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澍嘉
摘要: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給高職教育國際化提供了新的機遇,我國高職教育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水平不斷提高,來華留學生數量不斷增多。同時,來華留學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也逐漸顯現,探索來華留學生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已成為高職院校國際化水平進一步提升的必然要求。本文從堅定文化自信視角,探討來華留學生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關鍵詞:高職教育國際化 來華留學生 文化自信
在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我們高職院校致力于不斷提升辦學國際化水平,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招收來華留學生,是高校提升辦學國際化水平的重要方面,也是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前沿舉措[ 1 ]。面對日益擴大的留學生規模,高職院校在留學生管理工作中,面對文化習俗、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差異,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堅定文化自信顯得尤為重要,也為高職院校解決留學生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來華留學生管理問題背景
十八大以來,我國高校國際化辦學進程加快,高職院校來華留學生規模擴大速度明顯提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是高職院校招收來華留學生的主要生源國,來華留學生在文化背景、生活習慣等方面[ 2 ],不僅與中國學生有明顯差異,由于生源地范圍的廣泛性和差異性,不同生源國家留學生之間也存在著差異。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漢語言水平參差不齊,同時生源國不同導致母語也各不相同,對中國高校原本的校園文化和日常管理帶來了沖擊和挑戰。
招收來華留學生的高職院校以公辦院校為主,注重學生的學習表現,也注重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對于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有嚴格的校紀校規進行約束。而在國外,留學生適應了對事物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斷,中國的傳統文化、教學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差異,給留學生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影響其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態度[ 3 ]。這不僅是對留學生適應性的挑戰,也是對高職院校管理能力的挑戰。
二、高職院校來華留學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招生渠道單一、生源質量參差不齊
目前我國高校招收留學生主要有政府獎學金留學生和高校自主招收兩種途徑。高職院校分配到政府獎學金留學生的數量有限,受當地教育主管部門項目政策影響較大,主要通過自主招生途徑開展招生工作,如合作院校交換生項目、留學服務機構推薦、與海外政府或國際交流機構合作項目、留學生個人直接申請等方式。但是多數高職院校招生渠道狹窄,主動開拓海外招生渠道的意識不強,對留學服務機構依賴性較大[ 4 ]。另一方面,一些高職院校在留學生項目起步階段中更重視生源規模的擴大,招生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表現等錄取條件把關不夠嚴格,導致在培養過程中出現各類后續問題。
2.管理人員認識理念存在偏差
有些從事高職院校留學生管理的人員,可能對留學生的地位認識存在偏差,對留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等方面都給予特殊照顧,忽視了引導留學生應當主動融入中國、服從學校管理,可能導致留學生個人主義泛濫,影響管理工作正常開展[ 5 ]。另外,有些高職院校在留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投入相對留學生規模的擴大來說顯得滯后,比如在新環境的了解適應方面,教學安排、教學資源的熟悉等方面,當留學生原本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和學校管理之間產生沖突時,對后續教育管理工作產生實際效果帶來了困難。
3.管理制度仍處于探索階段
一些院校采取的管理模式是由學校外事部門監管;有的院校成立留學生部或國際學院對留學生進行單獨管理;還有一些院校的留學生項目開設在二級學院,由二級學院開展教學和學生管理工作[ 6 ]。相對于本科院校而言,高職院校留學生項目起步晚,在學歷教育方面經驗不足,雖然有上級主管部門規定、本校校紀校規,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如何對留學生進行有效的規范引導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三、解決高職院校來華留學生管理存在問題的路徑
1.堅定文化自信、改進招生管理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幾千年,始終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也融入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浴血奮斗的革命精神和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的先進文化。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高職院校在留學生管理過程中,管理人員必須堅守這樣的文化自信。
