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 博
科技期刊是科研信息和成果的發布和記錄載體,是展示我國科技發展水平的窗口,也是我國與世界科技對接的橋梁?,F階段是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關鍵時期,對科技期刊提出了新的要求。
研究人員科研成果的發布、學術觀點的發表等需要一定的載體和媒介??萍计诳鳛閭鞑タ萍夹畔⒑统晒妮d體和媒介所擔負的傳播職責就是要宣傳最新的科學知識,反映當前時期的科研成果,宣傳行業的發展狀況,介紹科技工作者的學術研究,推動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發展。這也是科技期刊履行社會責任中的首要任務。
人類交流的方式和載體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由最早的口頭交流,到文字交流,再到現在的互聯網交流。科技期刊也不例外,是應學術交流需求應運而生的交流載體。以幫助科技工作者熟悉新領域和獲得新知識、認識有關領域的歷史與發展趨勢、啟發科研思路與激發創造靈感[1]??萍计诳瘜W術交流需求的滿足不僅僅是簡單的信息傳遞和發布,而是全方位的,包括:信息發布、信息加工、信息評價和反饋等。
在“文化強國”戰略背景下,科技期刊不僅是作為展示我國科技發展水平的主要載體,更肩負重大的宣揚文化之責,以增強我國民眾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等。同時,這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所在。因此,新時期科技期刊本身要在傳播科技信息的同時,形成自身的文化體系,塑造期刊獨特的精神品質。不僅如此,還要增強科技期刊的人文性。將科學家的突出貢獻、優秀事跡、工作履歷等進行展示,體現科技人的風采,也讓更多的學者感受到科技的魅力,承擔起宣揚科技優秀文化的責任。
熟悉當前某一領域的研究前沿,掌握專業科學知識,具備扎實編輯技能的編輯人才,能夠在組建和審讀稿件中發現優秀作者。編輯承擔著發現創新、挖掘人才職責。期刊科技編輯運用媒體優勢,為發現更多的人才,創造條件,并對相應的人才進行引導,幫助他們真正掌握更多關于科技方面的資訊;定期組織開展相應論壇活動,打造屬于科技者的盛宴;對科技人員進行論文寫作方面的指導,輔助科技人員更為高效地投稿。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充分說明了科學技術在社會建設和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但科技信息、科學思想、科研成果不會自發地轉化為生產力。要使當前科技信息和知識發揮作用,推進社會生產和發展,就必不可少地需要對其進行記載和傳播。隨著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穩步推進,我國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使得科技期刊在促使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
科技期刊記載著大量的科學信息,既是展示最新科研成果和技術經驗的平臺,又是深化學科研究、創新科研方向、促進研究成果轉化為科學技術的催化劑[2]。科技期刊除了發表相應的科技內容外,更需要承擔起社會責任,在面對各種突發事件時,真正發揮期刊社會輿論的導向作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我國科技期刊以最快速度提供最高質量的理論研究成果和經驗總結,在無形中搭建起了新冠肺炎病毒科研成果學術交流平臺,起到了快速傳播新冠肺炎科研成果的作用,為中國抗擊疫情提供學術支撐,為世界共同抗疫提供中國經驗。
為了更好地營造學術探究氛圍,促進學術研究的健康發展,科技期刊還應該承擔起凈化學術探究園地、預防和揭露學術不端行為的責任和使命,真正當好促進科學傳播、交流、發展的“守門人”。第一,科技期刊要健全編審工作的各項規章制度,明確各個環節的職責,提高編輯的職業道德素養和責任意識;第二,科技期刊要弘揚學術正氣,倡導嚴謹的學風,引導學者自覺遵守學術道德,運用規范、合理的論文評價審查機制刊發真正有水平、高質量的文章;第三,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從源頭上杜絕剽竊、偽造、篡改等學術不端現象,保護科研隊伍的發展和科研人才的成長。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各種生產形式、組織形式由“粗放化”轉化為“密集化”??萍计诳呦虍a業化和集團化是當前以及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期刊管理者要站在時代發展的前沿,運用新思維,通過組建出版集團,發揮聚集效應,建立動態發展模式,解決當前期刊社規模小、發展慢、競爭力弱的問題,真正推動期刊的良性發展。若無競爭機制,沒有優勝劣汰,很難促使科技期刊朝著“高、精、尖”的方向發展??萍计诳缫矣谝浴皦咽繑嗤蟆钡钠橇?,轉變傳統的管理模式,注重期刊社之間的重組,建立刊物集團,進行資源整合和規范管理,適應市場需求和時代發展,真正讓富有生命力的期刊在市場上存活,并建立標桿性的科技期刊社。
期刊是傳播信息的重要媒介。隨著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穩步推進,我國更為重視科技成果創新發展。如何讓更多的人關注科技,以及從了解科技的過程中獲得正確的價值觀和民族自信心,并進一步提升科技期刊的影響力,適應時代的新發展呢?
