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年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實驗學校,江蘇南通 226000)
化學知識點零碎繁雜,根據這樣的現象,教師要指導學生注意歸納易錯知識點,進行重點復習。在平時的練習和測驗中要養成記錄整理錯題的良好習慣,經常進行錯題反思[1]?;瘜W是一門實驗性學科,高考中化學實驗是??夹灶}目之一。研究近年高考化學試題,可看出對于考查探究性實驗題目的比重在增加。教師在進行化學實驗復習時,要加強對化學實驗涉及的知識進行重點練習。
高考試題的命題離不開課本知識點,以及知識所要求的基本能力而考查。教師教學完整個高中化學課程內容之后,要指導學生認真梳理教材,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使之結構化和系統化,基本概念、基本技能應讓學生準確牢固掌握。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對一些基本題型以及基本解題方法進行反復訓練。在訓練過程中,力求使學生建立孤立的知識點應在整體的知識結構中去認識的概念,培養學生尋找知識所隱含的聯系,揭示知識之間內在聯系的能力。
高考化學試題來源于課本,但又不唯課本知識。教師在進行高考化學復習時,不能一味地依賴復習資料。在對每一章節進行復習時,一定要重新復習課本內容。針對課本中還沒有理解透徹的知識,進行深度理解直至清楚明白[2]。高考試題很少會對課本中的基礎知識直接進行考查,教師指導學生對課本知識進行復習時,要訓練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高考化學實驗試題也是從課本的演示實驗出發,對實驗所要求掌握的知識和能力進行考核。在訓練實驗試題過程中,應把實驗中反映的基本知識結合實驗進行鞏固練習,做到實驗促進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
高考化學的《考試說明》包含了高考的命題要求和范圍。教師要認真研讀其中的內容,尤其發生了變化的部分,更應高度重視。對《考試說明》中增加了的內容,要在教材中找到對應的位置,分析其增加的原因。在進行知識體系框架建構時,要把增加部分放在知識體系中,建立知識的聯系,使這部分內容能夠與知識體系形成一體。對《考試說明》中減少了的內容進行分析時,應明確這些內容是否包含在其他知識結構中。當某一部分內容的考查要求改變時,要仔細分析這些變化,對于考查難度要求增加的,應在教材內容基礎上進行必要的提升。
《考試說明》中的題型示例是高考復習的重要方向。教師要認真研究這些題型示例,在教材中找到相應的題型,進行專項復習。對于選擇題與非選擇題占比的變化,在復習時應做出相應的調整。高考命題注重以基礎知識為契機,考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應進行分別區分,考查基礎知識常用哪一種題型,考查基本技能用什么題型,考查思維能力又習慣于用怎樣的題型,對不同的題型應進行有效應對,制訂出專門的復習策略。特別注重社會熱點,反映社會實際問題知識點的考查方式,給予相應的有效對策。
1.高考命題目標
高考命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體現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強調“選拔性”考試的主要功能,突出“對教學有導向作用”,注重考查與高一級課程相關聯的知識內容,著重考查知識間的聯系以及對知識的應用能力。高考命題增強對實際應用的考查,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能夠學以致用,使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
2.高考命題要求
高考命題有引導教學實踐,注重學生德育教育,為高一級學校輸送人才的目的。在高考化學命題中,注重化學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突出對重點知識的深度理解。強調對實際問題的綜合考查,對學生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出一定要求。在對知識點的考查過程中,關注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是否能形成學科體系。注重思維能力的考查。高考命題有一定的探究性題目,注重考查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
3.高考考查內容
高考試題的內容要能突出輸送人才的功能,試題強化對能力的考核,對學校的教學實踐有一定指導意義。試題內容突出必要知識,指與高一級學校密切聯系的必需知識。自主思維能力,是能夠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事情的能力。學科素養能力,能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反映出具有一定化學學科素養的能力。
4.高考命題原則
高考命題以《考試大綱》為依據,立足課本,注重以考查實際能力為主。遵循“平衡推進、穩中有變、穩中求新”的思路,命題強調以教材為根本,突出學科知識的主要內容。著重考查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化學復習,要結合學生實際能力進行。在教學形式的選擇上,要以絕大多數學生能接受的方式,展開化學知識點和基本技能的復習。要防止脫離學生實際的“一廂情愿”式的復習方式,造成復習內容與學生實際不相符的現象。在確定重點復習內容時,要與學生的實際能力相結合。對于教材中的內容應適度拓展,不能超越學生的能力一味地強調難度。在選擇一些需要一定思維能力的題型時,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使學生做到真正有所收獲。
在進行高中化學高考復習時,教師首先制訂明確的計劃,使學生清楚復習的整體思路、知識內容的安排以及復習采取的方法。高中化學知識點零散且較多,應進行全面復習。通過分類、歸納整理形成知識體系,使學生能夠系統而全面地掌握知識點[3]。在復習知識點的過程中,有重點地對較抽象、較難理解和應用的知識點進行專項訓練,使這些知識點能夠得到突破。一些與社會實際生活密切聯系的化學知識應通過不同的形式重點練習,使學生具備能夠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社會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復習必修二《硫及其化合物》時,教學目標是了解非金屬硫單質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和應用等。教師首先通過多媒體出示近年高考化學試卷中有關硫的試題,引導學生注意在高考化學試題中對硫的考查內容和題型。接著教師展示近年高考考試說明對硫及其化合物的相關要求,讓學生知道對硫的復習內容掌握程度。在對硫內容進行復習時,教師要求學生根據硫的原子結構,找出硫的物理及化學性質的根據,并對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和在生活中的應用進行歸類復習。教師讓學生通過一個判斷練習,學以致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強化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如“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山噴發的氣體中以及礦泉水里”“硫與氧屬于同一主族,硫燃燒得SO3,可制得硫酸”等。然后進入硫的重要化合物SO2的學習,并鏈接高考試題對SO2的物理及化學性質進行實際應用。
