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丹丹
(德清縣新聞中心,浙江 湖州 313200)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不僅給媒體的傳播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新的挑戰。除了主持的難度加大外,許多節目的主持人也面臨著更多選擇,這些選擇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主動改變和另尋他路。如今進入全媒體時代,行業內外都對主持人的職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結合時代背景,分析了主持人應具備的專業素養,從而提出若干條切實可行的建議,嘗試幫助從業人士更好地展現自身風采,提高節目效果,從而實現雙贏,創造更大的價值。
電視主持人代表著媒體的形象。隨著全媒體時代的發展,電視主持人的定位已經發生變化。主持人需要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以正確的“三觀”向受眾傳遞正能量。在當前這個時代下,電視節目應更注重與觀眾的互動。在與觀眾進行交流的時候,主持人要及時了解觀眾的需求,也要擔負起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的責任。主持人的能力水平會直接影響整個節目的播出效果。主持人不僅需要負責主持工作,也需要進行串場、撰稿、策劃等工作。如今主持人的工作內容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對主持人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只有復合型的主持人才能更好地適應媒體格局的變化,才能在行業競爭中展示出自身的優勢。
全媒體時代形成了電視等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自媒體等新興媒體合作交融、相互競爭的新發展格局,同時也呈現出新的特征,具體如下:首先,各媒體之間的互補融合。全媒體時代,各媒體之間既相互獨立,又完整統一,充分體現出不同形式、不同傳播方式的媒體在相互競爭、相互交融中的發展態勢。比如,在形式上,不同媒體之間的傳播媒介、信息載體等在不斷融合、轉化;在內容上,多元化的信息加工方式和傳播渠道,讓不同媒體之間對于優勢資源的轉載和傳播更為便捷;在目的上,盡管不同媒體的信息內容、傳播載體和發布形式多種多樣,但是其目的都是為了滿足廣大受眾的信息需求。因此,“全媒體”體現的不是“跨媒體”時代的媒體間的簡單連接,而是全方位融合,其在新聞信息生產、資源配置和滿足受眾需求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其次,各媒體之間的全方位競爭。伴隨著全媒體時代的迅猛發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對于傳播媒介、信息內容等都具有深遠的影響。由于電視等傳統媒體受限于傳播載體,所以當面對新媒體龐大的信息容量、高速的傳播時效、多樣的信息呈現形式和傳播載體等優勢時,傳統媒體已難以滿足受眾多樣化的需求。但是,新媒體發布的信息中存在著魚龍混雜、真假難辨的問題,如果傳播的信息不準確,就會對人類社會的政治、文化、經濟及人們的價值觀念、行為習慣等產生不好的影響。再次,受眾市場的超細分化,受眾參與度高。以受眾需求為導向的全媒體時代具有超細分化的受眾市場,產生了更多個性化、多元化的產品。另外,建立在互聯網技術基礎之上的移動新媒體,特別是近些年微信公眾號、抖音、快手等平臺的出現,大大降低了新聞節目制作和傳播的技術門檻,廣大受眾都可以用手機進行拍照和文字編輯,并將制作的內容進行傳播,這使得節目制作、信息傳播更加自由和便捷,但同時作為電視媒體信息傳播者的節目主持人也將面臨著巨大挑戰和職業壓力。
