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東
(信陽廣播電視臺,河南 信陽 464000)
隨著社會經濟與互聯網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展,行業競爭愈發激烈,對傳統行業造成巨大沖擊,新興行業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新聞傳播行業急需推動自身的革新和轉型發展以提高自身的綜合競爭能力。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短視頻這一新型傳播形式深受人們的青睞,其碎片化、社交化等傳播特征為新聞傳播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和發展方向。在短視頻時代,對傳統傳播行業而言,需要認識到短視頻傳播的優勢,推動自身的轉型發展,從而進一步促進行業的發展。
顧名思義,短視頻是一種視頻時長較短的新型傳播形式,通常情況下其時長在5分鐘之內,在互聯網時代深受人們青睞。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短視頻作為一種制作門檻低,直觀、生動的傳播形態,能夠滿足人們的日常消遣娛樂需求,同時隨著短視頻的發展,其目前已深入我國傳統媒體行業,對新聞傳播行業產生巨大的影響。基于短視頻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其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第一,短視頻的用戶規模龐大。相關數據統計顯示,2021年我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9.44億,占網民整體93.4%,下載量和播放量呈現逐漸劇增的趨勢[1]。短視頻能夠滿足現代人碎片化、移動化獲取信息的需求,同長視頻相比具有明顯優勢。另外,短視頻短小精練、傳播速度非常快,所以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得以發展迅速。隨著用戶規模的不斷擴大,短視頻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二,短視頻成為主流傳播形態。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媒體融合已成為一大發展趨勢,這也是新媒體時代的一大特點。在這一背景下,受眾獲取信息的途徑、渠道及形式與以往截然不同,碎片化、移動化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需求,傳統媒體的弊端也顯現出來。因此,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已成為當下新聞傳播行業的主要發展方向。短視頻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相關平臺的播放量、下載量劇增,用戶規模不斷擴大,同時因為其本身內容豐富多樣、傳播速度快,潛移默化地對社會生產生產生影響。另外,與傳統傳播模式相比,短視頻能夠充分融合文本、視頻以及圖片等元素,具有動靜結合的特點,實現了可視化傳播,在新聞傳播市場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2]。
相較于傳統傳播形式,短視頻能夠實現對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元素的整合,為新聞傳播服務,使新聞信息的傳播更為迅速。在新形勢下,短視頻不但能夠滿足受眾對內容的需求,同時其形式與受眾習慣相符。在信息化背景下,先進技術的應用使短視頻的傳播更為直觀化、立體化,短視頻的出現實現了對傳統新聞傳播模式的突破,其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短、平、快”是短視頻這一傳播形式的主要特征,輕量化是短視頻傳播的主要優勢。在碎片化閱讀時代,受眾往往難以長時間閱讀、瀏覽一條新聞事件信息,傳統大體量的新聞傳播模式難以契合受眾需求。輕量化這一特點不但能夠滿足人們對新聞資訊及時性獲取的需求,同時又與傳統新聞嚴肅性、權威性不同,能夠在內容方面體現傳播者的革新,所以短視頻新聞傳播深受人們青睞[3]。另外,短視頻的制作門檻較低,隨著受眾人數的增加,其內容也呈現出日常化的特點,傳播范圍愈發廣泛。因此,輕量化、日常化以及個性化的特點成為人們觀看短視頻的主要因素。