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諾

成都,成就夢想之都。作為全國首批、中西部唯一的“中國軟件名城”,成都在全國軟件產業版圖上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已經成為我國中西部地區軟件服務業發展的領軍標桿城市,同時吸引了眾多知名企業和專業人才來蓉發展,蓄力開創世界軟件名城的新篇章。
1月12日-13日,第十九屆中國國際軟件合作軟洽會(以下簡稱:軟洽會)在成都舉行,深入探討行業發展轉型之策,謀劃發展新布局。
突破工業軟件困境
工業軟件是近幾十年來伴隨著工業發展過程逐漸形成的,既是軟件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又是工業技術軟件化的產物。國家數值風洞工程總設計師、空氣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陳堅強在1月12日舉行的第十九屆軟洽會主題大會上,談到工業軟件的困境以及破除困境的突破點。陳堅強認為困境之一在于大型工業軟件的研發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工業軟件的外在表現是軟件,內核是工業知識的打磨”。
針對于商業軟件滿天飛,工業軟件很“冷清”的現狀,陳堅強提出了工業軟件如何吸引用戶的“方法論”。他認為,核心技術的先進性和自主導是實現創新超越的關鍵。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楊春暉副總工程師在1月12日舉行的高端工業軟件專題會議上,作題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工業軟件發展》的主題分享時表示,工業數字化的基石是工業軟件,所以當前我們要擴大工業軟件的品類,解決工業軟件卡脖子的問題。一是現有基礎上的繁榮,第二是突破堵點、痛點的問題,集聚全社會的力量來攻克工業軟件的關鍵核心技術,這也是最緊迫的問題。
“從我們的理解來看,工業軟件必須要有工業的創新,必須要有工業知識的長期積累,必須要有充分的應用場景,這就是工業軟件發展為什么特別困難,需要長期的工業實景迭代,最后才能夠成為可商用的軟裝備。另外,生態培育、數字孿生、行業專用、工業APP、測試驗證等也是需要關注的重點。”
軟件開源是軟件產品發展成熟度迭代的必要途徑。國家超級計算成都中心高性能計算部部長鄭亮在1月12日舉行的開源軟件生態專題會議上發布《四川省工業軟件開源托管平臺服務方案》時提出,四川省是工業軟件應用大省,大量工業企業使用了國外的商業軟件,存在風險。作為開源運動的先行者,一方面四川有大量使用開源軟件的企業,另一方面也擁有大量參與和潛在參與這種開源生態建設的企業,如何去保證運用和研究開源代碼,參與開源生態建設,是四川省發展自主工業軟件產業實現跨越發展的可行之路。

智慧民航建設恰逢其時
民航是我國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早、成效顯著的領域,信息技術、信息網絡、信息系統已成為支撐民航業服務創新和安全發展的重要基礎,近日,中國民航局發布了《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智慧民航建設是“十四五”規劃的主線之一,是實現多領域民航強國建設的必由之路。軟件是信息技術之基,通過本次會議,于民航業內外精英探討新興技術,賦能民航高質量發展,推動民航數字化、智慧化轉型升級,共商民航軟件產業發展之路可謂正當其時。
在1月12日主題大會的主題演講中,中國民用航空局第二研究所所長劉衛東講到,隨著我國民航業的高速發展,未來會面臨運輸需求更大、空域更復雜、機場更繁忙、運行難度更大等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軟件賦能的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從而推進數字化智慧化的轉型升級。
劉衛東認為,未來發展趨勢所面臨的問題以及智慧民航建設的提出,都從側面釋放出“十四五”是軟件行業以及民航數字化建設的革新拓展期這一信號。
中國民用航空局第二研究所總工程師吳宏剛在1月12日民用航空軟件專題會議上指出,“十四五”是行業革新拓展期,民航數字化建設將全面覆蓋航空公司、機場、空管等多個維度,在監控、管理、決策、運行、創新、共享六個方面提供業務監控、流程管理等解決方案,要實現數字化轉型,智慧化融合需要利用新技術,積極開展智慧運行場景的開發應用,建立管理流程,落地數據標準,提升數據質量,實現數據共享,形成行業數據與業務應用的標準化、公開化和規范化,以此打破業務系統和信息的壁壘,構建更加完善的智慧民航一體化體系。
鯤鵬有望釋放倍增帶動效應
在1月13日舉行的四川鯤鵬生態大會上,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陳光做了“四川鯤鵬計算產業發展報告”的主題演講。
《報告》認為,鯤鵬計算產業生態通過高效滿足市場對“新計算”的需求、融入全球產業價值鏈高端布局、夯實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根基、助力數字經濟發展和全社會數字化轉型、引導企業空間聚集等,在信息產業生態中日益顯現重要戰略地位。鯤鵬計算產業在四川信息產業生態中凸顯出重要戰略地位。
《報告》對四川鯤鵬計算產業生態帶動增加GDP情況進行科學測算,得到鯤鵬計算產業直接消耗系數、完全消耗系數、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力系數,測算出2020-2021年間,鯤鵬計算產業生態系統共帶動實現總產值93.71億元,實現GDP34.81億元。

