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群眾文化工作是當前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對我國基層群眾文化素養的切實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也正是因為如此,相關部門必須能夠切實地結合當前的國情,對新形勢下的群眾文化工作展開必要的分析。本文針對新形勢下的群眾文化工作展開研究。
一、新形勢下基層群眾文化工作開展的內涵
首先,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可以起到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作為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群眾文化是廣大群眾在長期生活中自發組織、自發參與的群眾性文化,在各級文化館(站)的組織與引導下,正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新形勢下針對基層群眾開展的文化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非常真實且生動地反映出人民群眾在實際生活當中的文化需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切實承載與寄托著廣大人民的理想信念。群眾文化工作的主體是基層群眾,通過各式各樣豐富的活動能切實地滿足基層群眾的文化需求,豐富我國基層群眾的生活方式。當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在不斷地加快,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下,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滿足,與此同時,社會上各行業的競爭壓力都在不斷增大,因此,我們必須能夠切實采取有效的措施來開展較為先進的群眾文化工作,充分緩解廣大群眾的精神壓力,豐富廣大群眾的業余生活,使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效果能夠切實地發揮出來。
其次,在基層文化館(站)引導下,在群眾文化工作者帶領下深入推進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可以為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供有效引導,通過創新群眾文化活動來進一步構筑蘊含中國特色、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的社會主義文化體系。如此能促使群眾堅定文化自信及文化創新,為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提供明確的努力方向。我們要知道,文化興則國運興,一個國家的文化是千百年來傳承的精髓,現階段通過因地制宜地開展群眾文化工作,打造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可以較好地宣傳本地區的民俗文化,體現民族特色。可以說,群眾文化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為傳承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貢獻了力量。
再次,新形勢下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需要在政治建設、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方面三管齊下、協調發展。搞好文化建設離不開基層群眾的文化建設工作。各地政府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礎上,也要大幅提高基層群眾的文化水平,科學地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此舉有利于加快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步伐,提高社會群眾的文明程度。
扎實地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是非常關鍵的內容之一。在這樣的現實要求面前,群眾文化工作不斷推陳出新,在提高我國公民的文化素質、道德素質方面做出了重要影響。新形勢下要能夠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來增強我國文化的整體實力以及中華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競爭力,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國群眾文化工作一定不能夠忽視或者是懈怠,群眾文化工作在當前我國社會主義的整個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與作用。
二、新形勢下我國群眾文化工作取得的成就
新形勢下我國穩定健康的經濟、社會環境為開展群眾文化工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礎與前提,這樣一來,對群眾文化工作的穩步推進有著較為重要的現實意義。近年來,在群眾文化工作的實際開展過程中,群眾文化工作者通過切實可行的相關措施豐富了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層群眾的文化水平,從而能夠推動我國群眾綜合素質的提升。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地在重視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越來越重視文化建設,各地不斷地建立相關群眾文化機構,改善群眾文化活動基礎設施,努力通過各種各樣的措施來切實地推動新形勢下的群眾文化建設工作。與此同時,我國開展的群眾文化工作也取得了不少的亮眼成就。
首先,各地縣鄉(社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越來越完善,群眾文化傳播形式日益增多,特別是互聯網時代使得除了傳統媒體之外的新媒體平臺逐漸普及,文化傳播范圍、規模和影響力明顯得到擴大。值得一提的是,鄉鎮(社區)群眾文化硬件設施得以改善,軟件建設越來越信息化。群眾文化的切實開展使得我國的大部分城鎮社區內部都增加了非常多的可以開展體育活動與文化活動的設施,并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群眾參與文化活動場地的實際狀況。在許多經濟條件較好的城鎮社區內部都增添了嶄新的圖書閱覽室,并且還增添了非常多的功能活動室,這些功能活動室既包括能夠進行體育鍛煉的活動室,還有許多能夠展開休閑娛樂的其他活動室。這樣一來,就使得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擁有了更多的激情與趣味性,并且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日常生活。通過開展基層文化活動宣傳使越來越多的基層群眾對精神文化的要求不斷提升。以往農閑時節聚集在一起打牌閑聊的人少了,人們更愿意到文化廣場一起跳跳舞,或者到農家書屋找一找養殖、種植的專業書籍,群眾之間關系更和諧了。
其次,由于基層群眾的興趣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基層群眾的文化需求也越來越多元化,各地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方式不斷豐富多樣,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各地群眾文化工作做得越來越細致,與以往活動中的教化性突出相比,現在更注重在教育的同時體現出藝術性、娛樂性。在一些城鎮社區內部的街道或者是廣場內,每年都會由專門的部門舉辦一些文化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使得我國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擁有了嶄新的氣象。
三、新形勢下我國群眾文化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現實問題