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短視頻已成為一種省時省力的信息接收渠道,一個新聞短視頻的時間短則十幾秒,長則幾分鐘,契合信息化背景下人們的碎片化閱讀習慣,也是短視頻形式方面優勢的主要體現。此外,隨著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的官方應用以及其他社媒平臺的助力,短視頻的傳播形式變得愈加豐富多元。碎片化與多元化是目前短視頻的主要傳播形式,有助于推動新聞短視頻的社交化發展。比如,Vlog新聞形式的出現,采用第一人稱的視角,有效打破了新聞的距離感。Vlog是目前短視頻的主要形態,為新聞傳播提供了更豐富的視角,實現對傳統新聞傳播的突破,拉近了與受眾的距離。通過對個人主觀視角的合理運用,不但能夠使新聞場景充分反映客觀事實,同時也具備人格化的特點,無形中拉近了與受眾的距離,更容易產生共鳴。
傳統新聞傳播模式較為單一、固定,通過對先進技術的應用,新聞短視頻的傳播具有交互性、移動性的特征。短視頻的移動性特征能夠滿足受眾隨時隨地接收新聞信息的需求。2019年央視頻APP正式上限,標志著我國首個國家級新媒體平臺的建成,也是短視頻移動化發展的重要體現。通過對媒介技術的運用,近年來各級電視臺紛紛開設視頻號、公眾號及專屬APP,除了圖文內容更加豐富多樣外,還采用了大量的短視頻內容[4]。移動端智能化的傳播模式使新聞具備交互性、小窗口的傳播特點,符合碎片化下人們的觀看需求。
另外,隨著各類先進科技的不斷發展,新聞短視頻在制作方面更為注重交互性。比如,央視頻推出短視頻作品《AI剪輯大閱兵》,通過多路信號剪輯制作,效果理想;再如,《2019對話1949》短視頻作品,采用雙屏交互技術,展現了兩個時代在平行空間的對話,交互式的體驗使時代主題更為明確。因此,新聞短視頻交互性的特點強化了受眾的現場感,為受眾帶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能夠引發共鳴。
首先,突破了時空局限性。以往新聞信息傳播深受時間和空間兩種因素的限制,對傳播的及時性造成不利影響,這一問題在新媒體背景下得到了有效解決,受到多元媒介的影響,受眾對時間、空間的感知也發生了全新的變化。從傳播時間層面進行分析,短視頻向人們傳遞信息沒有任何的局限性,其內容十分豐富,同時具備跨越性傳播的特點,因此,與新聞傳播即時性的特征相符[5]。從傳播空間層面進行分析,短視頻的誕生極大地滿足了人們碎片化獲取信息的需求,同時能夠以多元化的形式呈現給受眾,為人們帶來主觀的感受,消除了新聞傳播的空間距離,建立了空間場景化的全新模式。
其次,促進了去中心化。現如今市場環境愈發復雜多變,短視頻的出現對于傳統媒體在市場環境下的競爭壓力具有積極作用,同時為新聞傳播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6]。通過對短視頻的合理運用,新聞欄目能夠為受眾創設更為立體、交互的信息傳播情境,有效刺激了受眾的視覺、聽覺,甚至提高了受眾對環境的認知,為其帶來沉浸式的體驗。短視頻在新聞傳播行業中的滲入使信息的交互性得到了明顯強化,滿足現代化獲取信息、觀看信息、傳播信息等多元化需求,對于提高新聞傳播行業的市場競爭力具有積極作用。另外,短視頻的運營也推動了信息雙向流動的高速發展,目前“一對多”的新聞傳播模式發展迅速。在這一背景下,受眾不單是新聞信息的接收者,同時也能夠作為傳播者,短視頻的出現促進了新聞傳播的去中心化。
最后,實現了對生產過程的優化。相較于長視頻,短視頻能夠使受眾在十幾秒或幾分鐘內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幫助受眾快速理解,特別是一些具備現場感的短視頻。現如今“UGC+PGC”的新聞生產模式較為常見,也是短視頻新聞生產的一種主要手段,可以為受眾提供清晰、全面的資料信息,最大程度還原現場真相,進而強化傳統新聞信息的傳播力與影響力[7]。結合目前各短視頻平臺發展能夠發現,這類傳播形態深受用戶青睞,同時隨著短視頻在新聞傳播行業的不斷深入,同過往相比,新聞報道的語態也更為靈活新穎,形式也變得愈加豐富,短視頻在新聞表述、轉述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能夠加快傳播目標的實現。