互聯網涉及范圍廣、速度快、受眾多,對于主持人來說,加工信息和獲取信息的難度要比以往大得多。很多信息在經過多次傳播后,其真實性都遭到較大的挑戰,這也是當前節目內容得不到受眾多數好評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今日說法》的主持人撒貝寧,其掌控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都很強,特別是對于語氣的掌控十分到位,在描述案件時能根據語境來調整自己的語氣進而調動受眾的情緒。此外,《今日說法》還主動地融入到全媒體時代的浪潮中,適時地改變自身,加入了很多現代化因素,得以在諸多新媒體強勢而猛烈地“圍剿”之下依然保持著較強的競爭力。由此也可以發現,主持人撒貝寧強大的掌控能力和適時得體的表現是該節目能得到大家信任的主要原因。所以主持人必須具備一定的掌控力和認知度,才能像撒貝寧這樣長期、穩定地做好一檔節目。在信息時代,我們身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信息,對于扮演著節目重要引導角色的主持人而言,必須盡可能地從中篩選出具有真實性且較大價值的信息,這是主持人的必備技能。此外,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的碰撞和沖突在所難免,這就要求主持人具備較為深厚的文化功底,能在與外來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之中保持較強的鑒別力并做出正確的決定。
音樂節目《我是歌手》能火爆全網,與主持人較高的主持水平密不可分。在其中一期的錄制現場,歌手孫楠在拍攝過程中直接宣布退賽,主持人汪涵稍加思考便給出合理且全面的解釋,這才解答了觀眾的疑惑,緩和了觀眾的情緒,成功挽救了這一期節目。所以應變能力是一個優秀的主持人在專業知識外所必須錘煉出來的能力。另外,在錄制節目的過程中,不可控的因素是在所難免的,由于職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往往不允許主持人犯錯,因此,主持人必須時刻保持冷靜的頭腦,確保自己注意力集中、反應敏銳,這樣才能將解說和控場做到極致。此外,主持人在平日的學習和工作中要注重積累經驗,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應變能力。
第一,主持人應意識到,當前媒體格局已經發生了變化,播出的內容也與原先有了很大的不同,需要主持人對全媒體時代、新媒體和新技術有一個正確的認知。第二,主持人應明確自己的定位,對自己的職業未來做好規劃。只有主持人真正意識到時代的變革,才會調整心態,轉變思想。主持人要全面掌握電視欄目制作各環節流程,成為欄目的“制作人”,全面負責節目策劃、運作、管理,完成各項指標任務,管理和維護節目延伸出的各類全媒體平臺(微信公眾平臺、節目官方微博、線下活動品牌等)。這種以主持人為核心的管理模式,從制度上要求主持人不再是“說話的工具”,而是節目的“靈魂人物”與“經營主體”。全媒體時代各種自媒體平臺,打破了主持人的神秘感。主持人通過自媒體與廣大受眾親密互動。這種互動有利于主持人與受眾展開平等對話,也為主持人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信息素材。全媒體時代下,主持人隨時處于自然人與媒體人的角色轉換中,要準確地定位自身角色,維護媒體形象,體現職業操守,用人格魅力去感染觀眾,以高尚的情操、積極的態度和高雅的品位去影響受眾。第三,在當前這個時代,主持人要結合受眾需求開展工作。媒體傳播環境越來越復雜,主持人的壓力非常大。主持人工作是為了更好地為公眾服務,所以要把滿足受眾需求放在第一位。
在智能媒體融合創新的環境中,取之不竭的深厚創造能力是傳統主持人“破壁重生”的核心競爭力。當前,智能主持人在大數據分析的技術加持下能夠高效地生產內容并準確播報稿件。在主持行業門檻低、原有圈子被打破的情況下,能帶來豐富節目效果的嘉賓主持亦占有一席之地。因此,職業主持人在節目中表現出的思想深度和創造能力就顯得尤為可貴。這就要求職業主持人不僅要具有對稿件文本熟練掌握的“輸血”能力,還要具有對思想內容深挖細煉的“造血”能力,要將自身思想、深度創造與巧妙表達融為一體,達到專業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統一。
新媒體時代,主持人應當與網絡媒體進行有機結合,充分利用好互聯網和新型網絡平臺帶來的巨大影響力。抖音、微博等更具時效性的網絡社交平臺,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信息傳播的速度。央視推出的《央young之夏》節目正是網絡媒體和電視媒體有機結合的典型案例。該節目在央視頻等網絡平臺上加快傳播速度,加強與受眾群體之間的互動程度,利用王老師等當紅主持人吸引大量節目流量,主持人可以即時在抖音等直播平臺上進行交流互動的反饋,提高了觀眾的實時參與感。