當前,隨著我國群眾文化工作的推進,群眾文化工作已經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我國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并且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群眾文化工作在實際的開展過程中也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
(一)個別地區群眾存在迷信思想
在我國一些社會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地區,由于經濟水平較差,人民群眾的文化水平也普遍較低,在這樣的情況下,還存在封建迷信思想,群眾文化工作的推進比較困難。群眾文化工作如何能夠順利、正常地開展,成為擺在群文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議題。
(二)資金、設施投入不足
在我國大力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一些地區往往不重視文化建設。例如,有相當一部分鄉村與鎮為了擴大經濟發展的實際規模而進行了合并,但是與此同時,在一些鄉村以及村鎮內部原先就擁有的廣播站以及文化站在鄉鎮合并的實際過程中也出現了合并的現象,甚至有一些廣播站直接被取締,而村鎮內部原先屬于廣播站的相關設施或者是工作地點都被鄉鎮合并后的村組織挪作他用。除此之外,隨著國家對于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切實重視,對文化建設方面的投資不斷增加,但鄉鎮合并之后新文化站與廣播站的實際建設卻并未得到相應的資金支持。相關的文化建設活動并沒有得到落實,轉讓、變賣鄉鎮內部廣播站的現象仍然存在。有時,即便一些鄉村內部擁有單獨的廣播站或文化站也只是表面工作,并不能夠定時、定期地對鄉鎮群眾進行文化宣傳,也無法切實滿足鄉鎮群眾文化生活的需求,以及自身文化素質的提升。
(三)專業的群眾文化人才缺失
隨著我國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群眾對于文化生活的現實需求越來越多元,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我國某些發達地區的文化建設程度已經不能夠滿足生活在該區域的人民群眾在精神文化層面的切實需求了。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專業的群眾文化人才的流失。目前,我國一些地區群眾文化人才的流失程度較為嚴重,堅守崗位的群眾文化工作者要么是年齡偏大的群體,要么是一些崗位不匹配的非專業性人員。在這樣的現實情況面前,我國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人才隊伍面臨著嚴重的困難,這也是我國在開展群眾文化工作過程中面臨的一個較為嚴重的現實問題。
四、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加強群眾文化工作者隊伍建設
人才是一切工作順利進行的基礎保障,應組建一支業務能力過硬、愛崗敬業的高素質基層群眾文化人才隊伍,推動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發展進程。首先,在群眾文化工作中,文藝骨干型人才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可以在群眾文藝活動中起到輔導、示范的作用,能有效吸引廣大群眾主動參與其中。因此,要吸納專業性文藝人才充實到群眾文化工作者隊伍中來。其次,群眾文化管理人才在群眾文化工作中起著組織、策劃的引導作用。相關部門在選拔基層文化管理人才的過程中,必須對其整體素質和知識水平進行全面考察,既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質,又要有相關管理能力,這樣可以使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實施有一個較好的效果。
此外,對群眾文化工作者要定期進行多種方式的學習或培訓。要進一步完善群眾文化工作者的學習保障機制,可構建類似帶薪學習等體制,鼓勵其展開在職自學,獎勵自學成長的人員;有計劃地安排好學習人員的學習時間與工作時間,支持人員按時參與相關部門組織的各種人才培訓,以調動起群眾文化人才的工作積極性,促進其不斷進步和發展。
(二)加大對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資金投入
要加大對地區文化活動場所建設的資金投入,以此來不斷完善相關的設施設備,以吸引基層群眾積極參與各種群眾文化活動,滿足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對文化活動產生更多的熱情。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能確保群眾文化活動更具有生命力。
基層應重視文化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相關設施的缺乏將嚴重影響文化活動的有效開展。另外,對相關的設施設備要定期檢查、維護,為群眾提供一個安全的文化娛樂活動場所。如果條件允許,各地還可以適當完善書籍、電視、電腦及一些遠程教育設施的配置,以滿足群眾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在新形勢下,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在一般性群眾文化活動之外,還可根據群眾需求進行個性化活動定制。互聯網時代下,各地區相關部門還應重視新媒體平臺設施的建設,應善于利用新媒體平臺、視頻軟件等資源科學地融入多彩的文化生活和民間藝術,以吸引年輕群體的參與。多元的文化生活有利于開拓人們視野,同時能為基層群眾文化生活注入更鮮活的元素。比如,各地區之間可通過互聯網直播將當地更具特色的群眾文化在線上進行交流互動,使人們及時了解其他區域趣味性的民間藝術。這樣的互動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界限,讓各個地區的文化得以廣泛傳播,促進各民族的團結與文化分享。
(三)建立健全基層文化單位管理機制
通過在基層建立健全各項群眾文化管理工作機制,以優厚的待遇吸引人,以透明的晉升機制鼓勵人,穩定并壯大文化工作者隊伍。在實際工作中,要落實文化活動考核和激勵機制,確保群眾文化工作持續穩健地開展。應分類管理和區別對待群眾文化隊伍,對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領導干部等要運用不同的自我考核、目標管理、崗位責任以及表彰激勵機制。相關部門在用人制度上要堅持任人唯賢,杜絕不合規現象,實施擇優聘任、公開選拔等現代用人制度,搭建優秀人才選拔機制。要加大考核監督、績效管理力度,真正做到基層群眾文化工作中人員能進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專業技術人員評聘分離。同時,還要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進行深化,要實行和基層文化單位特點相符,并能體現崗位績效以及分級分類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群眾文化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
五、結語
近年來,我國對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工作越來越重視,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群眾文化工作中也出現了一些明顯的問題。在當前背景下相關部門一定要充分結合本地區社會發展的現狀,針對群眾文化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有效解決,不斷對群眾文化工作的實際開展方式進行創新,這樣才能夠在新形勢下提高群眾文化工作的實際開展效果,并且能夠較為全面地營造良好的群眾文化氛圍。
參考文獻:
[1]劉明博.分析新形勢下如何開展基層群眾文化工作[J].神州,2018(7):247.
[2]田景茹.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J].祖國,2018(10):72.
[3]鄧佩.基層群眾文化建設重要性及現狀[J].好家長,2018(33):232.
[4]李玉珍.發揮文化事業單位窗口作用堅持群眾文化到群眾中去[J].明日風尚,2018(10):88-89.
(作者簡介:陳順子,女,本科,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群眾藝術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理論)
(責任編輯 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