為了促進來華留學生培養從源頭上提質增效,實現由數量規模上的增長向內涵式發展轉變,高職院校一方面要積極拓寬招生渠道,可以通過參加海外教育展,加強與國外高校校級合作,開展與“走出去”企業聯合培養項目,讓更多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府和學生了解中國高職院校以專業技能培訓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特色的教育資源,吸引更多優質生源報名[ 7 ];另一方面要嚴把招生關,明確招生錄取標準,逐步提高招生門檻,篩除學習表現不合格、自主學習能力差的學生,遴選出能夠適應中國高職院校學習要求的來華留學生。
2.轉變管理理念、提升隊伍建設
高職院校來華留學生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教學管理、學生日常事務管理等方面,管理理念是日常工作開展的基礎。留學生管理人員要正確認識留學生的定位,幫助留學生了解中國文化、了解學校環境和資源,引導學生主動適應融入[ 8 ];同時要注意了解留學生的心理需求,從而更好地做好管理工作。
另一方面,基于文化自信的高職院留學生管理理念轉變和能力提升,也離不開管理隊伍的建設。高職院校要設置專門的管理部門,根據留學生具體規模,安排適合規模的專門管理人員開展工作,并明確分工職責;進一步打造專業化的管理隊伍,加強專門的針對性業務培訓,讓管理人員不斷堅定文化自信,不斷加強歷史國情、大學生心理、中外文化差異等知識學習,主動改進管理思路和方式方法。
3.加強漢語言學習、優化中國國情教育
雖然高職院校的留學生師資和管理人員隊伍基本都具備中英雙語能力,但從全校范圍來看,日常管理、教學工作、學生活動中都普遍使用漢語,這就要求留學生具備一定的漢語能力,將漢語作為專業學習和校園生活的重要工具。針對不同漢語能力水平的學生,可以開展分層次地教學:對初級水平的學生,需要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的聽說讀寫能力;對中等水平的學生,要根據其認知水平,靈活調整教學方式;對高水平的學生,要注重其語言應用能力,在校園活動中幫助學生進一步提升漢語水平。
教育部相關文件明確規定,對來華長期進修(1年以上)和各學歷層次的留學生都必須開設中國國情教育課程,主要為《中國概況》課。目前幾乎所有招收長期留學生的高校都已經開設了此門課程。高職院校要通過體驗式、沉浸式教學,讓留學生在現實環境中感受和體驗中國文化;要將漢語言教學和中國國情教育相結合,將漢語的運用能力和文化知識有機結合開展教學,讓留學生的漢語學習和文化學習相互促進;要豐富留學生校園生活,結合重要傳統節日組織多樣的文化活動,引導留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加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尊重和認同。
4.嚴格規章制度、實行趨同化管理
目前,個別高校對留學生的特殊優待新聞,已經引發了強烈的社會輿論,將來華留學生區別與中國學生的管理方式的局限性日益顯現,越來越多的高校更加認同中外學生趨同化管理的模式。踐行趨同化管理模式,是在留學生管理工作中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方面。
趨同化管理也并不是機械地將中國學生的教育管理方式與來華留學生的教育管理方式完全等同。留學生管理部門要充分研究上級教育部門相關規定,確保本校留學生管理規定有據可依;在開展學前教育過程中,要讓留學生充分學習各項管理規定,給留學生有效傳遞“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中國傳統文化和“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要將留學生管理納入學校統一的教務管理、學生管理等平臺,在宿舍管理規定、考試制度、獎懲條例等方面,要明確中外學生管理的趨同化。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代對高職院校辦學國際化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來華留學生管理要進一步提質增效。高職院校要堅定文化自信、改進招生管理,轉變管理理念、提升隊伍建設,加強漢語言教學、優化中國國情教育,嚴格規章制度、實行趨同化管理,多項舉措齊頭并進,在增強文化自信的同時,實現規范化管理,在實現自身辦學國際化水平提升的同時,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為國際職業教育提供中國思路、中國方案。
(本文系2019年蘇州市職業大學校級青年項目課題立項;高職院校“一帶一路”來華留學生管理策略探索;項目編號:SVU2018QN03)
【參 考 文 獻】
[1]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令第42號《學校招收和培養國際學生管理辦法》[EB/OL].http://www.gov.cn/ xinwen/2017-06/02/content_5199249.htm,2017-6-2.
[2]張琳琳.高校來華留學生管理問題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8.
[3]楊建慧,楊凡.“一帶一路”背景下江蘇高職院校留學生教育培養模式研究:以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13):136-137.
[4]陸穎.“一帶一路”與來華高職留學生教育:現狀、問題及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3):64-67
[5]高文茜,容瓊.國際學生中國文化課程模塊化教學設計與實踐——以《中國概況》課程為例[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4):50-53,77.
[6]方寶,武毅英.高等教育來華留學生的變化趨勢研究—基于近十五年統計數據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6,37(2):19-30.
[7]劉水云.來華留學研究生培養質量調查[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7(8):26-31.
[8]黨的十九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17.
(責任編輯:姜秀靚)