈)援的上面一側也磨削成刃,刃才外向”。……考古資料表明,戈這種兵器無論玉、石質還是銅質的,其援部上下與前鋒皆開刃。……既然所有的戈援均有上刃,所以劉起釪先生將“上刃”理解為“援的上面一側也磨削成刃”就未免牽強了。[8]225
2.刃向前
清代劉逢祿認為:“上刃,刃向前也。”周秉均從之。[9]280“刃向前”是戈在發揮兵器實用性時的狀態,不具有普遍性。于省吾認為此說“語意含渾”,他說戈在被橫執和縱執時,刃的朝向不一致:
按戈之內納于木柄,周制,柄長六尺六寸。《考工記·廬人》分為勾兵、刺兵兩種,戈為勾兵,以之橫擊。蓋用時每橫其柄,則援與胡之刃在前;執時縱其柄,在援與胡之刃在上,故云上刃也。[10]124
3.刃向上
陳夢家認為,“執戈上刃”和祖父兄三戈(圖3-1至圖3-3)銘文順讀時刃向上的情況相合,由此判斷祖父兄三戈不是實用器,而是陳設儀仗。[11]499從圖3-1至圖3-3可看出,祖父兄三戈銘文順讀時,戈援下端的鋒刃在上,陳夢家理解的“刃”是戈援下端的鋒刃。

圖3-1 祖戈

圖3-2 父戈

圖3-3 兄戈
對于陳夢家的觀點,李學勤補充說:“有些儀禮中用的玉鋒刃器,如美國弗利爾美術館所藏可能屬龍山文化的琢紋玉刀,察其紋飾方向,刃也是朝上的。禮儀用鋒刃器‘上刃’以示不付實,可能有久遠的淵源。”[12]173
馮勝君說:“儀仗時用戈僅為陳列,而非實用,此時將戈的刃部向上(上刃),正是突出這種戈的非實用特點。”[13]269分析可知,他們理解的“刃”是戈援下端的鋒刃。
筆者贊同三位學者的觀點。戈在實戰中發揮主要作用的部位是戈援下端的刃和援尖端的鋒,所以被稱作“勾兵”或“啄兵”。分析可知,上述三位學者理解的“刃”指戈援下端的鋒刃。
周緯指出:
戈為勾兵或啄兵,即用以鉤挽敵人并啄刺敵人之裝柄長兵。鉤敵人之頸而致其死,或鉤近而以短兵砍斃之,故謂之勾兵。從上啄下入人頭,或從旁橫啄入刃腰,故謂之啄兵。勾與啄為戈之基本效用而并無直刺之能力,是以戈非刺兵。[14]38-39
將戈援下端的鋒刃向上,說明此時的戈未發揮兵器實用性,正與《尚書·顧命》中描寫的儀仗語境相合。此外,《首陽吉金》中收錄一父丁母丁戈(圖4),此器在銘文順讀時,也是戈援下端的鋒刃在上。

圖4 父丁母丁戈
綜上,本文認為,《尚書·顧命》中“執戈上刃”的“刃”應是指戈援下端的鋒刃;“上”在這里用作使動詞,表示“使刃向上”;“上刃”是動詞結構,作“執戈”的狀語補足語。
[注 釋]
①本文圖片皆以出土地點加出土編號方式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