1.打造適合學生閱讀的期刊
學校是人才的搖籃,也是培養科技人才的主要戰場。可以創設適合學生閱讀的科技期刊,講授我國科技工作者對于科技的貢獻,讓學生感受科技進步帶來便捷性的同時,感受到科技工作者的付出,感受到我國國家力量的強大,也為部分學生的未來人生提供指導,讓科技期刊成為孕育未來科學家的搖籃。
2.構建適合社會群體的期刊
對科學研究而言,論文發表不是最終目的,惠及社會和民眾才是終極目標??萍计诳庉嬙谵k好刊物的同時,還應多了解大眾的“口味”,將抽象的科學知識,以生活化的方式展示,讓更多的社會群體認識到科技的“生活味”,去關注我國科技的發展,使科技期刊成為普及國民科學知識的平臺;讓更多的社會群體去關注真正對國家有貢獻的科技人,關注科技對社會的影響、對國家發展的作用和貢獻,從而發揮科技期刊正確價值觀的影響力。
3.出版適合科技工作者的期刊
科技期刊是科技工作者了解整個科技發展現狀的重要方式,是激發科技工作者靈感的重要源泉。科技期刊工作者將世界先進科技納入到科技期刊內容的選擇上,為激發我國科技工作者的靈感創設前置條件??萍计诳ぷ髡哌€可以利用網絡,組織科技工作者開展相應的科技論壇,讓科技工作者分享新的探究成果,或是關于未來科技發展的設想,構建“網絡式的科技思想風暴”。
科技期刊是展示我國科技水平的重要窗口,肩負著重要的社會輿論責任。隨著我國科研成果不斷增加,科技水平不斷提高,我國科技期刊也隨之出現一派繁榮景象,期刊的數量不斷增加,出版質量逐步提升。盡管如此,我國科技期刊在國際上站位較低,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為此,創建更為優質的期刊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科技信息傳播的關鍵。
1.發展新媒體
5G、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各種先進技術因應運而生,互聯網新媒體環境不斷革新,為科技期刊的發展提供了新途徑和新趨勢。作為科技期刊理應“擁抱”科技,并將之用于期刊出版過程中,實現科技傳播。目前,我國絕大部分科技期刊出版采用的是紙質出版和數字出版融合模式,部分期刊的出版已過渡到新媒體出版,因而大力發展“互聯網+移動”媒介十分必要。多種媒介并行既可以滿足不同服務者的個性化需求,也可以打造多元化的期刊發展模式。
2.開展國際化合作
20多年來,我國期刊進入高速增長期,無論是期刊品種數還是期刊發行量,均較為可觀,可以說我國已經步入期刊出版大國行列。但是,我國期刊的產業實力、整體水平和綜合競爭力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科技一體化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期刊間的國際化交流合作是必不可少。科技期刊自身要揚長避短,探索與國外期刊合作發展的模式,守正創新,立足優勢資源,優化期刊整體布局,突出自身特色。吸納國際編委和審稿專家,提升自身知名度、市場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縮小與國際優秀期刊間的差距,逐步走向國際,成為宣傳我國科技實力的有力武器。
3.延長產業鏈
傳統的期刊出版產業是:投稿——編輯——印刷——發行。新時期,要推進科技期刊的發展進程,有必要延長出版產業鏈,以引導科技期刊朝著產業經營化的趨勢發展[3]。目前,我國科技期刊出版產業鏈已經基本形成,但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還可適當延長、擴充。在期刊內容資源的基礎上,開發、整合出滿足不同服務群體需求的衍生產品和服務,使科技期刊的出版產業鏈由原來的垂直式,轉變為多元化的產業鏈條,推動整個期刊出版行業的繁榮發展。
科技期刊作為一種知識產品,是知識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品牌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近年來,品牌建設正逐漸引起科技期刊的重視,如何圍繞科技期刊品牌建設提高行業影響力、加大傳播速度和傳播范圍,進而創辦一流期刊,已成為科技期刊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4]。品牌是期刊在長期經營和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積淀,是科技期刊綜合競爭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科技期刊經營者必須關注和開發的對象。縱觀國內外科技期刊的發展歷史,凡是發展較好的刊物都具有一定的品牌價值和效應。打造業內認可、作者信賴、讀者喜愛的品牌,有助于提高期刊的水平和核心競爭力,贏得期刊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科技期刊是現代科學技術全部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其主角就是學術論文?!昂梦恼率怯驳览怼保瑳]有具有權威性和創新性的學術論文則不可能給讀者提供附加值,更談不上塑造讀者信賴的品牌[5]。所以,科技期刊需要組建高質量的專家審稿隊伍,培養優秀的期刊管理者和編輯出版人員,保證提供高質量的學術產品,以塑造或維護期刊的品牌和口碑,加快科技期刊的傳播力,擴大科技期刊的影響范圍。
要辦好一份高質量的科技期刊,高水平的編輯隊伍必不可少。他們的努力會使得專家、學者和科技人員的最新成果更簡明、更完善地展示于世[6]??萍计诳瘜庉嬋瞬诺囊笫蔷C合性的,而復合型創新人才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科技期刊應建立一種長態、有效的制度性培養機制。
一是在定期培訓和學習中保障編輯工作者能夠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倉庫,了解先進的編輯思想,提升自身編輯技術。
二是在良性競爭中促使編輯人員總結經驗和不足,往更好、更高的方向發展。調整人才晉升制度,落實“庸者下,平者讓,能者上”的原則,真正打開人才晉升的大門,讓更多新鮮的血液流入,涌現出新思維、新理念,為推動科技期刊的創新發展積蓄力量。
三是在參加學術會議中提高編輯人員的交流意識,提升自身素質,增強實際工作能力。通過多種方式完善編輯工作者的學習意識、創新意識、服務意識,打造一支創新、高效的編輯人才隊伍,在辦刊中發揮主體辦刊意識,為科研創新提供信息及服務平臺,形成期刊發展與科技進步相互推進發展的良好態勢。
科技期刊是我國科技發展的縮影,既記錄著期刊的發展歷程,同時也展示了科學的發展進程,記載著科研人員研究的點點滴滴,傳承著科學文明和科技程果,并最終成為科技信息知識寶庫。作為科技期刊的辦刊人,要堅定不移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明確期刊的定位、作用和責任,強化創新意識,突出自身亮點和特色,推動科技創新進程,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成果,讓國人樹立科技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為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貢獻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