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燕
【摘要】2021年,中國共產黨迎來了建黨100周年。新時代黨史知識的學習與傳承,是一個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契機,不過時,可以“翻”出新意。我們的德育要從“心”出發,一顆紅心照耀祖國的“小花朵”。中國教育的發展,尤其是小學階段的道德思想教育、方法,可以選擇大踏步地向前進行,快步走,也要多回頭,拾級而上,重在浸染學生的習性。本文主要圍繞紅色元素與學校德育的有效融合進行探索。
【關鍵詞】小學;契機;德育;紅色元素
我們都知道,中小學的德育工作是一個從“心”而成“新”的由內而外的教育過程。一般來說,道德教育是指教育工作者根據一定社會或階層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對受教育者施加系統的影響,把一定的社會思想道德納入個人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之中,從而讓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行為習慣。
當前,德育前景光明,百花齊放,各有所長。教育講情懷,所以才能各具特色。筆者所在的學校,是茂名市小學教育的“龍頭”,校園環境優美,教育教學設施齊全先進,師資力量雄厚,在校就讀學生多。雖然辦學才19年,但是學校的紅色元素、紅色學習園地,是茂名市同類學校的學習榜樣。至于紅色的中國情結,誕生于學生對紅色的向往,體現在小學一年級新隊員入隊時的紅領巾佩戴等方面。我國紅色資源悠久而不稀缺,我們要激活它、利用它,將之滲透于德育中。
一、發揮名校紅色教育的可行性
紅色是一種標記,它不僅僅是鮮血,還是一段源遠流長的歷史。如,一個莊嚴的豐碑,一群響當當的英雄,一首頌詞贊歌等。如此厚重,又怎能以輕盈而穩定的姿態帶到小學生的眼前?奠定并浸透在他們的心里,然后生根發芽,這是道德教育的命脈。
紅色離我們并不遠,北京天安門、五星紅旗、中國人民解放軍、人民英雄紀念碑、萬里長城……所有的這些,都需要學生在孩提時代就必須認識。這是一個紅色旅游資源的表象,我們還差一根德育的繩子來“綱舉目張”,一旦抓住了,就會創造出紅色的藝術品,這就是我們自身獨有的紅色德育思想文化。
校園里的國旗、奏響的國歌等跳躍的“紅色”在學生的眼中,是光榮、激情的象征。以德育之名,創新發展形式,整裝出紅色傳統文化。
小學階段的學生可塑性強,善于接受和學習紅色知識,愿意繼承和發揚紅色文化。因此,在德育的指導下,有效整合紅色元素與學校德育具有可行性和較高的可信度。紅色資源的挖掘、整理和呈現,讓德育有效發揮它的育人作用,讓一所名校煥發出活力。
二、開辟蘊含紅色元素的德育世界
(一)開啟紅色的天然引導功能
小學生好奇心強,對國旗有著一種天然的敬畏,對于社會革命先烈有著油然而生的崇敬。他們或許不懂大道理,但是當他們看到體育運動賽上,中國隊贏了,五星紅旗飄揚賽場時,他們會歡呼;當他們聽到過去的戰爭歷史故事,革命前輩壯烈犧牲時,他們會流淚;當觀看《紅海行動》《戰狼》《厲害了我的國》等紅色電影時,心情會激情澎湃。紅色的自然情懷,讓教師和學生有“心連心”的神奇引導環節??梢?,道德教育離不開紅色資源。
(二)發揮紅色的強大暗示浸染力量
紅色文化資源中,豐富的革命歷史故事,令人敬佩的革命先烈,驚心動魄的戰爭故事,轟轟烈烈的地方革命起義,往往是學生津津樂道的源泉。紅色資源的力量在于它的震撼性和現實性,尤其吸引學生。
信宜市的懷鄉鎮,打響了茂名地區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白色恐怖的第一槍。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清楚地了解這次起義的經過,筆者利用周末的時間,動員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來到懷鄉鎮的起義遺址,了解起義的歷史背景與經過,進行黨史的學習和愛國思想教育。來到“初心堂”,來到池洞鎮扶參村革命歷史教育基地,親自為革命先烈朱也赤、羅克明的遺像獻上鮮花,并且對先烈們深深地鞠躬和瞻仰,再通過現場唱紅歌,把活動推向高潮。這次活動的開展,得益于上級部門和相關組織的支持,我們才能在參觀起義遺址和瞻仰烈士的遺像活動中感受紅色力量。真實的事跡和不怕犧牲的先烈,給予了學生極大的震撼與沖擊。
(三)鍛煉紅色的穩固立足生根能力
心不動則人不動,心動則有萬種能力。我們時常感到困惑,如何向學生進行政治思想觀念、愛國愛家思想的教育。其實,在基礎知識教育發展階段,教師要做的就是讓學生心動。紅色資源讓學生深受感染,所以,教育環境自然被紅色包圍和保護。