首先,非主流、負面信息傳播加劇。短視頻是一種高效、便捷的傳播形式,能夠在短時間內幫助受眾接收大量的信息,同時傳播速度非常快。因此,不能忽視短視頻自身的影響力。目前互聯網是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互聯網環境充斥著多元的思想和文化,同時也涵蓋一些負面信息、非主流信息,短視頻的高速發展也促進了這類信息的大量、大范圍傳播,受眾的接收頻率也在增加[8]。另外,因為目前短視頻與新聞傳播行業融合的深度有所不足,所以整體發展體系并不完善,主要問題體現在對短視頻平臺監管力度不足,未能使不良信息的傳播得到有效抑制,這類信息可能會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其次,新聞傳播侵權現象愈加嚴重。基于短視頻在傳播領域的優勢,越來越多的創作者開始使用短視頻進行新聞信息的傳播。近年來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用戶數量劇增,不僅包括個人賬號,同時也包括企業、機關單位賬號。但是新聞信息的數量雖然顯著提升,但是其整體質量參差不齊,侵權事件屢見不鮮,不但對相關用戶的權益造成侵害,同時嚴重影響了新聞傳播行業的權威性,對新聞行業的發展造成阻礙。
短視頻能夠隨時隨地拍攝與分享,有助于提高新聞傳播的即時性。在信息化背景下,短視頻具備文字融合動態畫面的傳播特性,符合社交媒體特征,能夠轉發、評論與分享,與傳統傳播模式相比更具視覺沖擊力。隨著短視頻平臺的普及,對于熱點事件,通過短視頻進行傳播,能夠幫助更多的人了解事件真相。同一事件的傳播者不止一人,拍攝角度也各不相同,分享平臺也各不相同,能夠將新聞事件直觀、立體地呈現給受眾,強化新聞傳播的即時性,充分挖掘新聞的價值。另外,即時性也有助于提高對突發性新聞事件的報道水平,深入挖掘新聞價值[9]。短視頻的即時性同時有助于提高突發性新聞事件的報道水平,擴大傳播范圍,還原事實真相。傳統傳播模式下,記者接收到信息,需要前往現場在第一時間進行報道,而短視頻更便捷,新聞事件的目擊者能夠將拍攝的視頻制作成短視頻,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傳播,幫助受眾了解新聞時間的起因、經過、結果,確保輿論導向的正向效果。
現如今短視頻已成為人們閑暇時消遣娛樂的主要方式,并且作為一種主流傳播形式,也是人們獲取新聞信息、制造信息的重要工具,越來越多的受眾選擇通過短視頻獲取新聞資訊。因此,短視頻已經滲透到人們日常生產、生活中,新聞傳播行業需要加強與各大短視頻平臺的合作,建立共贏的合作關系,共同規劃與組織新聞傳播活動[10]。比如,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官方新聞媒體均開設了微博、微信公眾平臺賬號,紛紛入駐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在各平臺保持高度活躍的狀態。以短視頻為基礎,為受眾提供動靜結合、圖文并茂的新聞呈現方式,還原真實的新聞事件,用戶能夠通過評論區發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議,也能夠進行轉發、點贊等操作,對于擴大新聞信息的傳播范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新聞傳播行業需要積極與新媒體傳播媒介融合,建立立體化的傳播矩陣,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充分發揮新聞傳播行業在媒體環境中的作用。
新形勢下,新聞傳播與傳統傳播模式存在明顯的不同,主要體現在受眾的表達渠道得到了有效延伸,同時也成為新聞的關鍵組成部分。新媒體交互性的特點能夠提高新聞傳播效果,同時受眾與新聞生產者的距離也被拉近,二者的有效交流成為一大發展目標。在短視頻平臺或其他新媒體平臺,優化與受眾的交流模式,為受眾提供更好的體驗,增加其黏性[11]。同時加強對先進技術的利用,將促進與用戶的交流溝通作為提高傳播影響力的重點,推動新聞傳播行業的穩定發展。
為了避免一些虛假不實信息傳播以及侵權事件的發生,新聞傳播行業需要加大監管力度,建立完善的監管機制,貫穿于短視頻收集、制作和傳播全部過程,對其進行全面監管[12]。首先,需要明確短視頻平臺、生產者及傳播者的責任,制定相應的規范要求,嚴禁傳播非法、有害信息,通過網絡環境的優化提高短視頻傳播效能。其次,需要注重版權保護。積極出臺相關法規政策,最大程度減少短視頻傳播的侵權行為,優化網絡環境。
綜上所述,短視頻的出現對新聞傳播行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行業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充分認識到短視頻的優勢,將其應用于新聞傳播行業,推動新聞傳播行業的革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