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坤 張晨曦
圖書館業態是指圖書館事業為滿足不同讀者需求而進行相應要素組合所形成的運行形態[1]。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讀者用戶對知識內容及服務形式的需求也在不斷革新,進而促使公共圖書館服務要向著新的業態轉變。隨著新業態環境下公共圖書館職業環境的改變以及公共圖書館服務發展趨勢的要求,公共圖書館流通館員作為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職業素養與能力也要隨著轉變,以應對新業態環境下對公共圖書館流通館員帶來的挑戰。
本次調查以成都市公共圖書館流通館員作為分析目標,問卷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為認識與需求調查,著重分析流通館員對職業素養與能力的認識及需求。
本次調查時間為2021年7月1日-7月30日,調查采用實地發放問卷調查的方式,面向成都市公共圖書館流通館員發放問卷211份,其中回收有效問卷211份,有效率為100%。
從性別結構看,男性占21.32%,女性占78.67%;從年齡結構看,30歲以下占18.95%,30-39歲占38.86%,40-49歲占31.75%,49歲以上占10.42%,調查結果見表1。因公共圖書館的工作環境相對封閉、工作性質和職業發展模式比較單一的特征,這就造成了流通館員以女性為主且整體年齡結構偏大。

表1 調查樣本的基本信息
從教育程度看,研究生占0.94%,本科占33.17%,專科占47.39%,其他占18.48%;從專業背景看,圖情相關專業占2.84%,非圖情相關專業占97.15%;從職稱獲取看,正高占0%,副高占0%,中級占8.53%,初級占16.58%,其他占74.88%,調查結果見表2。公共圖書館作為公益性服務機構,流通閱覽服務是最基礎的讀者服務工作。由于沒有實施職業資格認證制度,流通館員入行門檻較低,從而造成流通館員的專業知識水平較低,專業結構也不盡合理,專業化服務人才短缺。

表2 調查樣本的基本信息
流通館員對職業素養與能力的認識及需求部分是本次調查的重點。此部分調查涉及三個問題,一是“您作為公共圖書館流通館員已具備以下哪些職業素養與能力?(可多選)”,二是“您認為公共圖書館流通館員應具備以下哪些職業素養與能力?(可多選)”,三是“您認為開展以下哪些培訓有助于提升公共圖書館流通館員職業素養與能力?(可多選)”
此問題列出6項,可多項選擇,其中一項通過“其他”自行填寫。調查結果見表3,選擇主動服務意識及服務的準確性、語言表達及讀者溝通能力的比例都超過了90%;選擇現代圖書館的基本知識及技能的比例為89.09%;選擇信息獲取及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比例為65.87%;選擇創新思維及開拓精神的比例為48.81%。可見,調查樣本填寫者普遍存在欠缺創新思維及開拓精神的情況。

表3 您作為公共圖書館流通館員已具備以下哪些職業素養與能力?(可多選)
此問題列出6項,可多項選擇,其中一項通過“其他”自行填寫。調查結果見表4,選擇現代圖書館的基本知識及技能、主動服務意識及服務的準確性、語言表達及讀者溝通能力的比例都超過了90%;選擇信息獲取及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比例為83.88%;選擇創新思維及開拓精神的比例為76.77%,占比稍低。此外,有1.42%(3位)的調查樣本填寫者通過“其他”填寫了內容,他們認為“公共圖書館流通館員還應具備主動學習其他領域知識能力、隨機應變能力、組織讀者參與閱讀活動的能力、傳統圖書館學與現代化的圖書館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表4 您認為公共圖書館流通館員應具備以下哪些職業素養與能力?(可多選)
隨著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流通館員職業素養與能力也需要不斷提高,公共圖書館為提高流通館員職業素養與能力開展一些培訓工作,能夠促進流通館員職業素養與能力的發展。此問題列出4項,可多項選擇,其中一項通過“其他”自行填寫。調查結果見表5,選擇現代圖書館知識培訓和崗位技能培訓的比例為84.83%;選擇開展館員職業道德培訓的比例為78.67%。可見,現代圖書館知識培訓和崗位技能培訓兩項是流通館員重視的培訓內容,這些培訓可以讓流通館員掌握現代圖書館知識與技能,較好完成崗位工作。此外,有1.89%(4位)的調查樣本填寫者通過“其他”填寫了內容,主要涉及對其他圖書館的了解學習、與他館進行交流學習、心理學培訓、常見過激行為的應對、應急培訓。

