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慧圖書館相關研究及理論的不斷發展,提高圖書館信息化建設水平,使用新媒體渠道,能夠創新圖書館的館藏結構和知識服務。通過建設智慧圖書館,圖書館服務朝著高效化、個性化、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全面建立、完善智慧圖書館規劃和制度,以加強圖書館智慧服務建設進程。通過整合信息資源,利用電子文獻收集服務,來加快構建智慧圖書館,提高圖書館服務的質量,充分發展以用戶為導向的智慧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是提高信息利用率,發展信息資源及拓展服務,必不可少的環節。在新媒體發展背景下,需要解決智慧圖書館建設過程中的問題,以提高其信息資源交互率。與此同時,隨著數據計算和數據分析技術的更新換代,圖書館信息安全問題的復雜性也隨之升級。互聯網和新媒體渠道的發展,使得圖書館的數據存儲和傳輸的防衛保護工作的復雜性增加,數據丟失及用戶信息泄露的風險不斷上升。[1]本文主要探討如何做好智慧圖書館的建設工作,使其能夠適應新媒體時代發展的要求。
一、智慧圖書館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整合信息資源上乏力
在新媒體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建設智慧圖書館,需要加快整合信息資源,縮短轉型周期,積極開拓高新信息化技術應用渠道,利用好數字化圖書館建設工具。但是,在開展智慧圖書館建設工作時,大多數圖書館并沒有建立信息資源整合平臺以及資源共享機制。并且由于在圖書館智慧服務形成的過程中,信息化基礎不夠扎實、用戶參與認可程度低,導致在智慧圖書館工作過程中,出現資源匱乏、無法體現文化特色、圖書館服務的基本功能不明確等問題,從而使得智慧圖書館的拓展服務,很難滿足用戶的實際需求,智慧圖書館建設工作,收效甚微。
(二)服務手段單一
不少圖書館依然在采用單一的人力服務手段,通過任務分派的形式,以管理人員帶頭,工作人員輔助的形式,開展圖書館的服務及管理工作,服務手段比較單一,無法與智慧圖書館建設的需求相適應。其次,對于圖書館的日常工作,沒有很好地應用互聯網技術及云計算儲存技術,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開展重復性工作的風險,造成人力、財力資源的浪費,這也使得圖書館的管理服務模式還未轉變,離智能化、科技化、簡約化的目標,還有較大差距。[2]雖然現代信息技術及信息化管理手段被應用到智慧圖書館的建設工作中,但是,取得的效果不佳,因為傳統的圖書館信息管理的程度較低,大多數只通過構建簡單的信息系統,來輔助圖書館運行及日常工作的實施,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比如大數據、物聯網技術等較少。
(三)工作人員的素養有待提高
隨著新媒體平臺發展及圖書館智慧服務的不斷完善,圖書館相關工作人員的職能定位,發生了轉變,智慧圖書館的建設,要求工作人員有更高的工作素質及豐富的知識儲備,工作人員應該堅持以用戶為本,開展主動式服務。但是,由于不少工作人員缺乏數字設備使用的經驗,對相關學科服務的開展,缺乏實踐基礎,導致出現用戶體驗感不佳、智慧圖書館建設緩慢的問題。
二、新媒體視野下智慧圖書館建設的思考
高效化服務是智慧圖書館的建設目標,應該運用高新技術引領、撬動多方資源,通過應用RFID技術、傳感技術、全球定位系統等先進技術,使自助借還書籍、智能預約座位、移動圖書館等功能得以實現。加快創新圖書館智慧服務體系的建設,落實好創新圖書館智慧服務規劃與統籌工作,通過集合制度、技術、資源的優勢,建立智慧圖書館機制保障,將智慧圖書館建設工作,依據主體對象進行權責的劃分。搭建新媒體電子圖書數字化信息及服務平臺,推動圖書資源信息共享進程,提高數字化圖書服務質量,加強與出版行業、圖書企業的密切聯系與合作。[3]其次,大力推動個性化服務定制,利用大數據、數據挖掘等技術,來對圖書館用戶進行偏好分析,注重開展個性化推薦服務、熱門借閱、動態定制推薦服務、個性化參考咨詢服務等,提高用戶對圖書館服務的滿意度。除此以外,發展多元化服務為主的智慧圖書館,不斷擴大圖書館的影響力,通過開展學科服務、智庫服務、知識講座服務、新信息服務、系統展示推介服務等新型服務,提高圖書館支撐教學、科研、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能力,充分彰顯智慧圖書館的社會影響力。[4]