教師的話,學生銘記在心。由于渴望被表揚,學生在國旗下大聲唱國歌,不再靦腆;也會積極加入少先隊,有時得到獎勵,還會到處炫耀。這就是紅色道德教育的作用,深深扎根在學生的心中。
(四)扎實紅色的輻射示范群眾基礎
親子之間的代溝幾乎存在于每個家庭中。但是紅色文化在每個家庭中卻都是通融的,他們對紅色文化都有共識。如,在談及與紅色事件時,學生會驕傲地談論自己的家人,誰是紅軍,誰是抗日英雄,誰是抗美援朝最可愛的人。這時的學生,特別興奮,引起其他學生的羨慕。
我校作為一所教育名校,學生來自四面八方。我校結合現代主義教育的方式進行教學改革,得到家長、社會群體的肯定和支持。紅色在“小手拉大手”的輻射示范中起到了很好的橋梁作用。滲透紅色資源的道德教育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如,擅長音樂的學生,能演唱一首《保衛紅河》、學生的長輩們能與學生一起表演紅色故事。這就是紅色道德教育的隱含作用。按照學校的工作安排,筆者動員班級學生參加茂名市公安局訪問英雄的專訪活動。通過專訪參戰老兵、老警察、老黨員,學生親耳聆聽了他們的故事,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教師借此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是學生人生成長歷程中難忘的一課。
三、施行紅色文化教育的途徑
我們貫徹“傳承中國文化精神,成就師生幸?!钡男戮瘢缘掠侄?,整合紅色資源,從而使教育教學煥發出新的光芒。
(一)切實開展紅色活動
1.響應號召,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紅色教育主題實踐活動
這個學期初,我們響應上級有關部門的號召,開展了一場聲勢浩蕩的“尋訪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紅色教育主題實踐活動,地點是新農村建設示范點——杏花村、南路起義領導朱也赤的陵園和紀念館等。此外,還走進了軍事訓練基地,體驗軍訓項目,重走“長征路”。學生們身穿紅軍服,整裝待發,在導游的帶領下,浩浩蕩蕩,看著歷史的遺跡,聆聽著講解員的詳細解說,感受著紅軍當年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難險阻。活動后,再組織學生寫心得體會,舉辦征文比賽,組織寫得好的學生在全班里宣講。這樣的教育方式得到了學生的認可,他們也收獲頗多。
2.利用學校資源,分層次開展紅色活動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引導學生了解黨史軍史,緬懷紅軍革命烈士的豐功偉績,傳承和弘揚紅色革命精神,增強民族的凝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我校舉行了“紅色主題閱讀,傳承紅色基因”暨第十四屆讀書節活動,活動主題為“誦讀紅色經典,爭做強國少年”,激發了學生站在新時代的新起點,奮發學習、承擔起振興中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使命,努力成長為新時代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開幕式上,全校師生齊唱紅色經典歌曲《學習雷鋒好榜樣》,學習和銘記雷鋒精神;全校師生合誦的《少年中國說》,激勵學生爭做一個祖國合格的接班人,不斷努力奮斗,不斷地強大自己,肩負起這個神圣的使命。
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利用“揚帆懷”學校朗誦比賽的開展,將紅色資源教育分為合理的層次,對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進行闡述。例如,在一、二年級,開展“識黨旗、認黨徽”的初步教育,主要通過開展“革命歷史英雄在我心中”“我心目中的抗日小英雄”等的演講活動比賽,讓每一位小學生可以在演講和聆聽中,至少以一位英雄人物為榜樣,指引自己成長的方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在三、四年級,開展“了解黨史和知道黨的情況”的教育活動,主要通過“誦讀經典詩歌朗誦比賽”“我最喜歡的革命經典閱讀”等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有自己的座右銘,以此激勵自己,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在五、六年級,開展“感黨恩、跟黨走”的教育活動,側重對學生開展針對性強、形式活潑、具有中國特色的“紅色”主題隊會,組織學生分批參觀愛國行為主義思想教育教學基地,聽取專題革命文化傳統財務報告,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成長自覺地同愛黨、愛國、愛人民結合起來。當然,我們要對學生做好指引、陪伴、記錄、匯總等工作,讓活動傳承與發揚。
