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作為一種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藝術形式,可以將生活中的情感以舞臺的形式進行呈現(xiàn),觀眾在欣賞舞蹈作品時,會將其與自身的生活經歷進行緊密關聯(lián),引起情感上的共鳴。而隊形編排作為舞蹈作品中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將最佳的藝術形象展示給觀眾,給觀眾帶來最直觀的藝術美感,必須對其高度重視。基于此,本文圍繞隊形編排在舞蹈作品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性進行探討,對舞蹈的隊形種類與特征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的編排建議,希望給更多人帶來借鑒。
一、隊形編排在舞蹈作品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性
(一)豐富作品的內涵
舞蹈作品是由不同舞蹈元素組成的表演藝術,在舞臺表演中提升舞臺藝術效果,不僅要有燈光和聲音的配合,還要求舞蹈表演者的動作、隊形編排的藝術性以及舞蹈者的配合度,只有將不同元素進行整合,才能更好地展示藝術作品,保證作品的藝術性。舞蹈具有種類繁多的特點,不同種類的舞蹈作品有著不同的風格,詮釋著不同的情感,隊形編排作為舞蹈作品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為使其呈現(xiàn)出最大的價值,必須重視隊形的編排,確保其呈現(xiàn)出不同的結構形態(tài),進一步提高作品內涵,增加作品的魅力,引起欣賞者的共鳴。
(二)提升作品的藝術表演效果
在舞蹈表演的過程中,科技設備和燈光效果,雖然具有提高藝術表演的效果,但只會給觀眾帶來視覺上的震撼,而好的舞蹈編排會給觀眾帶來心靈上的沖擊,對增加作品的價值具有推進的作用。另外,在舞蹈作品中,優(yōu)美的舞蹈動作,良好的作品創(chuàng)意,是保證舞蹈表演效果的重要因素,但如果沒有與隊形編排進行整合,便無法發(fā)揮最佳的藝術視覺效果,只有統(tǒng)籌全局,將多方面內容進行有效融合,才能夠最大化地提高舞臺表演效果。
(三)滿足舞蹈作品的創(chuàng)作需求
舞蹈作為一種表演藝術,其自身具有多元化的社會意義,完成高難度的技巧動作不是其最終的目的,而是要將其作為表現(xiàn)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手段,觀眾通過對其進行欣賞,根據(jù)其所反映出的社會生活、人物思想感情,來體會到更加寬廣的生活內容和深刻的思想含義,以此在提高自身藝術修養(yǎng)的基礎上,得到更深層次的升華。[1]而舞蹈編排滿足舞蹈作品的創(chuàng)作需求,在編排的過程中,將各種新型現(xiàn)代化技術融入舞蹈隊形中,使不同的元素在舞蹈展示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同的作用,不僅可以提高舞臺表演的藝術效果,還對舞臺表演的整體水平具有促進的作用,真正地實現(xiàn)了空間性和時間性的表演藝術。
二、舞蹈的隊形種類與特征
(一)隊形種類
1.獨立式舞蹈隊形
在獨立式舞蹈隊形中,其主要特點是穩(wěn)定性,在跳舞時,每位舞者的隊形、舞蹈動作都具有一致性和統(tǒng)一性。獨立式舞蹈隊形注重舞者之間的平等、和諧關系,每一個舞者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每個舞者的身上,都有自己獨特的閃光點。要從全局觀的角度去看待,將多個個體舞蹈融合成一個整體的舞蹈,來實現(xiàn)最佳的舞臺效果。獨立式舞蹈隊形一般在廣場舞、節(jié)日舞蹈等大型舞蹈中運用較多,因每個人都有平等表現(xiàn)的機會,與其他舞者之間不存在交集,在編排的過程中較方便。
2.組合式舞蹈隊形
組合式舞蹈隊形在進行編排的過程中,需要舞者與舞者之間進行緊密連接,互相之間進行緊密配合,以提高舞蹈的藝術效果,展示出不同藝術之美的隊形,相較于獨立式舞蹈隊形,該種舞蹈大多應用在中小型舞蹈中。根據(jù)舞蹈性質可將其分為協(xié)調和對比兩種,協(xié)調主要是指在編排的過程中重視舞蹈的對稱、統(tǒng)一以及平衡,隊形所表達的情感主要以優(yōu)雅美為主;對比指藝術內容之間存在的差異較大,重視舞蹈隊形的大小、高低以及色彩,通過體現(xiàn)出沖突、矛盾來帶動觀眾的情緒,隊形所表達的情感主要以崇高美為主。
3.其他形式
