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是戲劇舞臺藝術中備受大眾青睞的藝術體裁。20世紀初,法國著名作家勒內·福舒瓦,遵循三一律的原則創作了以梵高為原型的話劇《油漆未干》,20世紀30年代,我國話劇奠基人歐陽予倩在英國作家艾林·威廉改編的基礎上,將話劇《油漆未干》轉譯為中文,并將其搬上了中國的話劇舞臺。其作品極富諷刺性的現實意義并影響深遠。本文在對故事背景和劇情梗概解析的基礎上,以關尼的角色塑造為切入點,對表演過程中角色定位、人物關系進行深入分析,以劇本、文獻結合相關視頻以及實踐等,對關尼角色表演作深入剖析。
一、話劇《油漆未干》劇情概述
法國作家勒內·福舒瓦所創作的話劇《油漆未干》整部劇劇情跌宕起伏,故事以20世紀初經濟蕭條時期的英國鄉村為大時代背景,演繹出這一時期在金錢利益面前小人物的各種人性特點,并將人物一天中經歷的大悲大喜展現得淋漓盡致。
20世紀初期,一位生前曾寄居在哈醫生家里的窮苦畫家克里斯賓,十年后在倫敦一夜成名且遺留的畫作價值連城,自此,哈醫生家中接二連三出現了神秘人達倫、羅森,他們以替窮苦畫家還債為名,實則打著幌子低價購畫。被蒙在鼓里的哈醫生一家沉浸在貪婪的精打細算和從天而降的財富中,直到電報約訪者但文波先生出現將實情托出,哈醫生才得知原來當年被自己嘲笑的窮小子克里斯賓,生前畫作如今被人追捧且價格為天文數字,喜出望外后又捶胸頓足,懊惱天價作品前一秒以低價賣出。與此同時,畫商羅森提出愿意高價購入這些畫作,隨后哈醫生夫婦以及大女兒艾達便頻頻上演鉆雞窩、爬閣樓、灰頭土臉翻箱倒柜等滑稽可笑的舉動尋找畫作。正在一籌莫展之時,全劇的矛盾線索又轉移到傭人關尼床頭的畫像以及行李箱中17幅克里斯賓的畫作上,哈醫生等人極力哄騙關尼,輪番上陣軟硬兼施,關尼堅持不愿拿出,眾人仍舊不放棄,最終以關尼拿出結婚證,表明自己才是畫的主人為終點,結束了這場無休止的搶畫風波。哈醫生等人機關算盡,到頭來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眼睜睜看著關尼拿著畫像離開他們的視線。
在這場丑態百出的搶畫過程中,為了得到畫家遺作,哈醫生和畫商們不擇手段,二女兒蘇珊則是唯一一個與關尼站在一起的人,結果遭到家人的無情斥責,蘇珊對家人心灰意冷、失望至極,最終也隨著關尼一起離開了家。故事中關尼和蘇珊的善良正直與哈醫生等人的貪婪自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加突出了諷刺的效果。
二、“關尼”的角色定位與人物關系
(一)“關尼”在劇中的角色定位
關尼在話劇《油漆未干》中與主要人物的關系決定了關尼的定位和形象,傭人關尼在哈醫生家做工15年,長久的相處和深入的了解讓她在鬧劇面前,平靜地看著哈醫生家為了金錢的極度扭曲,而她卻能不為所動,堅守善良底線。這樣的人物定位于資本主義雇主家庭中的人格底線,定位于金錢貪念面前的善良本質,定位于世俗觀念擇偶標準下的純潔愛情追求。
普希金說過,在戲劇表演的假設情景中,我們要用自己的藝術感性去體會并把握劇中人物的情感真實。雖然這個問題對于創作者而言,是屬于假設的人物情感,但是在演員這里必須是真實情境和感情的呈現。這么看來,關尼的人物定位就必須做好足夠的準備工作去追求目標情景呈現。關尼的人物解構與詮釋,包括戲劇的思想主題、事件、時代背景、行為發生的前提預設、生活條件、道具條件、導演和演員本人對劇本的理解認知、演員本人對人物的補充呈現、燈光音響、舞臺道具、調度等諸多因素。