(二)紅色德育在身邊,形成常規,落實體制
1.強調儀式感,升旗儀式,倡導愛國
過去的歷史,再一次呈現出莊嚴的儀式感,給人的感覺是強烈的、誠實的、清新的。充分利用每周的升旗儀式,如,讓學校教育領導、教師或學生代表在國旗下講話,講話主題主要圍繞紅軍的英雄事跡、紅軍長征的故事等。讓學生在講述和聆聽中能夠知道,今天的美好社會來之不易,“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革命先輩們不怕犧牲,拋頭顱灑熱血地建立新中國,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通過國旗下的演講教育,教育學生自幼就要愛黨、愛國、愛家鄉、愛人民,學習和繼承先輩的光榮傳統,努力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建設紅色陣地,抓手閱讀,開展紅色樂讀活動
我校是茂名市學校藏書量最多的學校之一,藏書量達10萬冊以上。我們大力開展各種各樣的讀書活動,充分發揮圖書館的作用。如,每天安排各班級學生到圖書館進行閱讀、積極推廣紅色書籍。紅色書籍內容涉及廣,既有英雄故事、戰爭故事、英雄人物傳記,也有紅色詩歌等。學校開展一系列的讀紅色書籍比賽和舉辦書法、讀后感、手抄報、讀書征文比賽,對獲獎的學生進行大力表揚,讓學生在精神上獲得成功感與自豪感。與此同時,讓學生在思想認識上有一定的提升,讓學生的心靈得到洗禮,讓學生的情感在一次次的活動中得到升華。
3.傳頌傳統,唱響紅歌,傳唱經典
歌曲是學生喜歡的表達形式。經典的紅色歌曲是很好的德育題材,既可以樹立榜樣,又可以表達愛國主義情懷。在課前一歌時刻,全校學生唱紅色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唱支山歌給黨聽》《我和我的祖國》等一支支紅歌響徹校園。通過這些活動,既提高了學生的藝術素養,更讓學生體驗了一次次紅色教育。
4.抓住節日節點,適時開展主題鮮明的紅色活動
每年的清明節,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是緬懷屈原的節日。學校每年組織學生到革命烈士陵園獻花,讓學生緬懷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致以崇高的敬意。感受先輩艱苦奮斗、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聆聽老一輩人講述先烈犧牲的慘烈事跡,使學生得到心靈的震撼,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此外,學校還圍繞紅色文化對學生進行教育,每月確定主題開展各項活動。如,開學初,全校開展“愛護公物專題教育”;三月份學習雷鋒月,組織學生看雷鋒書籍,講雷鋒故事,抄雷鋒格言,學雷鋒行動。一系列活動讓學生了解雷鋒英雄,知道雷鋒精神,并把雷鋒精神發揚光大;五月勞動光榮月,倡導“勞動最光榮,勞動使人快樂”的信念。學習勞動模范的事跡,樹立榜樣,努力做班級勞動模范,選拔學校勞動模范。在母親節和父親節里,在學生隊伍中開展感恩父母的活動……
通過開展這些具有鮮明主題的教育活動,讓德育工作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覆蓋面廣,從而使學生接受社會教育的途徑多樣化。從“心”方能從“新”,用心來感受,自然有新面貌呈現。紅色資源以德育的形式再次登上新時代。經過歲月的洗禮,紅色文化燦爛多姿。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樂于做引導者,帶領學生守望歲月,浸染紅色之光,走人生康莊大道。
參考文獻:
[1]杜向武.紅色資源在培育中學生社會責任感中的價值研究[J].新西部(理論版),2016(11).
[2]常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與運用[J].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5(5).
[3]張香蘭.當前中國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4).
[4]李康平,李正興.紅色資源開發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J].道德與文明,2008(1).
責任編輯? 吳華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