在舞蹈創(chuàng)作中,隊形編排通過隊形全貌角度和觀眾角度可以分為平面圖和側面圖。平面圖主要以點、線、面為基礎,舞蹈的點主要指領舞人員,與面、線的隊伍形成鮮明的對比,是整支舞蹈中的亮點;舞蹈的線主要是指直線、弧線、S形線以及折曲形線幾種線形的排列;舞蹈的面主要是指多人聚集的狀態(tài),通過整齊排列或參差排列的形式,將其呈現(xiàn)出圓形、方形、長方形等多種隊形。側面圖因主要從觀眾的角度去呈現(xiàn),因此,可將其分為遠景、中景、近景,將舞群分別置于不同的位置,來營造豐富的空間感,讓每一個舞者做不同的動作,來營造不同的舞蹈形象,使觀眾最大化地感受舞蹈中的優(yōu)雅。
(二)隊形特征
其一,散點式舞蹈隊形特征。該種隊形的排列是根據(jù)舞蹈人數(shù)進行平均分配,沒有主次之分,以此確保每位舞者表現(xiàn)機會的均等。
其二,雁行式舞蹈隊形特征。該種隊形的主要特點是有主次之分,因呈大雁的形式進行排列,中間舞者較為突出,兩邊較容易被忽視。因此,在進行編排時,可以根據(jù)舞蹈的實際情況,對舞者的位置進行更換。
其三,圓圈式舞蹈隊形特征,該種舞蹈的主要特點是可以根據(jù)舞者之間的表現(xiàn),來最大化地呈現(xiàn)出舞蹈風格,一般該種隊形在民族舞的應用中比較廣泛。
其四,一字排列形舞蹈隊形特征。該種舞蹈隊形是隊形編排過程中最為常見的隊形,可以體現(xiàn)出整個舞蹈的空間感,感受到舞蹈陣容的強大,一般在大型舞蹈表演中比較常見。
三、優(yōu)化舞蹈創(chuàng)作中隊形編排的建議
(一)舞蹈隊形編排創(chuàng)新思維
在舞蹈隊形編排的過程中,因其決定著舞蹈的整體效果,為保證舞臺的質量,吸引更多的觀眾,必須提高舞蹈隊形編排創(chuàng)新思維。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審美水平也提出了高標準,在傳統(tǒng)的舞蹈隊形編排的過程中,主要以一字形舞蹈隊形、雁行式舞蹈隊形等原有隊形為主,在排列過程中毫無創(chuàng)新,觀眾在長時間觀看下,不僅會感到枯燥、無聊,甚至還產生了厭煩的情緒,通過對舞蹈隊形的編排進行創(chuàng)新,打造出觀眾喜聞樂見的舞蹈形式,不僅滿足人們對舞蹈藝術的追求,提高整體的藝術展示效果,還進一步推動了舞蹈藝術行業(yè)的發(fā)展。[2]因此,在進行舞蹈隊列編排過程中,編舞人員必須樹立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最大化地保證觀賞性,增加作品的魅力。
(二)從舞蹈的全局角度進行編排
舞蹈作為一門表演藝術,為展示出舞蹈的藝術性,達到最佳的藝術性效果,編舞人員必須具備專業(yè)的舞蹈知識和綜合素養(yǎng),在進行編排的過程中,要站在全局角度去看待問題,結合舞者的動作和特點,保證舞蹈的完整性。
首先,在確定隊形的過程中,根據(jù)舞者的特點,編排整體隊形,在保證隊形初步編排完整后,對舞蹈中的細節(jié)進行深度挖掘。其次,根據(jù)舞蹈的實際需求。舞者的動作形態(tài)對舞蹈隊形進行初步調整,保證舞蹈的隊形滿足不同舞蹈動作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在調整隊形的過程中,也要注意細節(jié)上的問題,避免出現(xiàn)后續(xù)變更的情況。最后,因舞蹈的形式主要包括組合式舞蹈隊形和獨立式舞蹈隊形兩種,在編排的過程中,編舞者要將其考慮到位,來保證舞蹈編排的完善性,為后續(xù)調整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將舞蹈場景作為編排的依據(jù)
在舞蹈編排的過程中,因舞蹈場景不同,所編排出的舞蹈效果也存在不同,所以在進行編排時,可以將舞蹈場景作為參考依據(jù)。
首先,慶典型舞蹈隊形。該種隊形主要應用于節(jié)日或慶典儀式中,在團體組織中比較常見,一般主要安排在節(jié)目的開場與閉幕環(huán)節(jié),在整個節(jié)目中占重要的地位。在編排此類舞蹈時,在人數(shù)上一般為10~24人,因人數(shù)較多,又是以活躍氣氛為主的表演,在舞蹈作品選材方面存在較大的難點,再加上面對一些沒有舞蹈基礎的人群,所以,編舞人員需要從多方面考慮進行開展。
其次,廣場類舞蹈隊形。人數(shù)多、陣容強大、動作簡單以及形式統(tǒng)一是此類舞蹈隊形編排的特點,在對此類舞蹈進行編排時,一般主要采用一字形排列方式或散點式排列方式,根據(jù)人員、舞者的服裝進行隊形調整,在音樂選擇方面要選擇節(jié)奏感較強的音樂,在舞蹈編排方面要保證動作的整體、簡潔,避免出現(xiàn)節(jié)奏混亂的情況。
最后,綜合性舞蹈隊形。該類舞蹈主要為小型集體舞蹈,在對該類舞蹈進行編排時,要注意利用音樂的副拍,因人員較少,對舞者的要求較高,在編排時要將舞者之間進行緊密連接,確保配合度,保證舞蹈的靈性和整體性。
(四)結合舞蹈隊形進行合理構思
在對舞蹈作品進行編排時,要根據(jù)隊形的畫面、角色的變化等多方面進行構思,以保證舞蹈的整體藝術效果。
