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江大學圖書館 李燕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中蘊含著無窮無盡的奧秘,書籍是智慧的源泉,書籍是知識的海洋,書籍是想象的翅膀,書籍是生活的方向盤。隨著時代的進步,互聯網的發展,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書本,電子圖書、手機、電腦等各種電子設備層出不窮,閱讀方式也更便捷,對傳統紙質圖書造成極大的沖擊。對讀者而言,“70后”“80后”及以前的讀者,可能更傾向于閱讀紙質圖書,而對現在的“90后”“00后”,他們接觸的電子產品更早、更多,這一類讀者更傾向于電子圖書。加強高校學生對圖書的熱愛,離不開從小的閱讀習慣培養、離不開自身對書籍的愛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因此紙質圖書面對著巨大的沖擊。
長江大學是一所綜合性大學,而武漢校區主要是側重理工院系,現有資源與環境學院、地球物理與石油資源學院、地球科學學院、石油工程學院(中俄能源學院、中法城市可持續發展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和非常規油氣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圖書館資源建設部要針對五院一中心,采購合理的圖書資源,建立合理的館藏體系,讓圖書館成為師生的文獻保障中心。
長江大學圖書館秉承“服務學生、服務學者、服務學術”的辦館方針,“以讀者和員工為本”的辦館理念,堅持傳承、不斷創新,積極為學校教學、科研、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工作服務。長江大學武漢校區圖書館設有:流通閱覽室、電子閱覽室、報刊閱覽室、考研自習室、二線書庫、各類中外文數據庫60個。提供了舒適的閱覽學習環境,圖書館為武漢校區地標建筑,無線WIFI全覆蓋,截至2020年底,館內擁有紙質圖書20萬冊,館藏分類統計見圖1。圖書涵蓋了多個學科門類,從圖1可以看出,館藏量第一位是T工業技術類43648冊,第二位是I文學類32344冊,第三位是P天文地球類24414冊,符合以石油科學與技術類為主、文理滲透的館藏資源體系結構。
圖1 武漢校區圖書館館藏結構
本館近三年(2018~2020年)紙質圖書入藏量見圖2。由圖2可知,2018年I類圖書訂購量過大,因此及時調整訂購策略,后兩年降低I類圖書的訂購,由于2020年遇上特殊疫情的影響,圖書經費有所降低,因此降低圖書副本量,擴大圖書門類涵蓋量,以保證讀者需求。
圖2 本館近三年紙質圖書入藏量
分析2018~2020三年讀者的借閱情況見圖3。本館紙質圖書利用率前五位分別是I類(文學類)25.29%,J類(藝術)18.45%,H類(語言)18.10%,C類(社會總論)16.29%,A類(馬列主義)15.45%。這五類圖書均為社會科學類圖書。I類為文學類,說明讀者更傾向于閱讀文學類書籍,因為此類圖書休閑性比較強,閱讀的周期短,而且館員在訂購的時候都是采購經典、暢銷的書籍,及時上架并推廣,因此流通借閱量大,閱讀上毫無壓力,也符合高校學生的閱讀習慣。
圖3 本館各類圖書利用率
藝術與傳媒學院是近幾年才建立的,J類圖書利用率較高也說明學生對J類紙質圖書需求較大。本館通過訪問藝術與傳媒專業師生了解他們的培養計劃,滿足師生提出的圖書要求,有針對性地采購符合他們專業設置的圖書,不斷豐富J類圖書,但受疫情影響,總體紙質購置經費較往年低。
語言類,H類書籍,由于本館購買了新東方多媒體學習庫及起點考試網,可以滿足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學習需求,但紙質資料的學習也不可少,因此線上試題加線下學習鞏固擴展閱讀,對英語類的學習很有幫助,此類圖書借閱量較高,說明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熱情不減。畢竟英語四六級對學生非常重要,也是就業的籌碼,因此H類的書籍要精而好,對學生的輔助學習更有利。
C類(社會總論)與A類(馬列主義)是學生的基礎課圖書,該類圖書對學生的基礎學習很有幫助,是完成課后小論文的重要參考書。
在科技類圖書中,排在前三位的是O類(數理化)15.24%,T類(工業技術)12.66%,Z類(綜合圖書)11.82%。O類(數理化)該類圖書也是本校的基礎課圖書,利用率較高。T類圖書為專業圖書,石油地質、工業技術類,學術性比較強,閱讀周期長,跟學生的專業息息相關,在學生完成畢業設計的時候需要借閱此類圖書做學習參考,因此此類圖書借閱量較大。而且本館購買的CNKI及OnePetro等中外文數據庫也可以滿足師生對專業資料的查找。Z類綜合性圖書借閱量高,分析可能是近幾年興起的國學風的影響,學生對此類的書比較感興趣。
本館社會科學類A-K總利用冊數為17678冊,占總利用冊數的62.8%,自然科學類O-Z總利用冊數為10465冊,占總利用冊數的37.2%,這說明本館的社科類圖書相對于自然科學類圖書的利用率高,學生更傾向于休閑類的書籍。本館的藏書結構與利用情況基本吻合。但本館的D類(政治法律),F類(經濟類)總藏書量高,但利用率低,這與本館未及時做剔舊處理有關系。
通過館藏結構與圖書利用率分析,資源建設部今后在做采訪時要及時分析與訪問師生,為了充分提高圖書的利用率,減少零借閱量圖書,要盡量訂購師生需求的圖書,圖書訂購需涵蓋多個學科門類,以滿足師生閱讀需求。這對資源建設的館員提出更高要求。
(一)與師生緊密聯系。因為疫情的影響,從以前的線下館配會現場采購圖書改為云線上采購,因此在線上云采購期間,可以及時與專業的教師聯系,發動專業人士參與到線上采購,這樣更能符合師生對紙質圖書的需求。及時收集整理師生薦購的圖書,并把這些書籍跟蹤反饋給師生以提高圖書的利用率。
(二)加強館員的業務素質培養。結合雙一流建設采購合理的圖書,應為用而藏,不應為了生均圖書量而濫竽充數。加強館員的業務素質的培養,及時了解學院新增專業與配套書籍,充分調研,滿足新設專業學生的圖書需求。例如:2021年長江大學武漢校區新設三個專業分別為: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網絡與新媒體。此時館員應及時了解該專業學生的培養計劃與開設課程,再分析該專業所應需求的專業圖書。與該專業的教師取得聯系聽取他們的指導意見。進一步針對此專業購買相應的紙質書籍。對于圖書審核員要嚴格層層把關審核,減少零借閱量圖書,把控好圖書館館藏結構體系。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紙質圖書受到巨大的沖擊,因此在紙質圖書的采購時更應精優,重在為師生所用。采訪員應利用數據分析,作為采購的參考依據,掌握讀者的借閱情況,分析讀者的借閱規律,及時調整采購策略,繼續優化藏書結構。還應加強與師生的緊密聯系,雖然購買了中外文數據庫,能滿足學生對資料的收集整理,在培養學生的檢索能力的同時,也應積極引導他們對專業紙質圖書的閱讀。結合學校“雙一流”建設及時掌握學校新增專業課程并與師生取得聯系,定期訪問新設專業師生,圖書是否滿足他們的專業需求,及時跟進調整采訪策略。定期對新書進行推薦,提高圖書利用率,讓學生愛上閱讀紙質圖書,享受紙質圖書閱讀。相信傳統紙質圖書的閱讀情懷不會變,紙質文獻在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中仍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