三、新媒體視野下智慧圖書館建設的途徑
(一)加大現代化科技手段的應用力度
充分利用好現代化科技手段以及信息宣傳渠道,來做好智慧圖書館資源整合和管理工作。通過建設具有特色的圖書館網上應用及服務平臺,擴大智慧圖書館的影響力,以此吸引更多的社會人士及民間組織機構投資,幫助建立、開發數字化圖書館資源庫,加快智慧圖書館建設進程。創新圖書館資源與互聯網資源的整合方式,利用計算機技術整合圖書資源信息,創新數字圖書服務及圖書咨詢等服務,切實增強圖書館與現代化信息技術的黏性,使得用戶能自覺關注、嘗試圖書館智慧服務。注重提高智慧圖書館線上平臺的服務水平,注重服務功能的開發工作,以增強其實用性。與此同時,圖書館還要充分考慮用戶的真實訴求,通過問卷調查、用戶訪問等方式,收集用戶對智慧圖書館建設的意見,并充分利用已有資源,開發、創新圖書館特色服務,最大限度地貼近用戶的實際生活及思想需求。比如根據用戶的生活及實際需求,在智慧圖書館平臺功能中,推出“自動借閱及歸還”“喜愛圖書推薦”等功能模塊,從用戶最關切的問題出發,提升用戶對智慧圖書館建設工作的認可度和滿意度,以切實發揮智慧圖書館的作用。在智慧圖書館建設過程中,各區圖書館應該積極聯動各方力量,通過技術開發、智能化設備應用等方法,建立起圖書館數據聯盟機制,以省級中心圖書館為輻射,到市級圖書館、縣級圖書館,建立三級圖書館數據機制保障,將開展智慧圖書館工作,依據圖書館規模按比例進行劃分。相關圖書館應該充分利用本館的圖書資源、設備資源、場地資源,切實做好智慧圖書館前期規劃、建設工作,完善智慧圖書館建設審批手續,積極與政府方溝通協調智慧圖書館建設的環節,以縮短建設周期。充分協調各區域圖書館資源,縮短圖書館資源匹配周期,降低智慧圖書館建設資源配置成本。[5]
(二)提高數據資源的統一性
在新媒體背景下,由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過程,具有動態性及連貫性等特點,所以,做好智慧圖書館安全風險分析工作,搭建符合國家法律規范的圖書館業務運營體系及數據共享平臺,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所以,相關行業人士,應當致力于制定數據資源規范使用的標準,使得圖書館數據資源管理及運營工作,在安全規范的制約下開展。首先,注重實現互聯網數據的連通、數據分析及海量資源共享等功能。注重加快圖書館數據資源安全技術的研發工作,比如用戶數據實時分享及追蹤、用戶賬戶隱私及安全技術等,以此來保障智慧圖書館數據資源安全。其次,落實好智慧圖書館數據信息安全的風險分析及評估工作,針對不同種類及環境下的數據安全風險問題,采用不同的數據安全風險防御系統,以此有效降低智慧圖書館服務平臺遭受網絡攻擊及病毒干擾等行為造成的數據信息風險。與此同時,重視圖書館電子數據存儲和傳輸環節,通過數據加密技術,來預防數據信息泄露等問題出現。針對用戶信息及用戶合法權益問題,圖書館要落實好合法管理數據信息的工作,并且通過明確工作職責,實行責任追查制,讓違反數據安全的工作人員承擔錯誤。與此同時,還要提高圖書館全體工作人員的數據信息安全管理意識,通過開展智慧圖書館數據資源安全管理講座,定期組織圖書館員工進行數據資源安全培訓及演習活動,提升工作人員抵抗信息風險、識別數據信息威脅的能力,以此推進智慧圖書館數據安全信息管理工作的落實。除此以外,應當嚴厲打擊利用用戶信息、個人隱私等影響圖書館數據信息安全的犯罪行為,做好圖書館信息安全管理體制、用戶授權、密碼保護、研發網絡信息安全技術、應急處理、人才培養、監控體系以及加強服務網站日常運營及管理。注重借鑒國外先進的智慧圖書館運營及服務模式,通過鼓勵創新信息技術,保護自主知識產權,來提升我國圖書館數據資源的安全性。[6]
(三)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隨著三網融合技術的不斷發展及電子通信技術的廣泛應用,重點依托互聯網技術、大數據信息技術,利用融合媒體渠道等,充分推動智慧圖書館建設進程。加強圖書館基礎設施、網絡硬件建設工作,切實建設智慧圖書館。首先,增強圖書館通信網絡的智能化及服務化水平,使得圖書館寬帶網絡的安全性及通信速度能夠得到提高,讓各用戶能夠自由地選擇寬帶通信商和網絡通信信號。通過改革網絡通信技術,提升信息傳輸速率,提升移動網絡通信技術的速度,加快網絡服務融合程度,應用先進的無線移動通信技術,為圖書館的智能化建設打下基礎。