首先,對舞蹈隊形的特點和變化情況進行詳細了解,避免出現(xiàn)復雜化、不統(tǒng)一的特點;對傳統(tǒng)的舞蹈隊形構思進行革新,保證舞蹈的靈活性、新穎性、優(yōu)雅性。
其次,針對不同的舞者要采取不同形式的編舞,對舞蹈初學者,因其舞蹈基礎還存在局限,可以根據(jù)舞者的特點選擇較為簡單的形式進行編排;對舞蹈功底較強,技術較成熟的舞者,可以在隊形方面稍復雜化,但無論舞者技術如何,其舞蹈隊形都應新穎。
最后,在編舞時,要注意隊形的變化,對初次接觸舞蹈的舞者要盡量避免使用不規(guī)則的隊列形式,以免舞蹈現(xiàn)場過于混亂,影響舞臺的整體效果。另外,舞蹈類型、動作、節(jié)奏以及配合度都會影響舞蹈的隊形排列情況,在編排時,必須根據(jù)實際情況,將其考慮到位,把握好舞蹈成員之間的角色定位,保證角色、畫面與舞蹈隊形排列的一致性。[3]
(五)重視隊形人物形象塑造能力
舞蹈隊形的編排對舞者人物感塑造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在一些敘事類的舞蹈作品中,通過合理編排隊形,可以有效展示出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關系,對人物形象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重視。例如,在《永不消逝的電波》中,其中一部分編舞沒有設計過多的形式,而是以一群人在固定路線有序走動為主,該種編排方式比較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對觀眾來說,可以忽略舞蹈形式的變化,而快速捕捉到不同神態(tài)的人,為觀眾帶來氣氛感,并且,在此過程中,觀眾可以快速區(qū)分兩個特殊人物的形象與其他人物的不同,進一步提高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力。另外,人物形象、動物形象以及物體形象都是舞蹈作品的內容,在舞蹈作品中用人作物的形式有很多,例如,在《我心中的畫》這個舞蹈作品中,編舞人員通過運用雙斜線隊形編排的方式,讓兩個角色演員以手中作畫、雙腳擺動的動作在雙斜線兩側進行跳舞,可以想象到斜線中的兒童演員是隔著海峽兩岸的海,雙腳擺動代表著水流的波動,而雙斜線隊形兩邊的角色代表著兩岸兒童的形象,讓觀眾可以對作品的實際內涵有著更深層次的理解。
(六)增強隊形主題表達的準確性
舞蹈作品有著不同的風格,詮釋著不同的情感,抒情、敘事、寫意等為其主要表達方式。舞蹈與寫作一樣,在表演的過程中,會有其主要的中心思想,向觀眾傳遞作品所要表達的核心,以此真正實現(xiàn)傳情達意。而舞蹈隊形的變化不僅可以讓觀眾直觀地看到景,還可以讓觀眾感受到其背后的意和情,了解到舞蹈所要表達的核心,因此,必須增強隊形主題表達的準確性。[4]例如在舞蹈《洛神水賦》中,其中有段“大臣舞”,編舞者采用了三種隊形進行調度。第一種采用二龍吐水的形式出場,所采用的步態(tài)和圖形以對稱關系進行呈現(xiàn),通過這種中國民間舞蹈,來體現(xiàn)出大臣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人物;第二種采用鋪滿舞臺的四角體的方式進行梯形調度,利用四角體的隊形對曹植進行遮蓋,為后續(xù)出場做鋪墊,讓觀眾感受到曹植的身份與大臣的身份是不一樣的,二者之間存在著從屬關系,體現(xiàn)出曹植的威風;第三種,采用八字位的兩個三角形隊形,通過三角形并且下跪的舞蹈,使原本被遮蓋的曹植逐漸出現(xiàn),大臣跪拜,為后續(xù)曹植起身做鋪墊,進一步體現(xiàn)了曹植的核心地位。
四、結語
總而言之,隊形編排作為舞蹈作品創(chuàng)作中重要的部分,對舞臺藝術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必須高度重視其在舞蹈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地位,提高舞蹈隊形編排創(chuàng)新思維,從舞蹈的全局角度進行編排,重視隊形人物形象塑造能力,進一步提高舞蹈的藝術魅力,增強其藝術價值。
參考文獻:
[1]滕菲.舞蹈作品創(chuàng)作中隊形的編排分析[J].藝術家,2019(06):177.
[2]翟文.舞蹈隊形種類與特征及編排策略[J].藝術品鑒,2021(15):114-115.
[3]朱丹妮.湖南省體育舞蹈團體舞隊形編排的研究[J].勞動保障世界,2016(33):30-31.
[4]李藝馨.排舞大集體規(guī)定成套動作隊形編排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9.
(作者簡介:鄭洋洋,女,本科,銀川能源學院,助教,研究方向:舞蹈)
(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