關尼的人物角色定位解讀,除了上面的問題,還需要有普希金戲劇理論中的“真實情感問題”,對克里斯賓真摯的愛,是關尼珍視那些畫作的情感基礎。但是由于內心的善良和哈醫生的步步緊逼,關尼也確實陷入了要不要出讓畫像所有權的矛盾和糾結,這種內心獨白的外在顯現,要通過細微的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準確地傳遞出來。當然這還不夠,要通過演員自身的真實感受,有節制、有控制地悉數呈現,才能夠將關尼的人物解構詮釋出來。
關尼角色定位與她的表演是否成功,基本標準不僅是技術技巧和情感真實這兩個問題的準確把握,同時也是整部劇作能否成功呈現的核心關鍵。須知后半程的戲劇矛盾表面上是圍繞克里斯賓的遺留畫作,但是畫作已經散佚,最明確的作品就是關尼的人物畫像,這幅作品的保存者和擁有者恰恰是仆人關尼。戲劇矛盾的錯綜交匯使得燈光都聚焦在關尼身上,到整部戲劇矛盾達到頂峰之時,更是關尼的高光時刻,她對于純潔愛情的堅守,明確地回擊了金錢和貪婪欲望之下扭曲的人性及其無理要求。就是這種人物分析和解讀,使得臺詞和動作能夠進一步深入演員的內心,能夠為人物的呈現做出更好的準備工作。
(二)關尼與劇中人物的關系
根據莎士比亞的戲劇特點可以得出,推動劇情展開使矛盾進入高潮,最重要的是對劇中人物關系的設置,并要清晰地把握人物關系脈絡。關尼因家中變故決定辭職回家,不承想保存的畫像讓自己成為眾矢之的,她與畫時隱時現的關系和態度,讓哈醫生等人絞盡腦汁,將戲劇矛盾推向了高潮,并將關尼與劇中人物的關系毫無遺漏地展現出來。
本來待人還算寬厚的哈醫生,對待關尼相比哈太太的極盡刻薄、冷唇相譏還算溫和,但他和妻子階級思想極為嚴重,時常默認著妻子對關尼的冷言冷語,并認同關尼是傭人,不必對她客氣。在這場突如其來的鬧劇中,關尼看著哈醫生夫婦被畫商的“現金交易”帶來的物質沖擊失去自我,更加堅定了自己保留畫像的決心。
大女兒艾達就像是哈太太的翻版,她脾氣暴躁愛慕虛榮,是一位典型的拜金女,關尼的傭人身份讓艾達產生了嫌棄,在奪取畫像時也是毫不顧忌關尼的心情,反而是關尼對她有著足夠的包容,當然也時常透露出失望和無奈。
關尼偏愛小女兒蘇珊,在這個家中,她們更像家人和朋友。蘇珊乖巧懂事、單純善良,和關尼有著相似的經歷,她們都欣賞藝術并且愛上了身份地位低下的窮苦畫家,蘇珊對關尼也是無話不談,甚至她的愛情秘密,都要跑來聽聽關尼的看法。在家人不擇手段欺騙關尼時,也是蘇珊果敢堅定地站出來維護關尼,與正義為伍。
克里斯賓作為話劇《油漆未干》中的主要人物線索,多數時間存在于哈醫生的“金錢交易”中,但這位少有人懂的窮苦畫家一直是關尼的精神伴侶。在劇中設定的人物背景中,關尼和克里斯賓都是英國社會的底層人,關尼親眼看見克里斯賓病榻前所遭遇的不公待遇,她是克里斯賓的創作知音。她深愛著克里斯賓,也珍藏著克里斯賓被別人視如草芥的畫作,她對克里斯賓的遺作心存舊情倍加珍護,她把哈太太讓燒掉的十七張畫像悄悄留藏于箱底。長期以來忍辱負重地供職于哈醫生家,也是因為這里是她和克里斯賓相愛的地方,有著最美好的記憶。
三、內心行動的特征分析
(一)內心視像的構建