基于這一分析測算,《報告》評估,到2025年鯤鵬計算產業規模將超過500億元,可望達到650億元,帶動實現總產值可達千億元,鯤鵬計算產業生態是倍增帶動效應明顯的重要產業增長點。
陳光表示,通過研究表明:四川鯤鵬計算產業生態能力成長位于全國第一梯隊。不僅對產業具有明顯的帶動增長效應,還對激發地方就業活力具有顯著帶動作用,“2020-2021年間,鯤鵬計算產業生態系統帶動增加就業突破2萬人;2025年鯤鵬計算產業生態系統合計帶動就業近30萬人。”
“蓉貝”助力軟件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對于軟件產業而言,人才不僅是產業發展的第一資源,更是構成未來軟件產業健康發展生態的關鍵要素。“蓉貝”軟件人才百千萬引育計劃是成都市助推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引育匯聚高端人才的重要舉措。
為打造一流人才隊伍,構建成都軟件產業高質量的人才生態,2019年以來,成都市實施“蓉貝”軟件人才百千萬引育計劃,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多層次、多維度給予軟件人才政策支持,激發成都軟件產業發展活力,蓄力成都軟件發展未來。
在1月12日“蓉貝”軟件人才主題沙龍上,成都市工業經濟和信息化研究院負責人王福平發布《2021成都軟件人才發展報告》。《報告》主要呈現了“成都軟件產業及人才現狀”“‘蓉貝’計劃實施與成效”“成都市‘中國軟件名城’人才基地”“成都市軟件人才發展展望”等相關內容。
《報告》指出,“蓉貝”計劃實施以來,成都軟件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快,“蓉貝”軟件人才價值進一步發揮,成為成都軟件產業規模提升、創新活力有效激發、關鍵領域取得突破、引才聚才成效顯現的重要推動力量。
為積極順應國家新一輪戰略布局和趨勢,成都結合本地軟件產業實際需要,加強校地、校企等合作,進一步深化軟件產業人才引、培、用“三位一體”,推進建設成都市“中國軟件名城人才基地”。通過設立新型軟件學院、軟件新工科基地、軟件實訓(實習)基地三類人才基地,形成多層次、全方位、有特色的“校地企”人才培養新模式。截至2021年12月,成都已打造1個國家級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和11個“中國軟件名城人才基地”,以功能配套、結構合理、管理科學的軟件人才培養培訓體系,充分發揮各種教育資源作用,推進成都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
多措并舉護航軟件產業發展
產業的良性發展離不開各方的保障支持,特色園區是重要一環。2021年11月底,工信部發布《“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以開展中國軟件名園創建工作為抓手,進一步推動產業高效集聚發展,為下一步軟件園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策略方向,明確了行動路徑。今年1月12日,特色軟件園區專題會議借軟洽會舉辦之機,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部分園區代表、企業代表共聚一堂,交流經驗、研討舉措、探索路徑,從而更好地共同推動我國軟件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企業亦是必不可少的支撐力量。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前不久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繼續面向市場主體實施新的減稅降費,幫助他們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減負紓困、恢復發展”。在此背景下,1月13日舉行的企業能力培育專題會議以“服務賦能、培育升級”為主題,聚焦政策支持、融資紓困、工業互聯網賦能、標準創新、知識產權保護等多個方面,探討新形勢下如何助推成都中小企業創新轉型與高質量發展。
本次軟洽會主題設置緊扣國家戰略、凸顯成都特色、聚焦協同發展。厚積薄發的成都軟件正大放異彩,在各領域取得長足進步。成都軟件人才也將推動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成都早日建成“世界軟件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