其次,將自動化技術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為圖書館的服務平臺提供基本的配套技術支持,是引進云計算技術的前提條件。利用計算機收集并貯存圖書館基礎設備運行的信息,為云計算提供數據信息,從而完成圖書館信息數據化處理工作,提升智慧圖書館運行效率。與此同時,注重升級館內設備,積極引進系統技術及自動控制技術,提高圖書館設備的智能化水平。利用伺服傳動技術,使得設備服務運營、數據查閱等輔助功能做出智能響應,從而實現圖書館智慧式管理和運行,提高圖書館運行效率,進而為用戶提供良好的服務。除此以外,加強圖書館智能化水平建設,通過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智慧圖書館運行設備,建立起效率高、自動化程度高、服務性強的智慧圖書館,使得智慧圖書館的建設工作不斷朝著科學化與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前進。
(四)培養智慧圖書館工作人才
圖書館的智慧服務,將對工作人員素質提出更高要求,工作人員不僅需要具備圖書館學、外語、計算機等專業知識,還需要掌握大數據管理技術、數據挖掘技術。所以,要加快培養智慧圖書館工作人才,還要提高全體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通過開展智慧圖書館講座,定期組織員工開展數字媒體技術、智能化設備使用培訓及活動,提升全體工作人員的圖書館資源管理能力、服務平臺運營的能力,以此推進建設智慧圖書館工作的落實。要盡快更新圖書館用人機制,并通過社會招聘、選聘等各種方式,來吸引更多圖書館領域的專業人才從事圖書館工作,提升圖書館的服務水平。與此同時,簡化招聘程序,選用靈活招聘的方式,提升圖書館工作人員結構的合理性,注重完善相關崗位的職權及基本職能,采用內部競爭和激勵機制,鼓勵發揮團隊作用,引導圖書館工作人員協作共贏,將個人責任與集體團隊責任緊密聯系,從而打造一支專業化程度高、職業技術及知識齊全、服務水平高的專業隊伍。重點建立和完善圖書館崗位職稱序列,制定適用于圖書館工作人員崗位特點的、系統的業績考核方法。以專業知識和服務水平高低為考核向導,對個人的工作表現以及編輯團隊的工作水平,都采用行之有效的績效測量和評估,使圖書館工作人員都能積極、主動地開展好日常工作,盡崗位職責,提高用戶的滿意度。[8]
注重強調個人工作目標與圖書館總體目標的一致性,采用科學的績效管理方式,將績效管理、行業愿景與個人工作三者緊密結合,將智慧圖書館建設的愿景與工作人員的工作緊密關聯,以此來推動智慧圖書館建設進程。除此以外,圖書館工作人員要為用戶提供人性化服務,并將其作為工作的核心,切實做好建設智慧圖書館的工作。
從工作規劃、用戶借閱圖書流程、用戶信息服務三個方面,切實增強人性化服務,凸現智慧圖書館的服務性。注重營造良好舒適和諧的閱讀環境,關注用戶體驗和感受,向用戶提供多樣化、個性化、快捷、優質的服務,持續提高用戶滿意度,彰顯智慧圖書館的人文特點。
四、結語
隨著新媒體的流行及推進智慧圖書館的趨勢,圖書館對從業人員的要求也隨之提高。為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水平,突出圖書館資源的特色性,加快智慧圖書館的建設進程。需要從多個方面協調配置資源、資金、人才,如通過加大現代化科技手段的應用、提高數據資源的統一性、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等方面,來探究智慧圖書館有效的建設路徑。通過應用多種信息化技術,通過媒體傳播平臺,建設智慧圖書館網絡門戶網站,使得圖書館資源信息化、一體化進程不斷發展,加快構建資源流動型的智慧圖書館,開展以用戶為核心的個性化服務,不斷提高智慧圖書館的服務質量與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潘雪,陳雅.泛在網絡環境下我國公共圖書館智慧服務模式探究[J].情報科學,2018,36
(05):30-34.
[2]曾子明,金鵬.智慧圖書館個性化推薦服務體系及模式研究[J].圖書館雜志,2015,34(12):1
6-22.
[3]谷春梅.新媒體環境下數字圖書館建設研究[J].圖書館研究,2018,48(04):32-34.
(作者簡介:孫一博,女,本科,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初級,研究方向:新媒體攝影)
(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