如何能將劇場觀眾的審美無限拉近到角色本人,取決于演員對人物的呈現和把控,而內心視像的構建會使角色的形象更加鮮明和飽滿,所以構建內心視像對人物的認知極其重要。內心視像的構建要從“本我出發”,就是與角色之間建立信念感,將自己與人物融為一體。所以,剛開始塑造角色時,想象自己是關尼,生活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經歷了哪些事情讓自己的性格發生了變化,面對發生的事情自己會是什么態度,用什么語言表達,用什么行動體現。經過這一系列的深入體會,讓關尼的感受成為自己的記憶,以內心世界為載體構建具象的內心視像感,更深入地體會到關尼的心情,所以也就想清楚了哈醫生各種方法用盡也不能改變關尼的決心。其實,這不僅僅是她對克里斯賓愛情的守護;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所有人為了金錢和名利搶奪克里斯賓的畫作時,關尼想到的是克里斯賓生前躺在病床上凄凄慘慘、無人問津的樣子與他死后備受矚目的命運天壤之別,她內心除了遺憾,更多的是不公,如果這些人能夠善待克里斯賓,說不定克里斯賓就不會死,他們是間接害死克里斯賓的兇手,所以,她的拒絕也是對這些人的嘲諷和痛恨。當演員融入角色后,內心視像就會足夠豐富,才能塑造有靈魂的角色。由此,深入角色內心,并構建內心視像也是人物角色真實情感體驗的具象呈現。
(二)內心獨白的探尋
所謂的內心獨白是在規定的情境下由于外界帶來的刺激產生的一種無聲的語言,也是在豐富內心視像的基礎上角色的所思所想所感,尋找角色內心獨白是戲劇中塑造人物重要的內部技巧。劇中蘇珊跑過來問關尼,是否支持她喜歡上了一個藝術家,關尼表示自己是認可和喜悅的,又自言自語道:我怎么會反對藝術家呢。關尼內心的喜悅源自她自己也是愛上了窮苦的藝術家,她與蘇珊有著一樣的單純,她們眼中的畫家并非世俗眼光中的清苦庸碌,在這些畫作一文不值的時候,關尼收藏的是她愛人的遺作,絕非金錢可以衡量。她也希望自己欣賞的畫作會被世人認可,而現在終于有人和她一樣認可和喜歡同樣的事物,她亦是不會反對的。同時,解讀關尼的內心獨白也要注意,她用表情顯現內心,用眼神給予蘇珊肯定與支持,關尼在舞臺上流暢而恰切的形體動作,就是內心獨白的具體呈現。
人物內心獨白也是話劇最核心的審美意韻。美學家朱光潛先生曾說:戲劇審美的最終訴求是觀者自身的情感滿足和共鳴體會。倘若劇中只有蘇珊言情而聽者關尼不解風情則并未達意,有情人無人理解則有令人扼腕之感。然而這一切細微銜接都在關尼的內心獨白部分得到周全。
(三)語言行動特征
“潛臺詞是基于人物行動內心之間的銜接領域。”因此,在戲劇藝術實踐工作中,重要環節是對劇本解讀的基礎上深度挖掘角色潛臺詞。這一環節讓演員由詞入心漸入佳境,通過尋找角色的話外音確定角色的行動目的,使演員更加貼近人物的內心真實情感,更加豐富角色的性格特點。
關尼在劇中的臺詞并不是很多,但是潛臺詞卻很好挖掘。在第二幕,達倫知道克里斯賓曾經為關尼畫過像,為了拉近關系騙取畫像,自稱是克里斯賓生前的好友詹姆斯·布朗。克里斯賓當時疾病纏身、窮困潦倒,所有人都對他冷漠嘲諷,朋友更是寥寥無幾,只有關尼一直陪伴著他,倆人早已情投意合,可以說克里斯賓的一切關尼最為了解。突然冒出來的好友,且在兩小時之前以高價買入了哈醫生女兒的畫像,種種跡象令關尼不得不產生懷疑,所以關尼開口就說:“詹姆斯·布朗是非常窮的。”這句話的潛臺詞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意思是“我與克里斯賓關系很好,他有沒有朋友,有幾個朋友,都是誰,我都知道得一清二楚,你是騙不了我的”,另一層意思是“像您這樣衣著不菲,出手大方的高層人士怎么可能是克里斯賓的朋友”。這里處理臺詞時一定要注意語氣語調,以及重音停、連的問題。