主持人是深受觀眾信賴的公眾人物,應始終堅守中流砥柱的作用,把握以人為本的基調,實現受眾渴求的人文溫度。真人主持人相比人工智能主持人更具人際傳播的優勢,他們能夠通過對在場觀眾及節目環境因素的細微判斷做出情感回饋。而人工智能主持人盡管能夠模仿人類形態,但很難形成人類所獨有的人文情懷和情感共鳴,無法做到人格化,難以為受眾帶來情感需求和審美享受。具有較強專業能力的傳統主持人可以運用自身優勢與受眾建立起情感聯系。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新聞1+1》節目主持人白巖松每日記錄微博熱搜榜上百姓最為關注的民生焦點,在次日的節目中答疑解惑、激濁揚清、安撫大眾。他用愛和溫暖充分體現了尊重科學、敬畏事實、探尋真相的偉大抗疫精神。
節目的主持工作,其實是對其再創作的過程,主持人在此過程中展現出來的個人魅力及行為特點等都可以歸納為主持風格的范疇,每一個主持人都會形成自己的主持風格。主持風格歸根結底是對節目的個人化的解讀和再現,而這樣的解讀和再現顯然是專業且容易被觀眾所接受的。主持人的主持風格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長期的主持實踐中逐漸積累形成的,它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主持人必須把控好自身的主持風格,不僅要有區別度,還要能為觀眾所接受,這樣才能促進節目的推廣。
電視主持人需要把控全場,保證節目的順利播出。當前這個時代,電視節目和主持人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緊密,二者之間互相促進。電視節目可以給主持人提供良好的發展平臺,主持人可以充分利用媒體資源,把自己的能力展現給觀眾,為觀眾提供信息服務。而主持人的主持水平也會影響觀眾對電視節目的看法,優秀的主持人會推動電視節目更好地發展。比如,撒貝寧、朱軍等主持人的影響力都非常大,他們在主持的時候也展現出獨有的主持風格,所以當觀眾看見這些人主持的時候,對節目也有了深刻的印象。主持人和電視節目的互相促進,會讓雙方取得共贏。電視主持人在屏幕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代表著媒體的形象,應該是端莊大氣、自然親和,而非嘩眾取寵、花哨怪異。因此,主持人只有時刻心系觀眾,時刻注重宣傳效果,提高引導水平,才能把正確的導向傳達給受眾,才能充分發揮新聞人的真正作用。
主持人是整個節目的核心人物,把控整個節目的進程和效果。新媒體時代,主持人可以在整個節目中發揮著更多的作用,擔任更多的角色,他們在幕后可以擔任節目的策劃人和制片人,他們不僅是節目的組織者,還是節目前期制作策劃和推廣營銷的主導者。他們相較于泛主持人在主持節目上顯得更為專業,例如,央視撒貝寧、董卿,鳳凰衛視竇文濤等都是國內出色的全能型主持人,他們都是將播音員、主持人、編導、記者、策劃人等角色功能于一身的復合型主持人,在準確傳達節目所要傳達的基本信息之外,還能夠形成自身獨特的主持風格。因此,主持人應當強化自身媒介互動的意識,應當在與受眾互動的基礎上熟悉各種媒介渠道的運作模式,從而使得主持人在不同平臺能夠從容不迫地把控主持節奏,發揮出應有的節目效果。例如,鳳凰衛視主導的節目《全媒體全時空》,在討論近期熱點話題的同時,還通過微信、微博等網絡平臺與網民進行話題互動,觀眾可以通過實時連線或者直播彈幕的形式來表達他們的觀點和意見,這就意味著主持人不僅要有傳統意義上的主持節目的業務水平,還要懂得如何積極與觀眾進行互動。
在全媒體取得長足發展的大環境下,人們獲取信息的形式更加多樣,對信息的內涵要求也逐漸提升,總體來說就是要具體、全面且精準。這些特點都要求主持人對自身所主持的欄目及報道的內容有全方位的了解,并基于公眾的視角進行充分展開,以求更好地服務于觀眾。為此,主持人必須要錘煉自身的專業水平,力求讓自己成為一個“專家型”主持人,保障節目的質量,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素養打動觀眾,獲取更高的關注度和信任度。
全媒體時代,需要電視主持人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盡快轉型。主持人要有危機感,不斷創新自己的主持模式,發揮出自身的競爭優勢。電視節目也要重視主持人的作用,加強節目品牌建設,通過主持人的人格魅力擴大節目影響力。電視主持人要針對觀眾視聽語言的多樣化、多元化的需要,主動改變陳舊的表述方式和思維定式,在有聲語言的傳達中增加更多的活力和時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