教師在進行高中化學高考知識點復習時,要根據近年高考試題對知識點考查的頻度,對教材知識進行整合,建構重點知識復習體系。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把分散在教材中的知識,進行歸納分類整理。知識的歸納和整理是提高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知識形成體系化有利于學生從宏觀上把握高中化學學科的知識,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化學學科體系,有利于提高復習效率并促進學生掌握化學學科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在復習必修二7.1《認識有機化合物》時,教學目標是了解有機化合物的常見分類方法。教師首先對學生提出要求,按學習過的樹狀分類法對含有不同元素種類的有機物進行分類,烴和烴的衍生物,其中烴是只含碳和氫的化合物,以此培養學生的歸納和整理知識的能力。教師接著引導學生利用有機物結構上的差異對有機物進行分類。按照構成有機物分子的碳的骨架分類:鏈狀化合物(CH3-CH2-CH2-CH2-CH3);脂環化合物、芳香化合物。按照官能團分類為:烷烴,如甲烷;烯烴,如乙烯;炔烴,如乙炔;芳香烴,如苯;鹵代烴,如溴乙烷以及醇、酚、醚、醛等,按照官能團的不同可對有機物進行分類。
重視實驗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激發作用。通過化學實驗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學生的實際操作實驗可加深對學科知識的認識,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創新創造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思維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應用[4]。學生對實驗的設計與操作,培養了學生嚴謹的學習方法,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促進了對化學學科理論知識的學習。在高考復習過程中,加強對實驗的練習可幫助學生復習鞏固重點知識點,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在復習選擇性必修二3.4《配合物與超分子》時,復習目的是理解配合物的成鍵特征,了解配合物的存在與應用等。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復習配位鍵、配合物的概念,以及常見的配合物。接著讓學生通過實驗驗證配合物的形成:實驗操作時,通過給加有硫酸銅溶液的試管中滴加氨水,觀察實驗現象,試管中首先出現藍色沉淀物,氨水過量后,沉淀物逐漸溶解,滴加乙醇后析出深藍色晶體。驗證配合物[Cu(NH3)4]SO4.H2O、[Cu(NH3)4]OH的生成。通過讓學生動手進行實驗操作,提高學生對配合物的認識和理解,加深對這部分內容的實際應用。
教師要求學生在化學復習過程中,經常進行自我反思和總結。反思自己對教材知識的全面復習是否到位,避免淺層學習,進行深度學習。在課堂復習過程中,對于教師的引導和啟發進行深刻體會和理解。在基礎知識方面,找出易錯的一些問題的原因,并盡量減少出現同樣的錯誤。在難點突破方面,培養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這樣總結可不斷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調整復習的思路方向和方法。在復習選擇性必修三5.2《高分子材料》時,復習目的是了解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在高新技術領域中的應用。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自我總結高分子材料的知識。合成材料的分類按用途和性能分為:通用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涂料等;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分離膜、液晶高分子、導電高分子、醫用高分子等。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復習塑料的主要成分、分類以及幾種常見的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的成分、分類和常見材料等。教師要求學生自我總結歸類,并反思自己在平時的訓練過程中,在這部分內容中出現的錯誤,以及出錯的原因,進行針對性的重點總結。
教師在進行高中化學內容講解時,要緊跟時代的潮流,善于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進行課程內容的講解。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掌握其在發生反應時的變化公式,更應該知曉其反應現象,但是在大部分課程的講解過程中,教師仍然是以口頭講述為主,這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之中,會對其中的反應變化產生質疑,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為學生進行課堂內容的講解,有助于學生理解其中抽象化的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例如,在講解《 乙烯與有機高分子材料》這節課時,首先結束相應的室內教學模式為學生展示依稀的結構,然后圍繞乙烯為中心,開展相關內容的學習。利用信息技術圍繞乙烯探究其所組成的各種化學物質,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具體運用,從而幫助學生構建系統化的知識體系。
高考化學試題重在考查學生的雙基能力,在復習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學會運用掌握的化學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高考化學復習的核心。學生的心態對高考復習也有較大的影響,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心態,運用合理的方式疏導學生的心理壓力,使他們能保持良好的自信心積極備戰高考。在進行教學時,教師要多從學生的角度思考,結合學生在課堂上的具體學習情況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有效幫助學生梳理自己的知識結構,從而加深學生在課堂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