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寶民
1931年的一天,顧頡剛為學生們講《堯典》,當講到《堯典》的十二州是起源于漢武帝時代的制度時,有個叫譚其驤的學生站起來說:“老師你講錯了!”然后便指出了錯誤所在,顧頡剛絲毫沒有生氣,而是囑咐譚其驤把不同意見寫成書面材料交給自己,譚其驤課后便查閱了大量資料交給顧頡剛,顧頡剛看完后,說有哪幾條說服了我,哪幾條沒說服我,于是譚其驤又找了些資料來論證,這樣反復幾次,最后,顧頡剛把討論的這些內容寫在了講義上,在課堂上說:“譚其驤同學對我的幫助很大,幫我糾正了很多錯誤,但他的意見也有我不同意的,這些都讓我非常感謝。”
在一次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舉行的研究報告會上,有一位姓韓的研究生,提出了一篇有關隋唐之際佛學的研究報告,他宣讀完畢之后,由胡適加以評論,胡適便滔滔不絕地對這篇報告進行評說,哪知說到一半的時候,那名韓姓研究生突然打斷了胡適的話:“胡先生,你別再說下去了,你越說越外行了。”然后便把胡適的錯誤一一指了出來,胡適絲毫沒有生氣,微笑著請韓姓研究生的導師佛學權威湯用彤繼續對報告進行評述,報告會結束的時候,胡適說:“以后舉行報告,最好事先讓我們知道題目,以便略作準備,免得像我這次對韓君的報告作錯誤的批評啊!”在以后的教學中,胡適并沒有因此而記恨那位韓姓研究生,反而對他格外重視,在學習及生活各方面幫了他很多忙。
有一回,蔡元培與錢玄同聊天,錢玄同問蔡元培:“蔡先生,前清考翰林,都要字寫得很好的才能考中;先生的字寫得這樣蹩腳,怎么能夠考得翰林?”蔡元培聽后笑笑說:“我也不知道,大概那時正風行黃山谷字體的緣故吧!”當時的蔡元培是民國教育總長,而且年長錢玄同19歲,但并沒有因為錢玄同冒犯自己而生氣,表現出了大度的情懷。
在一次聚會上,有人提到了果德爾工作的重要,金岳霖先生便提出打算買一本關于果德爾的書看看,這時,他的學生沈有鼎忽然對金岳霖說:“老師,你看不懂的。”此話一出口,在場的人都很驚訝,因為如此不客氣地貶低自己的老師,實在是讓人下不來臺,大家擔心金岳霖先生會發火,但金岳霖先生并沒有生氣,先是“哦哦”了兩聲,然后說:“那就算了。”隨后像什么事也沒發生一樣繼續和大家聊天,而且自那以后,他對沈有鼎這個學生依舊如常關心幫助,絲毫不計較他當初對自己的冒犯。
我們的社會中,一直很在意尊卑長幼的軼序,下級冒犯上級、學生冒犯老師,都會被認為是大逆不道的事,但上面提到的四位大師級學者,卻并沒有因為別人對自己的冒犯而氣惱萬分,而是善待來自別人的冒犯,表現出了大度的容人之心。在冒犯面前保持一顆平常心,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這正是大師們值得我們敬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