表5 您認為開展以下哪些培訓有助于提升公共圖書館流通館員職業素養與能力?(可多選)
圖書館員職業能力(Librarians Occupation Ability)是指從事圖書館管理專業的工作人員應該具有的勝任圖書管理工作的一般職業能力、專業能力和綜合能力[2]。流通館員的職業素養與能力需具備從事崗位工作所需知識與技能,職業素養與能力的高低決定其服務水平和質量。因此,應加強對流通館員職業素養與能力的培養與提升,不僅讓流通館員實現自我價值,而且還能在新業態環境下為公共圖書館轉型和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社會文化結構也在逐步完善,讀者用戶對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內容與方式也隨之轉變。因此,構建流通館員職業素養與能力框架體系(見圖1),明確新業態環境下流通館員須具備的職業素養與能力,是提升流通館員職業素養與能力的重要工作。職業素養與能力框架的構建有助于流通館員認識自身所在崗位應該擁有的知識和技能,從中找出自身的不足之處,再依據崗位職責的描述,開展正確自我評估,亦可為流通館員職業素養與能力培訓提供參考。

圖1 構建流通館員職業素養與能力框架體系圖
以讀者用戶需求為導向拓展公共圖書館流通閱覽服務工作,促進了公共圖書館服務內容與方式的轉變,隨之對公共圖書館流通館員的職業素養與能力要求也會有新的變化。因此,流通館員需要適應當代社會讀者用戶對公共圖書館服務需求的專業性、多樣性和層次性的新變化,從而提高自身職業素養與能力。公共圖書館需要有效地建立健全切實可行的流通館員職業素養與能力提升體系。
1.公共圖書館應重視流通館員職業素養與能力培訓
目前,公共圖書館流通館員結構層次與素質多樣化,相當一部分人不是圖情相關專業出身,往往缺乏一定的圖情相關專業基礎知識,職業素養與能力發展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流通館員服務能力與水平。公共圖書館應根據崗位情況以及流通館員的職業素養與能力情況,制訂流通館員職業素養與能力培訓計劃,通過培訓提升其崗位職業素養與能力,調動流通館員學習熱情,增強學習主動性,拓寬流通館員視野和知識面,有助于流通館員知識結構的合理化與多元化,不斷完善流通館員的知識結構與技能結構,全面提升流通館員的職業素養與能力。
2.培養公共圖書館流通館員良好的職業道德
圖書館員職業道德(Librarian professional ethics)是指圖書館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所應遵循的道德規范的總和以及形成的具有圖書館職業特征的道德品質和情操境界[3]。圖書館員職業道德是從業人員所必須具備的品質,良好的職業品格是流通館員職業素養與能力取得進步的前提,流通館員在其職業行為中履行應有的職業道德操守。培養流通館員良好的職業道德要提高其對職業道德的理論認識,自覺地約束自己的道德行為,對流通館員的職業行為具有方向性、標準性、約束性作用。
3.加強職業禮儀培訓,使流通館員具備良好的職業禮儀
禮儀泛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的行為規范和交際藝術。《論語》中說“不學禮,無以立”,揭示了禮儀對做人、做事的重要性。對于流通館員來說,禮儀是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在個人事業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4]。公共圖書館作為公益性服務機構,應加強對流通館員職業禮儀培訓,提升職業禮儀涵養。流通館員通過職業禮儀,能夠體現服務態度、精神風貌和道德素質,塑造流通館員形象[5]。
4.公共圖書館流通館員應主動提升職業素養與能力
有為才會有位,為,是貢獻,代表價值;位,是發展,代表責任[6]。首先,流通館員應該意識到提高自身職業素養與能力是個人發展的必要條件,流通館員職業發展會促進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兩者之間相輔相成;其次,流通館員在做好崗位工作的前提下,需要不斷學習和提升崗位所需知識,強化個人能力和素質。
5.公共圖書館應開展流通館員信息素養教育
信息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是指人們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的能力,以及選擇、獲取、識別信息,加工、處理、傳遞信息并創造信息的能力[7]。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讀者用戶對知識內容及服務形式的需求在不斷變化,公共圖書館也要與時俱進,加強對流通館員信息素養教育,強化流通館員自身的信息意識、提高流通館員熟練的信息能力、拓展流通館員廣泛的信息知識,適應讀者對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專業性和多樣性需求,更好地為讀者獲取知識提供服務。
6.探索多樣化流通閱覽服務
為了更好地提升流通閱覽服務質量,并適應新業態環境下公共圖書館工作新局面,流通館員需不斷探索新的、多樣化的流通閱覽服務方式,通過多種方式解決流通閱覽服務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比如,流通館員可以通過館藏數字資源幫助讀者用戶更好地掌握和應用館藏數字資源,從而提升流通閱覽服務水平。
7.加強公共圖書館流通館員館際交流
現代公共圖書館流通閱覽服務工作不應該一葉障目,而是加強與其他公共圖書館流通館員的交流學習。通過互訪學習、取長補短,促進流通館員職業素養與能力的提升以及流通閱覽服務工作方式的創新。
隨著現代公共圖書館不斷發展與創新,流通館員的職業素養及能力是公共圖書館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流通館員應當順應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完善自身職業素養與能力,才能適應公共圖書館在新業態環境下為不同讀者用戶提供多樣化和專業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