隨著人物利益關系的變化,關尼的語言在臺詞上要體現出層次感,體現出前面逆來順受的溫和,潛臺詞則要體現出后面內心抗爭的據理力爭。其中,最困難的部分當屬這兩個時期的過渡。在第三幕中,哈醫生哄騙關尼出讓畫像的所有權時,先是曉之以理,說只要關尼答應,自己就分一半的錢給她,這樣多的錢足夠渡過家里的難關了。關尼的內心善良單純,面對哈醫生動情念舊的步步緊逼,關尼的內心矛盾糾結,一方面是自己的雇主哈醫生,不好拒絕;另一方面是克里斯賓留給她唯一的畫,堅決不能賣出。她對哈醫生說:“在他臨死之前,我那樣答應過他,他是因為我才畫這幅像的。”這里,關尼的弦外之音是:“這幅畫的所有權是屬于我的,我已經決定不會變賣它,就是您也不行。”體現出關尼的堅決,同時又給了哈醫生適當的尊重。已經作出了極大的讓步,可哈醫生不見絲毫放棄的念頭甚至變本加厲地說關尼貪心,這讓關尼惱怒:“我告訴您吧,就是一百萬英鎊我也不要!”這句話其實就是對哈醫生的譴責:“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您一樣貪婪迂腐,毫無羞恥之心,克里斯賓的畫是用金錢無法衡量的。”在對話中戲劇沖突達到高潮,所以,在處理臺詞時要緊扣關尼的內心變化和語言目的,并把潛臺詞體現角色性格發揮到極致。
四、結語
話劇《油漆未干》的作者在英國大蕭條的背景下,設計出底層人物面對金錢誘惑的扭曲百態,也通過關尼表達了對真善美的執著追求,因此,關尼的人物設計和角色塑造是全劇成敗的關鍵。在對關尼這一角色分析時,首先以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為基礎,根據人物的時代背景和生活環境對人物進行角色定位,準確分析出她在劇中的人物關系,從而把握角色的性格形象;隨后對關尼形象進行塑造和詮釋,通過潛臺詞挖掘,找到人物語言的目的,以外部行動體現人物的內心活動。同時,在實踐表演之外更要注重內心視像構建、內心獨白追尋,以便演員走進角色。對角色進行二度創作的過程中,內心的挖掘是重中之重,沒有豐富內心的角色是沒有靈魂的、是不可信的,走近角色、體會角色、相信角色,才能讓人物真實地活在舞臺上,活在觀眾面前。
參考文獻:
[1]張悅.話劇《油漆未干》看見人性的真實[N].中國藝術報,2019-01-18(005).
[2]齊悅.重溫經典感悟生活——淺析津版《油漆未干》[J].戲劇之家,2017(13):51.
[3]凌峰.淺談話劇《油漆未干》中哈醫生的人物塑造[J].戲劇之家,2016(18):60.
[4]高揚.悲喜張艷秋[J].中國戲劇,2014(12):2
2-25.
[5]張勇.論喜劇表演中的人物性格化處理——以哈格太太的表演為例[J].大眾文藝,2013(24):26-27.
[6]王巖.尋求人性真實 呼喚藝術醒覺——觀話劇《油漆未干》[J].戲劇文學,2005(07):68-72.
(作者簡介:付娟娟,女,碩士研究生在讀,河南大學音樂學院2020級,研究方向:音樂劇表演)
(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